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寓潮时期的诗歌创作与矛盾心态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esh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1896年冬至1900年春,归籍海阳三年多的时间是丘逢甲内渡后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和心态对其诗歌创作和个人后期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他寓潮时期写下的约730首诗歌里,可以体会到他的五种复杂心态。
  关键词:丘逢甲;寓潮时期;诗歌创作;心态;研究
  丘逢甲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12月26日台湾苗栗县铜锣湾,民国元年(1912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蕉岭县淡定村病故,享年49岁。1895年,丘逢甲抗日保台失败内渡回到镇平县祖籍地后,部分劣绅听信战败携款潜逃的谣言排挤他。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朝廷更是一书圣旨,命他归籍海阳,直到1900年春被派往南洋调查侨情离开潮州。在这个寓潮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写下了约730首诗歌。作为一名爱国志士,遭遇国家的动荡不安,朝廷的腐败昏庸,加上个人的处境,种种复杂的心情揉杂在一起,在他寓潮时期的诗歌里体现尤为突出。从他1897年冬取号仲阏,以表露自己志愿多受阻碍,心情抑郁,也可看出他的感受。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丘逢甲寓潮时期的诗歌创作与矛盾心态。
  一、战败被迫内渡以求东山再起。却背负战败携款潜逃的恶名
  台湾新竹一役战败后,丘逢甲本欲退居山林,与日军抗战到底。部将谢道隆以“台虽亡,能强祖国则可复土雪耻,不如内渡也。”为由劝导他,丘逢甲看到眼前义军抗日大势已去,只好先离台内渡,以求东山再起。
  1.反复表达收复台湾的心志
  丘逢甲内渡后,有许多诗作反映他复土雪耻、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到潮州后,这种心志愈发强烈。如:“未酬戎马书生志,依旧吾庐榜自强”“沉郁雄心苦未灰,他年卷土傥重来”等,诗人不论是在登山玩水,还是在以诗会友,东山再起、收复台湾的心志时刻萦绕心头,这是他一个不可动摇的心愿。
  2.缅怀英雄,激励自己
  丘逢甲内渡后,心中一直充满以武力报效祖国的期望,并常用英雄建功立业的事迹来激励自己,所以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虬髯客、郑延平等人物,据不完全统计,出现“虬髯”的次数有20多处,出现“郑延平”的也有5次左右。如:“东风吟冷英雄泪,海外扶余局未终。”“异国谈瀛夸海客,中天列宿愧朝官。千年鹤爪书何苦?一卷虬髯传未残。独上柁楼看象纬,东南风急送青翰。”虬髯客在异地取得成功,使丘逢甲受到了鼓励,看到了希望,他用虬髯客提醒自己,只要心志不灭,终有成功的一天。
  3.对流言蜚语的痛心与无奈
  丘逢甲挟款潜逃的说法,最早见于易顺鼎的《魂南记》和洪弃父的《寄鹤齐诗话》,但两人均未讲明携款数额,最早明载数额的是连横,他在《台湾通史·丘逢甲传》中说:“逢甲亦挟款以去,或言近十万”以后,此说便传布广远。从留存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些流言蜚语的痛心与无奈,如:
  一疏晨叩阙,夕贬大海南。安知辟佛人,乃喜留僧谈。苛论出后儒,公德宁遗惭……留衣人其人,微旨谁能谙?中天北斗光,夜照叩齿庵。
  韩愈辟佛却被世人误认为濡染释道,就好像丘逢甲抗日战败内渡被人传为挟款潜逃,丘逢甲经历过相同遭遇,所以他提出“苛论出后儒,公德宁遗惭”的看法,为韩愈及自身所受的谗言毁谤作出辩解。不仅如此,丘逢甲更希望通过努力,为自己洗刷流言蜚语,如在《说潮(二十首之十四)》中,他希望自己有翁万达的军事才能,一展才干,洗刷受毁谤之辱。
  二、成立台湾民主国以求自救。却蒙受违旨作乱的罪名
  丘逢甲之所以会去潮州,导火线是被状告“进士造反案”,被清政府下旨“归籍海阳”的。面对圣旨不可违,心志无法辩的状况,他非常气愤,也非常无奈,只好通过诗作,来抒发这种难以排遣的郁闷之情。
  1.表明成立台湾民主国的良苦用心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逢甲获悉此事后,非常悲愤,联合台绅,多次上书朝廷,表明“万民誓不服倭”,愿与抚臣誓死守御桑梓地。在“呼天不得直”的情况下,与陈季同及一些士绅商议成立台湾民主国,推唐景崧为总统,建号“永清”,并致电清廷,表示“台湾士民,义不倭臣,愿为岛国,永戴圣清”,声明台湾永远属于中国。台湾民主国的成立,是在台湾面临沦亡的紧急关头,以丘逢甲为首的台湾绅民出于爱国热情,不愿当亡国奴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斗争手段。但由于敌强我弱,台湾民主国又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最后斗争失败。内渡后,丘逢甲写有《寄怀维卿师桂林(八首之八)》,作者借“留黔臣敢希庄蹻”、“计竭拒秦全上党”、“力图戴晋等前凉”三个典故,说明成立台湾民主国是在台湾被清政府放弃的情况下,迫于无奈的举措,是为了保家卫国,不是闹独立。体现了丘逢甲等台湾乡绅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操,可谓用心良苦。
  2.抒发组织义军保台抗日不被理解的苦闷
  诗人原以为自己的抗日之举即使战败,自己的昭昭心志亦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但现实社会很多人却以成败来论英雄,诗人在无奈之余惟有通过“当时力保危台意,只有军前壮士知。”的无奈陈述和再三发问:“殉义谁彰故部贤”“归来谁与话酸辛”的形式,对“归国降人谤义师”深恶痛绝,对义军受到不公平待遇表示悲愤,对自己的处境不被理解表示悲凉和伤痛,同时又深感無奈和无助:“回首台山泪万行”“扁舟但益飘零感,过海何曾便是仙!”
