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全面调整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环境。媒体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与价值观构建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使得媒体行业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受众对媒体内容与媒体传播方式的需求由此发生改变。体育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体育文化契合了全人类的共同需求与心理愿景,如何有效发挥媒体功能并推动体育文化良性传播是所有媒体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媒体通过体育内容生产方式的优化调整构建起正态而平衡的拟态环境有助于重新定位媒体功能,使得媒体行业有效应对挑战并把握机遇,为体育文化传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媒体;体育内容;生产方式;拟态环境
引言
人类社会在全球化的今天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持续融合与相互影响,国家在意识形态及文化理念方面的界限作用日益模糊,全球人类社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方方面面的依存度不断提升[1]。媒体是全球化的重要构成与主要参与者,科技与理念的发展推动了媒体生产方式的改变,拟态环境的构建有助于理清各种因素的内在关联,持续发挥媒体的作用与功能[2]。
一、媒体体育内容的生产方式分析
(一)持续推动拟态环境建构
美国作家李普曼率先提出了“拟态环境”概念,它重点强调媒体在文化形态建构方面的作用,媒体体育内容营造出一种贴近真实的拟态环境,使得广大受众能够在拟态环境中零距离接受体育信息,在体育信息的影响下产生思想与情感的波动,更加有效地发挥媒体体育内容的影响力[3]。体育运动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体育文化对人类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影响持续深入,媒体对体育内容的生产与传递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媒体是广大用户接受体育信息的最有效途径,媒体在体育内容生产过程中可以同时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等素材,涵盖了体育新闻、体育直播、体育访谈、专题报道等等生产形式。媒体体育建立于真实的体育活动基础之上,但是与体育新闻的特点却完全不同,媒体体育是在真实新闻信息基础之上通过加工分析派生出全新的体育信息,特别是新媒体的全面普及导致很多经过加工后的非真实媒体体育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拟态环境的建构与体育内容的生产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商业特性。
(二)全面强化体育信息包装
体育在诞生之初是人类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时至今日体育仍然与娱乐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愉悦身心。繁忙的现代生活导致人们能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很多人依然保持着对体育的热情,他们通过不同媒体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信息,不同类型竞技运动的开展使得体育散发出强大的魅力。媒体通过体育赛事的直播等形式向受众呈现赛况,在简单的现场直播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内容的包装与宣传,媒体体育的内容生产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体育已经成为吸引受众的重要商品。在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初并没有媒体记者参与报道,直至柏林运动会才出现了摄影摄像记者,大量受众通过报纸和电视等渠道关注体育新闻[4]。进入21世纪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体育信息制作传播的全面变革,全媒体时代已经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媒体体育的生产方式呈现出更强的商业元素。媒体体育内容在信息包装方面更多地考量商业问题,例如美国NBA的运作完全从商业角度出发,媒体体育是NBA自我宣传与自我包装的重要途径,通过赛事内容的生产实现商业联盟收益的全面提升,商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媒体体育生产的主要考量标准。
(三)有效引导体育文化传播
传播学角度而言,信息与文化的传播普遍经历了“编码—解码—译码”的进程,各方面的共同参与有助于符号传播的顺利实现,符号的识别与传播对于传播效果的实现具有显著影响,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编码者的角色,媒体体育内容的生产过程也就是编码的过程。媒体在媒体体育内容制作过程中必须要将需要传播的信息制作成能够被广大受众有效接受的符号,受众顺利接受信息则能够更好地完成信息传播,而媒体在信息制作传播方面选用的方式将会影响到文化传播的效果。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导致各国体育文化的融合與碰撞更为频繁,所有受众能够普遍接受的体育文化逐渐诞生,媒体体育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制作与传播的重要作用[5]。广大受众对某些体育内容保持高度关注,媒体体育对相关内容的制作与加工能够呈现出全新的体育事实,生产方式的调整能够让受众更加容易地接受体育文化。例如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后的瞬间在不同媒体上反复播放,这对于以“女排精神”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传播具有显著作用,有效引导积极体育文化的构建,体育内容生产方式的选择对体育文化传播引导保持了高度重视。
二、媒体体育内容拟态环境建构
当前我国媒体在拟态环境建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不仅仅影响到受众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媒体应该对媒介自律性保持高度重视,实现媒介素养的有效提升并最终构建积极的拟态环境。
(一)注重自律性的提升,优化议程设置
媒体体育在内容选择与设置方面必须要对“议程设置”保持高度重视,多种传播手段的运用有助于价值理念与体育精神的传播,广大受众很容易受到媒体体育内容的影响而对某项赛事表现出较强的关注度。例如在足球世界杯和奥运会召开前,不同媒体都会通过多种渠道展开宣传,利用不同方式渲染赛事气氛并提醒受众比赛即将开始,通过主题报道、运动员采访、经典赛事展播等等方式唤醒受众回忆并激发受众渴望。比赛虽然还未开始,但是广大受众已经在媒体体育内容的引领下进入了比赛状态,多种多样的话题讨论持续开展,良好的议题设置使得拟态环境的建构初显成效。积极的议程设置能够对用户产生积极影响,在媒介环境构建方面发挥积极效果,反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体育内容的传播与体育文化的渲染。因此媒体在拟态环境构建方面必须要提升自律性,强化媒体文化建设的效果,推动媒体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出媒体体育的积极作用。 (二)推动媒体教育落实,提升受众素养
