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江源的水是一条江的源头,也是一首诗的开端。钱江源的水没有浩浩汤汤,没有孤帆远影,有的只是亲切和宁静。钱江源是一片属于心灵的净土,这里的水则是滋润一方净土的温暖血脉。
钱塘潮闻名天下,钱塘江流域富庶繁荣,而钱塘江源头,则是一片静谧原始的模样。这是被人们视为最神秘的地带——北纬三十度的奇迹之一。在这条多地被荒漠覆盖的地球橙黄色“腰带”上,惟有长江中下游的这片常绿阔叶林连绵延伸、生机盎然。而钱江源国家公园,特别是其中的古田山,则是这片低海拔大面积分布的原始常绿阔叶林最典型、最原真的代表。
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正式获批。其面积约252平方公里,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等3个保护地,以及连接以上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区域。
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汪长林表示,“别看我们面积小,我们面临的任务一点都不少。特别是我们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处于浙皖赣三省边际区,同时也属于南方集体林区,如何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推进跨区域合作保护、如何实现集体自然资源资产的统一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汪长林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钱江源国家公园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帮助下,充分发挥浙江人干事创业激情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势,致力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着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所谓加减乘除,一是保护做加法,就是落实最严保护措施,通过持续开展“清源行动”,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行为,建立自然资源保护长效机制;二是项目做减法,就是严格执行项目前置审批制度,对原有不符合生态管控要求的项目建立逐步退出机制,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三是功能做乘法,就是在做好自然资源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国家公园的科学研究、自然教育以及游憩的功能;四是自然做除法,就是逐步清除非自然状态的物质和行为,比如外来入侵物种,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还自然以本来面目。
钱江源国家公园,无论是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库,还是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来说,意义都非常重大。高等植物2062种、鸟类237种、兽类58种、两栖类动物26种、爬行类动物51种、昆蟲1156种,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对于这片森林的价值,科学家们很早就认识到了。
2002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第一次来到古田山,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在他的牵头下,这一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古田山保护区建立了5公顷样地,2004年又建成一块24公顷的森林大型动态样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在此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在他眼里,古田山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两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也带领团队在此设站研究,吸引他的是隐藏在密林深处的中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这是一种堪与大熊猫媲美的中国特有动物。”
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已实现全境网格化监测,共建有大大小小样地近600个,满足不同科研项目的需要。古田山的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已经从建立之初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发展为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多样性科学综合研究平台。
“科研价值是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一张王牌。”汪长林表示,这里的目标是建成常绿阔叶林的世界窗口、科研与监测的中国样本。
确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占主体地位,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这是国家公园的准入条件之一,也是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难点。我国南方山林性质复杂,集体林占比高,钱江源国家公园也不例外。据统计,在钱江源国家公园35万亩山林中,集体林占比超过80%。
如何实现集体林的统一管理?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钱江源国家公园就为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我们尝试进行试点区集体林权地役权改革,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汪长林介绍,在不改变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基础上,先由农户或村民小组自行委托村民委员会管理、再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形成决议,将使用权和管理权统一授权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明确约定权利义务,通过一定的经济补偿限制权属所有者的行为,实现钱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集体林地统一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
“我们的理念是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生态优先、林农无忧。”汪长林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支持下,如今国家公园试点区内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标准提高到48.2元/亩,涉及的3757户农户已全部签订了集体林地地役权设定合同,实现了国家公园范围内重要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不仅为集体林占比较高的生态保护区提供了互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且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地役权改革通过实施补偿的形式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实际管控,创新价值极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葛剑平说。
钱塘潮闻名天下,钱塘江流域富庶繁荣,而钱塘江源头,则是一片静谧原始的模样。这是被人们视为最神秘的地带——北纬三十度的奇迹之一。在这条多地被荒漠覆盖的地球橙黄色“腰带”上,惟有长江中下游的这片常绿阔叶林连绵延伸、生机盎然。而钱江源国家公园,特别是其中的古田山,则是这片低海拔大面积分布的原始常绿阔叶林最典型、最原真的代表。
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正式获批。其面积约252平方公里,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等3个保护地,以及连接以上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区域。
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汪长林表示,“别看我们面积小,我们面临的任务一点都不少。特别是我们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处于浙皖赣三省边际区,同时也属于南方集体林区,如何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推进跨区域合作保护、如何实现集体自然资源资产的统一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汪长林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钱江源国家公园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帮助下,充分发挥浙江人干事创业激情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势,致力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着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所谓加减乘除,一是保护做加法,就是落实最严保护措施,通过持续开展“清源行动”,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行为,建立自然资源保护长效机制;二是项目做减法,就是严格执行项目前置审批制度,对原有不符合生态管控要求的项目建立逐步退出机制,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三是功能做乘法,就是在做好自然资源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国家公园的科学研究、自然教育以及游憩的功能;四是自然做除法,就是逐步清除非自然状态的物质和行为,比如外来入侵物种,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还自然以本来面目。
钱江源国家公园,无论是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库,还是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来说,意义都非常重大。高等植物2062种、鸟类237种、兽类58种、两栖类动物26种、爬行类动物51种、昆蟲1156种,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对于这片森林的价值,科学家们很早就认识到了。
2002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第一次来到古田山,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在他的牵头下,这一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古田山保护区建立了5公顷样地,2004年又建成一块24公顷的森林大型动态样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在此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在他眼里,古田山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两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也带领团队在此设站研究,吸引他的是隐藏在密林深处的中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这是一种堪与大熊猫媲美的中国特有动物。”
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已实现全境网格化监测,共建有大大小小样地近600个,满足不同科研项目的需要。古田山的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已经从建立之初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发展为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多样性科学综合研究平台。
“科研价值是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一张王牌。”汪长林表示,这里的目标是建成常绿阔叶林的世界窗口、科研与监测的中国样本。
确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占主体地位,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这是国家公园的准入条件之一,也是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难点。我国南方山林性质复杂,集体林占比高,钱江源国家公园也不例外。据统计,在钱江源国家公园35万亩山林中,集体林占比超过80%。
如何实现集体林的统一管理?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钱江源国家公园就为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我们尝试进行试点区集体林权地役权改革,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汪长林介绍,在不改变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基础上,先由农户或村民小组自行委托村民委员会管理、再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形成决议,将使用权和管理权统一授权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明确约定权利义务,通过一定的经济补偿限制权属所有者的行为,实现钱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集体林地统一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
“我们的理念是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生态优先、林农无忧。”汪长林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支持下,如今国家公园试点区内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标准提高到48.2元/亩,涉及的3757户农户已全部签订了集体林地地役权设定合同,实现了国家公园范围内重要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不仅为集体林占比较高的生态保护区提供了互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且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地役权改革通过实施补偿的形式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实际管控,创新价值极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葛剑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