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文脉易理常新 修武德拳艺风淳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喜欢观影追剧的人对这首《送别》一定耳熟能详,这首诗曾被《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多部影视剧录为主题歌或插曲,其婉转动听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作者李叔同,也就是集诗词、书法、作曲等诸多文艺大师名号于一身的弘一法师,祖籍浙江嘉兴。嘉兴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历朝历代名人辈出,国学大师王国维,文坛巨匠茅盾,艺术奇才李叔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不可尽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产生如此众多名士大儒的地方必有不同凡响之处。
  嘉兴有早已闻名遐迩蜚声世界的乌镇、西塘,有乌镇、西塘领衔的一众著名旅游胜地,更有那著名的南湖红船,如今,这一红色旅游胜地更是人来人往观者如潮。在嘉兴这块秀慧工巧的沃野里,大师的诞生似乎是水到渠成般地自然而然,而民间自古养成的研学风气,则是成就人的土壤根基。我们本期提到的徐长风先生就是这块肥沃土壤里的一位特异而平凡的人物。这位现年80岁地道的嘉兴原住民,普通而平凡,内向而睿智,携醇厚民风,蕴灵动思辨,从嘉兴向郑州走来,我们在《少林与太极》编辑部见到了他,他将由此走向全国读者,以一滴水的姿态展现一位嘉兴太极拳老人绚丽多彩的人生故事。
  学武缘起
  1941年5月,徐长风出生在嘉兴市一个米店账房先生家庭。幼年及少年的时光总是模糊而短暂,抗日战争的胜利锣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漫天红旗在他幼小的记忆里并没有留下多少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印象,倒是六七岁开始就要学着淘米做饭做家务,这,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之谓也。
  时间很快来到1958年9月,徐长风进入浙江嘉兴毛纺厂,从学徒工做到正式工。进厂三年后的1961年9月,也就是徐长风20岁那年,他应征入伍,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铁道兵部队服役5年。服役期间,正值修建成昆铁路(成都至昆明),部队开赴云南四川交界处的工地执行施工任务。徐长风干过干式风钻打孔,由于没有喷水装置扑灭粉尘,每天都要吸入大量粉尘;当时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手持锹镐筑路基,50公斤重的水泥包一次5包两个人抬起就走,一抬就是一天;几百斤重的铁轨一根一根扛上路基再铆接成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铁路线。严明的军纪,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光荣的使命,到1966年9月退伍回到原单位嘉兴毛纺厂的时候,徐长风已经被军队这座大熔炉锻造成一名意志坚定、性格沉稳、多思少语、行事有恒的成熟青年。该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同厂从上海来的工程师戴应如先生在打太极拳,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一举一动胜风云变幻,顿生爱慕之意。打问之下,乃知是太极拳师董英杰所传杨式太极拳,遂直抒胸臆表示要向戴老师学拳。戴老师古道热肠应声而允,遂成为徐长风的终生老师。机缘到了,事成皆不费吹灰之力,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徐长风一头钻进了太极拳的浩瀚大海之中。
  研武所得
  自明末清初太极拳问世,至今已有300余年。其间习者日众,高手辈出,理论愈加系统,实践愈加精妙,沿革愈加有序,传承愈加广泛,说泱泱乎习者数以亿计,累累乎卷帙浩如烟海,绝非妄言。然而,在如此众多的习练者中,除极少数拜入师门得到真传又谨遵师训潜心修习用心体悟的弟子之外,绝大多数虽经多年苦练却所得寥寥,进境有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悟透太极拳理,收获或技击或养生或技击养生兼得的硕果。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其一,未得真传;再一,得真传而未用功苦练;又一,真传也得了,苦功也下了,而未用心去悟。“悟”,从心从吾,也就是“我”的“心”到底有没有得到感悟,形成心得,一个“悟”字似乎道破“太极”天机。所以,这“又一”往往是诸多修习太极拳者迷宫深陷的根本原因。
  徐長风老先生也不例外,也在探索的弯路上踽踽独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戴应如老师是董英杰的入室弟子,理论和功夫都很扎实,徐长风得其真传毋庸置疑。徐长风性格沉稳,极有韧性,自从跟随戴师学拳,即夙夜钻研日日挥汗,苦练也无问题。但从25岁到50岁这25年时间里,徐长风却一直徘徊在妙境之外难窥门径。好在嘉兴人“尤慕文儒”的古风天生就长在他的骨子里,他在工作和练拳之余开始文武兼修,涉猎了大量有关书籍。他阅读了各门派的理论典藏,自学了现代医学的相关课程,针对性学习了传统的中医理论;再由此而及彼,到“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到老子的“道法自然”,到道家、佛家经典论述,再到南怀瑾的“理、象、数”三者关系的阐述,甚至对最前沿的宇宙天体运动知识也饶有兴趣,每每读起便手不释卷。各种不同的知识在他脑子里萦回辗转,举一反三。终于,时间来到了1991年,那一年徐长风50岁,他的太极拳生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水到渠成、求得证悟就在这一年。
  首先,徐老悟到了“找到身体圆的两极,然后头上顶,足下沉,并且要求同时做到”。诸多太极拳大家都曾言及“百会上顶”“足趾抓地”,其奥秘何在?
