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五次视察东风基地

来源 :世纪桥·纪实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风基地,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身,组建于1958年,是我国组建最早的导弹与卫星发射基地,1960年因发射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而被外界称为东风基地。上世纪70年代末,因为编制体制大调整,这里完成了导弹试验的使命,全面转向卫星和飞船的发射,并对外开放,名称随即被确定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周恩来特别关心东风基地建设:他特批将建设人民大会堂的剩余材料拉来,建设礼堂;他亲自向各大军区首长“化缘”,以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官兵们的口粮之急;他先后五次视察,了解东风基地的建设情况。
  1965年6月1日,周恩来乘民航专机前往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访问,途经东风基地时,作了短暂停留。这是周恩来第一次视察基地。
  专机刚刚停稳,周恩来就站在舷梯上向大家招手致意。走下飞机后,他与在场的同志一一握手,并和大家合影留念。周恩来说:“毛主席工作很忙,来不了这里,我来看看大家。毛主席很关心这里的建设和试验任务。你们的事业是很光荣的!”
  在基地第二试验部的接待室里,周恩来详细地询问了每个人的姓名、职务、简历。当听到基地后勤部部长张志勇以前曾在红西路军工作时,周恩来感慨地说:“红西路军的同志们辛苦了,这样一支主力红军受到损失是很令人痛心的。你们现在战斗的戈壁滩就靠近河西走廊,是当年红西路军战斗过的地方。你们掌握着我军的尖端武器,一定要搞好。有了尖端武器,我军就无敌于天下,红西路军烈士的鲜血就不会白流!”接着,他又询问大家都是什么文化程度。基地副司令员张贻祥汇报说,自己没上过几年学,文化程度很低。周恩来勉励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过去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后来有了飞机大炮。过去你们谁见过导弹?现在你们亲自发射导弹,还不都是在实践中学来的吗?今后我们还要发射人造卫星。凡是外国有的我们都要有!”
  因为要出访,午饭后,周恩来动身前往机场,基地第二试验部的干部战士、职工家属聚集在通往机场的道路两旁,欢送周恩来。那天正好是国际儿童节,幼儿园的小朋友放假,也站在欢送的队伍中。周恩来走到他们中间,抱起一个孩子亲了亲,然后问孩子们会不会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们齐声说会唱。周恩来就亲自指挥,与孩子们一起唱。下午13点多,周恩来登上了飞机,离开了基地。
  6月9日,总理结束访问回国,于晚间飞抵基地,第二天早晨回京。6月中旬,周恩来再次出国访问,在基地作短暂停留。关于周恩来的这两次视察,目前还未见到任何详细的实质性的史料。曾在基地工作长达13年的基地第一任政治委员栗在山在回忆录中也只是说:“总理每次路过基地,虽然时间很短,但他一分钟也舍不得休息,总是认真听取我们的汇报,了解基地的科研、试验和建设情况,询问干部战士、职工、家属的生活。有时还让拿出基地的分布图,详细询问,认真查看。即使在用餐中,总理也是边吃边问。”
  7月7日,周恩来结束对埃及、叙利亚等国的访问,在从新疆回京的途中,又在基地停留了半个小时。这是周恩来第四次视察基地。尽管周恩来的这次视察同样没有留下太多史料,但发射场一位名叫左乃元的基层指挥官在日记中记下了当天的感受:
