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迁移规律 阅读 习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35-0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对学生在写作前进行指导,也可以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逐字逐句修改,但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应是日常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让他们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语言文字水平,学会将文本中的典型“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迁移的内涵
习作中的迁移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找到有用的文本,或篇章、或段落、或句子,让他们得到写作方法和语言的启发,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二是将习作指导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导学生习得文本知识的同时,穿插作文知识的讲授,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二、运用迁移规律的方法
(一)构思
1.确定合适的文本
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找到适宜学生迁移的课文。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数句,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这样优美的句子,在自己的作文中仿写,如:“到处都是雨声,到处都是雨点,大的、小的、蹦的、跳的,有的落在树枝上,有的滴进泥土里,有的扑在树丛中。”这样的语言文字就是学生经过借鉴和迁移后形成的。不光是一两句话,学生还可以仿照某篇课文的一段话,甚至还可以是一篇优美课文的篇章结构,这些都是可以迁移的优质素材。
2.列提纲
当学生确定要写的内容,并找到合适迁移的文本后,就可以开始处理自己的构思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列提纲。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提纲中标明每一段写什么,是详还是略,迁移的文本来自哪篇课文,要用到哪些写作方法和词语,等等。教师可以只针对提纲进行评改,对一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指出和纠正。
(二)迁移文本
拟好提纲后,学生就可以仿写了,主要的练习是对课文句段的迁移,这是学生从潜心阅读到实现独立写作的重要途径。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精髓,一步步逐层深入,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特色。教师要注意的是,指导学生仿写并不是让学生生搬硬套,而是要教会学生吸收文本的精妙之处,找到与自己个性契合的文字,将这些文字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例如,将《桂林山水》经典的描写山、水的句式稍加变化,就可以迁移到写景的作文中;《记金华的双龙洞》描写途中景色的句式,可以迁移到学生自己的游记习作中,这些都是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迁移的好素材。在引导阶段,可以反复对学生进行篇章句段的讲解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将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作文语言,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学生就能逐步提高习作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迁移设定专门的训练时间,要求学生在某一堂课上,根据课文的某段话仿写一篇小短文,下课前完成。
(三)评析和修改
评价环节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激发进一步写作迁移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模仿片段中找出闪光点,可以设立多种名目的奖项,如优秀开头奖、优秀结尾奖、优秀题材奖等,鼓励学生进行有个性的创作,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作品在课后以板报、班级博客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展示,学生在看到同学的优秀文章后,也会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创造性的模仿,这也是学生进行写作迁移的好途径。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只关注几篇经典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多挖掘课外的素材。课文的仿写比较适宜在课堂内进行,在课堂上教的是写作的技巧,这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最终应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形式的作文训练和评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个性。
经过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互评,学生反复推敲和品味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改或者经验总结,以便在下次的作文中迁移运用。学生通过每一次自改,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课文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自身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让学生充分吸收经典文本的精华,培养创新能力,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
(责编 黄鸿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35-0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对学生在写作前进行指导,也可以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逐字逐句修改,但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应是日常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让他们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语言文字水平,学会将文本中的典型“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迁移的内涵
习作中的迁移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找到有用的文本,或篇章、或段落、或句子,让他们得到写作方法和语言的启发,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二是将习作指导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导学生习得文本知识的同时,穿插作文知识的讲授,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二、运用迁移规律的方法
(一)构思
1.确定合适的文本
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找到适宜学生迁移的课文。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数句,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这样优美的句子,在自己的作文中仿写,如:“到处都是雨声,到处都是雨点,大的、小的、蹦的、跳的,有的落在树枝上,有的滴进泥土里,有的扑在树丛中。”这样的语言文字就是学生经过借鉴和迁移后形成的。不光是一两句话,学生还可以仿照某篇课文的一段话,甚至还可以是一篇优美课文的篇章结构,这些都是可以迁移的优质素材。
2.列提纲
当学生确定要写的内容,并找到合适迁移的文本后,就可以开始处理自己的构思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列提纲。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提纲中标明每一段写什么,是详还是略,迁移的文本来自哪篇课文,要用到哪些写作方法和词语,等等。教师可以只针对提纲进行评改,对一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指出和纠正。
(二)迁移文本
拟好提纲后,学生就可以仿写了,主要的练习是对课文句段的迁移,这是学生从潜心阅读到实现独立写作的重要途径。在仿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精髓,一步步逐层深入,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特色。教师要注意的是,指导学生仿写并不是让学生生搬硬套,而是要教会学生吸收文本的精妙之处,找到与自己个性契合的文字,将这些文字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例如,将《桂林山水》经典的描写山、水的句式稍加变化,就可以迁移到写景的作文中;《记金华的双龙洞》描写途中景色的句式,可以迁移到学生自己的游记习作中,这些都是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迁移的好素材。在引导阶段,可以反复对学生进行篇章句段的讲解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将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作文语言,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学生就能逐步提高习作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迁移设定专门的训练时间,要求学生在某一堂课上,根据课文的某段话仿写一篇小短文,下课前完成。
(三)评析和修改
评价环节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激发进一步写作迁移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模仿片段中找出闪光点,可以设立多种名目的奖项,如优秀开头奖、优秀结尾奖、优秀题材奖等,鼓励学生进行有个性的创作,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作品在课后以板报、班级博客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展示,学生在看到同学的优秀文章后,也会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创造性的模仿,这也是学生进行写作迁移的好途径。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只关注几篇经典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多挖掘课外的素材。课文的仿写比较适宜在课堂内进行,在课堂上教的是写作的技巧,这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最终应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形式的作文训练和评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个性。
经过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互评,学生反复推敲和品味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改或者经验总结,以便在下次的作文中迁移运用。学生通过每一次自改,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课文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自身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让学生充分吸收经典文本的精华,培养创新能力,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