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善读是朗读教学最高目标,唯善读才能全面发挥其沟联听说读写、情知意行的功能。善读不仅要以夯实基础为前提,还要催化以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乐读促进善读,善读的成功体验又强化激励学生的乐读。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首先,加强示范。成功的范读,把文章的意境、情韵用准确的声调、气势和富有魅力的声音外化,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诱发朗读兴趣的催化剂。成功的范读应做到:(1)求准。语音准确规范、清晰流利,准确传情达意。(2)求真。感情真挚,教师应首先动情,融情入境,通过读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3)求美。用优美悦耳的音质,自然流畅的韵律,使学生获得美的启迪和享受。(4)适时。应把握时机,在初读前范读,帮助学生正音,感知课文;理解重点句段时范读,促进学生深入感悟。(5)适度。自然得体,把握分寸,“过”与“不及”是大忌。
其次,多变形式。例如,一位教师教《二泉映月》第五節用了四种读法。第一遍分合读,教师读现实部分,学生接读联想部分;第二遍指名读,让学生体会阿炳由平静到激动的情感变化;第三遍男女分读,女生读平静部分,男生读激昂部分,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第四遍以问促读,问:“他好像面对什么?”“琴声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以读代答,并体会“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多样性必须因文制宜,求新、求活。同时可将朗读同复述、背诵、说话相结合。总之,朗读活动应组织得不拘一格、妙趣横生,使学生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百读不厌,其乐融融。
二、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出情感
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是诱发其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经历、观察、欣赏。这样,语言文字在他们面前就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他们就能从语言文字中看到迷人的景色,听到美妙的音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二、三自然段北风和小鱼的对话,笔者先请学生做北风,学一学北风“哈哈”的笑声,做一做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北风骄傲得意的语气。再请学生做小鱼,读出小鱼的勇敢。在此基础上,同位合作,一个当北风,一个当小鱼,表演对话。
让学生充分扮演文中角色,一要注意面向全体,给每位学生提供演练的机会,使人人都投入到角色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二是要提供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表演方式,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使其发挥潜能,彰显个性;三是教师的点评要与学生扮演的角色“同一”,如“瞧,多得意的北风啊!”“你真是一条勇敢的小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其始终沉浸在角色环境中,尽情与文本对话。
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朗读要从内心感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产生情感共鸣,并以此为纽带,去感染学生。在指导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对于主人公来说,死是唯一摆脱痛苦的途径,光明、欢快的表面下奔流着黑暗和痛苦的感情潮水。没有捕捉到这一点,就无法传达作者对不平社会现实的深刻控诉,对小女孩命运的深切同情。
意境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境界。让学生曲径通幽,进入作品的境界,才能移情动容,绘声绘色。入境之法,主要是形象感受。朗读中的形象感受指作品中的词语对朗读者内心的刺激,引起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验和思考。“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在朗读者眼里不应仅仅是白纸黑字,而应是活的画面,是漆黑的天色中大雪迷茫的阴冷的世界。
引导学生形象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1)模仿再现。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模仿了林冲一横、一抡、一扫的一连串动作,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学生直观地认识了林冲机智、沉稳、勇猛的形象,感受到人物的英雄气概,朗读时真切动人。(2)音像展现。利用挂图、幻灯、投影、简笔画、录像、音乐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作品情境。有位教师上《大江保卫战》时,运用解放军背着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行进的投影,加之狂风、暴雨、雷鸣的录像,和课文的部分录音,再现了大决战上惊心动魄的一幕,教室里一片肃静,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之中,读时能较好地把课文的情境、氛围渲染出来。(3)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语言文字对于社会生活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把语言文字情景化、具体化、立体化。如《爱如茉莉》中有两段爸爸妈妈互相照顾体贴对方的话,教学时让学生头脑再现画面:爸爸怕妈妈有事不肯叫醒妈妈,就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睡着了;而妈妈怕惊动伏在床边睡着的爸爸,不敢动一下,手脚都麻了。此情此景可令人感到真爱无痕,至爱无声,潸然泪下。学生再读时,字字含爱,句句怀情,声声和泪。