网络时代的降临使得全球化的影响被逐渐放大,受众接收到的媒体信息越来越多,受眾素养直接影响到媒体传播的效果,媒体与受众的价值观平衡对拟态环境的构建尤为重要。受众要主动了解媒体传播的内容的本质内涵,提升自身判断能力与识别能力,有效评估媒体产品的质量优劣,通过读书、看包、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等等方式强化自身洞察力,在获取消息之后准确地辨别信息,避免自己成为单向接收器。合理利用媒体,寻找对自己有效的信息,发挥媒体内容的积极作用。广大媒体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一定要接触有益的书籍与知识,在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提升辨识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媒体教育的落实能够有效提升受众的综合素质,有效避免拟态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体育文化
全球化的今天使得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变得更为频繁,国外媒体体育发展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现代化的拟态环境构建机制,体育内容传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体育文化的渗透与影响,这也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强烈冲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文化的多样性对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既要积极吸收外来体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要有效抵御负面影响,使得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媒体体育要用于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不仅仅巩固传统体育文化在国内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要向国外持续推广和传播。媒体体育在拟态环境构建构成中往往忽视了文化的保护,而将关注重点集中于利润和利益层面,这也导致媒体体育内容生产缺少了文化因素。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持续下滑,全媒体的空间中国家与民族的概念日益消融,为了有效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依托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约束并引导拟态环境建构,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靖鸣,张朋华.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的重构及其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71–75.
[2]卢方群,黄伟.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体育传播途径研究——以虎扑网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235–236.
[3]吴保伟.浅析体育类高校新媒体的建设与运营——以首都体育学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0):232–233.
[4]李芳,魏朝阳.移动新闻客户端大型体育赛事传播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05):80–86.
[5]束一鸣,吴月红,陈明珠.大众传播时代体育“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分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3):94–97.
作者简介:罗刚(1971—),男,汉,贵州织金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关键词:媒体;体育内容;生产方式;拟态环境
引言
人类社会在全球化的今天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持续融合与相互影响,国家在意识形态及文化理念方面的界限作用日益模糊,全球人类社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方方面面的依存度不断提升[1]。媒体是全球化的重要构成与主要参与者,科技与理念的发展推动了媒体生产方式的改变,拟态环境的构建有助于理清各种因素的内在关联,持续发挥媒体的作用与功能[2]。
一、媒体体育内容的生产方式分析
(一)持续推动拟态环境建构
美国作家李普曼率先提出了“拟态环境”概念,它重点强调媒体在文化形态建构方面的作用,媒体体育内容营造出一种贴近真实的拟态环境,使得广大受众能够在拟态环境中零距离接受体育信息,在体育信息的影响下产生思想与情感的波动,更加有效地发挥媒体体育内容的影响力[3]。体育运动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体育文化对人类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影响持续深入,媒体对体育内容的生产与传递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情。媒体是广大用户接受体育信息的最有效途径,媒体在体育内容生产过程中可以同时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等素材,涵盖了体育新闻、体育直播、体育访谈、专题报道等等生产形式。媒体体育建立于真实的体育活动基础之上,但是与体育新闻的特点却完全不同,媒体体育是在真实新闻信息基础之上通过加工分析派生出全新的体育信息,特别是新媒体的全面普及导致很多经过加工后的非真实媒体体育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拟态环境的建构与体育内容的生产呈现出鲜明的文化商业特性。
(二)全面强化体育信息包装
体育在诞生之初是人类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时至今日体育仍然与娱乐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愉悦身心。繁忙的现代生活导致人们能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很多人依然保持着对体育的热情,他们通过不同媒体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信息,不同类型竞技运动的开展使得体育散发出强大的魅力。媒体通过体育赛事的直播等形式向受众呈现赛况,在简单的现场直播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内容的包装与宣传,媒体体育的内容生产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体育已经成为吸引受众的重要商品。在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初并没有媒体记者参与报道,直至柏林运动会才出现了摄影摄像记者,大量受众通过报纸和电视等渠道关注体育新闻[4]。进入21世纪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体育信息制作传播的全面变革,全媒体时代已经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媒体体育的生产方式呈现出更强的商业元素。媒体体育内容在信息包装方面更多地考量商业问题,例如美国NBA的运作完全从商业角度出发,媒体体育是NBA自我宣传与自我包装的重要途径,通过赛事内容的生产实现商业联盟收益的全面提升,商业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媒体体育生产的主要考量标准。
