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入世与关税减让的有关问题,事实准确,论述精辟,语言凝炼。
关税减让是实现WTO宗旨的手段
WTO和它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都以“提高(成员国)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宗旨。为了实现这个宗旨,GATT在它存在的半个世纪中发动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缔约方之间达成过无数双边协议,大幅度削减了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以工业品平均关税为例,发达国家已经从1947年的40%降至今天的3.8%,发展中国家也已经从较高的水平降至12.3%。我国参加过的第八轮即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参加方承诺的工业品关税减让幅度达到40%。有鉴于此,申请加入GATT和WTO的国家,无一例外地要通过谈判承诺降低关税和其它形式的市场开放义务,作为一种“入门费”。我国申请“复关”(恢复在GATT的缔约方地位)和“入世”(1995年改为加入WTO),先后引起37个WTO成员向我国提出关税减让要求。
我国入世关税谈判所涉及的问题
我国1986年7月申请“复关”,当时明确表示愿意把关税减让作为“入门费”。1987年3月GATT成立中国工作组,负责谈判我国“复关”的条件,包括关税减让。在此后的若干年内,工作组反复审议中国外贸制度与GATT的差距,为实质性谈判做准备。经审议,工作组认为中国关税制度与GATT体制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
第一、关税水平太高
1992年我国税则目录转换成各国通用的协调制度商品编码(H.S.)后,平均关税水平是43.2%,而当时发达国家是6.3%,东欧转型国家是8.6%,发展中国家是15.3%。高关税构筑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巨大障碍。缔约方认为我国的关税壁垒远远高于经过四、五十年自由化进程的GATT缔约方的壁垒。
第二、关税制度太乱当时我国的关税制度并未在全国关税领土范围内统一实施。例如,西藏自治区实施的是国务院特别批准的所谓“西藏小税则”,适用于西藏从毗邻的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进口的商品,税率比所谓的“大税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则)要低一些。又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特区实施免税进口自用物资的政策;这些地方几乎是“自由贸易区”。缔约方认为,太多的减免税影响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弱贸易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关税制度的不统一性,使各国商品在中国遭遇差别关税待遇,有悖于最惠国待遇原则。
第三、关税措施不透明
我国关税制度有公布的一面,例如税则、关税条例;还有不公布的一面,如当时对某些行业、企业实施的优惠税率,以及海关实施的“最低限价”估价办法等,缔约方认为,中国海关有诸多办法和措施属于“内部文件”,其它国家政府和商人不知晓或不清楚。中国的关税制度需要向贸易制度“透明度”原则靠拢。
第四、海关估价太随意
缔约方审查了当时中国《海关法》、《关税条例》所规定的价格概念和估价办法,认为中国海关执行的“以海关审定的正常到岸价格”作为进口货物的关税价格,极易形成海关对实际成交价格的干预。它们还揭露沿海地区实际存在的海关官员与进口商之间讨价还价式的估价过程。它们还指出,所谓“正常价格”概念,是过时的,已经被许多GATT缔约方所抛弃。
入世关税谈判结果
基于GATT缔约方认定的我国外贸制度(包括关税制度)与GATT体制存在的差距,从1992年10月起,工作组着手起草中国“复关”(1995)年改为“入世”)的法律文件——“议定书”。经过九年的切磋,“议定书”以及反映多方观点和最后结论的“报告书”已被被工作组通过。两个文件涉及关税方面的内容,有以下四点:
第一、我国承诺关税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它反映在议定书外贸制度统一实施的条款之内,即“中国以统一的、公平的、合理的方式管理所有有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外汇管制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其它措施”。“WTO协议和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的条款在中国全部关税领土内实施,包括边境贸易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其它设定特殊关税、国内税和规章的地区”。我国政府事实上已经开始履行关税制度统一性的承诺。在九十年代中采取五年过渡办法逐步取消了经济特区进口自用物资的免税政策。西藏自治区的“小税则”从2001年起停止执行。
第二,我国承诺改善关税制度的透明度
它反映在议定书贸易制度透明度条款中,即“所有有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以及外汇管制方面的法律、规章和措施,公布后才能实施,并应索提供给WTO成员国、企业和个人”。“建立咨询点,提供信息”,“定期向WTO成员国提供经济和贸易数据”。第三、我国承诺加入“海关估价协议”
