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高中心理教师,我在教课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着许多的心理问题,有性格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有交往方面的等等。相信许多家长和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时,也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经常感叹迷惑,现在的学生怎么都这样,真是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越来越难管了。包括现在的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怎样,为什么存在的问题这么多。
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入手来谈一谈,当学生出现学习障碍的时候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如何让学生把学习当成轻松愉快的事
合理的奖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开始学习英语了,你会对你的孩子说什么?“你可得好好学啊,这样吧只要你每天都看一小时的英语,我就带你出去玩,我就给你买好吃的,你就可以看电视……”思考一下,这些话的背后意思是什么,其实你是在对孩子说:“学习英语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情,但是只要你撑得住,完成任务,我就会奖赏你。”家长教师先入为主的认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会在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不断的用言语行为去刺激、巩固“学习是件苦差事”这个观念,学生当然不爱学习了。
其实学习是人的天性,没有哪个人生来就不爱学习的,那么为什么很多孩子不爱读书呢,最直接的原因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他外部的环境。就像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一样,有多少家长教师都在用这种潜台词来给学生灌输巩固着学习是痛苦的观念啊。
如果用学习来奖励孩子的话,学生就会变的爱学习了,比如说,孩子在某方面做的好了,完全可以奖励他看几个小时的课外书,记住“想让他喜欢什么,就用什么去奖励他”; “想让他討厌什么,就用什么去惩罚他。”
《哈佛家训》里有一则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取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得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不再踢垃圾筒。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听垃圾筒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地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再踹时就不那么卖劲了。又过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筒。
老人的说服工作不着痕迹,却有明显的效果。他先通过“给予”,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这是第一步,目的是降低“乐趣”。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这些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然后,老人通过减少支付,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这件事产生逆反心理,这是第二步。最后,老人进一步减少支付,并且给出一个让他们不能接受的10美分,使他们在心理上对踢垃圾桶这件事产生排斥感,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原本令几个年轻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们成为“受害者”。这时再让他们去做,那肯定难了。
一些家长喜欢使用奖励的办法, 比如考了一门百分, 奖励吃一顿好的, 或者买衣服,或者直接给钱,或者许诺干这干那等等。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奖励方法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很多的家长这样和自己的孩子说:“你今天好好练琴,只要能弹上1小时,我今天就带你出去玩”“你只要这次考试能进前20名,我就领你去旅游”。上面分析了这些话背后的含义是:练琴,考试是不好的事情;就算刚开始孩子对这些事感兴趣,可是后面的奖励却更有诱惑力,家长的这些奖励就把原本感兴趣的事变成了一种责任。当这些事情当中包含有交换,监督、责任这些因素,它就会变得无趣,要继续打动孩子的心,使奖励带来强劲的动力,势必奖励一次比一次大。到最后学琴,学习就都变成给家长教师学的了。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孩子对这些事便会彻底厌烦
看来物质奖励是行不通的,那该如何鼓励和夸奖孩子呢:与能力相比更应该鼓励夸奖付出的努力。
比如,一个孩子数学考试得了100分,夸奖能力的:我儿子真聪明;夸奖努力的:我儿子学习真认真。
在这两种夸奖方法中,夸奖努力对孩子的想法和态度上更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而夸奖孩子说“聪明”“机灵”的话,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学习的成功与否,一旦遭遇失败,就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最终将轻易作出放弃的决定,而且做事不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能力得到夸奖的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是:有聪明的头脑才能学好。失败了就归结为:我太笨了,这题我根本算不出来。
如果从别人那里得到如:“你学习真用功啊”等努力方面的夸奖的时候,会把学习的成功归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就算遭遇失败,也会把原因归咎于自己付出的努力不够,所以面对下一问题时,也会集中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体现出更高的执行能力。
付出努力得到夸奖的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是:只要努力,成绩就会好;失败的时候:还是努力不足,要再认真些了。
在面对陌生的问题或难题时,得到不同方式夸奖的孩子,他们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会认为这种情况是在考验自己的能力,为了避免得到坏评价会过度紧张或回避问题,相反,后者会对新问题产生兴趣,并全力以赴去沉着探索解决方法。
能力得到夸奖的孩子在遇到陌生的问题时:错了就丢死人了,哎——算了吧。付出努力得到夸奖的孩子:我做做看吧,应该可以。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与夸奖过程相比,夸奖结果是更有效的夸奖方法。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合理的奖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着的,在成长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所以遇到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悉心教育指导与引导。指导与引导又是有技巧的,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也要掌握一些技巧,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泯灭了孩子和学生的求知欲,让孩子和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个痛苦的负担。
