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5.001
摘 要:用高锰酸钾、孔雀石绿和亚甲基兰三种药物对孔雀鱼开展急性毒性试验,并记录了它们在24 h、48 h、72 h和96 h出现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结果显示:三种药物的96 h LC50分别为1.27 mg/L,0.73 mg/L和273.5 mg/L;三种药物的SC分别为0.13 mg/L ,0.07 mg/L和23.75mg/L。相比较而言,亚甲基蓝是最安全和理想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孔雀鱼;急性毒性;高锰酸钾;孔雀石绿;亚甲基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普及,人们对鱼用药物的选择和药效的研究日益深入。通过不同药物对某种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1-3],可以检测该种鱼类对某种药物的敏感程度,从而筛选出药效较好的药物。
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隶属于硬骨鱼纲( Actinopterygi)、鳉形目( Cyprinodontiformes)、花鳉科也称胎鳉科( Poecilidae)、花鳉属(Poecilia)[4]。它适应性强,体形娇小,色彩艳丽,价格便宜,是卵胎生鱼类的代表品种,也是热带观赏鱼中养殖最普遍、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之一。在孔雀鱼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时有发生。本实验拟选用对观赏鱼广泛使用的高锰酸钾、孔雀石绿和亚甲基蓝开展急性毒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鱼 从辽宁省盘锦市花鸟鱼观赏市场购买后,经过繁殖培育的马赛克孔雀鱼,试验鱼雌雄各半,雄鱼平均体长3.10 cm,体重平均210 mg;雌鱼全长平均3.42 cm,体重平均460 mg。试验前在规格为100 cm×400 cm×26 cm水族箱中生活良好,挑选其中规格基本一致的健壮个体作为试验鱼,正式试验每组用孔雀鱼10尾。
1.1.2 试验用水及容器 实验用水为晾晒2 d之后的自来水,水质指标:pH值7.2~8.0,溶氧量4.2~5.6 mg/L,水温(20±1)℃。试验容器为30 cm×15 cm×15 cm的塑料桶,每个塑料桶放入1 L药液,放养受试实验鱼10尾。
1.1.3 试验药物 孔雀石绿(分析纯晶体),高锰酸钾(分析纯),亚甲基蓝(分析纯),将准确称量的实验药物用试验用水按比例稀释成所需浓度,药液现配现用。
1.2 试验方法
为了确定孔雀鱼对药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先按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预试验,确定孔雀鱼全死和不死的试验范围,再按等浓度梯度进行正式试验[5]。试验设置五个浓度组和一个对照组,另外,每组设两个重复。试验分组和浓度设置见表1。试验期间不投喂,先做8 h 的连续观察,为保证试验期间药液浓度基本一致,每12 h 更换一次药液,详细记录孔雀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活动和死亡情况[6]。
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取其半致死浓度(LC50)。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SC)用公式[6]:安全浓度(SC)=96 h LC50×0.1。以鳃盖是否停止活动和对轻微刺激有无反应作为判断依据。用玻璃棒或小镊子轻刺尾柄部位,5 min内仍无反应的,即可确定其死亡。
表1 各种试验药物浓度
mg•L-1
组别 Ⅰ Ⅱ Ⅲ Ⅳ Ⅴ
高锰酸钾 1.0 1.8 2.6 3.4 4.2
孔雀石绿 0.7 0.9 1.1 1.3 1.5
亚甲基蓝 230 245 260 275 290
对照组 0 0 0 0 0
2 结果
2.1 高锰酸钾
试验表明:孔雀鱼对高锰酸钾的中毒反应因药液浓度不同而异。当浓度为1.0 mg/L时,观察孔雀鱼72 h 存活状态基本正常;当浓度为1.8 mg/L时,72 h 有3尾死亡。96 h 死亡率70%;當浓度为3.4 mg/L时,24 h 有2尾试验鱼死亡,48 h死亡率70%;当浓度为4.2 mg/L以上时,24 h 死亡率60%。对照组试验鱼生活正常。
肉眼观察死亡鱼体为透明的黄色,尾柄弯曲,眼球黑而大,非常突出于头部。解剖观察鱼体:头部鳃丝充血,有红褐色沉积。胆囊绿色、肿大为正常的几倍。孔雀鱼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高锰酸钾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分组 浓度/
mg•L-1 死亡数/尾
24 h48 h 72 h 96 h
