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凡德·休斯特:永恒的世界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e88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摄影家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在过去的四十余年里不断地穿行在世界各地拍摄照片,足迹遍布在欧洲、非洲、亚洲、美洲。不同于很多摄影师以“扫街”方式拍摄当地人和他们的故事,休斯特更喜欢在与被摄对象有关的生活环境中,甚至进入他们家中拍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休斯特镜头下关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影像总有一种迷人气质的原因。
  对于自己钟情的摄影,休斯特这样说:“刹那凝固的人、地点和时间超越了一切,这转瞬即逝的特定地点和面孔会成为一种永恒,由我们赋予其价值和意义。”
  摄影的神秘感
  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休斯特在16岁时,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开始接触摄影。当时,一名电影导演来到他就读的高中,为其在阿姆斯特丹拍摄的影片寻找一名小配角。结果休斯特被选中,在充满灯光与摄影机的巨大工作棚内呆了一周。他因此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要成为一名摄影师。在荷兰的海牙摄影学院学习了三年摄影之后,休斯特成为了一名职业摄影师。从开始接触摄影,休斯特就专注于人文领域和人像摄影,专注于拍摄人物和其生活环境。
  在休斯特年轻的时候,他受到17世纪荷兰绘画艺术的深刻影响,而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17世纪荷兰画家扬·维梅尔(Jan Vermeer,1632~1675)。他回忆:“荷兰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绘画,是扬·维梅尔创作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作品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希望通过摄影反映那些使我深受其影响的画作。”于是,在多年的旅行中,休斯特总是带着自己的三脚架,却从不使用闪光灯,因为维梅尔的作品中总是呈现着“世界上最美的光线”——自然光。
  在自然光下,休斯特作品有一种安静的气质,好像时间都静止了。这种气质来自于他对生活的认知。他认为,生活本身是非常神秘的,作为一名摄影师,就需要拍出生活的神秘感。他是这么做的:“当你拍摄的时候,所有的主体都变得非常安
  静,没有人移动,没有任何声音,所有东西都被定格。安静下来可以看到那种神秘感。如果你看到一朵漂亮的花或者一片风景,仅仅把它拍出来是不行的,一定要在照片里体现神秘之处——因为人这个主题本身就很神秘。”
  因此,他也希望观者能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自己的作品。2014年7月15日在上海的一次讲座中,休斯特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一间空无一人的厨房,看上去非常安静,但观者可以想象到有人在做饭。画面给了观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虽然我的主题是关于人,但是我也会留意那些没有人的空间,而那个空间却能完全体现生活在其中的人是什么样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神秘感’。”
  古巴人家
  在休斯特31岁这年,他突然顿悟,开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明白什么类型的照片才“属于”他,明白应该如何实现他的愿望。于是,他决定仅拍摄彩色照片,仅使用35毫米相机。之后,他来到古巴。
  1986年,荷兰文化部曾给予休斯特一个授权,批准他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拍摄。同年5月,休斯特在古巴呆了三个星期。之后,他在古巴拍摄的作品《古巴本色》在巴黎展出,不过却也因为这些作品得罪了古巴政府,导致休斯特入狱两天。虽然只有两天,但这段经历还是给休斯特留下了恐惧的心理阴影。
