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标准化流程对产学研合作项目具有规范和引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三个阶段构建标准化流程,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协作,最大化发挥科技发展资金的支持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标准化 科技创新 科技政策 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2(b)-0244-04
Research on Building a Standardized Process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LU Qi
(Wu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China)
Abstract: Standardized process plays a normative and leading role 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depending on building standardized processes for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accep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maximize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s,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Standard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Process management
我國产业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初,中央于1985年3月发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开创性地明确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是打破了对科技人才的束缚,从此解决了科研和生产脱节的问题,此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开端。
自《决定》开始,国家各部委相继颁布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等纲领性文件。各省、市在每年都会出台具体的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支持现代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主要分成产学研项目支持、人才支持和载体支持这三个方面;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产学研项目,重点研究基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产学研项目。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尤为迫切,各级政府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空前。长期从事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后发现:目前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存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愿景规划上的差异,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合作意识、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对产学研合作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十分必要。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也有不少对合作流程进行设计和完善,取得了丰富的成效。由于西方国家科研人员参与行业协作的历史较长,协作机制较为成熟和活跃等原因,国际上更多地用“产校合作”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UIC)来表明科研和产业界的合作,并不把科研机构单列出来。国际上很多学者对产学研合作效能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Renato Garcia[1]研究分析了产校长期合作如何影响研究团队的学术产出,通过对照分析得出产校合作更有利于研究团队的学术表现的结论;Jin Xu[2]基于知识管理的角度,以知识链为主线,优化并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流程。国内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流程优化的研究也不少,金保锋[3]提出了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多种模式及其适用环境,并对各模式进行了流程设计,偏重合作模式的介绍和选择;蔡启明[4]基于流程对产学研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层、行为层及评价层进行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使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完整的体系。王莹[5]以信息化为研究背景,围绕高等院校对学校科研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
产学研合作流程构建的相关文献中,将全流程进行标准化分段构建的不多,围绕科技项目进行研究的就更少。本文从合作申报前的基础调研,合作运行中的项目管理到验收结束后的成果管理,全流程进行标准化建设,明确各阶段各方面的责任和权利,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利益分配、风险防控等方面的问题。对未来基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流程指引,对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申报阶段标准化流程
项目申报阶段是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一个环节,涉及三方面的主体:申请单位、科技服务部门和科技职能部门。从申报前期的调研至项目签约完成,各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图1为申报阶段标准化流程图。
2.1 制订项目申报指南
产学研合作的信息不对称性一直是困扰产学研有效合作的问题之一[6]。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政策出台部门在撰写科技计划前,要采用问卷、实地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掌握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单位需要在基础研究情况、技术攻关能力和研发方向等方面尽可能地提供真实信息,以推动政策精准出台。
2.2 撰写申报书
科技项目申报书的撰写至关重要。要明确项目实施的主要任务、技术目标、技术内容、技术方法和路径。要有清晰的项目推进时间表,明确各时间节点需完成的进度、考核目标和经济指标。科技项目的目标任务一般以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样品、样机、成套技术设备的制作来完成,也有以新的、改进后的技术解决方案来完成。申报书中的经费预算,要说清楚拟新增资金的总额及资金来源组成(含自筹和专项资金)、经費支出科目和金额,特别要说明拟投入的研发经费和研发设备购置计划。
2.3 形式审查共性标准要求
县(区)科技部门提交的各类汇总表须与送交的纸质材料保持一致;纸质材料须带有水印,其中项目编号和条形码由系统自动生成;项目申报书上应有单位财务部门盖章和财务负责人签章、法人签字、单位公章及县(区)级主管部门公章;涉及财务审计报告的,需提交由第三方审计部门出具的申报前一年的审计报告。
2.4 项目评审流程
项目评审由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浪潮下,“专家库”已积累了各行业丰富的专家资源,这为项目评审提供了强力保障,只需在相应行业领域中遴选即可;主管部门在量化考核指标后拟订百分制评分标准,便可开展项目评审工作;评审最终形成从高到低的得分排序,按申报指南规定的目标支持量择优立项。
2.5 签订合同