世贸组织成立后,“海关估价协议”变成成员国必须加入的多边协定。我国在工作组“报告书”中承诺加入WTO后立即全面实施海关估价协议,即海关将以买卖双方实际成交价格、买方为进口货物实际支付的金额为基础进行估价。我国海关已经为实施“海关估价协议”作了多年的准备。《海关法》已经修改了价格定义;关税条例正在修改过程中;最低限价早已取消;估价官员已经接受过多轮培训,包括国际专家的讲课。实施WTO“估价协议”的条件已经具备。第四、我国承诺关税减让
与我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的国家有37个(包括欧盟15个国家作为一家),它们占据对外贸易总额的80%以上。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即是关税谈判的主要对手。比如,占我国进口市场份额18.4%的日本,向我国索要了4,253个商品的关税减让,在1998年完成谈判;占我国进口市场份额10%的美国,与我国谈判4,333个商品,1999年签定双边协议;占我国进口市场份额13.8%的欧盟,按商品部类要求减让,2000年结束谈判。根据WTO秘书处在2001年9月发布的新闻公报以及其它方面公布的消息,我国入世关税减让的综合结果是:
(1)品平均关税降至15%,降税后最高税率将是谷物类65%,它是关税配额外的税率类
(2)工业品平均关税降至8.9%,降税后最高税率将是摄影胶卷,47%;小轿车,25%。 (1)
信息技术产品产税在2005年降至零。
(4)自加入WTO的当年起开始履行降税义务,2004年基本履行完毕,少数商品宽限至2010年。(5)对于税则中7066个8位数商品税目,全部实行约束,未经谈判不得自行提高税率。
我国入世后关税水平的国际比较
我国入后到2004年降税基本到位,届时全部商品平均关税为9.4%,其中工业品8.9%,农产品15%。
WTO秘书处历来选择工业品进行国际比较。我国与WTO成员乌拉圭回合后的工业品平均关税比较如下:
发达国家:3.8%
东欧转型经济国家:6%
中国(2004年):8.9%
发展中国家:12.3%
我国工业品平均关税高于发达国家一倍以上;处于东欧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当说,这个水平基本上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状况。
关于约束关税税目在全部税目中的比较,我国是100%,发达国家是99%(北美是100%),东欧国家是98%,发展中国家是72%(其中拉美100%)。
关税减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有双重作用,一是充作预算收入,二是保护国内产业。
1.关税减让对财政的影响
我国海关税收(包括关税和增值税)是财政收入中非常稳定,非常可靠的一个来源。以2000年为例,海关共上缴税收2,242亿元(其中关税751亿元,进口环节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1,491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13,380亿元)的16.8%,占中央财政总收入(7,854亿元)的29.6%,占中央财政本级收入(6,986亿元)的32.1%。
降低关税会不会减少财政收入?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经验证明,由于降低关税刺激了贸易,在许多情况下海关税收反而增加。我国也有自己的经验。1992年我国关税水平是43.2%,当年海关征税(包括进口环节税)381亿元,2000年关税水平降至16.4%,海关征税达到2,242亿元,相当于1992年的征税额的5.9倍。
预测2005年关税降到9.4%以后的海关税收,需要假设几个条件。如果现行13-17%的增值税率不变;进口贸易比入世前有更高的增长;海关征税的税基有所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略微下调。在这些条件下,海关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总和将从2000年的2,24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000亿元,增幅为三分之一(其中关税部分有所下降)。
2.关税减让对国内工业的影响
我国关税制度对国内工业实施了长达40多年的高关税保护。195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税则,平均税率52.9%,至1985年下调至38%。1992年税则目录转换,平均税率又调到43.2%。在不适当的高关税庇护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国际竞争力很弱。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过三次大幅度 自主降税方案,今年已降至15.3%。比较1992年的43.2%的水平,累计降税幅度已达64.6%。国内产业——从农业到工业,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从零部件到机器设备——经历了来自外国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我国经济在竞争中获得了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之最。三次降税过程是平稳的,政府也积累了宝贵的贸易自由化的经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将在四年内分四个阶段履行降税义务,把平均关税水平从目前的15.3%逐步降到9.4%,平均每年降1.5个百分点,即:2001年底降至13.8%,2002年降至12.3%,2003年降至10.8%,2004年降至9.4%。
