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学者詹姆斯·博伊斯研究的专业是美国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美国政治。在这本新书中,他利用大量独家资料和刚解密的“克林顿档案”,追溯了希拉里努力攀登美国权力之巅的奋斗历程,揭示了她为何每每能于政治生涯中的关键阶段更上层楼,并对她是如何从一个父母都是保守的共和党人的家庭环境中逐步转变为民主党美国总统候选人做出了解读。
希拉里·罗德姆成长的家庭与大洋彼岸的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系。她的父亲休,有英格兰和威尔士血统,而她的母亲多萝西的血统则可以追溯到法国、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休·罗德姆,曾在煤矿工作,后来自己经营一家纺织厂,生意红火。他崇尚节俭和正直,并用他鲜明的反共观点和严苛的勤俭持家观念来约束全家人,这种心理对于大萧条时代的过来人而言实属正常。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历使他产生了一种眼光长远的看法,他喋喋不休地在孩子们面前讲述美国贫困阶层的生活,借此提醒他们谨防懒惰和放荡,要勤奋刻苦。
休·罗德姆反对借贷,拒绝使用信用卡,甚至在他女儿成为美国第一夫人后亦是如此。他十分崇尚节俭,有时甚至到了严苛的程度,当时伊利诺伊州冬季夜间的平均温度仅有摄氏零下七八度,而他每天傍晚就关掉暖气,这种做法真是严苛得有点过分。他不但以节俭出名,而且脾气粗暴、生硬,对于任何人都吝惜赞美褒扬的语言,甚至当他的子女在学业或运动方面表现优异的时候也从不夸奖半句。希拉里关于父亲脾气的所有记录处处都透露出他待人严苛、离群索居、暴躁易怒的性格,不管对方取得了多么高的成就,他都很少用语言来表达对别人的支持和欣赏。他拒绝给子女零花钱,甚至在他们完成家务且门门功课皆优的情况下也如此。相反,从他那里得到的往往是一些轻蔑尖刻的评价,譬如,课程多么简单之类。休·罗德姆性格粗鲁生硬,在女儿面前从来无法掩饰内心的想法,这在希拉里和周围的人需要与世界媒体及政治对手周旋的时候,给她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休·罗德姆经营生意,多萝西主持家务,这符合当时人们的想法。他们抚养着三个子女,希拉里是长女,也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多萝西对希拉里寄予厚望,她将自己未竟的梦想放在希拉里身上。多萝西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几乎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并且慑于家庭和社会压力,也没有自己的正式职业。作为一位母亲,当1981年桑德拉·戴·奥康纳被任命为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时她感到失望,因为那意味着她的女儿再也没有机会成为最高法院的第一位女法官了。多萝西一直认为希拉里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完全是凭借其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不辍的努力工作,而不是凭借其外表,比如服装或者化妆品等,多萝西对外表和装扮这些东西一概不放在眼中。多萝西清教徒式的着装风格,休·罗德姆锱铢必较的消费习惯,对希拉里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希拉里在高中舞会身着一袭白色的连衣裙,看上去极其平淡无奇,索然寡味,难怪她的同学当时普遍觉得希拉里·罗德姆土里土气、缺乏魅力了。即使是若干年后,虽然已贵为阿肯色州第一夫人,希拉里身上仍然有深深的多萝西·罗德姆的印记,甚至于很多时候给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竞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在孩提时代,希拉里就展现出非常要强的性格。她通过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取悦她的父亲,但遗憾的是,不管她如何努力,在她父亲那儿都很难得到正面肯定的赞赏和褒奖。同时,在她的身上又延续着她母亲未竟的梦想。虽然她想当宇航员的理想未能如愿,但她绝对没有辜负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期望。她充满自信,并在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上一路风生水起、凯歌高奏。
“这个男人有朝一日会成为美国总统”
真正改变希拉里·罗德姆人生历程的事件发生在她上耶鲁大学的第二年。当时她遇到一位不拘小节的年轻人,这个人蓄着胡子,正在口若悬河地讲述阿肯色州如何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与比尔·克林顿的结识改变了希拉里·罗德姆的生活道路,这条道路以前她连想都没有想过,从此两人携手踏上了一条通往美国权力之巅的旅程。
当时,与比尔·克林顿相比,希拉里更为出色,导师们对她印象深刻,因为她在学业方面是无人企及的佼佼者。比尔·克林顿对学习的态度则完全不同,他将耶鲁视为重要的政治跳板,经常旷课,忙于当地的政党竞选活动。因为缺乏个人资本和家庭血统,比尔·克林顿视耶鲁法学院为其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招牌。这块招牌给了他足够的底气,他在竞选公职时宣称,“我要返回阿肯色州,我要去当州长”,他语气颇为坚定地对每个人说道。