  直到2002年,休斯特重返古巴。这一次,他决定只拍摄人在家中的照片,于是有了《古巴人家》(Cuban Interiors)这个系列。2002年,休斯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彻底放弃了在街上拍摄人物的方式,而只在房间里近距离拍摄他们。
  这次,休斯特进入被摄对象家里,开始试着要求他们配合自己的拍摄安排和布局。例如,当他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面镜子,从镜子的反光里可以看到一张桌子和椅子,他觉得整个画面特别完美,里面的信息量可以代表典型的古巴人家生活,他就会把主人安排在特定的位置,来完成整个拍摄。
  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当他拍完这个场景,非常礼貌地告诉这个人,希望他可以走出画面。因为他觉得这个场景最好的表现方式是没有人的空间。空镜头也可以包含很多信息量,即使是一个很安静的房间,观者也能够体会到里面是有人的,因此不需要有人在里面。对此,他还有个“中国式”解释:“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阴和阳,表达‘有’,是很容易的事情,而通过‘无’表达‘有’,是一件很难的事。”
  情迷中国
  1990年,法国《时尚》(VOGUE)杂志艺术总监向休斯特提议做上海专题摄影。同年5月,他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一辆出租车直接将我带到和平饭店。之前我从未来过亚洲,而此时,我就在上海,这是座对西方人而言神话般的城市。这是我生命中的另一个转折点。到达24小时之内,我就爱上了她,我知道自己会不断回到这里。”三年之间,休斯特往返上海7次之多。
  2003年,休斯特完成了《古巴人家》的拍摄,决定重新回到中国,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中国人家》(Chinese Interiors)项目的拍摄。在这组作品中,我们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边远地区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家:新疆地区的民间小吃,上海的艺术家和他的工作室,四川大凉山的艾滋病患者,还有广州穿着鞋子的小狗……
  但对休斯特来说,在中国的拍摄计划实施起来比在古巴难度更高。最大的障碍是语言:“我不会说中文,对中国文化也知之甚少。我很快就明白我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当我站在他们家门口时,他们对我这个银头发高个子,带着照相器材的外国人流露出的种种反应让我确信:我的方法是不管用的。来到他们门前我觉得自己与他们有鸿沟。此时此地我是一个荷兰摄影师,想进入这些中国家庭却不能与拍摄对象交流。”
  不过,这个项目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他说:“我很有兴致跨越这道鸿沟,而这些人们所表现出的好奇也促使我去履行这项使命。工作开始时,我通过翻译向大家说明我的身份和企图。过了这道坎之后,我就能和我的拍摄对象交流了——用眼神、用情感、用我的感受来交流。在这以后,我渐渐发现自己能够融入他们的家庭,就像在那些没有语言障碍的国家那样,进而拍下与他们默默交流的一个又一个瞬间。”
  2004年和2005年,休斯特曾两次参加平遥摄影节,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其中很多是来自中国各地的摄影师。他们带领休斯特在中国多个省份游览,走过城镇乡村,捕捉一幕幕生活场景,记录下不同中国人的身影和面庞,以及每个人独有的境遇。
  2012年,休斯特将自己行走世界的经历汇集成《永恒的世界》(Timeless World)摄影集,在书中,他这样写道:“他们到底是谁?在何时、何地,我让什么得以永生?那些穿越过往凝视着我们的定格记忆在叙述着什么?我的照片不但讲述了他们一瞬间的故事,也在诉说着你我的故事。我发现世事的多变,而正是这些特质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构成了我们神圣的世俗生活。”
  (现代摄影网对本文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荒诞派”(the Absurd)是艺术创作和哲学思想的一种流派。如同其名一样,它听上去就十分“荒诞”, 因为这个词总是包含着一种荒唐、愚蠢或糊涂的含义在里面。当事物看起来明显不合理或者不合逻辑,我们就可以称其为“荒诞”。在哲学意义上,“荒诞”一词指的是一种不可调和的鸿沟,即人类在生活中寻找基本意义的欲望,以及他们永远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之间的矛盾。很多荒诞主义哲学家相信,人类的命运就是永远追寻意义,
期刊