申报阶段以合同的签订作为收尾。对照申报书、项目可行性报告、资金资助额度和时间,在合同中明确合同履行方式、时间和地点。以量化的指标,技术的先进性程度及技术标准,供项目验收时参考。合同中还需明确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分配规则等问题。如果是合作开发,应当明确各方经费的分担数额和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3 项目实施阶段标准化流程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建设的实质性阶段,主要分项目执行和控制两方面。项目执行方面负责按计划落实各阶段任务目标,以项目依托单位为落实主体;项目控制是对项目的监控和管理,以及全流程的风险防控,一般以对应的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为主体。见图2。
3.1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
成功的产学研合作需要参与者之间高度的信任,而实现互信的过程是复杂的[7]。项目开始后,各项工作都存在大量的沟通工作,及时、准确和有效的沟通对建立互信具有很大的帮助。建立项目例会制度对做好沟通非常必要,按沟通所需信息的内容和特点,建立不同频率、参与人员和会议开展方式的例会制度计划,将有利于建立参与者之间的信任,识别并解决问题,化解冲突,更好地保证项目运行所需资源。
3.2 监控和管理
建立项目管理指标体系制度,可采用会议、跟踪、定期反馈、进展报告等手段。对于进度延误等事项,及时找出原因并更正方向,使项目进展跟上计划要求,以利于后续阶段的顺利开展和整个项目任务的完成。对于完成阶段任务确实存在困难需要变更的,经向主管部门申请同意后,进行适当的资源调配和进度调整。
3.3 中期检查
一般情况下,涉及资金拨付的项目都会有中期检查。项目承担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依据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从项目进度、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研发投入、设备购置及其他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阶段性总结。一方面作为自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另一方面为主管部门的下一阶段资金支持提供依据。
3.4 风险防控
当前国际社会复杂多变,包括研发、技术、市场等方面都存在风险因素。因此,科技项目的风险防控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应覆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风险防控包含风险识别、评估等级、响应计划、分析问题等方面。为使风险发生后的不利性最小化,我们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做好决策,尽可能地早识别、早响应。另外,项目自身的竞争性优势,如不宜公开的技术情报、数据、资料和信息,应专设保密条款予以保护;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相关方面的保密责任和保密期。
4 项目验收与成果管理标准化流程
项目承担方在项目结束后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材料,经审批同意后组织验收;如有需要,组织现场考察以进一步掌握项目成熟度;对未完成项目预期目标的,可申请延期或结题。无论何种方式收尾,都需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标准化管理。见图3。
4.1 项目验收标准
项目验收的标准是合同实施完成后,检验所达到的研发成果是否符合项目立项之初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尺度。科技项目的验收标准按国际标准和惯例、行业标准、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执行,验收时依据合同内容逐条审核。需要成果鉴定或中介机构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需提前准备。
4.2 验收评审
验收可以采用专家专题会议评估、现场考察等方式,专家组由不少于5人的行业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知识产权领域专家等构成。由项目组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项目计划书、合同的各项计划及预算作比较,包括技术、材料、产品等研发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科研成果的市场前景,经费使用情况等。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提问并做出客观评价。 4.3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包括此产学研项目的投入和成果产出的效果评价,新技术、产品、材料或解决方案对生产效能的贡献评价,创新成果对提升产业水平、助推转型升级方面的评价及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评价,也包含项目对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评价。
4.4 成果管理
项目组须有专人负责成果管理。项目产生的著作、专利、技术或解决方案等成果的归属和享有,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权的使用及经济利益的分配,应遵循项目成立之初达成的共识进行管理。对成果后续的研发或基于成果开展的进一步合作,应通过新的合同来约定各方权利、义务和承担的风险。对已有的知识产权成果,应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对成果有关人员应签订技术保密协议。
5 结语
本文围绕省、市出台的重点领域的科技发展资金计划和项目,对基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按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与成果管理三个阶段分别构建严谨、实用的标准化流程。通过更加完善的流程设计和标准化操作规范,进一步提高科技资金利用效能,助推技术、知识、专利的转移转化,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RENATO GARCIA. How long-term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shapes the academic productivity of research groups. INNOVATION https://doi.org/10.1080/14479338.2019.1632711
[2] JIN XU.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Industr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2018), doi: https://doi.org/10.1016/j.cogsys.2018.09.020
[3] 金保锋,李凌,罗朝觉,等.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及流程设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4):176-179.
[4] 蔡启明,赵建.基于流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3):7-13.
[5] 王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背景下业务流程优化研究——以F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34-37.
[6] 李丹. 基于政府视角的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J]. 中国信息化, 2018(5):94-95
[7] AMALYA L. OLIVER. The multi level process of trust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y–industr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s[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20(45):758-779.
[8] 羅贵斌.高校产学研创新全流程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0,18(5):450-457.