  “今日到机场欢迎周总理由东南亚各国访问归来。当总理走下飞机,欢迎的人们热烈鼓掌。1958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曾见过周总理,但离得较远,这次只有两米。总理精神很好,但看上去有点老了。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国家的命运,他和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日夜操劳,他们的担子够重了。
  由于总理工作较忙,在机场和同志们见面后飞机就起飞了。今日又见到总理特别高兴。但也有个别同志说,跑了一天就见了一面,太累了。这种说法是欠妥的,有的同志来还来不了,我们能见到总理就极幸福了。”
  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结束对罗马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访问,由拉瓦尔品第回国,下午抵达基地。这是周恩来第五次视察基地,也是最后一次视察基地。
  因为机场距离基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需要乘坐火车才能到达。在车上,周恩来不时地望望窗外,询问一些看到的景物。当看到一位巡道战士顶着炎炎烈日,认真地举旗向列车发出安全通过的信号时,周恩来感触地说战士很辛苦,并吩咐随从人员把从新疆带来的西瓜送给小战士。
  到基地后,周恩来不顾疲劳,在基地第一招待所接待室听取了基地工作人员的汇报。然后与正在基地检查工作的杨成武代总参谋长谈了话,视察了导弹发射基地,观看了导弹实弹发射。当火箭喷着浓烈的火焰腾空飞起时,周恩来从座位上站起来,全神贯注地看着火箭在天空中飞翔。当火箭准确命中目标后,周恩来热烈鼓掌,向陪同的基地领导表示祝贺,并预祝即将实施的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晚餐时,周恩来端着酒杯和一盘切好的苹果走进厨房去看望炊事人员。正忙着做饭的炊事员一看周恩来来了,激动得不知做什么好。周恩来热情地招呼大家说:“来来来,你们都是有功之臣,我要敬你们一杯!”他给每个人斟满了酒,并一一碰杯。
  第二天上午,在代总长杨成武、基地代司令员李福泽等人的陪同下,周恩来乘直升飞机视察了基地以北的居延海、黑城子、乌苏木等地,察看了兰州军区的防务。回到招待所,周恩来对栗在山等人说:“这个地方很有前途,要开发这一地区,从河西走廊至内蒙古西部这一带,沿黑河流域进行屯垦、放牧,建设大量的农场、牧场,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周恩来非常关心战斗在戈壁滩上的干部战士和科技人员。临走前,他视察了基地的子弟学校东风小学,勉励大家办好学、搞好子女教育。他还在杨成武、李福泽和栗在山的陪同下,乘敞篷车接见了基地干部战士、职工家属、学生、儿童和在基地执行任务的参试部队。周恩来拉着栗在山的手说:“上车来,同我们一起检阅部队,看望同志们。”而且一定要栗在山和李福泽站在他和杨成武的中间。他对栗在山说:“你是主人,应该站在中间,我在边上便于看望群众!”
  到车站登车时,周恩来发现候车室内人头攒动,隔着门窗向外张望,而候车室的门却锁着,便问是怎么回事。有关人员报告说,一些同志因为上午值班,没见到总理,所以特地赶到车站来看总理,但出于安全考虑,就将他们集中在候车室里了。周恩来马上说:“把门打开,让他们出来嘛!”并很快地走到候车室门口,向大家问好,还和部分同志握了手。当遇到一位铁路管理处的同志时,周恩来随即问了他一些关于车站的问题。这名同志不知道车站有多少人,并解释说自己是机关的。周恩来很严肃地对他说:“你是机关干部,就更应该了解基层情况!”
  下午,周恩来坐专机离开了基地。此后,因为“文革”的困扰,他再也没有来过基地,不过,对于这块土地,他依然给予了深切的关怀:1970年,当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7位发射功臣有幸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五一观礼,是周恩来亲自将他们介绍给了毛泽东。
  40多年过去了,伟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对东风基地、对国防尖端事业的关怀,却一直留在这片土地上,留在每一位中国航天人的心中口中,代代相传!
