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各种能力和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发展。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呢?
一、课前有效备课
充分、精心的备课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读懂教材。读懂教材不只是教师站在自身的立场与教材单方面地对话,包括教师站在编者和自身的角度读懂教材的内涵,教师站在学生角度读懂教材的难易,并且找到几种角色的差异,最后以学生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其次: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情况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应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知识面前所表现出的接受、理解、运用的能力存在千差万别。因此,需要进行分层备课: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例如:“扇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练习设计:①一个扇形的半径是2cm,圆心角是60°,则S扇形=?②扇形的圆心角是60°,面积是6π,则该扇形的半径=?③一个扇形的弧长是20πcm,面积是240πcm2,则扇形的圆心角=?这样能使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课上有效实施
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备课,也不一定等于课堂有效。一堂课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而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如果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使用不当, 即便是教师教得再辛苦,但学生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主导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等。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给出了“海上日出”的片段,形象的展示了天水一线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的距离。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1.教学方式要有效。我们的教学面向的是所有学生,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整齐划一的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向前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练习要有效。有句话我觉得有道理:“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读了,我懂了;我用了,我会了。”我们要注意克服“我讲了,任务就完成了;我讲了,学生就懂了”的思想。要把“讲过了”与“听懂了”区别开来,把“听懂了”与“会做了”区别开来。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不利于数学的学习。形式多样、有的放矢的练习可以使即将产生学习倦怠的学生重新激发学习的兴趣。
3.课堂小结要有效。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完善”非常重要,老师在课上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我完善和提升,这是个消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的升华过程。这个环节我觉得又应该是一个安静的时刻了,教师不要急于“叭叭叭”地提醒这个、总结那个,代替学生的反思。要给学生安静地独立地纠错、补充和反思的时间。比如让学生订正自己的错误,并针对错误问问自己:做错的步骤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思维的障碍在哪里?并写写注意点。当然,我们也不能过高估计学生,在学生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必要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要点网络,总结解题方法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堂之上就形成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记忆,不能在虚假繁荣之下掩盖对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不落实。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同时寄寓了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高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一堂课是否成功和高效,不取决于老师讲得是否全面、到位、是否明白、透彻、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参与,有没有学会,能不能运用。
一、课前有效备课
充分、精心的备课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读懂教材。读懂教材不只是教师站在自身的立场与教材单方面地对话,包括教师站在编者和自身的角度读懂教材的内涵,教师站在学生角度读懂教材的难易,并且找到几种角色的差异,最后以学生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其次: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情况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应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知识面前所表现出的接受、理解、运用的能力存在千差万别。因此,需要进行分层备课: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例如:“扇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练习设计:①一个扇形的半径是2cm,圆心角是60°,则S扇形=?②扇形的圆心角是60°,面积是6π,则该扇形的半径=?③一个扇形的弧长是20πcm,面积是240πcm2,则扇形的圆心角=?这样能使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课上有效实施
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备课,也不一定等于课堂有效。一堂课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而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如果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使用不当, 即便是教师教得再辛苦,但学生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主导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等。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给出了“海上日出”的片段,形象的展示了天水一线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的距离。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1.教学方式要有效。我们的教学面向的是所有学生,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整齐划一的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向前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练习要有效。有句话我觉得有道理:“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读了,我懂了;我用了,我会了。”我们要注意克服“我讲了,任务就完成了;我讲了,学生就懂了”的思想。要把“讲过了”与“听懂了”区别开来,把“听懂了”与“会做了”区别开来。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不利于数学的学习。形式多样、有的放矢的练习可以使即将产生学习倦怠的学生重新激发学习的兴趣。
3.课堂小结要有效。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完善”非常重要,老师在课上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我完善和提升,这是个消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的升华过程。这个环节我觉得又应该是一个安静的时刻了,教师不要急于“叭叭叭”地提醒这个、总结那个,代替学生的反思。要给学生安静地独立地纠错、补充和反思的时间。比如让学生订正自己的错误,并针对错误问问自己:做错的步骤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思维的障碍在哪里?并写写注意点。当然,我们也不能过高估计学生,在学生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必要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要点网络,总结解题方法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堂之上就形成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记忆,不能在虚假繁荣之下掩盖对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不落实。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同时寄寓了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高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一堂课是否成功和高效,不取决于老师讲得是否全面、到位、是否明白、透彻、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参与,有没有学会,能不能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