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行的十七大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校社团建设上,实现学生社团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社团管理模式上不断发展创新,把传统有效的管理模式与高校社团这个新兴事物结合起来,把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团工作中去,实现社团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党建工作开辟思想政治建设新阵地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社团建设;党建;可持续健康发展
Implement the 17 major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party building societies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 Min1Tan Bin1Yin Gua-hua2Li Xue-ming1Wang Zhi1
【Abstract】In October 15, 2007 at 17 am the opening ceremony,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raised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the university building societies, and student societies advance with the time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society on the management model to develop innovativ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his new associ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things combined, The university into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societies work, and building societi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pen u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party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position of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University building societies;Party Building;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在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行的十七大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系统全面地阐述科学发展观成为了胡总书记报告中的极大亮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发展是统筹兼顾。
时下高校校园中,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社团,给大学生提供了施展各种才华的舞台,也为大学生广泛接触与合作提供了平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也有效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和才干,陶冶了性情,净化了灵魂,提升了品德。对于高校来说,创建和谐校园,落实到根本就是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实现大学生全方位素质发展,以提高他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但是,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校内学生活动管理形式,在具体开展活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给高校社团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定位不清晰成为社团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学生社团是部分大学生在共同兴趣、共同爱好及共同成材愿望的基础上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群众团体,作为群众性的自发组织,在成立之初,有些社团往往出现定位过高的现象。它们为了迅速产生校园影响,吸引学生目光,盲目扩大规模,只求数量不问质量,或是没有规划、没有组织的开展活动,务多不务精,大大降低了社团自身作用的发挥,影响了社团的形象和削弱了会员的情绪。同时还有些社团功能重复,职责不清最终部分社团之间互不往来,盲目竞争,直接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2.高校社团干部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造成社团干部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导致社团建设无法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大学生群众性组织,社团会员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以系科为单位的狭小空间,跨系科专业普遍存在于个社团中,但是社团干部在人员选拔上,小团体现象很严重(由同班或老乡组成),致使一些主要社团干部的能力亟待提高。而且任人唯亲直接打击了一些有能力的社团干部,导致社团无法实现长远规划目标,持续发展也就更无从谈起。
3.作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的公益组织
学生社团的总体发展规划不够科学,交流互动较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多,对社会资源的吸纳和高校整体资源的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高校社团建立初期的宗旨和建设期间的管理不到位常常导致社团内部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实现不了社团内部建设的全面协调,更不要说可持续性发展
虽然社团内部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不论其性质、类型、规模,在现代高校校园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实现学生社团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社团管理模式上不断发展创新,把传统有效的管理模式与高校社团这个新兴事物结合起来,把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团工作中去,才能把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党建工作新阵地。
4.1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团工作中去是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随着逐步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及“多位一体”工作的实施,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的思路:随着原有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行政班级意识逐渐淡化,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荣誉出现消弱趋势,以班级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文体活动相应减少,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更多地在宿舍、社团中进行,党员在集体中的先进性及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越来越不易得到体现。
班级概念的逐渐淡化使学生社团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取代原来的班组作用,成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党建工作原有的载体也相应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种新的有效地组织载体,在其中继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当前社团发展红红火火的情况下,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将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将重心由原来的“院系--专业--班级”向“社区—社团”转移,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内聚性和从众性的特点,依靠社团成员之间共同语言较多,相互信任感、归属感较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相信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4.2党建工作进社团是实现社团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团工作中去是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在社团中建立大学生党支部,开展社团推优工作,将进一步增强社团内部同学的归属感;同时,由于学生社团的从众行为倾向性强,成员的信念和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较容易产生“群动”行为,一旦将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到社团中,整个社团里将随之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2.1对于社团成员而言,党建工作进社团有助于帮助社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社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党建工作进社团,加强了对社团成员、社团骨干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奉献精神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良性发展。
4.2.2对于社团而言,党建工作进社团,可以保证社团自身建设组织工作有保证,日常管理制度化,实现社团建设的良性循环。学生社团建设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章立规,有序、规范、系统的社团规章制度既是党建工作进社团的组织保障,也是社团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党建活动进社团后,在制度上,建立健全有关社团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成立和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可以使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由“自由发展型”变为“组织管理型”,由“零散型”变为“规范型”。在形式上,党建进社团后,在开展社团活动以及扩大社员的交流方式可以形成一种制度沿袭下来,为学生社团整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在社团功能上,倡导学生社团由“自娱自乐型”积极向“服务型”、“公益型”、“交流型”转变,还可以组织社员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充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2.3在社团干部选拔任命上,社团内党团组织的完善建立不仅可以对社团骨干的选拔工作把好关,又可以定期开展社团骨干的培养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社团骨干的考核考评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社团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对社员的奖惩制度和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优奖惩机制,为社团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胡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揭示了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本质属性,而且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以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标志,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校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上,实现社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推进党建工作与社团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途径、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对二者统筹安排、系统推进。既要作到社团工作的全面推进,又要作到协调社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党建工作在高校社团的整体推进为社团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报
[M],2007,10
[2]王雯姝,杜晶波.论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内涵的丰富和深化[N].高校德育研究中心,2008,
03,05
