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羽西:不惧怕衰老,只面对未来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9日,有着“化妆品王国皇后”之美誉的靳羽西带着她的新书《点亮生活的99个灵感》来到南京进行签售。这本新书融合了靳羽西多年的经验所得和人生智慧,给当代女性以正能量的启示和引导,也为这个在世界红透半个多世纪的女人,做了最完美的注释。
  虽然年近七旬,但她的神态举止,有一种不被岁月束缚的洒脱感,时光仿佛只是轻轻拂过她的面,并未留下明显痕迹。她被《人物》杂志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化妆品王国的皇后”,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代的马可·波罗”……这个集世界著名电视主持人、成功企业家、畅销书作家、中美文化使者于一身,并以此征服世界的“不老女神”,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传奇呢?
  一句话,一辈子
  “你只能当第一位登月球的人,因为没有人会记得第二位。”这是父亲靳永年对童年时代的靳羽西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几乎影响了她的整个人生。
  靳羽西1946年出生于中国桂林,父亲靳永年是岭南画派的名画家,后来他们全家定居香港。从4岁开始,羽西学习芭蕾舞和钢琴,每天8小时苦练,坚持多年。
  16岁时,靳羽西孤身一人来到美国,在夏威夷的杨伯翰大学音乐艺术系深造,专修钢琴。上大学的第二年,一时心血来潮的她报名参加了夏威夷选美活动,不料一炮打响,成为骄傲的华裔“水仙花公主”。
  “这次机会难得却是孤独的。在后台每个女孩子都有一个换衣区域,所有女孩的父母、姐妹都在那儿,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自己换衣服,就这样学会独立。”也是从那一天开始,她渐渐学会如何使用化妆品,如何接受访问,如何扬长避短,打扮自己。
  18岁那年,靳羽西从杨伯翰大学捧回音乐硕士学位。然而,她却做出一个改变她一生的重大决定:“我认为我绝不可能成为鲁宾斯坦第二,既然无法成为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接下来,靳羽西和她的妹妹在纽约从事进出口贸易,同时,开始尝试在曼哈顿一家地方有线电视台主持一个中英文节目,很快她就成为轻车熟路的电视人。


  靳羽西发现美国人对东方,尤其对古老的中国很不了解,甚至有许多误解。她常常与他们争辩,说得口干舌燥,对方还是不理解。由此,她萌发了创办一个能让美国人了解中国的电视节目的想法。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这也是靳羽西制作电视节目《看东方》,把中国文化带入美国主流媒体的第一年。那一年,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的靳羽西和央视签下了制作《看东方》的合同。究竟是什么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靳羽西笑着说:“我做每件事之前,一定要问自己四个问题——是否有才华?是否有热情?是否对他人有益处?是否对中国有益处?如果这四个问题都是Yes,那么就去做……”这四个问题,也成为靳羽西一生的行事准则。
  《看东方》系列节目每集60分钟,介绍东方人文社会、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生动活泼。这个节目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娱乐界掀起了狂澜,竟在1200个电视频道上播放12年长盛不衰。
  第一次录《看东方》,30秒的开头录了几小时才过关。羽西在一个简陋的棚里录像,一边看镜头,一边担心天花板上滴下的雨水会影响拍摄效果。没有赞助,没有广告,为了这个“想拿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就要用生命去干”的节目,羽西花光了全部积蓄,山穷水尽。她事无巨细样样亲自过问,每天呕心沥血地工作16个小时以上,硬是挺了过来。最终《看东方》系列片“给有线电视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荣誉”。
  1984年,靳羽西受美国公众电视网邀请,主持了从中国现场直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庆典。在2小时的盛大阅兵庆典里,羽西用精彩解说,把一个具体生动的中国展示给了美国观众。一夜之间,羽西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明星。


  之后,靳羽西周游25个国家制作了《世界各地》,这部104集的系列片,为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梳着童花头、抹着鲜艳口红、说着俏皮而不流利中文的羽西,也由此成为中国观众家喻户晓的偶像。
  每个人都看到了靳羽西因此获得的名利,却很少有人知道她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这个节目仍没有经费来源,没有赞助商,在摄影、灯光、音响以及人才寻找上都有着很多的困难。当时我在美国也有个节目,我必须把那个节目做成功了才有钱放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上。”靳羽西回忆说。
  有媒体高度评价说,靳羽西是改革开放之后“要世界了解中国,要中国了解世界”的第一人。由于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她获得了包括联合国和美国国会在内的各组织机构颁发的二十余个奖项,除了“终生成就奖”、“杰出妇女奖”外,还有“特别成就奖”、“友好大使奖”、“突出人才奖”、“国际媒介交流奖”、“艾米奖”等。