[9] 秦娜,欧晓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流程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52-55.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标准化 科技创新 科技政策 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2(b)-0244-04
Research on Building a Standardized Process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LU Qi
(Wu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China)
Abstract: Standardized process plays a normative and leading role 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depending on building standardized processes for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accep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maximize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s,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Standard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Process management
我國产业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初,中央于1985年3月发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开创性地明确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是打破了对科技人才的束缚,从此解决了科研和生产脱节的问题,此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开端。
自《决定》开始,国家各部委相继颁布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等纲领性文件。各省、市在每年都会出台具体的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支持现代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主要分成产学研项目支持、人才支持和载体支持这三个方面;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产学研项目,重点研究基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产学研项目。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尤为迫切,各级政府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空前。长期从事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后发现:目前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存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愿景规划上的差异,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合作意识、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对产学研合作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十分必要。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也有不少对合作流程进行设计和完善,取得了丰富的成效。由于西方国家科研人员参与行业协作的历史较长,协作机制较为成熟和活跃等原因,国际上更多地用“产校合作”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UIC)来表明科研和产业界的合作,并不把科研机构单列出来。国际上很多学者对产学研合作效能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Renato Garcia[1]研究分析了产校长期合作如何影响研究团队的学术产出,通过对照分析得出产校合作更有利于研究团队的学术表现的结论;Jin Xu[2]基于知识管理的角度,以知识链为主线,优化并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流程。国内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流程优化的研究也不少,金保锋[3]提出了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多种模式及其适用环境,并对各模式进行了流程设计,偏重合作模式的介绍和选择;蔡启明[4]基于流程对产学研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层、行为层及评价层进行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使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完整的体系。王莹[5]以信息化为研究背景,围绕高等院校对学校科研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
产学研合作流程构建的相关文献中,将全流程进行标准化分段构建的不多,围绕科技项目进行研究的就更少。本文从合作申报前的基础调研,合作运行中的项目管理到验收结束后的成果管理,全流程进行标准化建设,明确各阶段各方面的责任和权利,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利益分配、风险防控等方面的问题。对未来基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流程指引,对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申报阶段标准化流程
项目申报阶段是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一个环节,涉及三方面的主体:申请单位、科技服务部门和科技职能部门。从申报前期的调研至项目签约完成,各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图1为申报阶段标准化流程图。
2.1 制订项目申报指南
产学研合作的信息不对称性一直是困扰产学研有效合作的问题之一[6]。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政策出台部门在撰写科技计划前,要采用问卷、实地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掌握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单位需要在基础研究情况、技术攻关能力和研发方向等方面尽可能地提供真实信息,以推动政策精准出台。
2.2 撰写申报书
科技项目申报书的撰写至关重要。要明确项目实施的主要任务、技术目标、技术内容、技术方法和路径。要有清晰的项目推进时间表,明确各时间节点需完成的进度、考核目标和经济指标。科技项目的目标任务一般以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样品、样机、成套技术设备的制作来完成,也有以新的、改进后的技术解决方案来完成。申报书中的经费预算,要说清楚拟新增资金的总额及资金来源组成(含自筹和专项资金)、经費支出科目和金额,特别要说明拟投入的研发经费和研发设备购置计划。
2.3 形式审查共性标准要求
县(区)科技部门提交的各类汇总表须与送交的纸质材料保持一致;纸质材料须带有水印,其中项目编号和条形码由系统自动生成;项目申报书上应有单位财务部门盖章和财务负责人签章、法人签字、单位公章及县(区)级主管部门公章;涉及财务审计报告的,需提交由第三方审计部门出具的申报前一年的审计报告。
2.4 项目评审流程
项目评审由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浪潮下,“专家库”已积累了各行业丰富的专家资源,这为项目评审提供了强力保障,只需在相应行业领域中遴选即可;主管部门在量化考核指标后拟订百分制评分标准,便可开展项目评审工作;评审最终形成从高到低的得分排序,按申报指南规定的目标支持量择优立项。
2.5 签订合同
