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打破原来的关门办学模式,要走出校门,抛弃门户之见,主动与社会、行业、企业实施跨界融合,这样,才能办好职业教育,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 跨界融合 特征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二是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或者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一、办学主体的跨界
职业教育已经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它已走进社会教育的领域,与行业、企业、社会密不可分,从办学主体来看,除教育主管部门办学以外,还有行业办学、企业办学、社会贤达个体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从办学的内容来看,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行业、从教材到岗位,都远远超出了教育主管部门的界域。
二、生源类别的跨界
从事职业教育的先贤同仁已能够坦然面对中职生源质量每况愈下的现实,从原来的尖子生源到现在的末等生源,从原来的“招生办”到“找生办”,即使这样,还是不能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职业教育形势。
取消中职招生分数线、取消应历届的区别、中职学籍有效期由三年变为六年、具备初中同等学力的人可以申请入学、退伍军人、下岗工人、转岗工人、失地农民等人人可以上职高这些改变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是无界域、面向人人的普及民生技能的惠民教育,是培养全民劳动者职业意识和素养的教育。
三、师资队伍的跨界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而技能人才的培养光靠理论传授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实践才行。聘请企业、行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或在社会公开招聘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如果只局限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机械地强调学历、职称、专业等,那职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规划发展纲要》和安徽《创建职教大省》也提到职业学校实训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企业、行业、社会)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
四、教学资源的跨界
普通教育是不出校门的教育,而职业教育不仅要在普通教室上公共基础课,在专业教室上专业理论课,还要在实训室上实训课;不仅要在学校里学习,还要到行业、企业参加教学见习与定岗实习,学生不仅接受学校的校园文化,还要熟悉企业文化,这就需要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五、课程体系的跨界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学校办学要紧紧瞄准企业与市场,要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专业对接企业,课程对接岗位,这就要求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上不能学校一方来决定,要学校、行业、企业根据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来共同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该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的课程,是集教、学、做、练、测、评于一体的跨界课程。
六、评价主体的跨界
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是否毕业,能否毕业由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毕业质量评价,便可决定学生是否符合毕业标准。而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虽然没有门槛,但是否符合毕业标准却不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说了算,必须要有行业、企业参与其相关专业技能的评价并获得相应的等级资格,同时参与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评价。
七、人才规格的跨界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预备教育,也是基础职业教育,其特性是:奠基性、基础性,人才规格档次不高,但可塑性很强,就业的领域很广阔。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做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技双馨的技术通才。
(作者单位: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关键词:职业教育 跨界融合 特征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二是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或者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一、办学主体的跨界
职业教育已经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它已走进社会教育的领域,与行业、企业、社会密不可分,从办学主体来看,除教育主管部门办学以外,还有行业办学、企业办学、社会贤达个体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从办学的内容来看,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行业、从教材到岗位,都远远超出了教育主管部门的界域。
二、生源类别的跨界
从事职业教育的先贤同仁已能够坦然面对中职生源质量每况愈下的现实,从原来的尖子生源到现在的末等生源,从原来的“招生办”到“找生办”,即使这样,还是不能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职业教育形势。
取消中职招生分数线、取消应历届的区别、中职学籍有效期由三年变为六年、具备初中同等学力的人可以申请入学、退伍军人、下岗工人、转岗工人、失地农民等人人可以上职高这些改变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是无界域、面向人人的普及民生技能的惠民教育,是培养全民劳动者职业意识和素养的教育。
三、师资队伍的跨界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而技能人才的培养光靠理论传授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实践才行。聘请企业、行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或在社会公开招聘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如果只局限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机械地强调学历、职称、专业等,那职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规划发展纲要》和安徽《创建职教大省》也提到职业学校实训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企业、行业、社会)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
四、教学资源的跨界
普通教育是不出校门的教育,而职业教育不仅要在普通教室上公共基础课,在专业教室上专业理论课,还要在实训室上实训课;不仅要在学校里学习,还要到行业、企业参加教学见习与定岗实习,学生不仅接受学校的校园文化,还要熟悉企业文化,这就需要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五、课程体系的跨界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学校办学要紧紧瞄准企业与市场,要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专业对接企业,课程对接岗位,这就要求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上不能学校一方来决定,要学校、行业、企业根据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来共同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该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的课程,是集教、学、做、练、测、评于一体的跨界课程。
六、评价主体的跨界
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是否毕业,能否毕业由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毕业质量评价,便可决定学生是否符合毕业标准。而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虽然没有门槛,但是否符合毕业标准却不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说了算,必须要有行业、企业参与其相关专业技能的评价并获得相应的等级资格,同时参与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评价。
七、人才规格的跨界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预备教育,也是基础职业教育,其特性是:奠基性、基础性,人才规格档次不高,但可塑性很强,就业的领域很广阔。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做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技双馨的技术通才。
(作者单位: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