  有记者采访靳羽西,问她成功的秘诀,靳羽西这样回答:我认识很多非常有名、非常有钱、非常成功的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很努力地工作。比如,你要学英文,你一天学十个钟头,另一个女孩学一个钟头,那你的英文绝对会比那个学一个钟头的女孩强,成功真的跟努力有很密切的关系。
  做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事
  靳羽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场海选,女人一生最重要的是选择,一切源于自己当下的选择,我只想做对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的事。”
  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说,人们熟知靳羽西是因为她的化妆品品牌。她从一支口红开始,改变了中国女性对美的看法,将中国女性之美带到了世界。而美丽背后的巨大产业链条,也由此开始被拉动。
  1990年,新婚的靳羽西和美国商人丈夫马明斯来中国度蜜月。有人问她:你老公是一个企业家,你为什么不来中国做生意?   “当时我觉得这个意见很有趣。”正是这个提议,让靳羽西想到中国人很少用化妆品,更没有自己的化妆品品牌。于是,她斥资500万美元成立了羽西化妆品公司。当时她的丈夫马明斯很不理解:“全中国都没有女人用化妆品,为什么还要做?”羽西很坚决:“正因为没人用才做,中国女人可以更美。”
  在当时中国人对美处于懵懂的时代,靳羽西不仅要把产品研发生产出来,还需要启蒙人们对化妆品的认知。她认为,在人生的“海选”中,处处都有人给你“打分”,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穿衣打扮都有可能成就或毁掉宝贵的机遇。她写了大量文章、做了大量电视节目和讲座,亲自培训美容顾问,一点点地打开中国化妆品市场,仅仅几年时间,“羽西”专柜就从上海最初的3间变成1000余间,火遍中华大地。
  红衫、红唇、童花头,靳羽西为此保持多年的招牌造型成为“羽西”化妆品的经典LOGO。2004年1月,靳羽西将倾注了无数心血视为“孩子”的羽西化妆品“外嫁”欧莱雅集团:“我感觉到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做很多的事,我应该请一些非常有能力的、有经验的跨国公司,去将我的梦想更快一点展开。”
  让中国女性漂亮起来,打造独一无二的东方美,是靳羽西的人生梦想,她也因此成为时尚领域的权威人物。《福布斯》称她为中国带来了色彩,是她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羽西对时尚和美的领悟可以传播和复制,让每个女性身体力行,这正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力量。
  除了化妆品事业,靳羽西也通过电视片、玩具、书籍、家居等多种形式将审美观念、礼仪修养进行推广,不断实现着人生的突破。多年来,她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魅力何来》《中国淑女》《中国绅士》《人生就是一场海选》等一系列畅销书,谈及什么样的女性最美,她称“自信独立的女人是最美的”。每当别人问及她是如何保持年轻心态的,靳羽西干脆回答说:“年龄不是问题,保持良好的状态要保持健康身心、好奇心,充满爱心。”
  “我不惧怕衰老,只面对未来。” 靳羽西对自己的年龄从未畏惧,“每个岁月都有每个岁月的美好和责任,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比任何时候都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生命的延续不仅是孩子
  靳羽西是个情感极为丰富的女人,她对婚姻和爱情的见解极为乐观,即使她一生中只有过一次无疾而终的婚姻,她也表现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般的豁达。
  “我跟所有女孩一样,都相信感情,渴望有幸福的婚姻,有白马王子来到我身边,这样一辈子都不会孤单,可是现实往往很艰难,有很多意外的因素在干扰你。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你Control(控制)自己的事业很容易,可是Control其他人却很困难。这可能是我婚姻失败的原因吧。” 靳羽西说。
  对父亲靳永年来说,女儿名满天下却孤身一人,这是挥之不去的心病。有一次,一位朋友对他说:“羽西很了不起,有10亿人喜欢她,也爱她。”但靳永年说:“她只需要一个人爱她就够了。”
  靳羽西与前夫马明斯相识时,这位爱尔兰男人望着奔走于世界各地每天工作18小时的羽西,心疼地说:“羽西啊,这样忙,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这句话一下撬开了羽西的心扉。
  1990年2月,43岁的靳羽西嫁给57岁的马明斯,他们的婚礼成为当时传媒争相报道的热点。这位美国商界巨子,答应羽西的“三不”原则:不做坐享其成的阔太太,不做温室里的花朵,不放弃对理想、事业的追求。
  新婚燕尔,马明斯送给爱妻的第一份礼物,就是靳羽西在中国创办的羽西化妆品公司,他们把这个共同决定的事业称为他们的“孩子”。
  然而,已近花甲之年的马明斯更渴望与妻子长相厮守。羽西却不得不一次次离开丈夫,在远离美国的中国开拓事业。时聚时散的日子,让两人对生活的理解渐渐出现了分歧。羽西说:“大我14岁的他对生命的要求不一样,他要享受生命的快乐,3个月滑雪,3个月旅行,3个月打高尔夫球。他不再有什么向往和目标了,可我还有很多梦,还想做很多事情。”
  最终,“孩子”成功成名了,夫妻的感情却走到了尽头,1997年两人在平静的氛围里选择了分手。
  离婚后,悲伤的靳羽西独自去法国南部疗伤,十天之后回来便开始了崭新人生。“你可以允许自己痛苦,但要有个期限。真正的坚强是对事物有判断能力,这样的痛心在这样的时刻,还值不值得?还是否应该继续?”
