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野营保障作为海军陆战队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陆战队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作用、原则,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步骤,并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模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
中图分类号 E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22-0203-03
海军陆战队是多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海军陆战队作为一支特种部队,既可以作为一般性战术性部队使用,也可以作为一支战略性部队来使用,海军陆战队完成任务的多样性和艰巨性,也决定了战时营房保障,特别是野营保障的多样性和艰巨性。作为海军陆战队营房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野营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陆战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官兵的野战生存能力,对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野营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客观地评估海军陆战队的野营保障能力。
1 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作用
评估是指评价与估算。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同时,正确的决策需要以合理的评估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评估就没有决策。评估的基本职能是提供量化的信息支持,对不同时期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得到三类信息:1)历史信息,可以了解到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经验教训等信息。2)现状信息,即当前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全面情况。3)未来信息,即预测将来一段时间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发展方向的数据。在实际的运用中,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所产生各种信息可以发挥许多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提供信息,科学决策
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现状如何,能否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是营房部门当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信息。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基本功能,是为其营房部门提供部队野营保障能力信息。在部队实施作战任务之前,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野营保障训练、供应和管理野营保障物资装备器材、制定野营保障预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队现有的野营保障能力。通过评估,指挥决策部门能够准确地掌握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摸清差距,不断完善
通过对部队野营保障能力合理的评估,找出影响和制约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关节点以及野营保障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摸清与“保障打赢”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对症下药,消除或削弱影响野营保障能力的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部队的野营保障能力。
2 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原则
2.1 作战牵引原则
“保障打赢”是我军后勤建设的最高目标。所谓的作战牵引原则,就是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为目标,以战斗力为标准来检验野营保障工作的效果,把“一切为了保障打赢”作为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实战的角度、打赢的高度来组织实施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
2.2 系统全面原则
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宿营、供水、供电等一系列专业保障活动,每一个方面都是构成野营保障能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在实施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时,不能孤立、片面地考虑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而必须系统全面地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和环节,确保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完整性。
2.3 客观可靠原则
实施野营保障能力评估,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实际情况为评估依据,避免主观臆断现象;评估指标必须有客观、可靠的数据来源,切勿随意猜测或伪造,否则,就违背了实施评估的初衷,评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甚至会因为“假数据”、“假信息”在战时给部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4 简明实用原则
建立野营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必须做到简明扼要,尽量避免繁杂的运算过程,便于操作和使用,并确保能够为营房部门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
3 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步骤
3.1 明确评估目标,分析野营保障能力构成要素
评估目标是评估活动要实现的目的或取得的结果,对整个评估活动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现代评估方法,得出野营综合保障能力信息是评估的初步目标,找到提高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评估的最终目标。对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建立海军陆战队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构成要素诸多,总体上可概括为体制要素、人员要素、野营装备要素、野营保障训练要素等四种。其中,体制要素主要包括:野营保障组织机构、野营保障实施力量、野营物资装备的供应与管理体系等;人员要素主要包括:人员编制情况、组织指挥人员的指挥决策能力和具体操作实施人员的业务能力等;野营物资装备要素主要包括:物资装备的数量、技术状态、性能等。野营保障训练要素,主要包括:野营保障的训练课目、训练手段等。
3.2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关键环节,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真实地反映部队的野营保障能力。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科学合理,多少适宜,若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决策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反而抓不住野营保障的主要问题,不能充分反映部队野营保障的综合能力水平。
