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2日晚上7点不到,很多人早早便守在电视机前,只为在《新闻联播》中看到那个淡出舞台许久的身影。这一天,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来到首次正式外访的第一站——俄罗斯。
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没有失望,在当天播出的《新闻联播》中,这条消息毋庸置疑地成为头条报道,在长约2分钟的视频新闻中,彭丽媛随着丈夫习近平一起入镜或单独入镜的画面约有20秒。据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扬子晚报》报道,有“网友甚至抱怨央视新闻联播时间太短”。
剪裁利落的黑色大衣搭配淡蓝丝巾、耳饰珍珠、手拎黑包、头发盘起,露出光洁额头……不同于人们熟悉的雍容华丽的舞台形象,以“第一夫人”身份正式亮相的彭丽媛,其打扮更像是一位“低调而大气”的职场精英,这让人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法新社评价,“仅仅几秒钟,彭丽媛投射出一个年轻又自然的形象,同中国人30年来习惯的形象截然不同。”然而,回顾彭丽媛的人生角色转换,从知名艺术家到公益活动家,再到如今的“第一夫人”,每一次华丽转身后的彭丽媛其实并无太大变化,仍然保持着那颗我们熟悉的“平常心”。
外媒赞“第一夫人”首秀
“第一夫人彭丽媛俨然已成中国的外交新星,她陪丈夫首次出访不仅迷倒众生,还成为西方媒体抢先报道的焦点。”《华盛顿邮报》如此表示。
美联社则关注了彭丽媛的“外交使命”——“一位在国际社会人气较高的第一夫人将有效软化中国‘强势’的国际形象,助力中国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此外,美联社还认为,第一夫人彭丽媛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振了人气。
美国《大西洋月刊》对彭丽媛的评价也充满赞赏,文章称“彭丽媛具有第一夫人的全部特征:习惯公众的注目,有一种平易近人的美丽,拥有盛名……”
《华尔街日报》分析,彭丽媛的亮丽现身,完全颠覆了以往中国领导人夫人刻意保持低调的“传统”。
自然而然,美媒也联想到了自家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纽约时报》就拿两人作比较,认为彭丽媛同米歇尔一样“现代、开朗,热爱时尚”。该报还在一篇专门描写彭丽媛的文章中介绍了彭丽媛从春晚舞台转向公益舞台的人生经历,例如慰问汶川地震的幸存者等等,称她“在中国享有盛名”。
在俄罗斯访问期间,彭丽媛还收到了来自普京的献花。俄媒形容她“优雅、大气”“站立的姿势都分外挺拔”,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般配”。
德国主流媒体《世界报》3月26日则以头版头条的方式刊登了彭丽媛随访的照片。该报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能有领导人的配偶展现真正的“第一夫人”风采,而不再只是随访时默默无闻的配角。探访俄罗斯寄宿学校的孤儿,在南非发表演讲,她的这些公开的随访活动都将为习近平的出访增添光彩。同时,该报也注意到了彭丽媛出访带来的“国货潮”。该报评价,这将促进中国国产服装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习近平刚当选国家主席之时,外媒就已经对“第一夫人”彭丽媛的随访产生了期待。
英媒体纷纷表示,本来就在镁光灯下的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也会随着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而展开第一夫人的魅力攻势。英国《金融时报》就称,习近平的歌唱家夫人,会成为打造中国软实力的魅力攻势之一。而彭丽媛也可能会成为目前为止,第一个扮演重要国际角色的中国第一夫人。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1日在题为“彭丽媛:中国的新名片”的文章中称,彭丽媛显然具备了胜任中国新时代第一夫人的实力。在3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彭丽媛见过无数大场面,靠自己的实力征服过无数观众。另外一篇文章也毫无吝啬地赞美说,“彭丽媛可以将真实、美丽、善良、雍容、睿智、贤淑等一切代表中国女性的美好词汇直观地通过其举手投足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
印度《德千先驱报》同样肯定地认为,作为著名艺术家的彭丽媛,将会为在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会议增添色彩和魅力。
早有外事经验
彭丽媛的超高人气,还使得“第一夫人”这个舶来词也有了在中国的官方话语体系下“正名”的机会。
3月22目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明确写道:“引人注目的是,第一夫人彭丽媛将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并将积极开展独具魅力的‘夫人外交’,这将为中国新外交画卷增添一抹温婉的亮丽。”“第一夫人”彭丽媛之所以初次亮相便表现不俗,还在于她早就有在国际舞台上与外界打交道的丰富经验。
