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如何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情境性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1、实践型作业。
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质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学习了“比的应用”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配兑饮料……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2、调研型作业。
所谓“调研型”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同时,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
四、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1、与家长合作。
如,学习了分一分后,与家长一起整理书包、房间。这样学生在玩中完成学习任务,又学会了合作与交流。知识、情感、智能都得到了发展。
2、与同学合作。
小课题研究、办手抄报、课外调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有些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类的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彼此信任,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在学习的思考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并学会互相尊重和妥协,从而提升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层次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机会,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的作业设计,应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型模式之上。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地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新课程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情境性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1、实践型作业。
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质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学习了“比的应用”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配兑饮料……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2、调研型作业。
所谓“调研型”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同时,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
四、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1、与家长合作。
如,学习了分一分后,与家长一起整理书包、房间。这样学生在玩中完成学习任务,又学会了合作与交流。知识、情感、智能都得到了发展。
2、与同学合作。
小课题研究、办手抄报、课外调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有些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类的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彼此信任,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在学习的思考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并学会互相尊重和妥协,从而提升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层次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机会,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的作业设计,应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型模式之上。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地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