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来源 :青少年犯罪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19日,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新民晚报社及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法治研究会、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及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法律保护中心等联合承办的第六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在上海华亭宾馆隆重举行。来自芬兰、瑞典、日本、加拿大及联合国的学术委员、以及国内外共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会议。会议采用“参与式”的研讨方式,气氛热烈,成果显著。
  本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以“儿童权益保护与社会责任”为主题,探讨现代社会中儿童权益法律、政策保护问题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等社会问题。论坛除了大会交流外,还设有四个分论坛和一个儿童参与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研究成果、阐述思想、观点的平台。大会分别从特殊状态与权益保障、自我保护与社会责任、保护理念与法治经验以及儿童成长与司法环境四个方面展开。四个分论坛的探讨议题及成果如下:
  
  一、特殊状态下儿童的权益保障
  
  与会代表主要探讨残疾儿童、寄养孤残儿童、随班就读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教育、法律及权益保护等议题。
  与会代表认为,教育权是目前我国残疾儿童应该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权利。要实现教育权利,必须要有法律的支持、唤起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意识以及利用好文化的影响。对于孤残儿童来说,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康复和教育措施。来自安徽省的代表介绍了为随班就读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资源教室、为儿童提供良好的个别辅导和康复训练的实践和所获得的经验,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有关代表对于随班就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有关政策支持不够、教师素质不高以及外部支持不够等问题也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随着我国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有关代表从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因素等方面分析流浪儿童现象出现的原因,指出我们应该尽快完善儿童救护法律和建立相应的救护制度。并且提出社区在维护儿童权利方面所发挥的优势,应该尽快完善社区的管理功能。社区是儿童生活的实际社会环境,它将儿童、家庭、社会、政府联系起来,因此利用社区保护儿童的权利有着先天独厚的优势。社区对内可以提供儿童活动中心,配备专业的社工队伍为儿童提供服务。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调查了解本社区儿童的权利保护状况,从而对家庭成员进行指导和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在指导家长的同时,可以在社区内举办各种各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让家长了解和掌握一些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常识,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对外社区也可以和与儿童利益相关的各个部门利用网络联合起来共同处理一些社区内儿童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社区可以对本社区内发生的一些侵害儿童权利的行为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上诉等等。并且我们应该迅速建立我国的社工队伍,完善社区管理机制,使社区真正起到保护儿童权利的作用。
  
  二、儿童的自我保护与社会责任
  
  与会代表主要探讨在儿童自我保护等方面社会及家长的责任问题,儿童食品安全问题,网瘾儿童的监管,社区儿童维权的实践等议题。
  有关代表对儿童的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问题表现出了担忧。儿童对日常生活常识、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认知不足,因此代表认为家长应该主动承担起提高儿童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的责任。另外,如何维护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各方面的权利,与会代表认为社区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可以通过暂住地区指导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家庭的监护人担负监护责任,强化对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和假期探望父母的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指导,因此,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关系及建立社区保护体系就显得日益重要。儿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有关代表的重视。食品的安全关系到儿童的健康,因此学校、家庭、社区、政府有必要共同参与、进行积极协调。另外,与会代表还对网瘾儿童的监管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瘾”通过哪些手段预防青少年“网瘾”?与会代表认为除了要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外,加强法律建设步伐、加强对网络产品、网络服务、网络行为的监管势在必行。
  
  三、儿童保护的理念与法治经验
  
  与会代表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未成年人保护的新理念,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少年司法制度等议题。
  首先,与会代表对我国在履行《儿童权利公约》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例如,理念的更新、通过立法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等等。例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保留原有法律框架的基础上保留了其主要内容;增强了法律操作上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地部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好经验已上升为法律。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责任;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强化了家庭、社会、学校、司法的保护;为了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该法还进一步强化了法律责任。上海市教委青少年保护处的杨永明介绍了上海在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儿童权益的经验。有关专家对香港地区儿童委员会的建立、相关的资源和公共资金的解决、儿童政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与会专家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对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具体操作、少年司法制度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整个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来说,体系还不健全。有关立法存在重复、翻版现象,不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相关部门存在执行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少年司法制度缺乏实体法、程序法、处罚法的相关立法;有关立法缺乏操作性,道德、号召性条款比较多;司法形式单一,管辖范围狭窄;少年司法审判机构及其处理措施存在缺陷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与会代表纷纷出谋划策,表示要在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儿童权利理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加快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同时保证立法的规范性和操作性,依法办案等。
  
  四、儿童成长与司法环境
  
  与会代表主要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未成年犯司法保护和试点实践等议题。
  英国学者马兰娜就英国青少年司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阐述。由于英国青少年刀枪犯罪、团体犯罪以及公众对反社会行为的日益担忧,使得英国的司法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会代表围绕英国的做法能给中国提供哪些借鉴等问题,认为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要承认儿童权利在国家决策中占据重要作用,并且社会团体、公众的参与等措施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开展、贯彻都很有借鉴作用。与会代表认为在司法、行政、社会领域多部门、全方位推进以“司法分流”为重点的项目工作,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中增设社会司法监督、保护队伍,形成相关的工作运行机制,对于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本届论坛形式新颖,来自各条战线上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为儿童的权益保护进言献策。讨论议题之广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论坛经过三天的热烈讨论,在广大学者、代表的推动下,促成了2007年上海“为了孩子”——促进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参与的论坛宣言的诞生。
  [责任编辑:秋 阳]
其他文献
针对多跳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漏斗效应问题,提出了基于簇负载平衡的冗余节点部署算法(RNDA)。RNDA采用分簇结构平衡簇内能耗,并根据各簇负载情况配置一定数量的冗余节点以平衡簇
研究了无线衰落信道下的渐进图像传输问题,针对现有基于不等重功率分配(UPA)传输优化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网格编码调制(ATCQAM)系统和混合自动重传(HARQ)协议的新型编码
<正>一、案情简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俞某,男,作案时16周岁,本市在校未成年人。俞某在另一成年犯罪嫌疑人纠集下,共同对被害人李某进行抢劫。成年犯罪嫌疑人脚踢被害人并进行搜
针对现有的超高频(UHF)射频识别(RFID)标签阅读器使用单个天线,难以保证多标签识别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加天线个数,以增强覆盖效果、减少识别盲区、增强多标签识别可靠性
桐城自明代中后期声名勃兴,至清代走向鼎盛,享誉海内外。今人论桐城文化,言必称其教育发达,然细究其实,值得探讨。明代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桐城官学包括县学和社学,于明代
针对现有的文本相关和文本无关的笔迹验证方法无法处理笔迹中仅含有少量且完全不同字符的情况,提出了基于非限定单字字符的内容相关文本无关的笔迹验证方法(半文本无关方法),填补
通过对国内已建成的山区水库松散堆积体库岸塌岸现状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测绘,系统收集了山区水库松散堆积体库岸各种状态下的水上(下)稳定坡角、实际塌岸情况及变形破坏形式
空间结构的特点是杆件数量多,拼接复杂。空间结构的性能优越性主要取决于连接节点性能的优越性。通过对钢管相贯节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极限承载力大小在两种加载形式下区别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特征的注视方向判别方法。混合特征由模型特征和表观特征组成。模型特征是提取的特征点间的几何向量,表观特征是从眼睛图像提取的方向二值模式(DBP)。将两种
采用基于行为的垃圾邮件识别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关系挖掘与信誉评价的垃圾邮件识别算法。首先在分析邮件用户群体历史通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邮件用户关系描述模型。进行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