[3]王雷.论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5,4:46-47
[4]文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6,5:82-84
收稿日期:2008-4-2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社团建设;党建;可持续健康发展
Implement the 17 major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party building societies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 Min1Tan Bin1Yin Gua-hua2Li Xue-ming1Wang Zhi1
【Abstract】In October 15, 2007 at 17 am the opening ceremony,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raised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the university building societies, and student societies advance with the time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society on the management model to develop innovativ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his new associ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things combined, The university into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societies work, and building societi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pen u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party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position of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University building societies;Party Building;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在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行的十七大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系统全面地阐述科学发展观成为了胡总书记报告中的极大亮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发展是统筹兼顾。
时下高校校园中,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社团,给大学生提供了施展各种才华的舞台,也为大学生广泛接触与合作提供了平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也有效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和才干,陶冶了性情,净化了灵魂,提升了品德。对于高校来说,创建和谐校园,落实到根本就是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实现大学生全方位素质发展,以提高他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但是,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校内学生活动管理形式,在具体开展活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给高校社团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定位不清晰成为社团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学生社团是部分大学生在共同兴趣、共同爱好及共同成材愿望的基础上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群众团体,作为群众性的自发组织,在成立之初,有些社团往往出现定位过高的现象。它们为了迅速产生校园影响,吸引学生目光,盲目扩大规模,只求数量不问质量,或是没有规划、没有组织的开展活动,务多不务精,大大降低了社团自身作用的发挥,影响了社团的形象和削弱了会员的情绪。同时还有些社团功能重复,职责不清最终部分社团之间互不往来,盲目竞争,直接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2.高校社团干部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造成社团干部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导致社团建设无法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大学生群众性组织,社团会员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以系科为单位的狭小空间,跨系科专业普遍存在于个社团中,但是社团干部在人员选拔上,小团体现象很严重(由同班或老乡组成),致使一些主要社团干部的能力亟待提高。而且任人唯亲直接打击了一些有能力的社团干部,导致社团无法实现长远规划目标,持续发展也就更无从谈起。
3.作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的公益组织
学生社团的总体发展规划不够科学,交流互动较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多,对社会资源的吸纳和高校整体资源的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高校社团建立初期的宗旨和建设期间的管理不到位常常导致社团内部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实现不了社团内部建设的全面协调,更不要说可持续性发展
虽然社团内部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不论其性质、类型、规模,在现代高校校园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实现学生社团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社团管理模式上不断发展创新,把传统有效的管理模式与高校社团这个新兴事物结合起来,把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团工作中去,才能把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党建工作新阵地。
4.1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团工作中去是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随着逐步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及“多位一体”工作的实施,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的思路:随着原有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行政班级意识逐渐淡化,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荣誉出现消弱趋势,以班级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文体活动相应减少,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更多地在宿舍、社团中进行,党员在集体中的先进性及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越来越不易得到体现。
班级概念的逐渐淡化使学生社团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取代原来的班组作用,成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党建工作原有的载体也相应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种新的有效地组织载体,在其中继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当前社团发展红红火火的情况下,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将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将重心由原来的“院系--专业--班级”向“社区—社团”转移,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内聚性和从众性的特点,依靠社团成员之间共同语言较多,相互信任感、归属感较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相信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4.2党建工作进社团是实现社团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高校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团工作中去是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在社团中建立大学生党支部,开展社团推优工作,将进一步增强社团内部同学的归属感;同时,由于学生社团的从众行为倾向性强,成员的信念和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较容易产生“群动”行为,一旦将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到社团中,整个社团里将随之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2.1对于社团成员而言,党建工作进社团有助于帮助社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社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党建工作进社团,加强了对社团成员、社团骨干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奉献精神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良性发展。
4.2.2对于社团而言,党建工作进社团,可以保证社团自身建设组织工作有保证,日常管理制度化,实现社团建设的良性循环。学生社团建设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章立规,有序、规范、系统的社团规章制度既是党建工作进社团的组织保障,也是社团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党建活动进社团后,在制度上,建立健全有关社团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成立和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可以使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由“自由发展型”变为“组织管理型”,由“零散型”变为“规范型”。在形式上,党建进社团后,在开展社团活动以及扩大社员的交流方式可以形成一种制度沿袭下来,为学生社团整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在社团功能上,倡导学生社团由“自娱自乐型”积极向“服务型”、“公益型”、“交流型”转变,还可以组织社员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充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2.3在社团干部选拔任命上,社团内党团组织的完善建立不仅可以对社团骨干的选拔工作把好关,又可以定期开展社团骨干的培养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社团骨干的考核考评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社团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对社员的奖惩制度和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优奖惩机制,为社团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胡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揭示了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本质属性,而且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以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标志,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校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上,实现社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推进党建工作与社团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途径、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对二者统筹安排、系统推进。既要作到社团工作的全面推进,又要作到协调社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党建工作在高校社团的整体推进为社团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报
[M],2007,10
[2]王雯姝,杜晶波.论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内涵的丰富和深化[N].高校德育研究中心,2008,
03,05
[3]王雷.论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5,4:46-47
[4]文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6,5:82-84
收稿日期:200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