2011年6月3日,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灯火通明,气氛热烈。各式各样的镜头对着彭丽媛闪个不停,她一直落落大方,从容以对。彭丽媛当时穿着一套深色西装,头发拢成一束扎在脑后,显得既庄重又干练。
当晚,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任命——委任彭丽媛女士为世界卫生组织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
“彭女士,您长期以来为中国那些因结核病和艾滋病而挣扎求生的男女、儿童,尤其是孤儿提供帮助,我们钦佩您为此所展现出的奉献精神。”陈冯富珍望着彭丽媛,又缓缓地说道:“我们把您看成将世卫组织官员和受到病痛折磨的人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桥梁,希望可以借助您闻名于世的声音,更好地推动世卫组织针对结核病和艾滋病所做的工作。”
其实,在被国际公益组织认可之前,彭丽媛已经致力于公益事业五六年了,是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控烟形象大使”、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为了明天爱心大使”。艾滋孤儿亲切地称她为“彭妈妈”。
2008年,身为政协委员的彭丽媛向两会递交了两份提案,一份是呼吁加强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的心理关怀,一份则是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核病防治条例》的提案。
早在2007年習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前,彭丽媛淡出舞台之前,演艺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也使得她早早便拥有了在国际舞台表演的经验。
新华社去年年底发出习近平的人物特稿中提及,夫人彭丽媛曾把中国民族声乐和民族歌剧推向世界,早在1993年就率先走出国门到新加坡举办个人演唱会。她还多次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访问演出,足迹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文化大使”享誉海外。 对于第一站到访的俄罗斯,彭丽媛其实并不陌生。2005年的初夏,总政歌舞团出访俄罗斯,彭丽媛用俄文演唱了俄罗斯民众喜爱的传统歌曲《红莓花儿开》《在那遥远的地方》等。200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闭幕式上,彭丽媛再度登台献唱,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下,为俄国民众献上《霸王别姬》。2010年,彭丽媛率领总政治部歌舞团携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登陆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剧院,正式亮相俄罗斯“汉语年”。
此前,彭丽媛已经带着《木兰诗篇》分别于2005年9月、2006年8月登陆到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和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新华网转载自俄新社报道,此次出访,彭丽媛将和亚历山德罗夫合唱团共同演唱《红莓花儿开》,第一段将用中文演唱,而第二、第三段用俄文演唱。但这一消息在国内官方媒体的后续报道中并没有被提及。
深厚群众基础的根源
“从此,可以说,美国有米歇尔,我们有彭丽媛。”中国网一观点中国的一篇文章这样自豪地写道,“一个多才多艺、人美心善的‘第一夫人’,一定可以为人民爱戴,为国家加分”。
相比国外,彭丽媛在国内引起的“第一夫人效应”更为热烈,反应迅速的新浪微博上随即涌现出一批“拥护”彭丽媛的ID,如@好好学习夫人@丽媛粉丝团@学媛派第一夫人@彭姐姐全球粉丝后援会等等,国内媒体亲切地称为“丽媛STYLE”“中国范儿”。
“树高千尺也不能忘了根”,这句彭丽媛常挂在嘴边的话,道出了她受老百姓喜爱的根源。这句话来源于《父老乡亲》中的一句歌词,彭丽媛的理解是“你的位置再高,你也会去寻根,总会忘不了你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甚至你小时候吃糠咽莱的地方,喝过一杯茶的地方。”《父老乡亲》也是彭丽媛在慰问演出时经常唱的歌曲之一。
为了“父老乡亲”,她还“抢”过赵本山的歌。1996年,心连心艺术团来到西柏坡,受到热情欢迎。十几万老百姓走几十里山路,携家带口,聚集在演出的田野上。当时,导演要求彭丽媛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农民朋友喜欢这首歌。但彭丽媛看到田野上的情景,感情上觉得《父老乡亲》最合适。导演不同意,因为已经安排赵本山唱这首歌了。彭说,他唱他的,我唱我的。赵本山唱完后,彭丽媛走上台:“刚才是赵氏唱法,我现在以我的风格把这首《父老乡亲》献给大家。”
当时梳着大麻花辫的彭丽媛唱着唱着,就“情不自禁地走到老百姓当中”,跟大家招手,气氛热烈,有人激动落泪。