  陈式太极拳近代重要传承人陈鑫在《太极拳论》中说:“问:打拳关键在何处?曰:在百会穴下……百会穴领其全身……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又说:“两腿之劲,皆由大足趾领起……运劲足后跟儿踏地……实实在在踏于地上。(脚趾脚掌要扣地,涌泉要虚,不虚则趾不着力,用不上力,是为前后实、中间虚)”人体形态形成了头上顶、足下沉的两极以后,头上顶是阳,是伸,是亢奋;足下沉是阴,是曲,是收敛。上下两极打开,全身伸曲同在,就很容易获得外界各种信息。信息到了人体内部,便可以用肩、髋关节的不同旋法,旋岀平衡又相反的拳架。   其次,徐长风认为,夹在头部和下肢中间的胸腹,须以肩、髋关节旋转为主线,用肩、髋关节不同旋法旋出上敛下张的“川字桩”大架,和上张下敛的“三体式”小架(前后反做),在行拳过程中随心所欲自然转换,并且同头、足的动作要领一样,要诀也须同时做到。“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陈鑫《太极拳论》)旋转也好,缠丝也罢,都是对由关节带领并完成的身体肢体运动的叫法。腿部的关节之根在髋,臂部的关节之根在肩,四肢的升降平移、直行斜运靠的就是肩、髋关节的运转来带动完成。由于这种运转必定是以弧形(圆的切线)为轨迹的,即形成所谓的旋转,或者按太极拳的圈内叫法叫作“缠丝”,则上下的内外旋配合,自然就是身架稳固所必要的。
  其三,徐长风认为手的动作运行应合于任督二脉,向下向内运动之手要合于任脉的阴气下降,向上向外运动之手要合于督脉的阳气上升。此论亦符合“人能明任督以运气保身……行导引之术,以为(祛病延年)之根本”的太极拳拳理(陈鑫《太极拳论》)。
  其四,立身中正。历代太极拳大师都讲立身中正,浩如烟海的太极拳著述也讲立身中正,普通太极拳习练者也知道打太极拳的时候身姿要保持立身中正。很少有人像徐老这样感悟到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要立身中正,他认为,行住坐卧中的每一次肢体的蜷曲懈怠弯腰弓背都是对身体健康的一次损害。“葛优躺”的确很舒适,却在无形中伤害了我们的肌肉、骨骼、血管、五脏乃至大脑。
  其五,徐长风还认为太极拳拳理要求严格做到的内外三合中的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在行拳实践过程中极易被不自觉地分割成单独的“理”,因此要整合成浑然一体的“象”,才能符合太极拳运动的“数”。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头上顶足下沉劲力的同时做到,肩、髋关节旋转的大架与小架转换同时做到,手的起落暗合任督二脉气息的自然流转同时做到,每时每刻立身中正丝毫不得懈怠,否则就对身体造成不可逆伤害同时做到,身体外三合与南怀瑾“理、象、数”理论的无缝契合同时做到……这些悟道所得并加注的“同时做到”无一不显现徐老思辨的智慧,也无一不归于太极运行的大道。陈氏太极拳主要传承人陈长兴在所著《太极拳十大要论》中对此有精辟论述,恰与老子所述互证:“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陈长兴此论就是一句话:世上万事皆九九归一,太极拳学理亦不外此例。
  其六,其七,其八……正是“真气似井喷,文思如泉涌”,白天有所得,夜晚耕不辍。春去秋来,日月更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一个奇思妙想生于脑海,一篇一篇心得感悟成于笔下,这些行动与思考结合而诞生的成熟果实如同采摘季的吐鲁番葡萄,香气四溢而甘之若饴,令人远观而弥羡,近玩而愈亲……
  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勤耕不辍的实践研磨,厚积薄发的总结归纳,心有灵犀的悟道通达,终于把徐长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上佳境界。30年过去,80高龄的徐长风老先生从来没有感觉到眼如此明,耳如此聪,四肢如此劲拔,五脏如此雄健。50岁之前,也许是年轻时的积劳所致,每年深秋入冬之际都会得一次感冒,伴以咳嗽,轻重不一。50岁以后,不仅这种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且平时一年四季均很少感冒,偶有风寒也是轻轻咳嗽几下就不治而愈。8年前徐老曾出现过腰椎间盘轻微突出的临床症状,两腿后侧有放射性酸痛,于是他在打拳练功时着意加强足底力的运用,自然也同时配合了他感悟到的头顶力的运用,3年前这些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且无再现。目前80岁的徐长风身体各项体检指标均正常,无退行性疾患,无常见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前些年全白的两鬓现在变得灰白,竟生出不少黑发;刚退休时眼睛有老花迹象,近年来不知何时居然也已消失,耳不聋眼不花,是实实在在的耳聪目明。徐长风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实例——正确地、坚持不懈地习练太极拳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毋庸置疑的正向作用。
