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标准已经深入学生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分析高考试卷,发现物理解题不规范造成失分现象严重。针对解题不规范的原因制定相关教学对策,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规范性。
关键词:形成原因;检测;对策;规范性解题
高考物理试卷上对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规范性解题可使解题过程表述得简洁明确,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减少因不规范性而失分。
一、学生解题不规范的形成原因
要提高解题规范性,首先应找出学生解题不规范形成的原因,在对学生、老师调查研究后发现,学生解题不规范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体系的差异导致学生解题不规范
初高中的教材跨度和梯度太大,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教师课堂上较少讲解题的规范性,对于一些平时学习比较马虎、不认真的学生就容易养成解题不规范的习惯。
2.教师授课不大重视解题规范性
高中物理教学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往往花很大时间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较少去讲解规范解题要求和过程。因此,学生解题不规范的根源在教师。
3.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养成解题不规范的习惯
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学生学习新知识已经很吃力,意识不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养成了解题不规范的毛病。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二、规范性解题的基本要求
高中物理规范性解题主要体现在:审题规范、文字叙述和表达式规范、演算过程规范、解题结果规范等方面。
1.审题规范
审题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辨认、转译的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读、思、记。一般来说,当拿到题目时,首先要对题目的文字和附图阅读几遍。读题时要先粗后细,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主要任务有:一是发现信息,二是转译信息,三是记录信息。审题的要求是:细致、准确、全面、深刻。审题过程可分为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理状态和过程(建立物理图景)、明确条件和目标、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等。
2.语言叙述和表达式规范
在规范性审题后已经审清题意,找到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列方程解题时,要先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指明列方程的物理根据(对哪个对象、哪个状态或过程运用哪个规律),再根据基本规律列出原理方程。这样解答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既准确地反映出解题者的思路和方法,也反映了物理的特点。高考对考生解答物理题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演算过程规范
根据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后,由方程导出最后结果的过程就是演算过程。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解答题的答案以及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卷面上只要写出基本物理公式,然后作出说明并直接给出计算结果即可。切忌把大量的化简公式、代值运算过程等写在卷面上,这样会给人以繁琐零乱、思路不清的感觉,同时也增大了出错扣分的概率。
4.解题结果规范
解题结果是解题者智慧的结晶,是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性解题结果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要注意计算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作为计算结果的数据一般要用科学记数法。有时对解题结果要作适当的说明和讨论,如结果是矢量的,就要说明方向,方向的说明要与题目中涉及的方向相对应。另外,还要注意回应题目,根据所得结果对题中的问题进行说明或回答,回答要全面、准确、有针对性,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三、提高学生规范性解题能力的对策
1.教师要做好表率,板书要规范
教师在上课时主要起引导学生的作用,课上讲解的计算题要尽量亲自书写板书,要注意写明研究对象、确定的正方向、画出受力分析板图、建立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图示。此外,运算时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单位、演算的必要过程、答案等,都要规范、简捷。只有教师做到了,要求学生规范解题才有说服力,学生才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
2.营造规范性解题的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要不定期开展一些相应的解题规范评比活动,同学间相互找解题缺点漏洞,激发学生规范解题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规范性解题习惯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解题,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积极性差、平时解题不规范的学生,对他们的作业要特别认真批改,对不规范之处要及时督促他们改正。在每节课的后十分钟有个检测环节,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已经讲过的题,从每组中抽出1~2名学生进行规范性解题的示范和评比,让学生深刻体会怎样去规范解题。
四、结语
解题的规范性能使解题过程的表述简洁、明确,从而把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反映出来,提高计算题的得分率;狠抓解题的规范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松《物理语言及其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年16期
[2]漆慧;王欢《物理教学中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
(作者单位:烟台轻工业学校)
关键词:形成原因;检测;对策;规范性解题
高考物理试卷上对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规范性解题可使解题过程表述得简洁明确,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减少因不规范性而失分。
一、学生解题不规范的形成原因
要提高解题规范性,首先应找出学生解题不规范形成的原因,在对学生、老师调查研究后发现,学生解题不规范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体系的差异导致学生解题不规范
初高中的教材跨度和梯度太大,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教师课堂上较少讲解题的规范性,对于一些平时学习比较马虎、不认真的学生就容易养成解题不规范的习惯。
2.教师授课不大重视解题规范性
高中物理教学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往往花很大时间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较少去讲解规范解题要求和过程。因此,学生解题不规范的根源在教师。
3.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养成解题不规范的习惯
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学生学习新知识已经很吃力,意识不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养成了解题不规范的毛病。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二、规范性解题的基本要求
高中物理规范性解题主要体现在:审题规范、文字叙述和表达式规范、演算过程规范、解题结果规范等方面。
1.审题规范
审题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辨认、转译的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读、思、记。一般来说,当拿到题目时,首先要对题目的文字和附图阅读几遍。读题时要先粗后细,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主要任务有:一是发现信息,二是转译信息,三是记录信息。审题的要求是:细致、准确、全面、深刻。审题过程可分为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物理状态和过程(建立物理图景)、明确条件和目标、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等。
2.语言叙述和表达式规范
在规范性审题后已经审清题意,找到了解题思路和方法,列方程解题时,要先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指明列方程的物理根据(对哪个对象、哪个状态或过程运用哪个规律),再根据基本规律列出原理方程。这样解答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既准确地反映出解题者的思路和方法,也反映了物理的特点。高考对考生解答物理题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演算过程规范
根据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后,由方程导出最后结果的过程就是演算过程。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解答题的答案以及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卷面上只要写出基本物理公式,然后作出说明并直接给出计算结果即可。切忌把大量的化简公式、代值运算过程等写在卷面上,这样会给人以繁琐零乱、思路不清的感觉,同时也增大了出错扣分的概率。
4.解题结果规范
解题结果是解题者智慧的结晶,是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性解题结果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要注意计算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作为计算结果的数据一般要用科学记数法。有时对解题结果要作适当的说明和讨论,如结果是矢量的,就要说明方向,方向的说明要与题目中涉及的方向相对应。另外,还要注意回应题目,根据所得结果对题中的问题进行说明或回答,回答要全面、准确、有针对性,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三、提高学生规范性解题能力的对策
1.教师要做好表率,板书要规范
教师在上课时主要起引导学生的作用,课上讲解的计算题要尽量亲自书写板书,要注意写明研究对象、确定的正方向、画出受力分析板图、建立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图示。此外,运算时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单位、演算的必要过程、答案等,都要规范、简捷。只有教师做到了,要求学生规范解题才有说服力,学生才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
2.营造规范性解题的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要不定期开展一些相应的解题规范评比活动,同学间相互找解题缺点漏洞,激发学生规范解题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规范性解题习惯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解题,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积极性差、平时解题不规范的学生,对他们的作业要特别认真批改,对不规范之处要及时督促他们改正。在每节课的后十分钟有个检测环节,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已经讲过的题,从每组中抽出1~2名学生进行规范性解题的示范和评比,让学生深刻体会怎样去规范解题。
四、结语
解题的规范性能使解题过程的表述简洁、明确,从而把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反映出来,提高计算题的得分率;狠抓解题的规范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松《物理语言及其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年16期
[2]漆慧;王欢《物理教学中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
(作者单位:烟台轻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