  (本文作者: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政治部干事)
  责任编辑:李作清
其他文献
白石密营遗址,位于通河县,凤山镇(原凤山县)西北45公里处,东为东大岗,南是红松岭,西靠东八道河,北距白石砬子南山15公里,在兴隆林业局通河作业区白石林场内。主营地冬青岗,地理坐标为经度129°04′26.8″,纬度46°29′11.3″,海拔271米。密营北15公里白石砬子南山海拔1306米,山北是铁力县。北满后勤战略基地白石密营遗址由桦木山、冬青岗、红松岭三处密营遗址组成。  一、桦木山密营遗
期刊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领袖,日理万机,工作非常繁忙。但不管多么繁忙,他的心里总是牵挂着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延安期间,无论是住在杨家岭、枣园,还是王家坪,他都时刻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逢年过节总是将左邻右舍的老乡们请来一起欢度佳节。在枣园期间,他不仅亲自为老人家祝寿,而且还主动到乡里为群众拜年。毛泽东与当地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给我们留下了向群众拜年的故事。    (一)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管工作多
期刊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篇彪炳史册的光辉文献。  70年来,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感召下,与时代同进步
期刊
毛泽东对孙中山的持久敬重和深厚的情感,堪称世纪佳话。    尊崇孙中山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距家50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半年后,进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他由此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并为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所深深吸引,所以,毛泽东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民立报》,并成为它的忠实而热心的读者,接触到许多革
期刊
原北满临时省委书记、抗联第三路军政治委员冯仲云曾深情地说:“宋喜斌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很英勇、很顽强、应该很好的纪念他。”[1]  宋喜斌,1911年生,辽宁省宽甸县人,后移居汤原县,并加入了汤原县狩猎队。由于常年在山里打猎,他不仅锻炼出了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性格,而且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弹无虚发,是汤原县著名的炮手,  后来,狩猎队改为汤原县山林自卫团,宋喜斌的把兄弟于祯(人称“四炮”)为团长,宋
期刊
张锡武,1899年生,黑龙江省望奎县正白旗屯人。青年时投身绿林,报号“天照应”,后被招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黑龙江军骑兵第二旅任排长。参加了著名的江桥抗战,因在三间房战斗和撤离省城战斗中立下大功而被破格晋升为新编旅旅长。  1932年3月初,在马占山就任黑龙江省伪省长后,张锡武愤然脱离马占山部,率所部冲出省城,开往兰西、青冈等地,将部队改为黑龙江民众自卫军,自任司令,继续高举抗日旗帜进行抗
期刊
周恩来虽然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但他把千千万万的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长大接班  1928年,召开了党的“六大”,周恩来当选为中央组织部长和军委书记。不久,恽代英、沈葆英夫妇也调来上海,在周恩来部门工作,不久他们添了一个小男孩,取名恽希仲。小希仲总是笑眯眯的,同志们高兴地叫他“小乐天”。周恩来每次见到孩子时,总是叫他“小代”。有一回,周恩来抱起孩子说:“小代啊,快点长大吧
期刊
1975年8月,时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钢厂副书记的王百得接到上级通知:陈云要来北钢(建厂至文革期间叫北满钢厂,文革后期一度叫齐齐哈尔钢厂,改革开放企业重组后叫北满特钢公司,但人们一直习惯叫它“北钢”)小住几天。  在“文革”时期,林、江反党集团出于政治需要给许多老一代革命家脸上抹了不少黑。陈云曾一度“靠边站”,在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被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化工石油机械厂“蹲
期刊
1988年6月11日,汤原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县城东门外发现一块长105.7厘米、宽35厘米、厚10厘米花岗岩石碑,经鉴定是日伪“忠灵塔”残碑(在日伪统治时期,汤原县城东门外铁道西侧的土丘上有一座日伪“忠灵塔”,1945年8月被苏联红军炸毁)。“忠灵塔”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实行思想麻醉和精神奴役的工具,是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的,它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
期刊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一步步逼进东北大地,不愿甘当亡国奴的无数仁人志士和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创造出永恒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中共地下党的杰出领导人、东北抗联创建者之一的潘庆由,就是一位值得我们后人深切缅怀的革命烈士!  绥宁地下工作的开拓者  潘庆由,原名李起东,曾化名潘向允等,1891年出生于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