Camera Work画廊位于德国柏林,其官网上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描述——“2011年,Camera Work被评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画廊之一。”虽然没有注明细节,可是从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大师作品的Camera Work画廊,确实代理了一批当代非常有影响力的摄影大师及其作品,比如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1923~1971)、理查德·艾维顿(Richard Avedon,19
期刊
全摄影画廊2006年成立于上海莫干山路50号文创园区,8年来,这家画廊举办过60多个摄影展览,到目前为止,合作过的艺术家也有60多位。全摄影画廊一直关注在观念和手法上有独到之处的艺术家,发掘培养有潜质的摄影新锐,为其提供展示、交流、成长的平台,并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推向国际艺术市场。全摄影画廊在为收藏家提供专业资讯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内外摄影收藏和交易机构的交流活动。从画廊创立开始,创始人黄云鹤就一直
期刊
浪漫真是个需要认真思量的词语。  我们通常认为,浪漫的说法来源于西方的“Romance”一词。“Romantic”,在国内有时被翻译为罗曼蒂克,意寓富于诗意,充满幻想。其实浪漫一词中国自古便有,并非单纯的舶来品,苏轼曾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此处浪漫当解为纵情与恣意。古与今,中与外,关于浪漫的意象与发音如此接近,巧合得让人惊叹。  浪漫与浪漫制造者其实没有直接的关联。对于个人,浪
期刊
在跟郭英声见面的两周前,他的新书《寂境:看见郭英声》刚在台湾诚品书店上架。虽然各种渠道的宣传还没有正式展开,当我去书店买这本书时,它已经排在诚品书店畅销榜的第三名了。据说,上架才五天,这本书就加印了。  在郭英声的要求下,出版社没有找任何名家推荐写序,所以,这是一本难得的一气呵成不受任何干扰的书。书籍封面是似被狂风扫过的满地乱发,毫无方向,黑暗阴郁,那是郭英声的黑白摄影作品《草》。  书的扉页上写
期刊
虽然国内媒体对西亚摄影和相关画廊的介绍并不多,但在当代摄影发展中,西亚的摄影仍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C.A.M.画廊创建于1992年,以关注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作为画廊的主基调,是土耳其专注于当代艺术最早的画廊之一,与我们在此看到的几家欧美画廊相比,具有更加前卫的挑战与探索精神,与这家画廊合作的摄影师,也大都富有更大胆的想象力。我们采访了C.A.M.画廊的负责人Melek Gencer,请他介
期刊
一名普通的父亲,  走在加沙的街道,  有些谢顶,  有着肚腩,  远没有命运强壮。  拿着念珠的手,  牵着孩子的手,  握持着两个承诺。  把战场留给自己,  还孩子以生活。
期刊
刘雨田老先生有着灰白的披肩发,左手腕上缠着一串古朴而简单的深褐色木珠。他的话不多,偶尔一笑也一闪而过,面试般地等待我的提问。他总是很仔细地聆听,在对我的话赞同或不认可时,嘴里很快会嘟囔一声“阿弥陀佛”,他却说自己不信佛。这声“阿弥陀佛”绝不是一声佛号,倒像是一句口头禅、一声叹息,常常不能自已地冒出来。跟刘雨田先生对坐,很快就能感觉到年龄带给人的改变。有苍老,也有岁月历练后留下的超然。  1984年
期刊
荷花是点燃摄影师夏季拍摄热情的永恒题材—新生、成长、绽放、凋零,乃至残荷以及落叶归根后的宁静,每个景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思。荷花的花、叶、茎、蕾都有独特的韵味,甚至枯残的荷花也带有一种凄美。不过,荷花好看不好拍,这是很多摄影人深刻感受到的。本期,同大家分享拍摄荷花的技巧,一起观察、思索,用镜头去表现荷花的灵气。  时间选择  拍摄荷花首先要了解它的开放周期和特性。荷花是一朵一朵陆续开放的,第一天清
期刊
提起美国,很多人都会想到“天使之城”洛杉矶、旧金山“硅谷”、西雅图“微软”等代表着美国西部经济高度发展的沿海城市。殊不知,200多年前的西部尚处于人迹罕至的蛮荒状态,若不是一代又一代具有牛仔精神的西部拓荒者的不懈奋斗,也不会有当代世界信息产业的龙首和摇篮。而目前的美国西部依然有很多地方保留着原来的面貌,有广阔的牧场、迷幻的山谷、勤劳而勇敢的牛仔……  在美国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骑着黑马,戴着“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