乐读、活读、善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没有乐读为动力,善读是无源之水,必将断流;没有善读的强化,乐读是无本之木,终将枯萎。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首先,加强示范。成功的范读,把文章的意境、情韵用准确的声调、气势和富有魅力的声音外化,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诱发朗读兴趣的催化剂。成功的范读应做到:(1)求准。语音准确规范、清晰流利,准确传情达意。(2)求真。感情真挚,教师应首先动情,融情入境,通过读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3)求美。用优美悦耳的音质,自然流畅的韵律,使学生获得美的启迪和享受。(4)适时。应把握时机,在初读前范读,帮助学生正音,感知课文;理解重点句段时范读,促进学生深入感悟。(5)适度。自然得体,把握分寸,“过”与“不及”是大忌。
其次,多变形式。例如,一位教师教《二泉映月》第五節用了四种读法。第一遍分合读,教师读现实部分,学生接读联想部分;第二遍指名读,让学生体会阿炳由平静到激动的情感变化;第三遍男女分读,女生读平静部分,男生读激昂部分,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第四遍以问促读,问:“他好像面对什么?”“琴声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以读代答,并体会“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多样性必须因文制宜,求新、求活。同时可将朗读同复述、背诵、说话相结合。总之,朗读活动应组织得不拘一格、妙趣横生,使学生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百读不厌,其乐融融。
二、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出情感
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是诱发其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经历、观察、欣赏。这样,语言文字在他们面前就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他们就能从语言文字中看到迷人的景色,听到美妙的音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二、三自然段北风和小鱼的对话,笔者先请学生做北风,学一学北风“哈哈”的笑声,做一做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北风骄傲得意的语气。再请学生做小鱼,读出小鱼的勇敢。在此基础上,同位合作,一个当北风,一个当小鱼,表演对话。
让学生充分扮演文中角色,一要注意面向全体,给每位学生提供演练的机会,使人人都投入到角色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二是要提供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表演方式,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使其发挥潜能,彰显个性;三是教师的点评要与学生扮演的角色“同一”,如“瞧,多得意的北风啊!”“你真是一条勇敢的小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其始终沉浸在角色环境中,尽情与文本对话。
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朗读要从内心感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产生情感共鸣,并以此为纽带,去感染学生。在指导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对于主人公来说,死是唯一摆脱痛苦的途径,光明、欢快的表面下奔流着黑暗和痛苦的感情潮水。没有捕捉到这一点,就无法传达作者对不平社会现实的深刻控诉,对小女孩命运的深切同情。
意境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境界。让学生曲径通幽,进入作品的境界,才能移情动容,绘声绘色。入境之法,主要是形象感受。朗读中的形象感受指作品中的词语对朗读者内心的刺激,引起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验和思考。“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在朗读者眼里不应仅仅是白纸黑字,而应是活的画面,是漆黑的天色中大雪迷茫的阴冷的世界。
引导学生形象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1)模仿再现。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模仿了林冲一横、一抡、一扫的一连串动作,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学生直观地认识了林冲机智、沉稳、勇猛的形象,感受到人物的英雄气概,朗读时真切动人。(2)音像展现。利用挂图、幻灯、投影、简笔画、录像、音乐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作品情境。有位教师上《大江保卫战》时,运用解放军背着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行进的投影,加之狂风、暴雨、雷鸣的录像,和课文的部分录音,再现了大决战上惊心动魄的一幕,教室里一片肃静,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之中,读时能较好地把课文的情境、氛围渲染出来。(3)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语言文字对于社会生活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把语言文字情景化、具体化、立体化。如《爱如茉莉》中有两段爸爸妈妈互相照顾体贴对方的话,教学时让学生头脑再现画面:爸爸怕妈妈有事不肯叫醒妈妈,就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睡着了;而妈妈怕惊动伏在床边睡着的爸爸,不敢动一下,手脚都麻了。此情此景可令人感到真爱无痕,至爱无声,潸然泪下。学生再读时,字字含爱,句句怀情,声声和泪。
乐读、活读、善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没有乐读为动力,善读是无源之水,必将断流;没有善读的强化,乐读是无本之木,终将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