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新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作用。而在实践教学中落实的却不到位,教育还是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实践能力很薄弱。在教学中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连划火柴这样简单的小操作都不会。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我始终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立足点。以下是我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心得:
1 教师的课前准备要精心
1.1 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实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等,其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可是在实验时里,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做分组实验时有的学生在各实验台窜来窜去的;有的同学在边做实验边大声嚷嚷;有的学生就抱着手看同组同学做实验说风凉话;演示实验时有的同学只看热闹不去思考等等。科学态度的培养势必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提高课堂效率。要避免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初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态度的教育。
1.2 规范操作实验。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做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示范操作的过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旦操作失败,就会对学生造成心理暗示,同时不要过分夸大实验的危险性。实验课前要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做好准备,同时课前对实验做好预做工作,掌握好实验成功的条件、关键和所用时间。
2 教师精心设计和改进实验
2.1 实验的精细化。化学实验设计精细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二氧化碳性质探究中阶梯蜡烛熄灭实验:将两只蜡烛点燃,放在铁片做成的阶梯上;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先后熄灭,再分析原因。但常常出现实验不成功。要保证实验的成功要考虑:①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足够大,保证二氧化碳足量;②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应用玻璃片挡住集气瓶口的三分之二,避免二氧化碳直接覆盖在上面蜡烛上,导致上面的蜡烛先灭;③蜡烛不可太长,尽可能地短一些为佳;④蜡烛火焰不宜太大。
2.2 实验的整合。化学课时少,我们可以把知识点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粤教版下册教材第七章的溶液中溶液、乳浊液分散在第一节和第五节,共需要三课时完成。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实验7-1】与【实验7-12】两个实验进行整合:在四支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白色硫酸铜粉末、蔗糖、细沙石和数滴植物油,然后各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静置后再观察现象。向盛有植物油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洗涤剂,用胶塞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然后把液体倒掉,用水冲洗试管。这样整合以后,就可以让学生一次性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同时理解和三种混合物相关联的知识,如溶质、溶剂、乳化现象、乳化剂、溶液不都是无色的等。在将这两个实验整合的同时,可以将教材的这两部分内容整合到一起,这样就可以节约课时,减少教学时间,同时使知识更具系统性,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3 实验的改进。有的实验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就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如7.1溶解现象中【实验7-5】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于是做了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
2.4 实验的增加。对于重要的知识,虽然教材未安排实验,但增加是必要的。初中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还不够,大量的实验需要改进,以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而用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来制取CO2是不可行的。如何让学生信服和领会?可增做石灰石和硫酸反应的实验,学生会看到只有刚开始冒出一点点气泡反应便停止了。对此结果,学生会产生疑问,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就很容易弄明白了。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作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然而然就能弄清楚: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
3 创造实验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这种方式课堂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看似有序,但学生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收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很多学生都不太注意教师的操作,只是等待成功的实验现象,没有完全融入实验过程中,只顾看实验的热闹,实验一旦失败,他们就会大为扫兴,很难从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7.3溶液浓稀的表示,在三支装有10ml水试管中分别加0.5克、1克、1、5克硫酸铜粉末,振荡,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这样的实验学生完全能够完成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效果很好。酸碱盐这部分的演示实验多,操作比较简单,而且随着化学的学习,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实验都由学生来操作,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没抢到操作的同学经常问我,老师,还什么时候做实验呀?同时,亲自实验对现象的准确描述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把设计的方案交给教师审阅后,再由学生和实验员共同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到实验室动手实验,实验室的开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 创设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新课程理念指出,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此时,家庭小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创设家庭小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1 1+1是否等于2?实验用品:等体积玻璃杯2个、大碗1个、黄豆和小米。实验步骤:取满满的一杯黄豆(即1体积黄豆),取满满的一杯小米(即1体积小米),将杯中的黄豆、小米倒入大碗里混合,将混合后的黄豆、小米全部装回玻璃杯,将一杯装满,观察另一杯是否装满。
4.2 制作无壳蛋: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了什么现象?分析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无壳蛋带到学校来,一起分享学生的成就感。
4.3 鉴别食盐和碱面(NaHCO3):讲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要求学生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引申拓展(自制汽水)。
4.4 鉴别羊毛纤维: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开放性。