《父老乡亲》也是彭丽媛在慰问灾区时的必唱曲目,另一首是《我的士兵兄弟》。有人问其原因,她说,因为歌词“表达了自己踏上灾区后的真实心情”。
一位曾观看过彭丽媛演出的退伍军人说:“彭丽媛一身迷彩装扮,扎着马尾辫,素颜的她依旧风采不减。”
除了“文化下乡”、慰问灾区等演出,身为一名文艺兵,彭丽媛最多的还是到部队演出。总政歌舞团政委张强曾这样形容彭丽媛:她从来都把自己当作战士,一个随时走上战场的文艺战士。从18岁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开始,所有的边海防前线她都去过,中越边界、中老边界、中缅边界、中苏边界、中朝边界……甚至是当年枪林弹雨的老山前线,她也去过。部队的演出也给她带来了良好的声望。
一年隆冬,彭丽媛随文工团到东北慰问演出。汽车缓行在苍茫的雪景中,车路过一个小哨所时,有一个身材瘦小双手持枪的雪人一动不动站在那儿,大家猜测是一个真人的模型,彭丽媛仔细一看,根本不是模型,于是赶紧让司机停车,冒在寒风中走到战士面前,轻轻地为他擦去全身的积雪,流着眼旧清唱了那首战士们都很熟悉的《小白杨》。别的战友也轮流为他演唱起一首首熟悉的曲目,为他举办了一场只有他一个观众的音乐会,小战士泪如泉涌。
这样的“专场演唱会”不是孤例。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彭丽媛立即向灾区捐献20万元人民币,并组织心连心艺术团奔赴重灾区。离开汉旺镇中心小学后,彭丽媛得知正在附近值勤的6个士兵没有办法到演出现场去观看表演,就主动要求为他们举办“专场演唱会”。当时下着蒙蒙细雨,她就把哨位当舞台,投入地演唱,还和战友们一一握手、合影。
事业重心转向公益后,工作不同,但工作作风依然相同。2006年初,43岁的彭丽媛欣然接受卫生部的邀请,成为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两个月之后,彭丽媛就来到安徽阜阳,看望了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200多个孩子。彭丽媛和这些孩子亲密接触,一起画画、唱歌、做游戏。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唱歌,彭丽媛就把她领到宾馆去,亲自辅导。有个叫高俊的艾滋孤儿一直管彭丽媛叫“彭妈妈”,救助前被叔叔婶婶圈养在猪圈里。彭丽媛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听到他的遭遇时,眼角都湿润了,把他抱在怀里,喂饺子给他吃。
生活过得“不像彭丽媛”
工作中不摆明星的派头,生活中的彭丽媛就更没有“架子”了。见过彭丽媛的人普遍有相同的感受——彭丽媛是个没有什么“明星气”的人。用彭丽媛的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对人生的态度是非常平常的,而且就是怀着一个非常平常人的心,在过一个非常平平凡凡的生活”。
“家庭主妇最不喜欢的事但我是最喜欢的,我觉着能坐在沙发上,吃着饭,看看电视,这已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了。”彭丽媛的爱好十分“居家”,自己在家洗洗衣服,用缝纫机做个床单,带女儿逛街,买东西也喜欢“砍价”。
在习近平还在福建工作期间,彭丽媛回福州时,经常提个菜篮子,自己骑自行车去买菜,也跟别人讲价。“但他们不认识我,要是认识我,我就不好意思了。有的人會凑过来说,你长得跟一个人很像。我说跟谁像?他们说你跟彭丽媛像。我说不是,他说我想也不是,彭丽媛怎么会来买菜呀。”
女儿习明泽幼年时,彭丽媛经常背着女儿去逛商店。大庭广众之下,好多人都说:这是彭丽媛吗?特像。不是不是,她怎么可能背孩子?“我就想,我怎么就不能背孩子?带女儿逛商店,出去吃饭什么的,就是我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 这是彭丽媛2004年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中讲的故事。当期节目编导马宁后来在幕后文章中披露,因节目与彭丽媛约在五星级酒店的大堂酒吧见面,要了三杯鲜榨橙汁,一共是240元。彭丽媛不管不顾地说:“三杯果汁就要这么贵,你们太宰人了吧,我是山东人,我比较得直,我觉得这里虽说是大饭店,一杯果汁80,还是有点贵。”马宁总结,从彭丽媛的身上感受到的只有一种平和的气质。倘若不是五星级酒店的大堂与彭丽媛见面,而是在菜市场遇到她,真的会觉得只是遇到了“长得很像彭丽媛”的人。
也有人以为这不过是明星上节目的“场面话”罢了。其实不然,早在1999年,彭丽媛参加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时,表达的也是同样的“生活观”。节目中彭丽媛称自己最爱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而且做菜做得不错,会做面条、馒头、包子、水饺,还会烙饼。
“一有机会与丈夫团聚,彭丽媛就要操持柴米油盐,想法子变花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新华社去年12月底推出的领导人特稿证实了彭丽媛有“厨艺”。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一篇博客也提到,2000年,习近平曾在福建的家中招待在陕北当知青时的农村朋友武辉,就是夫人彭丽媛亲自下厨做的饭。