第一次碰面后,他们并没有立刻坠入爱河。希拉里当时正在与别人约会,而比尔·克林顿则不习惯在爱情上主动。事实上,在法学院图书馆相遇后,直至1970年春天,他们才开始走到一起,还是因为当时希拉里采取主动,将自己介绍给她未来的丈夫。当她暑假去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特鲁哈福特-沃克
希拉里·罗德姆成长的家庭与大洋彼岸的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系。她的父亲休,有英格兰和威尔士血统,而她的母亲多萝西的血统则可以追溯到法国、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休·罗德姆,曾在煤矿工作,后来自己经营一家纺织厂,生意红火。他崇尚节俭和正直,并用他鲜明的反共观点和严苛的勤俭持家观念来约束全家人,这种心理对于大萧条时代的过来人而言实属正常。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历使他产生了一种眼光长远的看法,他喋喋不休地在孩子们面前讲述美国贫困阶层的生活,借此提醒他们谨防懒惰和放荡,要勤奋刻苦。
休·罗德姆反对借贷,拒绝使用信用卡,甚至在他女儿成为美国第一夫人后亦是如此。他十分崇尚节俭,有时甚至到了严苛的程度,当时伊利诺伊州冬季夜间的平均温度仅有摄氏零下七八度,而他每天傍晚就关掉暖气,这种做法真是严苛得有点过分。他不但以节俭出名,而且脾气粗暴、生硬,对于任何人都吝惜赞美褒扬的语言,甚至当他的子女在学业或运动方面表现优异的时候也从不夸奖半句。希拉里关于父亲脾气的所有记录处处都透露出他待人严苛、离群索居、暴躁易怒的性格,不管对方取得了多么高的成就,他都很少用语言来表达对别人的支持和欣赏。他拒绝给子女零花钱,甚至在他们完成家务且门门功课皆优的情况下也如此。相反,从他那里得到的往往是一些轻蔑尖刻的评价,譬如,课程多么简单之类。休·罗德姆性格粗鲁生硬,在女儿面前从来无法掩饰内心的想法,这在希拉里和周围的人需要与世界媒体及政治对手周旋的时候,给她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休·罗德姆经营生意,多萝西主持家务,这符合当时人们的想法。他们抚养着三个子女,希拉里是长女,也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多萝西对希拉里寄予厚望,她将自己未竟的梦想放在希拉里身上。多萝西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几乎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并且慑于家庭和社会压力,也没有自己的正式职业。作为一位母亲,当1981年桑德拉·戴·奥康纳被任命为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时她感到失望,因为那意味着她的女儿再也没有机会成为最高法院的第一位女法官了。多萝西一直认为希拉里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完全是凭借其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不辍的努力工作,而不是凭借其外表,比如服装或者化妆品等,多萝西对外表和装扮这些东西一概不放在眼中。多萝西清教徒式的着装风格,休·罗德姆锱铢必较的消费习惯,对希拉里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希拉里在高中舞会身着一袭白色的连衣裙,看上去极其平淡无奇,索然寡味,难怪她的同学当时普遍觉得希拉里·罗德姆土里土气、缺乏魅力了。即使是若干年后,虽然已贵为阿肯色州第一夫人,希拉里身上仍然有深深的多萝西·罗德姆的印记,甚至于很多时候给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竞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在孩提时代,希拉里就展现出非常要强的性格。她通过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取悦她的父亲,但遗憾的是,不管她如何努力,在她父亲那儿都很难得到正面肯定的赞赏和褒奖。同时,在她的身上又延续着她母亲未竟的梦想。虽然她想当宇航员的理想未能如愿,但她绝对没有辜负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期望。她充满自信,并在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上一路风生水起、凯歌高奏。
“这个男人有朝一日会成为美国总统”
真正改变希拉里·罗德姆人生历程的事件发生在她上耶鲁大学的第二年。当时她遇到一位不拘小节的年轻人,这个人蓄着胡子,正在口若悬河地讲述阿肯色州如何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与比尔·克林顿的结识改变了希拉里·罗德姆的生活道路,这条道路以前她连想都没有想过,从此两人携手踏上了一条通往美国权力之巅的旅程。
当时,与比尔·克林顿相比,希拉里更为出色,导师们对她印象深刻,因为她在学业方面是无人企及的佼佼者。比尔·克林顿对学习的态度则完全不同,他将耶鲁视为重要的政治跳板,经常旷课,忙于当地的政党竞选活动。因为缺乏个人资本和家庭血统,比尔·克林顿视耶鲁法学院为其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招牌。这块招牌给了他足够的底气,他在竞选公职时宣称,“我要返回阿肯色州,我要去当州长”,他语气颇为坚定地对每个人说道。
第一次碰面后,他们并没有立刻坠入爱河。希拉里当时正在与别人约会,而比尔·克林顿则不习惯在爱情上主动。事实上,在法学院图书馆相遇后,直至1970年春天,他们才开始走到一起,还是因为当时希拉里采取主动,将自己介绍给她未来的丈夫。当她暑假去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特鲁哈福特-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