经过22年改革开放风雨的我国产业,应当能够承受这种逐步降税的压力,若干具体产业的降税:
信息技术产品,包括通讯设备、计算机、芯片在内的二百多项信息技术产品将在2005年实施零关税。这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WTO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几乎都取消了关税,信息技术变成一个贸易自由化的领域,因此我国实施零关税的利弊得失应该是平衡的。
机器设备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投资设备、对内资企业进口技改设备、国内重大项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一贯实施减免税政策。去年此类减免税进口总额多达145亿美元,免税额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加入WTO之后,这项政策将会继续实施。入世机器设备税率的降低,对该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关税。一方面会加大对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工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又会减低国内制造业的成本,提高我国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关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较高的依赖度,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关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汽车。我国小汽车关税从现在的70%降至25%,相比美、欧、日的不足3%的关税,保护程度仍然相当高。我国现有合资汽车厂有能力制造出更好的、更便宜的轿车,以适应入世后的竞争局面。
农产品。入世后我国粮、棉、油、糖、毛五种大宗农产品将采用关税配额办法来保护。配额用完后的高关税足以阻碍进口,不至于发生国内产业遭受严重冲击的局面。我国的水果、蔬菜、牛羊猪肉、禽肉、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尚可,但是降税程度不算小,要做好竞争的准备。
关税减让是实现WTO宗旨的手段
WTO和它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都以“提高(成员国)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宗旨。为了实现这个宗旨,GATT在它存在的半个世纪中发动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缔约方之间达成过无数双边协议,大幅度削减了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以工业品平均关税为例,发达国家已经从1947年的40%降至今天的3.8%,发展中国家也已经从较高的水平降至12.3%。我国参加过的第八轮即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参加方承诺的工业品关税减让幅度达到40%。有鉴于此,申请加入GATT和WTO的国家,无一例外地要通过谈判承诺降低关税和其它形式的市场开放义务,作为一种“入门费”。我国申请“复关”(恢复在GATT的缔约方地位)和“入世”(1995年改为加入WTO),先后引起37个WTO成员向我国提出关税减让要求。
我国入世关税谈判所涉及的问题
我国1986年7月申请“复关”,当时明确表示愿意把关税减让作为“入门费”。1987年3月GATT成立中国工作组,负责谈判我国“复关”的条件,包括关税减让。在此后的若干年内,工作组反复审议中国外贸制度与GATT的差距,为实质性谈判做准备。经审议,工作组认为中国关税制度与GATT体制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
第一、关税水平太高
1992年我国税则目录转换成各国通用的协调制度商品编码(H.S.)后,平均关税水平是43.2%,而当时发达国家是6.3%,东欧转型国家是8.6%,发展中国家是15.3%。高关税构筑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巨大障碍。缔约方认为我国的关税壁垒远远高于经过四、五十年自由化进程的GATT缔约方的壁垒。
第二、关税制度太乱当时我国的关税制度并未在全国关税领土范围内统一实施。例如,西藏自治区实施的是国务院特别批准的所谓“西藏小税则”,适用于西藏从毗邻的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进口的商品,税率比所谓的“大税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则)要低一些。又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特区实施免税进口自用物资的政策;这些地方几乎是“自由贸易区”。缔约方认为,太多的减免税影响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弱贸易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关税制度的不统一性,使各国商品在中国遭遇差别关税待遇,有悖于最惠国待遇原则。
