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民族学生文化自信的发掘与发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教育产生不良影响。笔者对西双版纳地区初中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分析,探讨其教育水平与文化自信现状,提出改善当前教育现状,挖掘学生文化自信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民族学生 文化自信 发展
  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笔者所在的学校包含多个民族的学生,除了汉族学生之外,还包括傣族、哈尼族等民族学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经济基础薄弱,教学资源较少,学生的学习水平表现参差不齐。对于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不足,对学习的兴趣不够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笔者基于所在地区的教学实践,分析学生民族自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出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方式方法。
  一、文化自信的定义与作用
  (一)文化自信概念
  文化自信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文化的信心,包括对文化的认同、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的认知。西南地区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性,西南地区的文化包括多民族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组织以及风俗习惯等内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了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自信是在接触不同文化的时候,能够保持文化的自信,在不同的文化冲击中能够保持自我认同,排解学习压力。由于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集中的地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受到不同文化、风俗习惯等众多领域的撞击,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同等存在压力,保持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使学生从容应对不同的文化冲击,提升学习中的文化适应性。
  (二)文化自信的作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文化自信是学生的文化自觉,包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知与其他文化的认知,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不断的吸取文化的营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态度,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以下的作用:第一,文化自信能够使学生保持较好的自信心,在面对多种文化冲击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不同的文化,避免在文化冲击下出现迷失等情况;第二,文化自信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西南地区的教育水平总体较低,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考试紧张,学习积极性不高,挖掘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增进学习水平;第三,文化自信能够提升学生的适应性,多民族的融合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会面对不同文化的人群,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使学生保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增进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
  二、初中民族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主要以傣族和哈尼族为主,还包括汉族、景颇族等多民族的学生。这些学生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信息不灵便、社会关系较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社交能力不强,对于该地区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自信明显不足。
  (一)学习中缺乏文化自信,容易产生自卑感
  本校有多民族的学生,因为受到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资源有限的影响,少数民族的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不足,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以笔者带过班级的一个傣族女生为例,因为该女生所居住的地区相对偏远,社会交流不多,因此该女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足,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有限,上课不积极主动,而且下课后沉默寡言,难以与同学打成一片。该学生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一个缩影,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态度较为懒散,与其他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二)生活中文化自信不足,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受到民族传统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学生的学风与管理一直是笔者班级管理的难题之一。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课堂纪律的关注不足,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容易对课堂纪律、学校纪律造成消极影响。以笔者所带的班级为例,其中初中学生抽烟、打架等行为对班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且一些学生故意捣乱,影响课堂秩序。因为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家庭离学校较远,客观环境上教师无法与学生的家长形成联动,导致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有限。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离开学校较早,一些学生认为初中教育完成后就应该进入社会,学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影响其学校行为。
  (三)课堂学习文化自信不足,语文以及英语等科目学习有所欠缺
  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英语教学难度较大,由于受到学生本身语言习惯的影响,学生接受另外的语言难度较大。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性格活泼,感情真挚,但是语言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在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学生对象相应课堂内容差生疑惑,课堂投入不足,比如古汉语中的倒装句、散文中的语法习惯等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笔者往往需要反复教育,学生才能够理解内容的意义。语言等课程学生的学习难度大,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倦学。
  三、影响民族学生文化自信因素分析
  (一)社会历史根源
  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投入有限,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投入等均无法与其他地区相比,而且由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对于学生的教育支出远远不足,学生的学习用品、课外课本等数量不足,而且学生需要在农忙地区进行劳作,学生的学习时间有所不足,因此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积极性不足,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家庭视角
  少数民族家庭的家长所受的正规教育有限,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影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而对学生的文化自信差生影响。一些家庭保持着“知识无用”的观念,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关心,认为学生最终依然要进入社会,初中的知识学习对将来生活没有什么用处。除了家庭教育观念之外,西南地区家庭酗酒严重,严重影响学生的教育环境,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引导,一些学生在家庭影响下也开始喝酒,对学生的学习、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教育较少,有些直接动手体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积极性更差。   (三)学生视角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敏感、好奇心强、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且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弱,对于外部文化的接受能力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一些学生是在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认为文化自信就是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这种对文化自信的狭义理解,导致学生进入现代学校后带有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不愿意融入现代学校教育中,一些学生关闭自己的心灵,逐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参与家庭劳作,外出游玩的时间少,缺乏广阔的眼界;一些学生对于外界的认识偏差严重,而且学生长期接受放养的教育,导致学生自制力不足,影响文化自信的建立。
