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一种新的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也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体一样,也有其生命周期过程。以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析为目的,重点分析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提出实现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离和生态位互补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80
据“中国高校之窗”的统计,截止2015年5月,福建省的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共有57所,每个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与其他高职院校竞争有限的资源。而生源就是其中资源之一,而据中国教育在线网报道:自2009年起福建省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后,2013年福建省报考人数首次回升,比2012年小幅度增加近8000人,共有26.63万人;2014年福建省共有25.5万人参加高考;在去年报名人数小幅上升后,再次下降。2015年福建省共有18.93万人参加高考,2016年福建省共有17.5万人参加高考,生源下降给福建省高职院校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由此可见,高校招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以一种新的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以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析为目的,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一点新思路。
1生态位理论简述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竞争性,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某个物种在特定生态系统中能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在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位置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理论不仅能应用于自然生态系统,本文中认为生态位理论也能应用于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中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析。这是因为高职院校也具有一定的生命轨迹,也表现出与自然物种相似的生物性质。
2特色专业概述
本文中认为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学方面、科研方面、社会服务方面、资源整合方面、学习创新方面、生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具体而言,本文中的特色专业是指具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省级精品(示范性)专业;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校企业合作班、校校合作班、闽台合作班;省唯一的高职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等方面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专业。因为第一方面这些专业在教学资源、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结构方面、课程结构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另一方面,福建省有些高职院校属于行业办学,学校有明显的行业特性,其学校名称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专业特色宣传,如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特色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根据前一阶段的对福建省57所高职院校中的23所进行特色专业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这23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基本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
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特色专业建设需要考虑到的外部环境有: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等。要考虑到的内部环境有:办学历史、教学方面、科研方面、社会服务方面、资源整合方面(或教学资源所能提供的程度)、学习创新方面、生源以及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高职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其特色专业建设是培养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特色专业建设成败与否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如果高职院校办出了特色专业,其特色专业会产生“品牌”效应。其效应就如一块强而有力的吸铁石,吸引着生源滚滚而来,用人单位蜂拥而至,就业满意度也会因此大大提高。
本文从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出发,研究高职院校及特色专业的生态位。按照高职院校生命周期理论,高职院校是一个有机体。高职院校也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体一样,也有其生命周期过程。如果应用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去研究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去洞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和整个高职院校的专业环境,必将会发现一些适合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因此可以借鉴自然生命系统的竞争与生存策略,将生态位重叠与分离、拓展、共生等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中。
在高等教育这个大生态系统中,包含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以及学院内外环境等因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本科教育、高职专科教育不同的教育层次各自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彼此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共生生态。高职教育作为当前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而在高职院校之间彼此间竞争远大于彼此间的依存,高职院校之间形成了生态位重叠。也就是说当两所高职院校共同利用同一生态资源时,会形成生态位重叠,重叠程度有高有低,生态位的重叠程度是与竞争的激烈程度成正比。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间的生态位差异不大,即高职院校在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体现在专业设置方面、教学资源方面)重复性高。
为了避免或减少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特色专业,突出其特色专业在整个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教育个性、专业性和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现办学中的求特色、求创新理念,并以特色专业建设为辐射中心,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专业群,以形成本校的生态位优势,使高职院校间竞争变小,形成生态位分离。
高职院校实现生态位分离的策略:可以通过同一层次生态位有明显差异的高职院校的帮扶,让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上端的拥有示范性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专业;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业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院校,与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下端的高职院校通过不同渠道和形式,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学习创新等方面的合作,组建处于不同生态位的专业群,实现生态位分离或生态位互补,共同为社会不同领域服务,为社会不同领域输送所需人才。
4结论
本文以一种新的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分析福建省高职院校及特色专业生态位。指出福建省的高职院校间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提出为了减缓生态位重叠,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特色专业,进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专业群,实现生态位分离;可以通过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上端的高职院校与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下端的高职院校的合作,从而达到生态位互补。以期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一点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纪秋颖,林健.高校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93–96.
[2]刘桂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发展的生态位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182–184.
[3]黎铁新.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07,(10):145150.
[4]陈丽娜.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
[5]李静.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生态位类型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8688.
[6]金晓春,陈茂铨,陈兵红.农林类高职教育生态位分析及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178180.
