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运作和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1 前言
体育教育的创新,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破除传统教学思想创立新式教学方法的独创教学活动。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的创新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体育教育的创新要以人为本,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对学科内容的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体育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行为科学为一体即自然、社会、人文的综合性学科,体育创新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综合认识的总和,是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运动作用的基础上,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着眼于未来,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各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它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学习空间,并且提供了观察、思维、实践的场所。所以说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的迫切任务。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教师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教学模式创新来探讨的,提出了体育教育创新的途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手工查阅本校图书馆藏书,收集整理各种有关中学体育教学创新能力方面的文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2.2 专家访谈法
就有关中学体育教学创新能力方面的问题,对西安体育学院专家和教师,实习单位阎良二中的一些老师进行了走访,广泛收集了专家、教师的意见及建议,了解专家对本课题的看法和意见,以指导研究方向。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确定完成论文思路。
2.3 逻辑分析法
以社会学、哲学、历史学和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系统知识,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取得的各种材料和信息进行深入地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和建议。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传统体育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那样的体育课,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模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像训练课,学生创造思维匾乏,根本就谈不上个性的发展。针对这一点,现代教学论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注重学生个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动活跃,创造力处于鼎盛时期。作为教育者,适当诱導与启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起到促进作用。
(3)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学生将来不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项运动技术去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运动问题。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在学校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代新人。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最主要的是问题教学法:其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1)设问:在800米跑中,跑多长的距离后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肌肉酸痛、动作迟缓而且不协调的现象?如何克服?
(2)亲身体验:让学生运动,亲身体会。
(3)启发:先让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之后教师进行讲解,告诉学生,那是“极点”现象。
(4)讨论:怎样克服“极点”现象?学生讨论后,教师要给以肯定的答案,要让学生明白,所谓的“极点”现象就是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开始活动阶段内脏器官的惰性,导致人体功能与骤然增加的肌肉活动强度不相适应,导致供氧不足,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脸色苍白、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机体状态,“极点”出现后,要用坚强的意志继续坚持运动,使内脏器官逐渐适应活动的需要,克服机能惰性。当不适的感觉逐渐减轻或消失后,就会出现“第二次呼吸”,动作会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
(5)验证: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下一轮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锻炼坚强的意志。
(6)实践提高:重复练习,提高耐久跑的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1)创造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机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其方法可以从客观实际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可以结合动作的技术要点,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颖的创见,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技术的规律。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发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作为体育教师,更应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体育课堂教学增光添色。
参考文献
[1]刘春玲.谈创新教育及其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M]
[2]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M]
[3]王顺堂.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初探[J]
[4]梁昌莲.体育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J]
[5]李培文.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究[J]
[6]姚同英.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7]牟方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技巧[J]
[8]孙东喜.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1 前言
体育教育的创新,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破除传统教学思想创立新式教学方法的独创教学活动。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的创新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体育教育的创新要以人为本,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对学科内容的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体育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行为科学为一体即自然、社会、人文的综合性学科,体育创新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综合认识的总和,是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运动作用的基础上,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着眼于未来,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各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它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学习空间,并且提供了观察、思维、实践的场所。所以说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的迫切任务。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教师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教学模式创新来探讨的,提出了体育教育创新的途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手工查阅本校图书馆藏书,收集整理各种有关中学体育教学创新能力方面的文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2.2 专家访谈法
就有关中学体育教学创新能力方面的问题,对西安体育学院专家和教师,实习单位阎良二中的一些老师进行了走访,广泛收集了专家、教师的意见及建议,了解专家对本课题的看法和意见,以指导研究方向。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确定完成论文思路。
2.3 逻辑分析法
以社会学、哲学、历史学和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系统知识,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取得的各种材料和信息进行深入地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和建议。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传统体育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那样的体育课,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模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像训练课,学生创造思维匾乏,根本就谈不上个性的发展。针对这一点,现代教学论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注重学生个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动活跃,创造力处于鼎盛时期。作为教育者,适当诱導与启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起到促进作用。
(3)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学生将来不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项运动技术去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运动问题。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在学校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代新人。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最主要的是问题教学法:其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1)设问:在800米跑中,跑多长的距离后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肌肉酸痛、动作迟缓而且不协调的现象?如何克服?
(2)亲身体验:让学生运动,亲身体会。
(3)启发:先让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之后教师进行讲解,告诉学生,那是“极点”现象。
(4)讨论:怎样克服“极点”现象?学生讨论后,教师要给以肯定的答案,要让学生明白,所谓的“极点”现象就是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开始活动阶段内脏器官的惰性,导致人体功能与骤然增加的肌肉活动强度不相适应,导致供氧不足,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脸色苍白、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机体状态,“极点”出现后,要用坚强的意志继续坚持运动,使内脏器官逐渐适应活动的需要,克服机能惰性。当不适的感觉逐渐减轻或消失后,就会出现“第二次呼吸”,动作会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
(5)验证: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下一轮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锻炼坚强的意志。
(6)实践提高:重复练习,提高耐久跑的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1)创造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机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其方法可以从客观实际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可以结合动作的技术要点,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颖的创见,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技术的规律。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发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作为体育教师,更应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体育课堂教学增光添色。
参考文献
[1]刘春玲.谈创新教育及其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M]
[2]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M]
[3]王顺堂.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初探[J]
[4]梁昌莲.体育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J]
[5]李培文.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究[J]
[6]姚同英.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7]牟方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技巧[J]
[8]孙东喜.浅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