  虽然拳艺有了精进,但不争不斗的性格决定了徐长风对较技的态度,平生极少推手较技。多年的太极拳修习生涯免不了有同好拳友打问功夫进境,因此,前些年为体会心得而与师友有过有限的几次推手较技,结果均不落下风,受到对手点赞。就连戴师也认可徐老的感悟,称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希望他“水涨船高,永无止境”。
  退休后的徐长风对太极拳有了开悟,心情更加放松,大脑更加活跃,又有了新的尝试与探索。他开始练习书法,主攻楷书,尤喜赵(孟頫)体,并且把太极拳的呼吸、身法等要领试着运用在书写运笔中,自谓已有独门秘诀。后来徐长风又学唱京戏,工老生,尤喜孔明,应用太极拳运气方法发声,因此《借东风》《空城计》里的唱段,徐长风开口即来,“咿咿呀呀”唱得有模有样。现在,每天上午徐老研磨太极拳,下午去公园与票友唱京戏,成为当地票圈小有名气的票友。预期不久要重拾搁置一段时间的书法,到时候书法造诣定会有新的精进。太极拳身法、运气方法与书法、京戏艺术如何结合,徐长风也有文字形成,相信不久也能分享给大众。
  徐长风喜欢生活中所有的新鲜事物,玩某信,叫某滴,上某宝……
  隨着在太极拳上得到的益处越来越多,徐长风让大家都来获得收益的想法也越来越迫切。他说,最最起码也要让喜欢太极拳习练太极拳的人也获得这些收益吧。   初心夙愿
  自从获得了太极拳奥秘的体悟以后,徐长风每天的太极拳修习都严格秉持自己的心得而行,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健康。他觉得古人尚且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己的秘要之得绝不可一己独享,必得众人分享才对得起珍宝一样的太极拳,才能让自己感觉没有辜负此生与太极拳结缘。
  由于性格和年龄的原因,徐长风对太极拳的研究更偏重于拳理与养生,通过习练太极拳“把健康带来,把病患送走”是他内心深处对普罗大众最朴素的愿望。他非常希望将中国功夫尤其是太极拳中含混晦涩的内容用现代物理学概念和人文知识科学化、明晰化、通俗化,引领众人接受中国功夫中的瑰宝——太极拳,用“工匠精神”进行太极拳的自我修养以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言行一致在他和太极拳之间架起了无形而通畅的桥梁。
  要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尽可能多地让众人分享,最便捷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形成文字,然后通过适当的文本形式让更多的人读到。而要想让自己的感悟真正有普惠众生的价值,仅有练拳感悟是远远不够的,符合传统拳理和现代科学的理论双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徐老在练拳和唱戏之外的所有闲暇时间几乎都投入到了再学习再思考中,并且在第二天的练拳实践中再进行感悟。他除了阅读钻研经络学和人体解剖学外,还研读《黄帝内经》中与行功运气有关的内容,仔细研究南怀瑾先生的《白话易经》中关于“理、象、数”的关系,再参照诸多太极拳的有关著述,横向观照,纵向揣摩。在研读这些宝贵的经典文章后结合太极拳的修习终于厚积薄发,形成了一系列的开悟见识,并且笔耕不辍,写出数十篇颇有见地的太極拳体悟佳作。这些文章或讲劲力,或谈机巧,或析原理,或述实操,由上而下、由外及内、由武功到养生、由体能到智力,引经据典,举凡援例,既有察人,亦有观己;把亲身实践和大师经典糅合解析,把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无缝对接,其间可见徐长风先生的点点汗水与滴滴心血,实为口感平实而又营养丰富的习拳心得佳酿。热爱太极拳的广大读者在不远的将来应该就能读到这些饱蘸汗水与心血的智慧结晶。
  放眼远眺
  太极拳从创始之初到今天,习练者已以亿计。其原因不外历代大师辈出,著述汗牛充栋,受众获益匪浅,世代薪火相传。然而,金字塔尖之所以能够高耸入云,必定是塔基深沉宽厚;汪洋大海之所以能够博纳江河,只因为喜聚纤流。宗师固然珍稀,有缘者加努力终可得成;众生虽然芸芸,肯用功兼用脑亦有所获。一如每至秋季,定是金黄满地,瓜果飘香。朴实无华的徐长风笔耕多年,言笑晏晏,带着满满的收获来到河南,为太极拳人的学习又送来可资借鉴的果实。在今后漫漫的时间长河里,一定还会有更多像徐长风这样的有心人给我们的太极拳大厦添砖加瓦,给祖国的太极拳绿园开源引流。
其他文献
骄阳似火的“三伏”天,下午3时,我走进金水路绿树成荫的人民广场,看到了这暖心的一幕。一群年近70岁的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在优美动听的背景音樂引导下习练着陈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这一幕幕刚柔并济、韵味无穷的习武场景深深地感染了园中散步游玩的游客,他们时不时驻足观看,跟着习武的老人们比画几下。  一开始,陈茂林老师把老架一路的基本动作要领传授给大家。随后,大家凭着对中国太极文化的浓厚兴趣,自觉组
期刊
2020年4月8日,在超30万网友的共同参与和见证下,由中国体育彩票和站酷网合作举办的“益起来 绘精彩”体彩吉祥物征集活动在线上启动,征集活动将持续至2020年5月28日。  在当前主要严防境外输入和境内反弹、科学精准防控的阶段,为降低疫情期间聚集性感染风险,中国体育彩票将原定线下进行的体彩吉祥物征集启动发布会改为线上进行,这也是体彩首次以线上发布的方式举办品牌活动。中国体彩网、中国网、央广网、新
