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一、朗读训练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体来说就是: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把字音读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准确,调值要“到位”,没有语音缺陷和方音),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拖尾韵),词的轻重格式正确。说明:有关“调值”,参加过普通话培训测试的老师都知道,哈尔滨人说话的调值是偏低的,在一年级开始读生字时就要注意,不要仅仅注意让学生大声读,还要把“调值”读够。 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重音、停连、语速、节奏、语气等,能用声音生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要求。
二、朗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朗读形式“喧宾夺主”。语文课上,学生还未开读,教师就绘声绘色的读了起来,而且一读到底,过后,示意孩子学着老师朗读的样子读一读、练一练。可大部分的学生连生字关都未过,哪谈得上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又怎能遂了教师范读时的美好心愿,实现教师的期许呢?此种范读得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朗读方式“放任自流”。低年级的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教态可掬,微笑着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说“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立即顾自低头读起课文来。一观察,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在轻声读课文。的确,“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是一种张扬个性的读书好方法,可学生还未掌握几种读书方式时,就一味的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跟着感觉走,教师的美好初衷终成为一句空谈,其教学效果也值得怀疑。
(三)朗读时间“昙花一现”。曾有教师对某地区的64节语文阅读课用于朗读的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每节课用来让学生接触文本进行朗读练习的时间平均只占6分39秒。试想:仅以如此少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殊不知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蕴涵着极其深刻的道理,储备了巨大的向上发展的潜能!
(四)目标落实“好高鹜远”。我们知道,朗读的目标总体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此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螺旋上升、缺一不可的。可是在现今的语文课堂里,轻“正确、流利”的读,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许多教师总花较少的时间来落实“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一目标,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孰不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训练时决不可“缺斤少两”“随意挪用”。否则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留下“后遗症”,表现在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既费时又费力,可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
(五)指导过程“高耗低效”。在指导有感情读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对朗读的效果不满意时,会出现连续叫好几位同学站起来重复朗读的场面“你读”,“你读”,“你来读读看”……一直叫到满意的才停。这样的朗读既费时又低效。还有一些教师,虽注意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却忽视了将之扩大到全体的;或是有进行指导,但训练未到位匆匆过场的,形式痕迹重,真正的效果欠缺。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读好“朗读”这本书,让学生因扎实的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
三、不同学段朗读指导的区别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学段:
以教师教为主,要逐步教给学生自然段、逗号、句号不同的停顿,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的作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感叹句、问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等。
第二学段:
以学生朗读实践为主,这是学生实践和巩固第一学段学到的朗读知识和方法,使之成为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处于帮助、指点的位置。
第三学段: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的引领和指点应更加精到。
具体策略:在学生每次朗读之前,提出明确、恰当的要求;通过点拨、讲解、示范等进行指导,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等。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语”与“文”的关系,驱除“重文字轻语言”弊端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和影响,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朗读训练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体来说就是: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把字音读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准确,调值要“到位”,没有语音缺陷和方音),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拖尾韵),词的轻重格式正确。说明:有关“调值”,参加过普通话培训测试的老师都知道,哈尔滨人说话的调值是偏低的,在一年级开始读生字时就要注意,不要仅仅注意让学生大声读,还要把“调值”读够。 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重音、停连、语速、节奏、语气等,能用声音生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要求。
二、朗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朗读形式“喧宾夺主”。语文课上,学生还未开读,教师就绘声绘色的读了起来,而且一读到底,过后,示意孩子学着老师朗读的样子读一读、练一练。可大部分的学生连生字关都未过,哪谈得上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又怎能遂了教师范读时的美好心愿,实现教师的期许呢?此种范读得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朗读方式“放任自流”。低年级的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教态可掬,微笑着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说“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立即顾自低头读起课文来。一观察,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在轻声读课文。的确,“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是一种张扬个性的读书好方法,可学生还未掌握几种读书方式时,就一味的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跟着感觉走,教师的美好初衷终成为一句空谈,其教学效果也值得怀疑。
(三)朗读时间“昙花一现”。曾有教师对某地区的64节语文阅读课用于朗读的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每节课用来让学生接触文本进行朗读练习的时间平均只占6分39秒。试想:仅以如此少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殊不知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蕴涵着极其深刻的道理,储备了巨大的向上发展的潜能!
(四)目标落实“好高鹜远”。我们知道,朗读的目标总体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此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螺旋上升、缺一不可的。可是在现今的语文课堂里,轻“正确、流利”的读,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许多教师总花较少的时间来落实“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一目标,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孰不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训练时决不可“缺斤少两”“随意挪用”。否则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留下“后遗症”,表现在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既费时又费力,可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
(五)指导过程“高耗低效”。在指导有感情读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对朗读的效果不满意时,会出现连续叫好几位同学站起来重复朗读的场面“你读”,“你读”,“你来读读看”……一直叫到满意的才停。这样的朗读既费时又低效。还有一些教师,虽注意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却忽视了将之扩大到全体的;或是有进行指导,但训练未到位匆匆过场的,形式痕迹重,真正的效果欠缺。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读好“朗读”这本书,让学生因扎实的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
三、不同学段朗读指导的区别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学段:
以教师教为主,要逐步教给学生自然段、逗号、句号不同的停顿,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的作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感叹句、问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等。
第二学段:
以学生朗读实践为主,这是学生实践和巩固第一学段学到的朗读知识和方法,使之成为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处于帮助、指点的位置。
第三学段: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的引领和指点应更加精到。
具体策略:在学生每次朗读之前,提出明确、恰当的要求;通过点拨、讲解、示范等进行指导,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等。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语”与“文”的关系,驱除“重文字轻语言”弊端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和影响,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