3.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将海军陆战队野营综合保障能力确立为评估的总指标(即一级指标)。2)对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筛选和过滤,可以初步提出野营保障能力的五个二级指标:野营保障体制、野营保障人员、野营物资、野营装备、野营保障训练。3)对二级评估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得出三级评估指标:野营保障体制指标包括:机构设置情况、职权划分程度、法规建设水平;野营保障人员指标包括:精神状态、指挥能力、操作能力、人员满编率;野营物资指标包括:数量满足程度、性能满足程度;野营装备指标包括:数量满足程度、作业性能、机动性能、伪装防护性能、可靠性、可维修性、战场适应性;野营保障训练指标包括:课目设置合理性、训练手段合理性。如图1所示(评估指标以u表示)。
3.2.2 权重的确定
在运用评估指标体系对野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时,由于各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必须对各评估指标赋予相应的加权系数,即指标权重。确定权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一般的加权值是根据不同的评估角度而设定或计算得出不同的数值,计算权重的常用方法有专家打分法、集值统计迭代法、层次分析法等。因此,权重是在相对特定的情况下而确定的,适用某一场合的权重并不一定适用另一种场合,因而在评估前要根据考核评估的重点和内容重新确定本次评估的权重。
3.3 选择评估方法,构建评估模型
评估方法是实施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基础工具,是评估的重要环节。评估方法可分为三种,即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综合评估法。定性评估法是评估者依靠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在指标难以量化的情况下,从“质”上对评估对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做出判断。定性评估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法、专家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定量评估法是运用数学及系统工程理论,构建评估模型,对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评估结论,比较成熟的定量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灰色评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熵值法等。综合评估法,即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应该根据评估对象和评估指标的特点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指标体系不同,采用的评估方法和构建的评估模型也不一样,评估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评估方法和构建评估模型。鉴于影响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因素较多,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且各因素又难以精确的描述,其评判过程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较好的选择。
3.4 分析评估结论,提出改进措施
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的主要任务是在野战条件下为部队提供宿营、用水、用电、洗浴等方面的保障,通过对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结论的科学分析,找出影响和制约其野营综合保障能力的“瓶颈”因素,以“保障打赢”为野营保障能力建设的最高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和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野营保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提升保障能力水平。
4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指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是建立在模糊数学基础上的一种系统评价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多层次,多指标模糊因素系统的综合评判问题。由分析可知,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属于二级综合评价问题,运用此方法评判如下。
4.1 将因素分层
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为:
U={u1,u2,u3,u4,u5},u1={u11,u12,u13},u2={u21,u22,u23,u24},u3={u31,u32},u4={u41,u42,u43,u44,u45,u46,u47},u5={u51,u52}。
4.2 建立权重集、备择集
每级评判都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权重:
A={a1,a2,a3,a4,a5}, A1={a11,a12,a13}, A2={a21,a22,a23,a24}, A3={a31,a32},A4={a41,a42,a43,a44,a45,a46,a47},A5={a51,a52}。
根据陆战队野营保障的实际情况,确定备择集为:
V={v1,v2,v3}={差,一般,好}。
4.3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首先对ui(i=1,2,3,4,5)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设评判对象隶属于备择集V的隶属度为rij(i=1,2,3,;j=1,2,3,4,5),其单因素评判距阵为:
于是一级模糊评判距阵集为:
Bi=Ai○Ri(i=1,2,3,4,5),其中“Ai”为相应的权重集,“○”为运算符,表示合成。
4.4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把一级模糊评判结果作为二级模糊评判时的单因素评判,判断距
阵为:
R=[B1 B2 B3 B4 B5]T
综合评判集为:B=A○R,A为相应的权重集。
4.5 评判结果的处理
评判结果的处理方法有多种,这里采用最大隶属度法:Bn=max{bj},评判结果隶属于Vi。
如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中各单因素距阵为(设每级评判指标相应的权重为:A={0.10,0.30,0.20,0.25,0.15},
A1={0.2,0.5,0.3}, A2={0.1,0.1,0.4,0.4}, A3={0.7,0.3},A4={0.3,0.1,0.1,0.2,0.1 0.1,0.1},A5={0.1,0.9}。)
则一级模糊评判集为:B1=A1○R1=[0.3 0.3 0.5],B2=[0.2 0.4 0.4],B3=[0.3 0.3 0.6],B4=[0.2 0.2 0.3],B5=[0.5 0.1 0.4]
于是二级模糊评判距阵为:B=A○R = R = A○[B1 B2 B3 B4 B5]T
=[0.20 0.30 0.25]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综合评价为一般。
5 做好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海军陆战队在实施野营保障能力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1)应形成科学评估制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部队的野营保障能力也随之不断变化发展,有时甚至出现反复,因此,不能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仅以一次评估的结果来判断部队野营保障潜力的大小是不可取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和随机对部队的野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2)应建立程序化的评估手段。为减少重复性工作,避免评估过程中因人为的失误而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有必要研究开发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和数据库,使评估手段程序化,并方便快捷地存取和维护野营保障能力数据信息,有效地提高评估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邱林,等.战时营房保障资源动员能力模糊综合评判[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4.
[3]夏镇九.后勤保障力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4]尚怀来,刘德广.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方式[J].后勤学术,2007,6.