对于夫人的“居家才能”,习近平的态度是:“我没有为彭丽媛的事业、生活方面操心过,也帮不上忙。因此,我怎么能反过来要求她做这做那呢?只要她一切都好,在家干不干家务,我都高兴。”
“别人吵嘴,我们也会吵嘴”
3月26日,习近平夫妇抵达南非德班。彭丽媛当天穿着一双黑色高跟鞋,习近平细心地牵着她的手下台阶。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在抵达俄罗斯时,挥手致意后,彭丽媛很自然地挽着习近平的胳膊走下舷梯。夫妇两人的相濡以沫在这样的细节中展现出来。
政治学研究者分析,这样的温情画面,有利于去除“第一家庭”的神秘性。可在彭丽媛看来,其实别人眼中的“神秘家庭”很平常。“我的家和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家一模一样,别人吃饭我们也吃饭,别人吵嘴,我们也会吵嘴,别人有天伦之乐,我们也有。”谈到两人的相处,彭丽媛说:“他回到家,我从没有意识到是什么领导来了,他在我眼中,只是我的丈夫。我回到家,他也不想什么明星、名人啦,在他眼中我就是他的老婆。”
早在2007年,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曾有好事者称彭丽媛是攀上了权贵,但彭丽媛回称,“当年还不知是谁追谁呢!”当年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据《环球人物》杂志的报道,习近平夫妇是“一见钟情”。
两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是1986年底,习近平任厦门副市长。第一次见面,彭丽媛觉得习近平“纯朴又很有思想”,而习近平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内,就认定彭丽媛为妻子了。第二次见面,习近平便坦诚地告诉她:“我从事行政工作,很可能一天十几个小时都不能顾及家。”彭丽媛说:“事业搞好了,家庭才能搞好,两者相辅相成。”
1987年9月1日,彭丽媛和习近平便在厦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们的恋爱谈得很低调,直到婚礼宴请当晚,习近平的厦门同事们才知道原来在春晚上唱过《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的“著名的彭丽媛”就是习近平的爱人。
婚后的两人仍然保持着恋爱的低调。两人聚少离多,每次彭丽媛到习近平那里,他从不声张,很多可以携夫人一起的场合,也不让彭丽媛参加。他说:“成天带着老婆,别人会说闲话,影响不好。”
为了避免影响不好,习近平还与彭丽媛“约法三章”,“我是党员干部,你可不能走穴”。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明星“走穴”淘金的好时机,以彭丽媛的地位,当时可拿到每场1500元的最高报酬。对于这一点,彭丽媛也很认同,她后来一次谈话中谈到:“我若光贪图眼前的利益,肯定能挣大笔的钱,但绝对成为不了彭丽媛,成就不了彭丽媛现在所从事的事业和艺术。”
在那段时间里,彭丽媛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了3年研究生,终于在1990年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培养的声乐硕士,为从歌手到歌唱家的蜕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导师金铁霖说,彭丽媛特别地勤奋用功,“中午从来不睡午觉,把所有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琢磨自己的演唱技巧”。因为过于勤奋,彭丽媛还得了个外号叫“三点一线”,就是琴房—宿舍一食堂。
夫婦俩不仅自我约束,也约束“身边人”。习近平经常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彭丽媛家族的一个侄子说,家里人都很“怕”姑姑姑父。“我姑姑有一个要求,家里^缺钱由她贴补,绝对不能在外揽事,更不能打着她和姑父的名头在外做事。”
其实,在与习近平结婚之前,彭丽媛就非常注意“影响问题”。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彭丽媛的弟弟彭蕾正在当兵,被抽调老山前线。彭蕾是彭家唯一的儿子,父母跟彭丽媛说,找找关系把弟弟留下来,还告诉她谁谁谁的亲属动用关系后就留下了。“不可能,人家其他战士都不是爹妈的儿女?”彭丽媛对哭哭啼啼的父母说。后来,由于担心弟弟,彭父头发全部白了。这让彭丽媛感到很内疚。当时与彭蕾一起上前线的战友有9个,牺牲了6个,彭蕾是那幸运的3人之一。彭丽媛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这些事情现在还历历在目,就跟昨天的事儿一样。这是我当兵以来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它丰富了我的人生。”
如今,习近平与彭丽媛的婚姻已经走过了将近26个年头,是“金婚”的一半“银婚”。在彭丽媛眼中,爱人习近平“是所有女人心目中最称职的丈夫”。“如果要在家与名利、地位之间作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家。”彭丽媛说,“我认为我的家庭才是我最大的名利,我要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累了的时候可以靠着它歇一歇,它就像一棵大树,我就在大树底下乘凉,如果没有这棵树,我想我不可能有现在的事业,我可能很早就颓废了。”