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入手来谈一谈,当学生出现学习障碍的时候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如何让学生把学习当成轻松愉快的事
合理的奖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开始学习英语了,你会对你的孩子说什么?“你可得好好学啊,这样吧只要你每天都看一小时的英语,我就带你出去玩,我就给你买好吃的,你就可以看电视……”思考一下,这些话的背后意思是什么,其实你是在对孩子说:“学习英语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情,但是只要你撑得住,完成任务,我就会奖赏你。”家长教师先入为主的认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会在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不断的用言语行为去刺激、巩固“学习是件苦差事”这个观念,学生当然不爱学习了。
其实学习是人的天性,没有哪个人生来就不爱学习的,那么为什么很多孩子不爱读书呢,最直接的原因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他外部的环境。就像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一样,有多少家长教师都在用这种潜台词来给学生灌输巩固着学习是痛苦的观念啊。
如果用学习来奖励孩子的话,学生就会变的爱学习了,比如说,孩子在某方面做的好了,完全可以奖励他看几个小时的课外书,记住“想让他喜欢什么,就用什么去奖励他”; “想让他討厌什么,就用什么去惩罚他。”
《哈佛家训》里有一则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取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得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不再踢垃圾筒。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听垃圾筒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地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再踹时就不那么卖劲了。又过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筒。
老人的说服工作不着痕迹,却有明显的效果。他先通过“给予”,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这是第一步,目的是降低“乐趣”。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这些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然后,老人通过减少支付,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这件事产生逆反心理,这是第二步。最后,老人进一步减少支付,并且给出一个让他们不能接受的10美分,使他们在心理上对踢垃圾桶这件事产生排斥感,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原本令几个年轻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们成为“受害者”。这时再让他们去做,那肯定难了。
一些家长喜欢使用奖励的办法, 比如考了一门百分, 奖励吃一顿好的, 或者买衣服,或者直接给钱,或者许诺干这干那等等。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奖励方法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很多的家长这样和自己的孩子说:“你今天好好练琴,只要能弹上1小时,我今天就带你出去玩”“你只要这次考试能进前20名,我就领你去旅游”。上面分析了这些话背后的含义是:练琴,考试是不好的事情;就算刚开始孩子对这些事感兴趣,可是后面的奖励却更有诱惑力,家长的这些奖励就把原本感兴趣的事变成了一种责任。当这些事情当中包含有交换,监督、责任这些因素,它就会变得无趣,要继续打动孩子的心,使奖励带来强劲的动力,势必奖励一次比一次大。到最后学琴,学习就都变成给家长教师学的了。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孩子对这些事便会彻底厌烦
看来物质奖励是行不通的,那该如何鼓励和夸奖孩子呢:与能力相比更应该鼓励夸奖付出的努力。
比如,一个孩子数学考试得了100分,夸奖能力的:我儿子真聪明;夸奖努力的:我儿子学习真认真。
在这两种夸奖方法中,夸奖努力对孩子的想法和态度上更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而夸奖孩子说“聪明”“机灵”的话,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学习的成功与否,一旦遭遇失败,就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最终将轻易作出放弃的决定,而且做事不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能力得到夸奖的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是:有聪明的头脑才能学好。失败了就归结为:我太笨了,这题我根本算不出来。
如果从别人那里得到如:“你学习真用功啊”等努力方面的夸奖的时候,会把学习的成功归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就算遭遇失败,也会把原因归咎于自己付出的努力不够,所以面对下一问题时,也会集中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体现出更高的执行能力。
付出努力得到夸奖的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是:只要努力,成绩就会好;失败的时候:还是努力不足,要再认真些了。
在面对陌生的问题或难题时,得到不同方式夸奖的孩子,他们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会认为这种情况是在考验自己的能力,为了避免得到坏评价会过度紧张或回避问题,相反,后者会对新问题产生兴趣,并全力以赴去沉着探索解决方法。
能力得到夸奖的孩子在遇到陌生的问题时:错了就丢死人了,哎——算了吧。付出努力得到夸奖的孩子:我做做看吧,应该可以。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与夸奖过程相比,夸奖结果是更有效的夸奖方法。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合理的奖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着的,在成长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所以遇到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悉心教育指导与引导。指导与引导又是有技巧的,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也要掌握一些技巧,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泯灭了孩子和学生的求知欲,让孩子和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个痛苦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