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如何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情境性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1、实践型作业。
  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质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学习了“比的应用”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配兑饮料……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2、调研型作业。
  所谓“调研型”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同时,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
  四、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1、与家长合作。
  如,学习了分一分后,与家长一起整理书包、房间。这样学生在玩中完成学习任务,又学会了合作与交流。知识、情感、智能都得到了发展。
  2、与同学合作。
  小课题研究、办手抄报、课外调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有些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类的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彼此信任,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在学习的思考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并学会互相尊重和妥协,从而提升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层次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机会,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的作业设计,应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型模式之上。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地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从2004年秋季开始,广东省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困扰多年的教育难题,有助于推动中学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智育的功效和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发展,高考内容和形式也有很大的改革,“3+x”高考和新的“3+文综(理综)”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
期刊
语文课的导入方法是一门学问。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化,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
期刊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
期刊
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但其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只要“情境”,不讲“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情景创设几乎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好似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没有情境的课就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  诚然,在充满理性思维的数学天地里,让
期刊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为落实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减负不减质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研究学生是优化课堂改革的决定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优化教学诸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者必须研究和了解儿童,否则就像在黑暗里走路,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体的、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方法,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拥有知识不一定具有能力,但具有某种能力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数学基础知识是思考的依据,不熟悉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和性质,培养和发展数学解题能力将是一句空话。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性质等基础知识以后,才能进行正确的运算、推理与论证。一些学生解题能力欠缺,往往
期刊
语文是文化的厚重积淀,是生活的美丽呈现,是人生的智慧结晶。语文学习只有引领学生感受美的氛围,还语文以本原才能使语文课活起来,生动起来。  一要感受文本的情感美。语文教材选编时,关注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以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两种要求,选择内容健康、符合社会要求、适合少年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教材。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积累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陶冶情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知识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通过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及最后期末的考试,让我感受很多,对新课程教学作阶段性反思,为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教学做更好的准备。  一、认识高一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只有在高一阶段掌
期刊
生活是教学的源头和基础。杜威和陶行知两教育大家毕生潜心研究,不约而同得出了“教育生活理论”。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丰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堂教学生活化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与时俱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启示我们,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走进生活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可见,在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正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去努力学习,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生学习目标的有效完成。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