  曾经真情付出,得到的结局却始料未及。谈及婚姻的失败,靳羽西不无遗憾地说:“一件事真正尽了所能,再不成功,恐怕天意就是如此了。”
  离婚后羽西就此封口,不再说与马明斯的前尘往事。谈及离婚后的生活,靳羽西笑言:“独居生活,至少不用费心去照顾别人的情绪和习惯。这是个很大的变化,也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件坏事。感觉这个变化意味着有更多的自由。”
  靳羽西最得意的事情之一,是离婚后曾被评为“纽约最有影响的12个单身女性”之一。她有很多男性朋友,到现在还常常享受小小的flirting——如果聚会时身边的男子很有趣,她会毫不犹豫地对他称赞“你太可爱了”。“虽然我没有老公和孩子,可我从来没有觉得没有人爱我,我自己也很爱自己,这就是幸福。”
  曾有记者直截了当地问她:“您自己没有孩子,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血脉延续,您会觉得遗憾吗?”靳羽西直率地表示:“我现在单身,没有儿女,这是我的选择,也很遗憾。但既然做出这样的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尽力挖掘、释放自身的能量,去体验精彩的人生,不让自己留有遗憾。”
  短卷发、黑丝袜、红色鱼嘴鞋、橘色长丝巾,2015年3月9日,装扮时尚靓丽的靳羽西带着她的新书《点亮生活的99个灵感》来到南京进行签售,虽年近古稀,但她的良好状态不得不让人相信:有一种美丽与年龄无关。
  事实上,靳羽西不仅注重外表形象,更重视身体的健康保养。每年空出一周做SPA,定期去做牙齿美白,每天睡足7小时,早上醒来先喝一大杯柠檬水清理肠胃,接着喝一杯果蔬汁,午餐晚餐全部杜绝淀粉和甜品。每当有人为她爱美的毅力发出惊叹时,羽西却俏皮一笑:“要不然我怎么维持我的好身材呢?”
  靳羽西认为“生命的延续不一定只是孩子,人生非常短暂,很多事情你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她说,“我现在正在学西班牙语,因为它可以为我打开另一个世界。有人才三四十岁就常说,哎呀我这么老了还学什么,可是我今年不学,明年还是不会啊。要有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进取的心态。”
  靳羽西因自己的传奇人生被媒体誉为“不老女神”,可她给自己的定位却是“没有女神,只有女人”。她解释说,“每个女人都是平凡而又不凡的,也包括我在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理想,只要自己给自己信心和力量。上礼拜我有个朋友去世了,我看见手机里她的电话,只能难过地删掉她的名字。生命本身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不普通的是你要过精彩的一生,对得起这一生,live everyday of your life!”