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没有失望,在当天播出的《新闻联播》中,这条消息毋庸置疑地成为头条报道,在长约2分钟的视频新闻中,彭丽媛随着丈夫习近平一起入镜或单独入镜的画面约有20秒。据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扬子晚报》报道,有“网友甚至抱怨央视新闻联播时间太短”。
剪裁利落的黑色大衣搭配淡蓝丝巾、耳饰珍珠、手拎黑包、头发盘起,露出光洁额头……不同于人们熟悉的雍容华丽的舞台形象,以“第一夫人”身份正式亮相的彭丽媛,其打扮更像是一位“低调而大气”的职场精英,这让人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法新社评价,“仅仅几秒钟,彭丽媛投射出一个年轻又自然的形象,同中国人30年来习惯的形象截然不同。”然而,回顾彭丽媛的人生角色转换,从知名艺术家到公益活动家,再到如今的“第一夫人”,每一次华丽转身后的彭丽媛其实并无太大变化,仍然保持着那颗我们熟悉的“平常心”。
外媒赞“第一夫人”首秀
“第一夫人彭丽媛俨然已成中国的外交新星,她陪丈夫首次出访不仅迷倒众生,还成为西方媒体抢先报道的焦点。”《华盛顿邮报》如此表示。
美联社则关注了彭丽媛的“外交使命”——“一位在国际社会人气较高的第一夫人将有效软化中国‘强势’的国际形象,助力中国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此外,美联社还认为,第一夫人彭丽媛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振了人气。
美国《大西洋月刊》对彭丽媛的评价也充满赞赏,文章称“彭丽媛具有第一夫人的全部特征:习惯公众的注目,有一种平易近人的美丽,拥有盛名……”
《华尔街日报》分析,彭丽媛的亮丽现身,完全颠覆了以往中国领导人夫人刻意保持低调的“传统”。
自然而然,美媒也联想到了自家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纽约时报》就拿两人作比较,认为彭丽媛同米歇尔一样“现代、开朗,热爱时尚”。该报还在一篇专门描写彭丽媛的文章中介绍了彭丽媛从春晚舞台转向公益舞台的人生经历,例如慰问汶川地震的幸存者等等,称她“在中国享有盛名”。
在俄罗斯访问期间,彭丽媛还收到了来自普京的献花。俄媒形容她“优雅、大气”“站立的姿势都分外挺拔”,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非常般配”。
德国主流媒体《世界报》3月26日则以头版头条的方式刊登了彭丽媛随访的照片。该报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能有领导人的配偶展现真正的“第一夫人”风采,而不再只是随访时默默无闻的配角。探访俄罗斯寄宿学校的孤儿,在南非发表演讲,她的这些公开的随访活动都将为习近平的出访增添光彩。同时,该报也注意到了彭丽媛出访带来的“国货潮”。该报评价,这将促进中国国产服装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习近平刚当选国家主席之时,外媒就已经对“第一夫人”彭丽媛的随访产生了期待。
英媒体纷纷表示,本来就在镁光灯下的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也会随着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而展开第一夫人的魅力攻势。英国《金融时报》就称,习近平的歌唱家夫人,会成为打造中国软实力的魅力攻势之一。而彭丽媛也可能会成为目前为止,第一个扮演重要国际角色的中国第一夫人。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1日在题为“彭丽媛:中国的新名片”的文章中称,彭丽媛显然具备了胜任中国新时代第一夫人的实力。在3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彭丽媛见过无数大场面,靠自己的实力征服过无数观众。另外一篇文章也毫无吝啬地赞美说,“彭丽媛可以将真实、美丽、善良、雍容、睿智、贤淑等一切代表中国女性的美好词汇直观地通过其举手投足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
印度《德千先驱报》同样肯定地认为,作为著名艺术家的彭丽媛,将会为在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会议增添色彩和魅力。
早有外事经验
彭丽媛的超高人气,还使得“第一夫人”这个舶来词也有了在中国的官方话语体系下“正名”的机会。
3月22目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明确写道:“引人注目的是,第一夫人彭丽媛将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并将积极开展独具魅力的‘夫人外交’,这将为中国新外交画卷增添一抹温婉的亮丽。”“第一夫人”彭丽媛之所以初次亮相便表现不俗,还在于她早就有在国际舞台上与外界打交道的丰富经验。
2011年6月3日,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灯火通明,气氛热烈。各式各样的镜头对着彭丽媛闪个不停,她一直落落大方,从容以对。彭丽媛当时穿着一套深色西装,头发拢成一束扎在脑后,显得既庄重又干练。