作者简介
刘晓辉,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军港机场营房系机场营房教研室,
讲师。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
中图分类号 E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22-0203-03
海军陆战队是多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海军陆战队作为一支特种部队,既可以作为一般性战术性部队使用,也可以作为一支战略性部队来使用,海军陆战队完成任务的多样性和艰巨性,也决定了战时营房保障,特别是野营保障的多样性和艰巨性。作为海军陆战队营房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野营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陆战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官兵的野战生存能力,对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野营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客观地评估海军陆战队的野营保障能力。
1 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作用
评估是指评价与估算。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同时,正确的决策需要以合理的评估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评估就没有决策。评估的基本职能是提供量化的信息支持,对不同时期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得到三类信息:1)历史信息,可以了解到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经验教训等信息。2)现状信息,即当前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全面情况。3)未来信息,即预测将来一段时间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发展方向的数据。在实际的运用中,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所产生各种信息可以发挥许多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提供信息,科学决策
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现状如何,能否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是营房部门当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信息。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基本功能,是为其营房部门提供部队野营保障能力信息。在部队实施作战任务之前,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野营保障训练、供应和管理野营保障物资装备器材、制定野营保障预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队现有的野营保障能力。通过评估,指挥决策部门能够准确地掌握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摸清差距,不断完善
通过对部队野营保障能力合理的评估,找出影响和制约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关节点以及野营保障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摸清与“保障打赢”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对症下药,消除或削弱影响野营保障能力的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部队的野营保障能力。
2 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原则
2.1 作战牵引原则
“保障打赢”是我军后勤建设的最高目标。所谓的作战牵引原则,就是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为目标,以战斗力为标准来检验野营保障工作的效果,把“一切为了保障打赢”作为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实战的角度、打赢的高度来组织实施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
2.2 系统全面原则
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宿营、供水、供电等一系列专业保障活动,每一个方面都是构成野营保障能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在实施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时,不能孤立、片面地考虑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而必须系统全面地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和环节,确保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完整性。
2.3 客观可靠原则
实施野营保障能力评估,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实际情况为评估依据,避免主观臆断现象;评估指标必须有客观、可靠的数据来源,切勿随意猜测或伪造,否则,就违背了实施评估的初衷,评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甚至会因为“假数据”、“假信息”在战时给部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4 简明实用原则
建立野营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必须做到简明扼要,尽量避免繁杂的运算过程,便于操作和使用,并确保能够为营房部门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
3 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步骤
3.1 明确评估目标,分析野营保障能力构成要素
评估目标是评估活动要实现的目的或取得的结果,对整个评估活动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现代评估方法,得出野营综合保障能力信息是评估的初步目标,找到提高部队野营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评估的最终目标。对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建立海军陆战队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构成要素诸多,总体上可概括为体制要素、人员要素、野营装备要素、野营保障训练要素等四种。其中,体制要素主要包括:野营保障组织机构、野营保障实施力量、野营物资装备的供应与管理体系等;人员要素主要包括:人员编制情况、组织指挥人员的指挥决策能力和具体操作实施人员的业务能力等;野营物资装备要素主要包括:物资装备的数量、技术状态、性能等。野营保障训练要素,主要包括:野营保障的训练课目、训练手段等。
3.2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关键环节,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真实地反映部队的野营保障能力。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科学合理,多少适宜,若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决策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反而抓不住野营保障的主要问题,不能充分反映部队野营保障的综合能力水平。
3.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将海军陆战队野营综合保障能力确立为评估的总指标(即一级指标)。2)对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筛选和过滤,可以初步提出野营保障能力的五个二级指标:野营保障体制、野营保障人员、野营物资、野营装备、野营保障训练。3)对二级评估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得出三级评估指标:野营保障体制指标包括:机构设置情况、职权划分程度、法规建设水平;野营保障人员指标包括:精神状态、指挥能力、操作能力、人员满编率;野营物资指标包括:数量满足程度、性能满足程度;野营装备指标包括:数量满足程度、作业性能、机动性能、伪装防护性能、可靠性、可维修性、战场适应性;野营保障训练指标包括:课目设置合理性、训练手段合理性。如图1所示(评估指标以u表示)。
