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农村土地金融:思想、运作与绩效——基于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业务的研究(1941-1948)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在农村经济危机的社会背景下,一批学者倡导办理土地金融业务,并对国外土地金融制度和土地金融业务在中国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在国民政府的批准下,1941年中国农民银行开始办理农村土地金融业务。尽管土地金融业务符合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其实施绩效并不理想。从近代文献与档案材料来看,制约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业务充分开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制度本身的缺陷、土地政策和农村地权状况、宏观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严重降低了土地金融业务的实施绩效。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事涉土壤、空气、水源,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紧
市场在福利供给中的角色定位经历了从市场主导到市场辅助的转变,当前市场主体作为多元福利主体之一,具有优化福利供给结构的优点,但由于社会福利的公平性与市场主体的自利性
互助养老社会组织作为一种对老龄化社会积极回应的组织形式,多是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发起,并通过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方式以互助小组形式自发参与提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