申报阶段以合同的签订作为收尾。对照申报书、项目可行性报告、资金资助额度和时间,在合同中明确合同履行方式、时间和地点。以量化的指标,技术的先进性程度及技术标准,供项目验收时参考。合同中还需明确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分配规则等问题。如果是合作开发,应当明确各方经费的分担数额和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3 项目实施阶段标准化流程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建设的实质性阶段,主要分项目执行和控制两方面。项目执行方面负责按计划落实各阶段任务目标,以项目依托单位为落实主体;项目控制是对项目的监控和管理,以及全流程的风险防控,一般以对应的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为主体。见图2。
3.1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
成功的产学研合作需要参与者之间高度的信任,而实现互信的过程是复杂的[7]。项目开始后,各项工作都存在大量的沟通工作,及时、准确和有效的沟通对建立互信具有很大的帮助。建立项目例会制度对做好沟通非常必要,按沟通所需信息的内容和特点,建立不同频率、参与人员和会议开展方式的例会制度计划,将有利于建立参与者之间的信任,识别并解决问题,化解冲突,更好地保证项目运行所需资源。
3.2 监控和管理
建立项目管理指标体系制度,可采用会议、跟踪、定期反馈、进展报告等手段。对于进度延误等事项,及时找出原因并更正方向,使项目进展跟上计划要求,以利于后续阶段的顺利开展和整个项目任务的完成。对于完成阶段任务确实存在困难需要变更的,经向主管部门申请同意后,进行适当的资源调配和进度调整。
3.3 中期检查
一般情况下,涉及资金拨付的项目都会有中期检查。项目承担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依据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从项目进度、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研发投入、设备购置及其他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阶段性总结。一方面作为自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另一方面为主管部门的下一阶段资金支持提供依据。
3.4 风险防控
当前国际社会复杂多变,包括研发、技术、市场等方面都存在风险因素。因此,科技项目的风险防控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应覆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风险防控包含风险识别、评估等级、响应计划、分析问题等方面。为使风险发生后的不利性最小化,我们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做好决策,尽可能地早识别、早响应。另外,项目自身的竞争性优势,如不宜公开的技术情报、数据、资料和信息,应专设保密条款予以保护;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相关方面的保密责任和保密期。
4 项目验收与成果管理标准化流程
项目承担方在项目结束后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材料,经审批同意后组织验收;如有需要,组织现场考察以进一步掌握项目成熟度;对未完成项目预期目标的,可申请延期或结题。无论何种方式收尾,都需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标准化管理。见图3。
4.1 项目验收标准
项目验收的标准是合同实施完成后,检验所达到的研发成果是否符合项目立项之初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尺度。科技项目的验收标准按国际标准和惯例、行业标准、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执行,验收时依据合同内容逐条审核。需要成果鉴定或中介机构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需提前准备。
4.2 验收评审
验收可以采用专家专题会议评估、现场考察等方式,专家组由不少于5人的行业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知识产权领域专家等构成。由项目组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项目计划书、合同的各项计划及预算作比较,包括技术、材料、产品等研发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科研成果的市场前景,经费使用情况等。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提问并做出客观评价。 4.3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包括此产学研项目的投入和成果产出的效果评价,新技术、产品、材料或解决方案对生产效能的贡献评价,创新成果对提升产业水平、助推转型升级方面的评价及在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评价,也包含项目对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评价。
4.4 成果管理
项目组须有专人负责成果管理。项目产生的著作、专利、技术或解决方案等成果的归属和享有,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权的使用及经济利益的分配,应遵循项目成立之初达成的共识进行管理。对成果后续的研发或基于成果开展的进一步合作,应通过新的合同来约定各方权利、义务和承担的风险。对已有的知识产权成果,应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对成果有关人员应签订技术保密协议。
5 结语
本文围绕省、市出台的重点领域的科技发展资金计划和项目,对基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按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与成果管理三个阶段分别构建严谨、实用的标准化流程。通过更加完善的流程设计和标准化操作规范,进一步提高科技资金利用效能,助推技术、知识、专利的转移转化,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RENATO GARCIA. How long-term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shapes the academic productivity of research groups. INNOVATION https://doi.org/10.1080/14479338.2019.1632711
[2] JIN XU.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Industry-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2018), doi: https://doi.org/10.1016/j.cogsys.2018.09.020
[3] 金保锋,李凌,罗朝觉,等.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及流程设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4):176-179.
[4] 蔡启明,赵建.基于流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3):7-13.
[5] 王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背景下业务流程优化研究——以F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34-37.
[6] 李丹. 基于政府视角的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J]. 中国信息化, 2018(5):94-95
[7] AMALYA L. OLIVER. The multi level process of trust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y–industr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s[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20(45):758-779.
[8] 羅贵斌.高校产学研创新全流程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0,18(5):450-457.
[9] 秦娜,欧晓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流程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