3.2.2 权重的确定
在运用评估指标体系对野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时,由于各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必须对各评估指标赋予相应的加权系数,即指标权重。确定权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一般的加权值是根据不同的评估角度而设定或计算得出不同的数值,计算权重的常用方法有专家打分法、集值统计迭代法、层次分析法等。因此,权重是在相对特定的情况下而确定的,适用某一场合的权重并不一定适用另一种场合,因而在评估前要根据考核评估的重点和内容重新确定本次评估的权重。
3.3 选择评估方法,构建评估模型
评估方法是实施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的基础工具,是评估的重要环节。评估方法可分为三种,即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综合评估法。定性评估法是评估者依靠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在指标难以量化的情况下,从“质”上对评估对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做出判断。定性评估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法、专家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定量评估法是运用数学及系统工程理论,构建评估模型,对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评估结论,比较成熟的定量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灰色评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熵值法等。综合评估法,即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应该根据评估对象和评估指标的特点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指标体系不同,采用的评估方法和构建的评估模型也不一样,评估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评估方法和构建评估模型。鉴于影响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的因素较多,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且各因素又难以精确的描述,其评判过程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较好的选择。
3.4 分析评估结论,提出改进措施
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的主要任务是在野战条件下为部队提供宿营、用水、用电、洗浴等方面的保障,通过对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结论的科学分析,找出影响和制约其野营综合保障能力的“瓶颈”因素,以“保障打赢”为野营保障能力建设的最高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和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野营保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提升保障能力水平。
4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指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是建立在模糊数学基础上的一种系统评价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多层次,多指标模糊因素系统的综合评判问题。由分析可知,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属于二级综合评价问题,运用此方法评判如下。
4.1 将因素分层
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为:
U={u1,u2,u3,u4,u5},u1={u11,u12,u13},u2={u21,u22,u23,u24},u3={u31,u32},u4={u41,u42,u43,u44,u45,u46,u47},u5={u51,u52}。
4.2 建立权重集、备择集
每级评判都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权重:
A={a1,a2,a3,a4,a5}, A1={a11,a12,a13}, A2={a21,a22,a23,a24}, A3={a31,a32},A4={a41,a42,a43,a44,a45,a46,a47},A5={a51,a52}。
根据陆战队野营保障的实际情况,确定备择集为:
V={v1,v2,v3}={差,一般,好}。
4.3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首先对ui(i=1,2,3,4,5)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设评判对象隶属于备择集V的隶属度为rij(i=1,2,3,;j=1,2,3,4,5),其单因素评判距阵为:
于是一级模糊评判距阵集为:
Bi=Ai○Ri(i=1,2,3,4,5),其中“Ai”为相应的权重集,“○”为运算符,表示合成。
4.4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把一级模糊评判结果作为二级模糊评判时的单因素评判,判断距
阵为:
R=[B1 B2 B3 B4 B5]T
综合评判集为:B=A○R,A为相应的权重集。
4.5 评判结果的处理
评判结果的处理方法有多种,这里采用最大隶属度法:Bn=max{bj},评判结果隶属于Vi。
如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中各单因素距阵为(设每级评判指标相应的权重为:A={0.10,0.30,0.20,0.25,0.15},
A1={0.2,0.5,0.3}, A2={0.1,0.1,0.4,0.4}, A3={0.7,0.3},A4={0.3,0.1,0.1,0.2,0.1 0.1,0.1},A5={0.1,0.9}。)
则一级模糊评判集为:B1=A1○R1=[0.3 0.3 0.5],B2=[0.2 0.4 0.4],B3=[0.3 0.3 0.6],B4=[0.2 0.2 0.3],B5=[0.5 0.1 0.4]
于是二级模糊评判距阵为:B=A○R = R = A○[B1 B2 B3 B4 B5]T
=[0.20 0.30 0.25]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综合评价为一般。
5 做好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海军陆战队在实施野营保障能力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1)应形成科学评估制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部队的野营保障能力也随之不断变化发展,有时甚至出现反复,因此,不能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仅以一次评估的结果来判断部队野营保障潜力的大小是不可取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和随机对部队的野营保障能力进行评估。2)应建立程序化的评估手段。为减少重复性工作,避免评估过程中因人为的失误而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有必要研究开发海军陆战队野营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和数据库,使评估手段程序化,并方便快捷地存取和维护野营保障能力数据信息,有效地提高评估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邱林,等.战时营房保障资源动员能力模糊综合评判[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4.
[3]夏镇九.后勤保障力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4]尚怀来,刘德广.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方式[J].后勤学术,2007,6.
作者简介
刘晓辉,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军港机场营房系机场营房教研室,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