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两会”热点众多,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关注的焦点,从以往高考命题的规律来看,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部署、重点工作,是2015年高考政治重要的命题切入点。
命题角度
1.分析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权不可任性”的《政治生活》依据。
【答题要点】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对人民负责,要接受人民和社会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接受人大监督,向同级人大负责。④依法治国是我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尊重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履职。⑤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接受上级的领导与监督。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有权”,从权力的来源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二是“不能任性”,从行使权力的要求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要依法履职,要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探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原因。
【答题要点】①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着决定作用,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其他改革奠定经济基础。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只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改变我国在国际上的不利地位,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经济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就是要抓住改革开放的“牛鼻子”。
【解题思路】从联系的观点看,“重点”就是关键部分,可结合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来分析;从发展的观点看,抓“重点”增强发展新动能,就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从矛盾的观点看,“重点”就是主要矛盾,应结合主要矛盾的地位来分析。
3.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政府权力与市场活力的关系。
【答题要点】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具有同一性。政府正确运用权力,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活力。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具有斗争性。政府权力过大,对市场干预过多,会影响市场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增强市场活力。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解题思路】回答本题首先应阐明政府权力与市场活力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分别体现在哪里,然后分析对立统一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命题角度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如何保证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答题要点】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保证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又要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解题思路】解题时,要找好对应关系。要保证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需要完善机制保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体措施则应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思考。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政府应如何扶持和保护创新创造。
【答题要点】①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职能,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②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维护创新创造者的权利。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保护创新创造成果。④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把推进创新创造的政策和法规落到实处。
【解题思路】有关政府的知识主要包括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等,回答与政府有关的试题一般应从这四个角度思考。
命题角度
1.分析我国政府竭尽全力兜牢民生底线的《政治生活》依据。
【答题要点】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竭尽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客观要求。②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竭尽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是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只有竭尽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提高政府的威信。
【解题思路】兜牢民生底线,受益的对象是人民,可以从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角度揭示依据;兜牢民生底线是政府的责任,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等角度分析依据。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的依据。
【答题要点】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改善民生是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的基本要求。②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改善民生是政府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的体现。
【解题思路】政府改善民生,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符合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要求,这是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此,本题应该从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两个方面作答。 3.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的环境政策从2014年的“出重拳”发展到2015年的“铁腕治理”的原因。
【答题要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铁腕治理”势在必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正处于关键时期,“铁腕治理”是这一伟大实践的新要求。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或“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铁腕治理” 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③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铁腕治理”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的环境危机。
【解题思路】分析“铁腕治理”的目的——解“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可从实践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作答;针对严峻的环境污染,从“出重拳”到“铁腕治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铁腕治理”政策将促进环保工作,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命题角度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
【答题要点】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于法有据。②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③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便于公民和社会监督政府,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词——“政府”和“法治”,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人大要完善法律制度;其次,政府要依法行政;再次,法治离不开监督,要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2.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分析铲除腐败土壤的原因。
【答题要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铲除腐败土壤,营造廉洁奉公的环境,有利于广大干部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铲除腐败土壤,营造廉洁奉公的环境,有利于广大干部秉公办事。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铲除腐败土壤,营造廉洁奉公的环境,有利于广大干部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精神力量。
【解题思路】本题是微观考查试题,“文化影响人”的知识包括:“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回答“文化影响人”的相关试题应该从这三个角度思考。
命题角度
1.分析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权不可任性”的《政治生活》依据。
【答题要点】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对人民负责,要接受人民和社会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接受人大监督,向同级人大负责。④依法治国是我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尊重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履职。⑤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接受上级的领导与监督。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有权”,从权力的来源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二是“不能任性”,从行使权力的要求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要依法履职,要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探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原因。
【答题要点】①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着决定作用,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其他改革奠定经济基础。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只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改变我国在国际上的不利地位,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经济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就是要抓住改革开放的“牛鼻子”。
【解题思路】从联系的观点看,“重点”就是关键部分,可结合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来分析;从发展的观点看,抓“重点”增强发展新动能,就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从矛盾的观点看,“重点”就是主要矛盾,应结合主要矛盾的地位来分析。
3.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政府权力与市场活力的关系。
【答题要点】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具有同一性。政府正确运用权力,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活力。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具有斗争性。政府权力过大,对市场干预过多,会影响市场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增强市场活力。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解题思路】回答本题首先应阐明政府权力与市场活力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分别体现在哪里,然后分析对立统一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命题角度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如何保证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答题要点】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保证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又要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解题思路】解题时,要找好对应关系。要保证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需要完善机制保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体措施则应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思考。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政府应如何扶持和保护创新创造。
【答题要点】①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职能,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②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维护创新创造者的权利。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保护创新创造成果。④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把推进创新创造的政策和法规落到实处。
【解题思路】有关政府的知识主要包括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等,回答与政府有关的试题一般应从这四个角度思考。
命题角度
1.分析我国政府竭尽全力兜牢民生底线的《政治生活》依据。
【答题要点】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竭尽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客观要求。②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竭尽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是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只有竭尽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提高政府的威信。
【解题思路】兜牢民生底线,受益的对象是人民,可以从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角度揭示依据;兜牢民生底线是政府的责任,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等角度分析依据。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的依据。
【答题要点】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改善民生是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的基本要求。②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改善民生是政府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的体现。
【解题思路】政府改善民生,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符合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要求,这是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此,本题应该从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两个方面作答。 3.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的环境政策从2014年的“出重拳”发展到2015年的“铁腕治理”的原因。
【答题要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铁腕治理”势在必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正处于关键时期,“铁腕治理”是这一伟大实践的新要求。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或“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铁腕治理” 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③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铁腕治理”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的环境危机。
【解题思路】分析“铁腕治理”的目的——解“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可从实践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作答;针对严峻的环境污染,从“出重拳”到“铁腕治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铁腕治理”政策将促进环保工作,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命题角度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
【答题要点】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于法有据。②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③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便于公民和社会监督政府,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词——“政府”和“法治”,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人大要完善法律制度;其次,政府要依法行政;再次,法治离不开监督,要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2.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分析铲除腐败土壤的原因。
【答题要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铲除腐败土壤,营造廉洁奉公的环境,有利于广大干部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铲除腐败土壤,营造廉洁奉公的环境,有利于广大干部秉公办事。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铲除腐败土壤,营造廉洁奉公的环境,有利于广大干部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精神力量。
【解题思路】本题是微观考查试题,“文化影响人”的知识包括:“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回答“文化影响人”的相关试题应该从这三个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