  三、忧心国家时局却报国无门
  评论时事、忧心时局是丘逢甲作品的重要内容。从留传下来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晚清的政治局势,深深的体会到作者关切时事、忧心国家时局,而又报国无门的焦急心情。
  1.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深感忧虑
  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相继侵略中国,清政府无心也无力抵抗,签订了不少不平等的条约,西方列强肆意划分势力范围。丘逢甲非常担心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在不少诗作用“饥鹰”、“九头鸟”、“饥凤”等动物比喻西方列强,用它们的破坏和凶残比喻对中国的危害,诗人担忧长此以往,国将无宁日。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一味求和息事。丘逢甲在《海军衙门歌同温慕柳同年作》中,辛辣的讽刺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日蚀诗》中,批判慈禧太后的专政犹如将日遮蔽;在《除夕示五弟时甫三绝句之二》中揭露朝廷不管民生疾苦,仍旧过着奢靡的生活。在外患内忧交困之际,诗人对朝廷深感痛心和悲愤,对国家的前景忧心忡忡。
  2.空有满腔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
  面对国家遭受列强的侵略,诗人借用祖狄闻鸡起舞的典故,表明自己有能力,也随时准备像祖狄一样,为国杀敌。但现实中清政府无心抵抗,朝廷也没有给他施展才能报效祖国的机会,满腔爱国热情只能通过诗歌得以慰藉:“银烛清尊把剑看…长剑倚天悲未遇,流布人间剩诗句”。他发现清政府积弱不振,收复台湾遥遥无期,心中的不安和悲凉愈发强烈。每想到此,他只能遗憾当年自己没能保住台湾没能以身殉台,发出“斜阳照起英雄恨,枯木寒鸦泪满襟。”的感慨。闲愁最苦,想着自己仗剑却无用武之地,诗人只好发出无奈而深沉的哀叹,这种强烈的情感在诗句中蜿蜒激荡。
  四、纵有强烈的思乡念台情怀却不得不背井离乡
  丘逢甲生活的时代和他特有的经历,使他迫不得已离开故乡台湾,而他对台湾的思念之情不仅包括了一般的游子之思,还夹杂着家国之忧和收复台湾的雄心壮志,因此丘逢甲寓潮时期思念台湾的诗歌特别多。
  1.直接抒发对故土台湾的思念之情
  丘逢甲内渡后归籍海阳期间,每年都写有怀念台湾的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台湾思念之情愈发强烈。如:“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这些足以看出萦绕在诗人心问强烈、浓郁的故土情怀和收复台湾的心结。
  2.爱乡爱国精神的高度统一
  丘逢甲怀念家乡的诗歌,往往不仅写爱台湾,还上升到爱祖国,是一种爱乡爱国的高度统一。如:“金刀欲下踌躇甚,多恐神州似此分。”诗人非常担心家乡台湾,但在当时的局势下,他更担忧中国,担心中国有更多的国土象台湾一样被瓜分,主权被出卖,担心国将不国了。在《月夜与季平饮萧氏台》中,诗人直接表示“我亦思乡更忧国,倚阑同看夜潮生。”的伟大的爱乡爱国情感。丘逢甲把台湾的前途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思考,他的喜怒哀乐与国家民族的强弱兴衰息息相关。他的诗作传达了台湾人民的心声,抒发出时代的共同情感。
  五、退隐山林与入世救国的矛盾
  1.面对困境,有时难免彷徨
  丘逢甲内渡本来是为了“东山再起”的,但现实是朝廷冷落他,视他违旨,让他归籍海阳;部分劣绅还以战败携款潜逃的谣言排挤他。在这种处境下,丘逢甲内心极度苦闷。冷酷的现实,让他身心疲惫,甚至产生遁入佛门、过隐居生活的念头,如:“不如竟作罗浮隐,翠羽梅花客梦酣。”“头白园丁更惆怅,残畦种菜老生涯。”他也写了不少寻仙访迹的诗歌,如《题东山杨子仙庙》讲到“灵迹迭著”的杨子仙庙,在《洞天》中还特别讲到“洞天清回销烟霞,欲访仙踪兴倍加。”,这些举止说明作者借寻仙访迹来慰藉现实中的失落和无奈。
  2.面对国弱,积极探索出路
  面对现实,诗人有时不免流露出退隐出世的念头和矛盾的情绪。但作者知道在那个国弱民困的艰难时代,要想逃避现实、找到世外桃源是不可能的。如:“熳烂桃花过残腊,人闲无路访仙源。”“九州无地不胡尘,难觅名山老此身。”作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本性并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因此,除了借诗歌聊表感叹外,作者更期望的是能为家乡为国家做点贡献。在亿未秋日归印山故居,因游仙人桥作(二首之二)》中他强调“中年学道时偏早,领略樨香思不禁”;在《村居书感,次崧甫韵(二首之二)》和《次韵和兰史论诗(二首之二)》中,他清醒地认识到,在“沧海横流”的时局下,“岂有桃源堪避世”,他明白自己肩負的使命“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东风吹醒才人梦,银烛清尊把剑看。”诗歌流露出诗人收复失土,振兴祖国的心愿和决心。