当晚,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任命——委任彭丽媛女士为世界卫生组织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
“彭女士,您长期以来为中国那些因结核病和艾滋病而挣扎求生的男女、儿童,尤其是孤儿提供帮助,我们钦佩您为此所展现出的奉献精神。”陈冯富珍望着彭丽媛,又缓缓地说道:“我们把您看成将世卫组织官员和受到病痛折磨的人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桥梁,希望可以借助您闻名于世的声音,更好地推动世卫组织针对结核病和艾滋病所做的工作。”
其实,在被国际公益组织认可之前,彭丽媛已经致力于公益事业五六年了,是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控烟形象大使”、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为了明天爱心大使”。艾滋孤儿亲切地称她为“彭妈妈”。
2008年,身为政协委员的彭丽媛向两会递交了两份提案,一份是呼吁加强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的心理关怀,一份则是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核病防治条例》的提案。
早在2007年習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前,彭丽媛淡出舞台之前,演艺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也使得她早早便拥有了在国际舞台表演的经验。
新华社去年年底发出习近平的人物特稿中提及,夫人彭丽媛曾把中国民族声乐和民族歌剧推向世界,早在1993年就率先走出国门到新加坡举办个人演唱会。她还多次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访问演出,足迹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文化大使”享誉海外。 对于第一站到访的俄罗斯,彭丽媛其实并不陌生。2005年的初夏,总政歌舞团出访俄罗斯,彭丽媛用俄文演唱了俄罗斯民众喜爱的传统歌曲《红莓花儿开》《在那遥远的地方》等。200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闭幕式上,彭丽媛再度登台献唱,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下,为俄国民众献上《霸王别姬》。2010年,彭丽媛率领总政治部歌舞团携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登陆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剧院,正式亮相俄罗斯“汉语年”。
此前,彭丽媛已经带着《木兰诗篇》分别于2005年9月、2006年8月登陆到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和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新华网转载自俄新社报道,此次出访,彭丽媛将和亚历山德罗夫合唱团共同演唱《红莓花儿开》,第一段将用中文演唱,而第二、第三段用俄文演唱。但这一消息在国内官方媒体的后续报道中并没有被提及。
深厚群众基础的根源
“从此,可以说,美国有米歇尔,我们有彭丽媛。”中国网一观点中国的一篇文章这样自豪地写道,“一个多才多艺、人美心善的‘第一夫人’,一定可以为人民爱戴,为国家加分”。
相比国外,彭丽媛在国内引起的“第一夫人效应”更为热烈,反应迅速的新浪微博上随即涌现出一批“拥护”彭丽媛的ID,如@好好学习夫人@丽媛粉丝团@学媛派第一夫人@彭姐姐全球粉丝后援会等等,国内媒体亲切地称为“丽媛STYLE”“中国范儿”。
“树高千尺也不能忘了根”,这句彭丽媛常挂在嘴边的话,道出了她受老百姓喜爱的根源。这句话来源于《父老乡亲》中的一句歌词,彭丽媛的理解是“你的位置再高,你也会去寻根,总会忘不了你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甚至你小时候吃糠咽莱的地方,喝过一杯茶的地方。”《父老乡亲》也是彭丽媛在慰问演出时经常唱的歌曲之一。
为了“父老乡亲”,她还“抢”过赵本山的歌。1996年,心连心艺术团来到西柏坡,受到热情欢迎。十几万老百姓走几十里山路,携家带口,聚集在演出的田野上。当时,导演要求彭丽媛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农民朋友喜欢这首歌。但彭丽媛看到田野上的情景,感情上觉得《父老乡亲》最合适。导演不同意,因为已经安排赵本山唱这首歌了。彭说,他唱他的,我唱我的。赵本山唱完后,彭丽媛走上台:“刚才是赵氏唱法,我现在以我的风格把这首《父老乡亲》献给大家。”
当时梳着大麻花辫的彭丽媛唱着唱着,就“情不自禁地走到老百姓当中”,跟大家招手,气氛热烈,有人激动落泪。
《父老乡亲》也是彭丽媛在慰问灾区时的必唱曲目,另一首是《我的士兵兄弟》。有人问其原因,她说,因为歌词“表达了自己踏上灾区后的真实心情”。
一位曾观看过彭丽媛演出的退伍军人说:“彭丽媛一身迷彩装扮,扎着马尾辫,素颜的她依旧风采不减。”