(三)有效引导体育文化传播
传播学角度而言,信息与文化的传播普遍经历了“编码—解码—译码”的进程,各方面的共同参与有助于符号传播的顺利实现,符号的识别与传播对于传播效果的实现具有显著影响,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编码者的角色,媒体体育内容的生产过程也就是编码的过程。媒体在媒体体育内容制作过程中必须要将需要传播的信息制作成能够被广大受众有效接受的符号,受众顺利接受信息则能够更好地完成信息传播,而媒体在信息制作传播方面选用的方式将会影响到文化传播的效果。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导致各国体育文化的融合與碰撞更为频繁,所有受众能够普遍接受的体育文化逐渐诞生,媒体体育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制作与传播的重要作用[5]。广大受众对某些体育内容保持高度关注,媒体体育对相关内容的制作与加工能够呈现出全新的体育事实,生产方式的调整能够让受众更加容易地接受体育文化。例如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后的瞬间在不同媒体上反复播放,这对于以“女排精神”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传播具有显著作用,有效引导积极体育文化的构建,体育内容生产方式的选择对体育文化传播引导保持了高度重视。
二、媒体体育内容拟态环境建构
当前我国媒体在拟态环境建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不仅仅影响到受众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媒体应该对媒介自律性保持高度重视,实现媒介素养的有效提升并最终构建积极的拟态环境。
(一)注重自律性的提升,优化议程设置
媒体体育在内容选择与设置方面必须要对“议程设置”保持高度重视,多种传播手段的运用有助于价值理念与体育精神的传播,广大受众很容易受到媒体体育内容的影响而对某项赛事表现出较强的关注度。例如在足球世界杯和奥运会召开前,不同媒体都会通过多种渠道展开宣传,利用不同方式渲染赛事气氛并提醒受众比赛即将开始,通过主题报道、运动员采访、经典赛事展播等等方式唤醒受众回忆并激发受众渴望。比赛虽然还未开始,但是广大受众已经在媒体体育内容的引领下进入了比赛状态,多种多样的话题讨论持续开展,良好的议题设置使得拟态环境的建构初显成效。积极的议程设置能够对用户产生积极影响,在媒介环境构建方面发挥积极效果,反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体育内容的传播与体育文化的渲染。因此媒体在拟态环境构建方面必须要提升自律性,强化媒体文化建设的效果,推动媒体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出媒体体育的积极作用。 (二)推动媒体教育落实,提升受众素养
网络时代的降临使得全球化的影响被逐渐放大,受众接收到的媒体信息越来越多,受眾素养直接影响到媒体传播的效果,媒体与受众的价值观平衡对拟态环境的构建尤为重要。受众要主动了解媒体传播的内容的本质内涵,提升自身判断能力与识别能力,有效评估媒体产品的质量优劣,通过读书、看包、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等等方式强化自身洞察力,在获取消息之后准确地辨别信息,避免自己成为单向接收器。合理利用媒体,寻找对自己有效的信息,发挥媒体内容的积极作用。广大媒体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一定要接触有益的书籍与知识,在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提升辨识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媒体教育的落实能够有效提升受众的综合素质,有效避免拟态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体育文化
全球化的今天使得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变得更为频繁,国外媒体体育发展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现代化的拟态环境构建机制,体育内容传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体育文化的渗透与影响,这也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强烈冲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文化的多样性对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既要积极吸收外来体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要有效抵御负面影响,使得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媒体体育要用于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不仅仅巩固传统体育文化在国内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要向国外持续推广和传播。媒体体育在拟态环境构建构成中往往忽视了文化的保护,而将关注重点集中于利润和利益层面,这也导致媒体体育内容生产缺少了文化因素。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持续下滑,全媒体的空间中国家与民族的概念日益消融,为了有效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依托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约束并引导拟态环境建构,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靖鸣,张朋华.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的重构及其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71–75.
[2]卢方群,黄伟.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体育传播途径研究——以虎扑网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235–236.
[3]吴保伟.浅析体育类高校新媒体的建设与运营——以首都体育学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0):232–233.
[4]李芳,魏朝阳.移动新闻客户端大型体育赛事传播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05):80–86.
[5]束一鸣,吴月红,陈明珠.大众传播时代体育“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分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3):94–97.
作者简介:罗刚(1971—),男,汉,贵州织金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