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鸣对于歌声的音色、间质、音量影响很大。在教学中,要注意低中高声区的共鸣教学及其运用。低声区的共鸣,要注意使用胸腔容各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中声区的共鸣,应强调有全身的感觉和整体的感觉,放松下巴、舌头、舌根,由闭口哼到开口哼,由真声哼到混声哼。换声区共鸣应注意以不变应变、提前掩盖和全身参与。高声区的共鸣,一定要假声真唱,更多发挥共鸣管(喉咽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