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7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和流行情况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3180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专用鼻咽拭子从患者鼻咽部采取足量的上皮细胞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比较7种呼吸道病原体[即1型副流感病毒(PIV1)、2型副流感病毒(PIV2)、3型副流感病毒(PIV3)、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017—2019
【机 构】
: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 成都 610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7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和流行情况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3180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专用鼻咽拭子从患者鼻咽部采取足量的上皮细胞作为检测样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比较7种呼吸道病原体[即1型副流感病毒(PIV1)、2型副流感病毒(PIV2)、3型副流感病毒(PIV3)、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017—2019年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3%、4.93%、10.57%,2020年总阳性检出率为2.72%,明显低于2017—2019年;2019年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是FluA,2020年阳性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是RSV;2017—2019年冬季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2020年秋季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近4年均以低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但2020年高龄组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比2017—2019年降低.结论 近4年,在成都地区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由FluA转变为RSV,高发季节由冬季转变为秋季,易感人群仍然为低龄组,高龄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降低,这些变化为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体外观察人成釉蛋白(AMBN)-C重组蛋白的自组装过程,分析蛋白自组装聚集状态及细微结构变化.方法 体外重组、纯化人AMBN-C重组蛋白,制备浓度为0.08 g/L、pH=7.6的蛋白溶液,透射电镜下观察当pH值由3.5跃升为7.6时AMBN-C重组蛋白自组装1、10 min的过程.将0.08 g/L AMBN-C重组蛋白涂布于玻片表面,人工唾液中37℃恒温孵育,7 d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新生晶体形貌.结果 0.08 g/L的AMBN-C重组蛋白自组装可见低聚物形态多样化及少量缺乏内部
目的 探讨双维度四位一体式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依从性、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治疗的10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分为试验组(n=58,双维度四位一体式护理)与对照组(n=50,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疾病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试验组患者依从率(91.38%)高于对照组患者(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的面对评分升高,而回避、屈服评分下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