第三、关税措施不透明
我国关税制度有公布的一面,例如税则、关税条例;还有不公布的一面,如当时对某些行业、企业实施的优惠税率,以及海关实施的“最低限价”估价办法等,缔约方认为,中国海关有诸多办法和措施属于“内部文件”,其它国家政府和商人不知晓或不清楚。中国的关税制度需要向贸易制度“透明度”原则靠拢。
第四、海关估价太随意
缔约方审查了当时中国《海关法》、《关税条例》所规定的价格概念和估价办法,认为中国海关执行的“以海关审定的正常到岸价格”作为进口货物的关税价格,极易形成海关对实际成交价格的干预。它们还揭露沿海地区实际存在的海关官员与进口商之间讨价还价式的估价过程。它们还指出,所谓“正常价格”概念,是过时的,已经被许多GATT缔约方所抛弃。
入世关税谈判结果
基于GATT缔约方认定的我国外贸制度(包括关税制度)与GATT体制存在的差距,从1992年10月起,工作组着手起草中国“复关”(1995)年改为“入世”)的法律文件——“议定书”。经过九年的切磋,“议定书”以及反映多方观点和最后结论的“报告书”已被被工作组通过。两个文件涉及关税方面的内容,有以下四点:
第一、我国承诺关税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它反映在议定书外贸制度统一实施的条款之内,即“中国以统一的、公平的、合理的方式管理所有有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外汇管制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其它措施”。“WTO协议和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的条款在中国全部关税领土内实施,包括边境贸易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其它设定特殊关税、国内税和规章的地区”。我国政府事实上已经开始履行关税制度统一性的承诺。在九十年代中采取五年过渡办法逐步取消了经济特区进口自用物资的免税政策。西藏自治区的“小税则”从2001年起停止执行。
第二,我国承诺改善关税制度的透明度
它反映在议定书贸易制度透明度条款中,即“所有有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以及外汇管制方面的法律、规章和措施,公布后才能实施,并应索提供给WTO成员国、企业和个人”。“建立咨询点,提供信息”,“定期向WTO成员国提供经济和贸易数据”。第三、我国承诺加入“海关估价协议”
世贸组织成立后,“海关估价协议”变成成员国必须加入的多边协定。我国在工作组“报告书”中承诺加入WTO后立即全面实施海关估价协议,即海关将以买卖双方实际成交价格、买方为进口货物实际支付的金额为基础进行估价。我国海关已经为实施“海关估价协议”作了多年的准备。《海关法》已经修改了价格定义;关税条例正在修改过程中;最低限价早已取消;估价官员已经接受过多轮培训,包括国际专家的讲课。实施WTO“估价协议”的条件已经具备。第四、我国承诺关税减让
与我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的国家有37个(包括欧盟15个国家作为一家),它们占据对外贸易总额的80%以上。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即是关税谈判的主要对手。比如,占我国进口市场份额18.4%的日本,向我国索要了4,253个商品的关税减让,在1998年完成谈判;占我国进口市场份额10%的美国,与我国谈判4,333个商品,1999年签定双边协议;占我国进口市场份额13.8%的欧盟,按商品部类要求减让,2000年结束谈判。根据WTO秘书处在2001年9月发布的新闻公报以及其它方面公布的消息,我国入世关税减让的综合结果是:
(1)品平均关税降至15%,降税后最高税率将是谷物类65%,它是关税配额外的税率类
(2)工业品平均关税降至8.9%,降税后最高税率将是摄影胶卷,47%;小轿车,25%。 (1)
信息技术产品产税在2005年降至零。
(4)自加入WTO的当年起开始履行降税义务,2004年基本履行完毕,少数商品宽限至2010年。(5)对于税则中7066个8位数商品税目,全部实行约束,未经谈判不得自行提高税率。
我国入世后关税水平的国际比较
我国入后到2004年降税基本到位,届时全部商品平均关税为9.4%,其中工业品8.9%,农产品15%。
WTO秘书处历来选择工业品进行国际比较。我国与WTO成员乌拉圭回合后的工业品平均关税比较如下:
发达国家:3.8%
东欧转型经济国家:6%
中国(2004年):8.9%
发展中国家:12.3%
我国工业品平均关税高于发达国家一倍以上;处于东欧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当说,这个水平基本上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状况。
关于约束关税税目在全部税目中的比较,我国是100%,发达国家是99%(北美是100%),东欧国家是98%,发展中国家是72%(其中拉美100%)。
关税减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有双重作用,一是充作预算收入,二是保护国内产业。
1.关税减让对财政的影响