  四、挖掘发展初中民族学生文化自信的措施
  (一)将课堂教学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挖掘民族自信
  现有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只能够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强化班级管理,优化课程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对当前初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智力体系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笔者充分认识到民族生的差异性,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基础习惯,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主动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奖励,公开鼓励学生的优点,理解学生的民族习惯与行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文化自信。
  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的关键阶段,一些学生在该时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文化自信不足等情况表现出来,学生很容易陷入迷失。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笔者采用“综合素质”教育的方式,在教授语言的基础上,对学生授综合知识。民族文化是一个宝库,笔者将民族歌舞、民族艺术、民族体育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将现代语言教学与学生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使学生能够展现独特的优势。
  (二)生活中关心,发展学生的民族自信
  在课下,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民族生的差异性,在课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民族习惯,尊重相应的民族习惯,避免学生因为特异的民族习惯受到白眼或嘲笑。笔者在教学后开展课下活动,以集体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集体观念。同时选择少数民族学生做班级干部,充分发挥学生行动力强的优点,使学生相互融合,减少民族学生的心理防线。通过课下开展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沟通交流、集体活动中敞开胸怀,接纳不同的文化,养成学生开放的眼光。比如笔者每两周召开读书会,使学生在读书会上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读书会上讲述属于本民族的神话传说、英雄人物、民俗习惯等等,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够使不同民族的学生相互理解,使学生在交流中发展文化自信。
  (三)加强家庭联动,深化文化自信
  家庭教育是初中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学生而言,家庭与学校是教育的两个引导者,缺一不可。在进行初中民族教学中,鼓励加长参与学习,培养家长与学生的共同点,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手段,养成良好的互动学习的氛围。对于学生而言,家长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者,通过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培养与学生互动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深化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以家庭为辅助,利用民族节会等方式加强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感情切入点,定期对家长开展热点培训,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文化自信中的应用。
  五、结语
  民族文化自信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中,需要将文化自信与课堂教育、课下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沛,魏晓波.藏族中学生个性、自我和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王飞,杨玲.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5).
  [3]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18).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学生处理问题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愿家长、老师干预,有些事情甚至不愿让同学知道,表现出一种“小大人”的特点。他们在人格尊严上有了一定的需求,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教育方式 方式分析  初中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他们能否顺利的走进高中。家长们往往都有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一直都挺好的,考试都八、九十分,怎
机械制图是机械行业的共同语言,是技术交流的工具,也是工科院校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类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从零件的设计、加工,到机器的装配、维修时时都离不开机
高中数学,作为中学阶段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和高考课程,如何教好它,使学生学好它,是摆在广大高中数学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高中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已趋于成熟,从而,自制力相对来说较强,在学习上相对主动。但是,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教学效率,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现在,本人就把这几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总结,简单地介绍如下:  一、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图像质量和图像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JPEG标准显得有些不足,因此ISO提出了一个新的JPEG2000标准。论文的主要工作是JPEG2000图像压缩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引入建构主义理论进行高中语文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理解语言课程中的知识精髓。  【关键词】高中语文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就是建构主义教学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很显然不适应这种动态的教学法。那种老师高高在上、自顾自把整堂课进行下去的无视学生自主行为的教学法,与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法大相径庭。毋庸置疑,该动态教学法极大
针对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保护能力不强、系统易中断的问题,分析了医院数据容灾备份系统的需求、构建原则和目标,提出了一种医院数据容灾备份系统的构建方案。该方案利用双机
【摘要】也许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对初中历史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甚至学生家长,都有非常模糊的认识。比如,初中历史课可有可无,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只要学好数理化,只要学好语数外,历史课成绩差点也没什么等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对这一现象痛心疾首的同时,应该有更加理性的思考。初中历史课,作为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学生智力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
澳大利亚植棉始于1788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原先棉花是作为奶牛业的饲料副产品种植。近代植棉的发展几起几落。现兴盛起来也有30多年,是由于纳莫伊河谷土地肥沃、价廉和水资
南陵县柏山渠灌区为中型自流灌溉水系,年平均灌溉时间为7个月,且流水不断、杂草丛生,渠系自然连接,形成一网状排灌系统 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场所,也是接触疫水感
【摘要】阅读自始至终贯穿在语文学习中。众所周知,阅读給学生奠定了写作的基础。  任何一堂语文课,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自始至终贯穿在语文学习中。众所周知,阅读給学生奠定了写作的基础。点燃了创作的火花,阅读教会学生怎样与人沟通交流,阅读教会了学生如何说话,做人、做事。阅读开拓了学生的眼界。阅读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由此可见,阅读好像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不灭的火炬,他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