96 h LC50
/mg•L-1SC/
mg•L-1
高锰酸钾
对照组
1.0 0 0 0 4
1.8 0 0 3 7
2.6 0 3 8 10
3.4 2 7 10 10
4.2 6 10 10 10
0 0 0 0 0
1.270.13
2.2 孔雀石绿
浓度为0.7 mg/L试验组中,试验鱼72 h 无死亡出现;浓度0.9 mg/L试验组中,试验鱼48 h 内死亡7尾,其余个体尾柄弯曲,活力减弱;浓度为1.1 mg/L的试验鱼,24 h 死亡1尾,48 h 死亡率达100% ;在1.3 mg/L试验组中,24 h 死亡率60%,48 h 死亡率100%;在1.5 mg/L试验组中,12 h 死亡率60%, 24 h 死亡率100%。对照组试验鱼存活正常。
中毒症状:尾柄弯曲,鱼体做大幅度的摇摆游动,死亡前同浮头症状,最后沉到水底死亡。各鳍基部附着深绿色孔雀石绿,眼球黑而大,非常突出于头部。孔雀鱼在不同孔雀石绿浓度下的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孔雀石绿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分组 浓度/
mg•L-1 死亡数/尾
24 h48 h 72 h 96 h
96 h LC50
/mg•L-1SC/
mg•L-1
孔雀石绿
对照组
0.7 0 0 0 4
0.9 0 7 10 10
1.1 1 10 10 10
1.3 6 10 10 10
1.510 10 10 10
0 0 0 0 0
0.730.07
2.3 亚甲基蓝
浓度230 mg/L和245 mg/L时,48 h 内都无死鱼出现;当溶液浓度为260 mg/L时,24 h 无死鱼出现;浓度275 mg/L时,24 h 试验鱼出现死亡或浮头症状,48 h 死亡率为100%;浓度290 mg/L时,48 h 死亡率为100%。对照组试验鱼存活正常。
中毒症状:鱼体似缺氧到水表面呼吸,受惊不下沉,碰触时下沉。死亡时体表附着深蓝色,眼球黑而大,非常突出于头部。孔雀鱼对不同浓度亚甲基蓝的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亚甲基蓝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分组 浓度/
mg•L-1 死亡数/尾
24 h48 h 72 h 96 h
96 h LC50
/mg•L-1SC/
mg•L-1
亚甲基蓝
对照组
230 0 0 0 3
245 0 0 3 7
260 0 5 10 10
275 3 10 10 10
290 8 10 10 10
0 0 0 0 0
237.523.75
摘 要:用高锰酸钾、孔雀石绿和亚甲基兰三种药物对孔雀鱼开展急性毒性试验,并记录了它们在24 h、48 h、72 h和96 h出现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结果显示:三种药物的96 h LC50分别为1.27 mg/L,0.73 mg/L和273.5 mg/L;三种药物的SC分别为0.13 mg/L ,0.07 mg/L和23.75mg/L。相比较而言,亚甲基蓝是最安全和理想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孔雀鱼;急性毒性;高锰酸钾;孔雀石绿;亚甲基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普及,人们对鱼用药物的选择和药效的研究日益深入。通过不同药物对某种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1-3],可以检测该种鱼类对某种药物的敏感程度,从而筛选出药效较好的药物。
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隶属于硬骨鱼纲( Actinopterygi)、鳉形目( Cyprinodontiformes)、花鳉科也称胎鳉科( Poecilidae)、花鳉属(Poecilia)[4]。它适应性强,体形娇小,色彩艳丽,价格便宜,是卵胎生鱼类的代表品种,也是热带观赏鱼中养殖最普遍、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之一。在孔雀鱼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时有发生。本实验拟选用对观赏鱼广泛使用的高锰酸钾、孔雀石绿和亚甲基蓝开展急性毒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鱼 从辽宁省盘锦市花鸟鱼观赏市场购买后,经过繁殖培育的马赛克孔雀鱼,试验鱼雌雄各半,雄鱼平均体长3.10 cm,体重平均210 mg;雌鱼全长平均3.42 cm,体重平均460 mg。试验前在规格为100 cm×400 cm×26 cm水族箱中生活良好,挑选其中规格基本一致的健壮个体作为试验鱼,正式试验每组用孔雀鱼10尾。
1.1.2 试验用水及容器 实验用水为晾晒2 d之后的自来水,水质指标:pH值7.2~8.0,溶氧量4.2~5.6 mg/L,水温(20±1)℃。试验容器为30 cm×15 cm×15 cm的塑料桶,每个塑料桶放入1 L药液,放养受试实验鱼10尾。