我国海关税收(包括关税和增值税)是财政收入中非常稳定,非常可靠的一个来源。以2000年为例,海关共上缴税收2,242亿元(其中关税751亿元,进口环节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1,491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13,380亿元)的16.8%,占中央财政总收入(7,854亿元)的29.6%,占中央财政本级收入(6,986亿元)的32.1%。
降低关税会不会减少财政收入?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经验证明,由于降低关税刺激了贸易,在许多情况下海关税收反而增加。我国也有自己的经验。1992年我国关税水平是43.2%,当年海关征税(包括进口环节税)381亿元,2000年关税水平降至16.4%,海关征税达到2,242亿元,相当于1992年的征税额的5.9倍。
预测2005年关税降到9.4%以后的海关税收,需要假设几个条件。如果现行13-17%的增值税率不变;进口贸易比入世前有更高的增长;海关征税的税基有所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略微下调。在这些条件下,海关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总和将从2000年的2,24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000亿元,增幅为三分之一(其中关税部分有所下降)。
2.关税减让对国内工业的影响
我国关税制度对国内工业实施了长达40多年的高关税保护。195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税则,平均税率52.9%,至1985年下调至38%。1992年税则目录转换,平均税率又调到43.2%。在不适当的高关税庇护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国际竞争力很弱。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过三次大幅度 自主降税方案,今年已降至15.3%。比较1992年的43.2%的水平,累计降税幅度已达64.6%。国内产业——从农业到工业,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从零部件到机器设备——经历了来自外国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我国经济在竞争中获得了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之最。三次降税过程是平稳的,政府也积累了宝贵的贸易自由化的经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将在四年内分四个阶段履行降税义务,把平均关税水平从目前的15.3%逐步降到9.4%,平均每年降1.5个百分点,即:2001年底降至13.8%,2002年降至12.3%,2003年降至10.8%,2004年降至9.4%。
经过22年改革开放风雨的我国产业,应当能够承受这种逐步降税的压力,若干具体产业的降税:
信息技术产品,包括通讯设备、计算机、芯片在内的二百多项信息技术产品将在2005年实施零关税。这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WTO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几乎都取消了关税,信息技术变成一个贸易自由化的领域,因此我国实施零关税的利弊得失应该是平衡的。
机器设备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投资设备、对内资企业进口技改设备、国内重大项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一贯实施减免税政策。去年此类减免税进口总额多达145亿美元,免税额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加入WTO之后,这项政策将会继续实施。入世机器设备税率的降低,对该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关税。一方面会加大对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工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又会减低国内制造业的成本,提高我国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关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较高的依赖度,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关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汽车。我国小汽车关税从现在的70%降至25%,相比美、欧、日的不足3%的关税,保护程度仍然相当高。我国现有合资汽车厂有能力制造出更好的、更便宜的轿车,以适应入世后的竞争局面。
农产品。入世后我国粮、棉、油、糖、毛五种大宗农产品将采用关税配额办法来保护。配额用完后的高关税足以阻碍进口,不至于发生国内产业遭受严重冲击的局面。我国的水果、蔬菜、牛羊猪肉、禽肉、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尚可,但是降税程度不算小,要做好竞争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