  从丘逢甲寓潮时期的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丘逢甲非常渴望能有机会东山再起,收复台湾,复土雪耻,为国效力,希望祖国能强大,也盼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台湾。但现实却难以让他实现这些愿望。随着时间的消逝,作者的这些愿望愈发变得强烈、弥久而深厚,郁积在心形成了以上五种复杂的心态,并深深的影响他的思想行为和诗歌创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部署。文章以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充为例,探究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学习教学促进生产建设的工作。  关键词:两学一做;生产建设;问题导向  按照中央和长庆油田公司党委部署要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充分借鉴以往党内集中教育经验,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措施,落实主体责任,从严从实抓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美国学者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关注生命自然属性的问题。其在著书《生命教育》中指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从生命中学习。生命教育旨在引导人们回到生命之中,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室,不只是孩子,包括我们自己,都应该听听生命怎么说。”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经由港台传入内陆,在中国内地教育界的引起了极大反响。叶澜教授深受
一、 初心rn“天地乾坤, 万物氤氲. 易生两极, 两极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日月轮转, 阴阳交替, 元亨利贞动势呈现, 生生不易.” 舞剧 《易·文》 以 《周易》为创作基础, 讲述
期刊
除切断传染途径外,保护易感人群是又一个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如何保护呢?最佳手段就是接种疫苗,俗称打预防针。    常用疫苗    疫苗是什么?凡具有抗原性,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特异的自动免疫力,抵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生物制品,总称为疫苗。  包括减毒活疫苗(如麻风腮疫苗)、灭活疫苗(如甲肝疫苗)、多糖疫苗(如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组分疫苗(如流感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如乙肝疫苗)等几大类,品种多达
一个美国青年,家里十分贫穷,一目三餐都勉强维持,更别说像样的衣服了。可是,这个青年却有着在一般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那就是当演员,成为明星。亲人和朋友都非常不理解他,连身上全
整个8月,除了王宝强离婚案和巴西奥运会,最引人瞩目的新闻事件大概就是滴滴和优步中国的突然合并.这真是一个让吃瓜群众来不及反应的时代.就在去年,人们还对网约车口诛笔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应用几何分割法改进手术设计,用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及面部皮肤缺损.方法 运用AutoCAD软件及缺损创面几何分割法改进术前设计,用扩张器精确修复30例瘢痕性秃发及先天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党要将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样才能让群众真正满意,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及途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及途径  我党的形成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战争时期主要依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职院校;化学教学;应用  1 学生分层  化学教师利用学生在刚入学的一段时间,对每一位学生目前在化学知识的掌握以及相关方面的能力加以了解。先要对学生加以具有针对性摸底形式的调查,将入学时的化学成绩作为基础,然后利用一些小的测试对他们进行摸底。继而与课堂提问状况,以及作业完成状况等加以有机的结合,对每个学生的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加以综合的考虑,然后将全班的学生优、中、差分成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