[7]邢运凯.高职院校生态位的重叠及矫正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7–32.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80
据“中国高校之窗”的统计,截止2015年5月,福建省的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共有57所,每个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与其他高职院校竞争有限的资源。而生源就是其中资源之一,而据中国教育在线网报道:自2009年起福建省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后,2013年福建省报考人数首次回升,比2012年小幅度增加近8000人,共有26.63万人;2014年福建省共有25.5万人参加高考;在去年报名人数小幅上升后,再次下降。2015年福建省共有18.93万人参加高考,2016年福建省共有17.5万人参加高考,生源下降给福建省高职院校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由此可见,高校招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本文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以一种新的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以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析为目的,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一点新思路。
1生态位理论简述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竞争性,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某个物种在特定生态系统中能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在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位置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理论不仅能应用于自然生态系统,本文中认为生态位理论也能应用于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中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分析。这是因为高职院校也具有一定的生命轨迹,也表现出与自然物种相似的生物性质。
2特色专业概述
本文中认为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学方面、科研方面、社会服务方面、资源整合方面、学习创新方面、生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具体而言,本文中的特色专业是指具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省级精品(示范性)专业;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校企业合作班、校校合作班、闽台合作班;省唯一的高职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等方面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专业。因为第一方面这些专业在教学资源、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结构方面、课程结构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另一方面,福建省有些高职院校属于行业办学,学校有明显的行业特性,其学校名称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专业特色宣传,如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特色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根据前一阶段的对福建省57所高职院校中的23所进行特色专业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这23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基本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
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特色专业建设需要考虑到的外部环境有: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等。要考虑到的内部环境有:办学历史、教学方面、科研方面、社会服务方面、资源整合方面(或教学资源所能提供的程度)、学习创新方面、生源以及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高职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其特色专业建设是培养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特色专业建设成败与否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如果高职院校办出了特色专业,其特色专业会产生“品牌”效应。其效应就如一块强而有力的吸铁石,吸引着生源滚滚而来,用人单位蜂拥而至,就业满意度也会因此大大提高。
本文从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出发,研究高职院校及特色专业的生态位。按照高职院校生命周期理论,高职院校是一个有机体。高职院校也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体一样,也有其生命周期过程。如果应用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去研究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去洞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和整个高职院校的专业环境,必将会发现一些适合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因此可以借鉴自然生命系统的竞争与生存策略,将生态位重叠与分离、拓展、共生等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中。
在高等教育这个大生态系统中,包含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以及学院内外环境等因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本科教育、高职专科教育不同的教育层次各自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彼此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共生生态。高职教育作为当前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而在高职院校之间彼此间竞争远大于彼此间的依存,高职院校之间形成了生态位重叠。也就是说当两所高职院校共同利用同一生态资源时,会形成生态位重叠,重叠程度有高有低,生态位的重叠程度是与竞争的激烈程度成正比。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间的生态位差异不大,即高职院校在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体现在专业设置方面、教学资源方面)重复性高。
为了避免或减少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特色专业,突出其特色专业在整个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教育个性、专业性和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现办学中的求特色、求创新理念,并以特色专业建设为辐射中心,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专业群,以形成本校的生态位优势,使高职院校间竞争变小,形成生态位分离。
高职院校实现生态位分离的策略:可以通过同一层次生态位有明显差异的高职院校的帮扶,让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上端的拥有示范性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专业;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业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院校,与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下端的高职院校通过不同渠道和形式,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学习创新等方面的合作,组建处于不同生态位的专业群,实现生态位分离或生态位互补,共同为社会不同领域服务,为社会不同领域输送所需人才。
4结论
本文以一种新的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分析福建省高职院校及特色专业生态位。指出福建省的高职院校间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提出为了减缓生态位重叠,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特色专业,进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专业群,实现生态位分离;可以通过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上端的高职院校与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下端的高职院校的合作,从而达到生态位互补。以期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一点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纪秋颖,林健.高校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93–96.
[2]刘桂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发展的生态位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182–184.
[3]黎铁新.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07,(10):145150.
[4]陈丽娜.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
[5]李静.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生态位类型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8688.
[6]金晓春,陈茂铨,陈兵红.农林类高职教育生态位分析及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178180.
[7]邢运凯.高职院校生态位的重叠及矫正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