期刊
五月春深,宜酝新酿!   5月7日上午,中原武术文化对外交流座谈研讨会在郑州举行。在河南省体育局会议室,为中原武术酝酿这坛新酒的人们围坐一周,面对面敞开话题,针就中原武术的现状和未来,结合自己的多年的实践和思考,纷纷献上诸葛智。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真诚。   河南省体育局机关相关领导,河南武術相关单位和组织负责人以及省内有关武术基层管理部门负责人、教学科研机构代表、有关媒体等数十人就“本武术团
期刊
2020年6月13日,洛阳市武术协会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拳种:南无拳、心意六合拳、杨班侯小架太极拳和武当壬九门武术参加了洛阳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展演,洛阳市电视台对节目进行了直播。  洛阳市武术协会在推动武术项目全面发展的同时,对发展地方拳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推广非遗武术项目,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关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濃厚氛围,发挥非遗武术项目在群众健康生
期刊
“北漂”,一把辛酸泪  我们的故事要从2008年8月8日说起。这一天,举世注目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使“鸟巢”成了红色的海洋、欢乐的海洋,人们看到的除了笑脸,还是笑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中国都为之激动。  然而,在北京朝阳区一处住宅的地下室,在一个面积不到5平方米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行李箱的房间内,躺着一位神情颓废的年轻人。年轻人透过地下室
期刊
阴阳学说是苌家拳的重要指导理论,以往是不能公开的秘密拳理,不明阴阳拳理,就不能明白苌家拳。  一、阴阳转结论  天地之道,不外陰阳。阴阳转结,出自天然。故静极而动,阳继乎阴也。动极而静,阴承乎阳也。推而至于四时,秋冬之后,续以春夏,收藏极而发生随之。春夏之后,接以秋冬,发生极而收藏随之。阴必转阳,阳必转阴,乃造化之生成,故能生生不穷,无有止息。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乃一小天地,其势阴一阳,转结承接,顾
期刊
人的一生有许多限制,比如我们不能活在五百年前,也不能活在五百年后,只能活在当下;比如我们的生命必须依赖这个星球提供的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才能存续;比如我们既继承不了前人所有的成就,也不能为后人开拓一切领域;我们也到达不了人类思维能延展到的任意地方,比如宇宙的边缘,比如时间的尽头。真真万般不由己。  人的一生也有无限可能,比如我们虽不能任意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密度;比如我们虽不能决定身体
期刊
“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无疑是2020年最热的话题,也是人人关心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摆到重要地位,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根据2020年北京人民网
期刊
2020年5月28日,随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2020年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今年全国两会,关注青少年儿童体育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国家公益彩票,中国体育彩票始终坚持为青少年儿童体育运动提供支持,用爱心呵护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早早在小朋友心里种下参与体育的种子,让运动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这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
期刊
初心  公元1967年,河南太康的一个普通军人家庭,一名婴儿呱呱坠地。每一个来到人世间的婴儿,第一个“入世”仪式,当然是接受性别检视;父亲史俊岭扫了一眼后,眉头微微一皱:又是个男孩……要知道,这孩子可是他们史家出生的这一辈的第五个男孩。虽然軍人史俊岭的眉宇间透露出不无遗憾的表情,但稍纵即逝,很快内心又不免沾沾自喜:这是上苍又特地给他送来的一个“兵”,离战友们戏称的组建一个“加强班”相差不远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