除了“文化下乡”、慰问灾区等演出,身为一名文艺兵,彭丽媛最多的还是到部队演出。总政歌舞团政委张强曾这样形容彭丽媛:她从来都把自己当作战士,一个随时走上战场的文艺战士。从18岁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开始,所有的边海防前线她都去过,中越边界、中老边界、中缅边界、中苏边界、中朝边界……甚至是当年枪林弹雨的老山前线,她也去过。部队的演出也给她带来了良好的声望。
一年隆冬,彭丽媛随文工团到东北慰问演出。汽车缓行在苍茫的雪景中,车路过一个小哨所时,有一个身材瘦小双手持枪的雪人一动不动站在那儿,大家猜测是一个真人的模型,彭丽媛仔细一看,根本不是模型,于是赶紧让司机停车,冒在寒风中走到战士面前,轻轻地为他擦去全身的积雪,流着眼旧清唱了那首战士们都很熟悉的《小白杨》。别的战友也轮流为他演唱起一首首熟悉的曲目,为他举办了一场只有他一个观众的音乐会,小战士泪如泉涌。
这样的“专场演唱会”不是孤例。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彭丽媛立即向灾区捐献20万元人民币,并组织心连心艺术团奔赴重灾区。离开汉旺镇中心小学后,彭丽媛得知正在附近值勤的6个士兵没有办法到演出现场去观看表演,就主动要求为他们举办“专场演唱会”。当时下着蒙蒙细雨,她就把哨位当舞台,投入地演唱,还和战友们一一握手、合影。
事业重心转向公益后,工作不同,但工作作风依然相同。2006年初,43岁的彭丽媛欣然接受卫生部的邀请,成为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两个月之后,彭丽媛就来到安徽阜阳,看望了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200多个孩子。彭丽媛和这些孩子亲密接触,一起画画、唱歌、做游戏。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唱歌,彭丽媛就把她领到宾馆去,亲自辅导。有个叫高俊的艾滋孤儿一直管彭丽媛叫“彭妈妈”,救助前被叔叔婶婶圈养在猪圈里。彭丽媛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听到他的遭遇时,眼角都湿润了,把他抱在怀里,喂饺子给他吃。
生活过得“不像彭丽媛”
工作中不摆明星的派头,生活中的彭丽媛就更没有“架子”了。见过彭丽媛的人普遍有相同的感受——彭丽媛是个没有什么“明星气”的人。用彭丽媛的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对人生的态度是非常平常的,而且就是怀着一个非常平常人的心,在过一个非常平平凡凡的生活”。
“家庭主妇最不喜欢的事但我是最喜欢的,我觉着能坐在沙发上,吃着饭,看看电视,这已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了。”彭丽媛的爱好十分“居家”,自己在家洗洗衣服,用缝纫机做个床单,带女儿逛街,买东西也喜欢“砍价”。
在习近平还在福建工作期间,彭丽媛回福州时,经常提个菜篮子,自己骑自行车去买菜,也跟别人讲价。“但他们不认识我,要是认识我,我就不好意思了。有的人會凑过来说,你长得跟一个人很像。我说跟谁像?他们说你跟彭丽媛像。我说不是,他说我想也不是,彭丽媛怎么会来买菜呀。”
女儿习明泽幼年时,彭丽媛经常背着女儿去逛商店。大庭广众之下,好多人都说:这是彭丽媛吗?特像。不是不是,她怎么可能背孩子?“我就想,我怎么就不能背孩子?带女儿逛商店,出去吃饭什么的,就是我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 这是彭丽媛2004年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中讲的故事。当期节目编导马宁后来在幕后文章中披露,因节目与彭丽媛约在五星级酒店的大堂酒吧见面,要了三杯鲜榨橙汁,一共是240元。彭丽媛不管不顾地说:“三杯果汁就要这么贵,你们太宰人了吧,我是山东人,我比较得直,我觉得这里虽说是大饭店,一杯果汁80,还是有点贵。”马宁总结,从彭丽媛的身上感受到的只有一种平和的气质。倘若不是五星级酒店的大堂与彭丽媛见面,而是在菜市场遇到她,真的会觉得只是遇到了“长得很像彭丽媛”的人。
也有人以为这不过是明星上节目的“场面话”罢了。其实不然,早在1999年,彭丽媛参加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时,表达的也是同样的“生活观”。节目中彭丽媛称自己最爱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而且做菜做得不错,会做面条、馒头、包子、水饺,还会烙饼。
“一有机会与丈夫团聚,彭丽媛就要操持柴米油盐,想法子变花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新华社去年12月底推出的领导人特稿证实了彭丽媛有“厨艺”。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一篇博客也提到,2000年,习近平曾在福建的家中招待在陕北当知青时的农村朋友武辉,就是夫人彭丽媛亲自下厨做的饭。
对于夫人的“居家才能”,习近平的态度是:“我没有为彭丽媛的事业、生活方面操心过,也帮不上忙。因此,我怎么能反过来要求她做这做那呢?只要她一切都好,在家干不干家务,我都高兴。”
“别人吵嘴,我们也会吵嘴”
