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1例单侧(左侧)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诊断及处理体会.受者的原发病为肺结节病(终末期).术后第7、12、28、88天及17个月时共5次出现急性排斥症状,后两次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组织学检查示分别有Ⅳ及Ⅲ级急性排斥病理改变,用甲基泼尼松龙(MP)冲击治疗逆转.认为排斥应与感染鉴别,一般排斥时体温升高不超过1℃,可行诊断性治疗;TBLB虽可明确诊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期刊
为研究器官移植术后的嵌合现象,术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例接受男性供体器官的女性受者外周血及皮肤组织中的Y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段.结果在1例小肠移植受者的外周血及皮肤组织中出现Y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段;2例肾移植受者的外周血中也出现Y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段.表明在器官移植术后存在着供体细胞向受体组织的移行嵌合.认为促进嵌合的出现及保持嵌合的平衡,将有利于防治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至今存活已逾1年,其生活质量十分良好.本文详细介绍与讨论患者术后一年期间的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的监测.术后第2、16周曾出现过2次急性排斥反应,均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告愈.
一日两次不等剂量全身放疗(TBI)加环磷酰胺(CY)预处理,自体或异基因骨髓移植(BMT)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T)治疗12例恶性血液病.按WHO抗癌药毒副反应分度标准分析预处理方案的毒性并积分.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组毒性积分和造血恢复速度无显著差异.较大剂量组移植后复发率较低,但随访时间短,例数少尚难评价.
期刊
以正常对照、垂体全切除和新鲜新生兔脑垂体移植组为参照,探讨了冻存再植垂体的内分泌功能重建.结果表明冻存再植垂体体内存活,并有分泌功能.环孢素A(CsA)的服用对新鲜垂体移植组作用显著,但在冻存垂体移植组无显著效应,提示冷冻保存改变了移植物的免疫原性.
期刊
期刊
期刊
应用琼脂糖胶/聚苯乙烯磺酸微囊化胰B细胞株MIN6作为人工生物胰进行大鼠皮下异种移植.结果表明,在不应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大鼠皮下异种移植一周后,重新取出的微囊仍保持光滑完整的球状,其内MIN6细胞仍清淅可见,囊周无明显纤维化及粘着.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显示,低糖浓度刺激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19.20±1.35μU·100microbeads-1/h;高糖浓度刺激时胰岛素的释放量达到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