化学知识来自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化学实验,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1 王风雷.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加强.中小学实验与装
备,2011(02)
2 叶蒨.采用不同实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教师,2011(03)
1 教师的课前准备要精心
1.1 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实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等,其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可是在实验时里,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做分组实验时有的学生在各实验台窜来窜去的;有的同学在边做实验边大声嚷嚷;有的学生就抱着手看同组同学做实验说风凉话;演示实验时有的同学只看热闹不去思考等等。科学态度的培养势必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提高课堂效率。要避免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初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态度的教育。
1.2 规范操作实验。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做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示范操作的过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旦操作失败,就会对学生造成心理暗示,同时不要过分夸大实验的危险性。实验课前要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做好准备,同时课前对实验做好预做工作,掌握好实验成功的条件、关键和所用时间。
2 教师精心设计和改进实验
2.1 实验的精细化。化学实验设计精细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二氧化碳性质探究中阶梯蜡烛熄灭实验:将两只蜡烛点燃,放在铁片做成的阶梯上;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先后熄灭,再分析原因。但常常出现实验不成功。要保证实验的成功要考虑:①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足够大,保证二氧化碳足量;②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应用玻璃片挡住集气瓶口的三分之二,避免二氧化碳直接覆盖在上面蜡烛上,导致上面的蜡烛先灭;③蜡烛不可太长,尽可能地短一些为佳;④蜡烛火焰不宜太大。
2.2 实验的整合。化学课时少,我们可以把知识点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粤教版下册教材第七章的溶液中溶液、乳浊液分散在第一节和第五节,共需要三课时完成。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实验7-1】与【实验7-12】两个实验进行整合:在四支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白色硫酸铜粉末、蔗糖、细沙石和数滴植物油,然后各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静置后再观察现象。向盛有植物油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洗涤剂,用胶塞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然后把液体倒掉,用水冲洗试管。这样整合以后,就可以让学生一次性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同时理解和三种混合物相关联的知识,如溶质、溶剂、乳化现象、乳化剂、溶液不都是无色的等。在将这两个实验整合的同时,可以将教材的这两部分内容整合到一起,这样就可以节约课时,减少教学时间,同时使知识更具系统性,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3 实验的改进。有的实验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就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如7.1溶解现象中【实验7-5】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于是做了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
2.4 实验的增加。对于重要的知识,虽然教材未安排实验,但增加是必要的。初中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还不够,大量的实验需要改进,以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而用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来制取CO2是不可行的。如何让学生信服和领会?可增做石灰石和硫酸反应的实验,学生会看到只有刚开始冒出一点点气泡反应便停止了。对此结果,学生会产生疑问,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就很容易弄明白了。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作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然而然就能弄清楚: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
3 创造实验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这种方式课堂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看似有序,但学生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收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很多学生都不太注意教师的操作,只是等待成功的实验现象,没有完全融入实验过程中,只顾看实验的热闹,实验一旦失败,他们就会大为扫兴,很难从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7.3溶液浓稀的表示,在三支装有10ml水试管中分别加0.5克、1克、1、5克硫酸铜粉末,振荡,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这样的实验学生完全能够完成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效果很好。酸碱盐这部分的演示实验多,操作比较简单,而且随着化学的学习,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实验都由学生来操作,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没抢到操作的同学经常问我,老师,还什么时候做实验呀?同时,亲自实验对现象的准确描述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把设计的方案交给教师审阅后,再由学生和实验员共同准备所需实验器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到实验室动手实验,实验室的开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 创设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新课程理念指出,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此时,家庭小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创设家庭小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1 1+1是否等于2?实验用品:等体积玻璃杯2个、大碗1个、黄豆和小米。实验步骤:取满满的一杯黄豆(即1体积黄豆),取满满的一杯小米(即1体积小米),将杯中的黄豆、小米倒入大碗里混合,将混合后的黄豆、小米全部装回玻璃杯,将一杯装满,观察另一杯是否装满。
4.2 制作无壳蛋: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了什么现象?分析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无壳蛋带到学校来,一起分享学生的成就感。
4.3 鉴别食盐和碱面(NaHCO3):讲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要求学生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引申拓展(自制汽水)。
4.4 鉴别羊毛纤维: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开放性。
化学知识来自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化学实验,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1 王风雷.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加强.中小学实验与装
备,2011(02)
2 叶蒨.采用不同实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教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