3月26日,习近平夫妇抵达南非德班。彭丽媛当天穿着一双黑色高跟鞋,习近平细心地牵着她的手下台阶。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在抵达俄罗斯时,挥手致意后,彭丽媛很自然地挽着习近平的胳膊走下舷梯。夫妇两人的相濡以沫在这样的细节中展现出来。
政治学研究者分析,这样的温情画面,有利于去除“第一家庭”的神秘性。可在彭丽媛看来,其实别人眼中的“神秘家庭”很平常。“我的家和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家一模一样,别人吃饭我们也吃饭,别人吵嘴,我们也会吵嘴,别人有天伦之乐,我们也有。”谈到两人的相处,彭丽媛说:“他回到家,我从没有意识到是什么领导来了,他在我眼中,只是我的丈夫。我回到家,他也不想什么明星、名人啦,在他眼中我就是他的老婆。”
早在2007年,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曾有好事者称彭丽媛是攀上了权贵,但彭丽媛回称,“当年还不知是谁追谁呢!”当年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据《环球人物》杂志的报道,习近平夫妇是“一见钟情”。
两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是1986年底,习近平任厦门副市长。第一次见面,彭丽媛觉得习近平“纯朴又很有思想”,而习近平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内,就认定彭丽媛为妻子了。第二次见面,习近平便坦诚地告诉她:“我从事行政工作,很可能一天十几个小时都不能顾及家。”彭丽媛说:“事业搞好了,家庭才能搞好,两者相辅相成。”
1987年9月1日,彭丽媛和习近平便在厦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们的恋爱谈得很低调,直到婚礼宴请当晚,习近平的厦门同事们才知道原来在春晚上唱过《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的“著名的彭丽媛”就是习近平的爱人。
婚后的两人仍然保持着恋爱的低调。两人聚少离多,每次彭丽媛到习近平那里,他从不声张,很多可以携夫人一起的场合,也不让彭丽媛参加。他说:“成天带着老婆,别人会说闲话,影响不好。”
为了避免影响不好,习近平还与彭丽媛“约法三章”,“我是党员干部,你可不能走穴”。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明星“走穴”淘金的好时机,以彭丽媛的地位,当时可拿到每场1500元的最高报酬。对于这一点,彭丽媛也很认同,她后来一次谈话中谈到:“我若光贪图眼前的利益,肯定能挣大笔的钱,但绝对成为不了彭丽媛,成就不了彭丽媛现在所从事的事业和艺术。”
在那段时间里,彭丽媛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了3年研究生,终于在1990年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培养的声乐硕士,为从歌手到歌唱家的蜕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导师金铁霖说,彭丽媛特别地勤奋用功,“中午从来不睡午觉,把所有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琢磨自己的演唱技巧”。因为过于勤奋,彭丽媛还得了个外号叫“三点一线”,就是琴房—宿舍一食堂。
夫婦俩不仅自我约束,也约束“身边人”。习近平经常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彭丽媛家族的一个侄子说,家里人都很“怕”姑姑姑父。“我姑姑有一个要求,家里^缺钱由她贴补,绝对不能在外揽事,更不能打着她和姑父的名头在外做事。”
其实,在与习近平结婚之前,彭丽媛就非常注意“影响问题”。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彭丽媛的弟弟彭蕾正在当兵,被抽调老山前线。彭蕾是彭家唯一的儿子,父母跟彭丽媛说,找找关系把弟弟留下来,还告诉她谁谁谁的亲属动用关系后就留下了。“不可能,人家其他战士都不是爹妈的儿女?”彭丽媛对哭哭啼啼的父母说。后来,由于担心弟弟,彭父头发全部白了。这让彭丽媛感到很内疚。当时与彭蕾一起上前线的战友有9个,牺牲了6个,彭蕾是那幸运的3人之一。彭丽媛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这些事情现在还历历在目,就跟昨天的事儿一样。这是我当兵以来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它丰富了我的人生。”
如今,习近平与彭丽媛的婚姻已经走过了将近26个年头,是“金婚”的一半“银婚”。在彭丽媛眼中,爱人习近平“是所有女人心目中最称职的丈夫”。“如果要在家与名利、地位之间作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家。”彭丽媛说,“我认为我的家庭才是我最大的名利,我要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累了的时候可以靠着它歇一歇,它就像一棵大树,我就在大树底下乘凉,如果没有这棵树,我想我不可能有现在的事业,我可能很早就颓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