  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1  大好周末,我原本想睡到自然醒,戴玲却早早打来电话,说:“小伊,干什么呢?出来陪我逛街啊。”  听口吻,她像我闺蜜,其实她是我嫂子。尽管我老公唐亮和他哥哥相差5岁,但我和戴玲都是85后,我们妯娌之间没代沟,都喜欢逛街K歌。那天逛累了,我们随街找了个卖甜甜圈的小店坐一会儿。戴玲从她的购物袋里,拿出一只包包说:“刚才看你喜欢,我帮你买了。”  我的眼睛一瞬就亮了,可嘴上还是客气地说:“很贵的,怎么
期刊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动了辞职当家庭主妇的念头。  彼时,我刚刚休完产假回公司上班,6个月大的佑佑便由保姆欣姨独自照顾。欣姨人很好,可是我到底也不能完全放心,因为除了佑佑,还有5岁的丫丫也需要照顾,恐怕欣姨顾不周全。尽管人在公司,我的心却始终悬着,恨不能半小时就打个电话问一声家里的情况,同事戏谑我:“没想到你这个事业型女强人,现在也快变成家庭主妇了。”  我苦笑,何尝不是呢?在这家公司已经5年,我从
期刊
胡欣的一天,是从早晨6点30分开始的。头不梳,脸不洗,穿着睡衣给上小学的儿子做早餐。都是超市的半成品,日式煎饺、菜肉大包,有时也会煎只鸡蛋、几条培根,多士炉“砰砰”烤出两片面包来。老公赵健伟的早餐更好打理,头天晚上的剩饭炒一炒,他从来不挑剔。  8点之前,开车将儿子送到学校,胡欣回到家再重新躺到床上,一直睡到12点。此时,钟点阿姨就上门了,带来晚上要做的菜。胡欣一边洗漱吃“早中饭”,一边监督阿姨打
期刊
吻合度80%  2014年春天,27岁的梁小溪以闪电的速度结了婚。  有人问,为什么玩闪婚?她答,遇到了对的人。再问,何为对的人?文艺青年梁小溪矫情地说,就是看到他,心会有所皈依。有他的地方,就是家。  果真够矫情。梁小溪在微博上写:一定是因为你,我才想起结婚这件事。末尾,她@的人是骆平。  年初的时候,梁小溪临时接手一个新项目,对方的负责人叫骆平。同事给她打预防针,这家伙不好对付。圈里人都知道,
期刊
干净整齐的短发、职业感强烈的黑色衣裤,仅配珍珠耳环和项链——虽然已年近七旬,但依然简约、干练、得体、优雅、高贵……这就是哈佛大学校长凯瑟琳·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她是哈佛大学建校371年以来第一位女校长,也是自1672年以来第一位没有哈佛学习经历的哈佛校长。2015年3月16日,福斯特访问中国,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3月17日,福斯特来到了清华大学,这是她时
期刊
2015年春节,一位87岁的老奶奶身穿中国红大衣,头戴黑色贝雷帽,脚蹬高跟鞋,身后优雅地拖着一个旅行箱,在火车站帅气摆拍的一组图片,迷倒了很多人。老奶奶优雅自信的风采引得网友惊呼“这不是中国的伊丽莎白﹒泰勒吗!”其实,贴在这位奶奶身上的标签还真不少,红遍网络的“荷花姐姐”、“摩登老太”、博客粉丝们眼中的“中国妇女形象代言人”以及摄影爱好者、作家、P图视频制作发烧友。她2008年学会网上开博客,渐渐
期刊
在大多数人眼中,精神病患者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疯言疯语、肢体暴力,让人心惊胆战。然而,南京艺术家郭海平却坚信每个精神病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智者,如果能把他们天才的一面挖掘出来,你会发现那里就像一座花园。为了走近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郭海平亲自住进精神病院三个月,并把画笔交到他们手上,教他们画画。十年间,郭海平共打造出两百多名“精神病画家”,让他们封闭的世界开了花,而他也被评为“感动南京”年
期刊
2014年9月23日,出任“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的艾玛·沃特森,为呼吁男女平等、捍卫女性权利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12分钟的精彩演讲。随后,演讲视频被世界各地的网友迅速大量转载,人们再次关注起这个从魔幻巨制影片《哈利·波特》走出的女孩——  从9岁到20岁,艾玛·沃特森是赫敏·格兰杰;从20岁以后,艾玛·沃特森成为她自己。长达11年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拍摄结束,这位好莱坞收入最高的女演员
期刊
埙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具有70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石头制作的,后来改用陶土。这个浑身长满故事的乐器,原本是用来诱捕猎物的辅助工具,后来,经过演变,慢慢成为令人荡气回肠的乐器。  第一次听埙,是在作家丁立梅的博客里。那是一首叫《追梦》的埙曲。隔着时空传来,似灵魂在呼喊,让人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这是一个内心有梦的女子。在一所中学教书,业余喜欢用音乐煮文字。一路走来,她的文章越写越好。在读者
期刊
十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投奔依靠的远方亲戚,一向乐善好施的母亲用一点微薄物资冷冷打发了他,我挺纳闷母亲怎会把他拒之门外,事后母亲跟父亲嘀咕:“瞧他那刀子一样的眼神,这人沾不得。”一年多后,老家来人,提及此人说他贩卖婴儿已被抓。  十九岁那年,在火车站碰到一个丢钱包的妇女,她抱着孩子,求人施舍路费,声称记下地址回家奉还。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都远远避开她。我给了她四十块钱,够她下火车搭客运的车资和一点饭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