1.1.3 试验药物 孔雀石绿(分析纯晶体),高锰酸钾(分析纯),亚甲基蓝(分析纯),将准确称量的实验药物用试验用水按比例稀释成所需浓度,药液现配现用。
1.2 试验方法
为了确定孔雀鱼对药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先按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预试验,确定孔雀鱼全死和不死的试验范围,再按等浓度梯度进行正式试验[5]。试验设置五个浓度组和一个对照组,另外,每组设两个重复。试验分组和浓度设置见表1。试验期间不投喂,先做8 h 的连续观察,为保证试验期间药液浓度基本一致,每12 h 更换一次药液,详细记录孔雀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活动和死亡情况[6]。
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取其半致死浓度(LC50)。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SC)用公式[6]:安全浓度(SC)=96 h LC50×0.1。以鳃盖是否停止活动和对轻微刺激有无反应作为判断依据。用玻璃棒或小镊子轻刺尾柄部位,5 min内仍无反应的,即可确定其死亡。
表1 各种试验药物浓度
mg•L-1
组别 Ⅰ Ⅱ Ⅲ Ⅳ Ⅴ
高锰酸钾 1.0 1.8 2.6 3.4 4.2
孔雀石绿 0.7 0.9 1.1 1.3 1.5
亚甲基蓝 230 245 260 275 290
对照组 0 0 0 0 0
2 结果
2.1 高锰酸钾
试验表明:孔雀鱼对高锰酸钾的中毒反应因药液浓度不同而异。当浓度为1.0 mg/L时,观察孔雀鱼72 h 存活状态基本正常;当浓度为1.8 mg/L时,72 h 有3尾死亡。96 h 死亡率70%;當浓度为3.4 mg/L时,24 h 有2尾试验鱼死亡,48 h死亡率70%;当浓度为4.2 mg/L以上时,24 h 死亡率60%。对照组试验鱼生活正常。
肉眼观察死亡鱼体为透明的黄色,尾柄弯曲,眼球黑而大,非常突出于头部。解剖观察鱼体:头部鳃丝充血,有红褐色沉积。胆囊绿色、肿大为正常的几倍。孔雀鱼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高锰酸钾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分组 浓度/
mg•L-1 死亡数/尾
24 h48 h 72 h 96 h
96 h LC50
/mg•L-1SC/
mg•L-1
高锰酸钾
对照组
1.0 0 0 0 4
1.8 0 0 3 7
2.6 0 3 8 10
3.4 2 7 10 10
4.2 6 10 10 10
0 0 0 0 0
1.270.13
2.2 孔雀石绿
浓度为0.7 mg/L试验组中,试验鱼72 h 无死亡出现;浓度0.9 mg/L试验组中,试验鱼48 h 内死亡7尾,其余个体尾柄弯曲,活力减弱;浓度为1.1 mg/L的试验鱼,24 h 死亡1尾,48 h 死亡率达100% ;在1.3 mg/L试验组中,24 h 死亡率60%,48 h 死亡率100%;在1.5 mg/L试验组中,12 h 死亡率60%, 24 h 死亡率100%。对照组试验鱼存活正常。
中毒症状:尾柄弯曲,鱼体做大幅度的摇摆游动,死亡前同浮头症状,最后沉到水底死亡。各鳍基部附着深绿色孔雀石绿,眼球黑而大,非常突出于头部。孔雀鱼在不同孔雀石绿浓度下的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孔雀石绿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分组 浓度/
mg•L-1 死亡数/尾
24 h48 h 72 h 96 h
96 h LC50
/mg•L-1SC/
mg•L-1
孔雀石绿
对照组
0.7 0 0 0 4
0.9 0 7 10 10
1.1 1 10 10 10
1.3 6 10 10 10
1.510 10 10 10
0 0 0 0 0
0.730.07
2.3 亚甲基蓝
浓度230 mg/L和245 mg/L时,48 h 内都无死鱼出现;当溶液浓度为260 mg/L时,24 h 无死鱼出现;浓度275 mg/L时,24 h 试验鱼出现死亡或浮头症状,48 h 死亡率为100%;浓度290 mg/L时,48 h 死亡率为100%。对照组试验鱼存活正常。
中毒症状:鱼体似缺氧到水表面呼吸,受惊不下沉,碰触时下沉。死亡时体表附着深蓝色,眼球黑而大,非常突出于头部。孔雀鱼对不同浓度亚甲基蓝的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亚甲基蓝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分组 浓度/
mg•L-1 死亡数/尾
24 h48 h 72 h 96 h
96 h LC50
/mg•L-1SC/
mg•L-1
亚甲基蓝
对照组
230 0 0 0 3
245 0 0 3 7
260 0 5 10 10
275 3 10 10 10
290 8 10 10 10
0 0 0 0 0
237.5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