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文科综合性课程《历史与社会》新课改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在每个单元后面均编排了不同主题的综合探究课。为充分挖掘综合探究课的独特魅力,让探究活动真正有序地动起来,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春假或秋假时间,每学期选取某个单元的综合探究课为主题,引导学生自组实践小组,开展一次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主要以“QQ对中学生的影响”这一探究活动为例,阐述“4R模式”对于初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集理论和操作于一体的高效的新型指导模式。
【关键词】4R模式;探究活动;QQ;综合探究课;历史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7-0201-03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第8条具体规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均设置了一堂综合探究课,成为此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正是依据此目标进行编写的。由于综合探究课摆脱了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使得平时的教学直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真正落实学生的这一探究性学习需求,教师仅仅靠有限的常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惟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让知识传播和实践能力培养得以和谐发展。
为帮助学生领略综合探究课独特的魅力,笔者每学期都要求学生自组探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利用春假或秋假时间,围绕某个单元综合探究课的主题,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探究实践活动。这里所讲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2。经过三年多活动实践,从迷茫到坚持,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模式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4R模式”: 结果(Result)、责任(Responsibility)、检查(Review)和激励(Reward)。
1结果(Result)是探究活动的发射器
“4R模式”中的结果(Result)定义为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思路之门,时刻提醒广大师生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思路决定出路,结果改变局面。学校教学是靠结果生存的,无法靠理由长期立足,接受结果思维,我们才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也需如此。无论是调查、实验等科技类实践活动,还是参观、采访等社会类实践活动,任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光有过程,没有结果的要求那往往会使很多活动有始无终或事倍功半。
《4R模式》书中提到这样一组比例:①1:6一个非常满意的客户其购买意愿比一个满意的客户高出6倍。②5%:100%把客户的满意度提高5个百分点,其结果是企业的利润增加1倍。③1:8假如你失去1位老客户,那么你获取新客户的成本将是维护老客户的8倍。④1:51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要影响5个人6。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客户,把教过的学生看成是老客户,我们会发现探究性学习活动结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加上我们经常会承担多个班级甚至跨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自然更加深远。例如“QQ对中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笔者历年来所带班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成功力作,其结果(Result)表现为:《都市快报》的几乎整版刊登;《中学生天地》2007年9月版录用;在2007年省市学生研究性学习以及省市科技节比赛中均获大奖;被学校编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集》;并在第五届国际教育创新教育“优秀研究性学习成果介绍暨答辩会”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室领导与教研员代表一百余人作了介绍和展示。其实,由于民办学校家长的价值观以及《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开卷”的特殊性,笔者在指导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初期,曾经遭遇了许多的不理解,有时甚至是很大的抵触。一旦有学生、家长投诉之类,领导或同行自然好意提醒“要学会变通”,笔者也为此也迷惘过,但庆幸自己仍坚持下来了,特别是2007年《QQ对中学生的影响》荣获第22届杭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按杭州市政策中考可以加5分),笔者相信有了这一次次的成功,根据前面的那几组比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满意度、探究性学习的人气指数、实践活动的质量以及家长对学生投入活动的支持率也肯定会大幅度提升,今后《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开展学生探究活动的境遇也许会大有改观。
2责任(Responsibility)是探究活动的组装机
著名成功激励大师陈安之说过: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3。打造一支完
美的团队,需要将每位成员的优势都发掘出来,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事先要根据团队内部各个成员的特长,明确其各自的分工和相应的责任。彼得定律告诫我们:有时我们往往好心办坏事,喜欢把优秀学生或教师提拔为班级或学校管理人员以示肯定和奖励,殊不知“人放错位置(即不胜任的职位)就如同垃圾”4,在一个场合是优点,在另一个地方也许就是缺点,但没有多少人会愿意承认自己更适合原先的位置,于是不少人由赢变输,从浮转沉,变清为浊,从积极到消极,从而让受提拔的人深受其害,也让班级或单位陷入这种不恰当晋升带来的被动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避免用成绩来代替其活动能力,凭感觉想当然地分组或分配任务,结果大多会事与愿违,组织小组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1责任稀释定律:人数越多,责任越少科学的心理实验得出这样一个与我们平时的常识相反的结论,在旁观者越多的情况下,得到帮助或救助的概率越小。1个旁观者在场时,病人得到帮助的概率为85%,而有5个旁观者时,概率就下降到31%6。其实,不要以为很多工作安排两人去做同一件事,就是双保险,如果责任不明确,责任稀释定律依然会起作用。一个和尚挑水喝,因为责任明确,每次都可以有两桶水;两个和尚抬水喝,每次却只有一桶水了。因此,在开展研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避免各活动小组内学生之间责任的稀释。刚开始接触综合探究课教学的初期,相信许多老师与笔者一样或跳过(反正有的探究内容不会出现在笔试题中)或者怕上,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老师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全体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都动起来。探究活动如何避免责任的稀释呢?就“QQ对中学生的影响”来说,需要落实如下的责任分工:制作调查问卷,各类对象的问卷发放、回收,数据按性别、身份或年龄的分类统计和图表制作,资料查阅和图表分析,活动时的摄影,探究成果的整理、撰写以及修改等等,都要有详尽的分工。只有分工明确具体,责任才会重新得以集中。当然教师还要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适当的协调。
2.2责任跳动定律:应答不慎,责任转移《4R模式》还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回答别人的提问或请示,只要无意中的一问一答,转眼之间原本是他人的责任,就像猴子一样跳到了你身上6。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本性里,始终都在重复一个主题“回避风险”。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时会演变成个别优秀学生的抱怨,忙的忙煞,闲的闲着。人一出问题,永远先问制度,可以改造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性,绝大多数原因在责任不清上。探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来分配任务,采用组内任务的“招标制”(要求不同的任务在组内进行招标,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任务即相应的责任),一旦大家分工落实之后,就不得轻易更改,将有助于制度性角色分工的定位,使探究性学习活动角色的分工做到流程化(正如赛车进站维护流程一样),有助于催生责任意识的回归。
3检查(Review)是探究活动的纠偏仪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时要做到“靠事实与数据来说话,而不是靠感觉来教学指导”6。综合探究课教学是各种动脑或动手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探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QQ对中学生的影响”探究活动可以说是对其他学科综合探究活动有机整合的成功力作,采用的是《来自家乡的报告》所介绍的调查为主的研究方法,引用《大众传媒的影响》正反辩论的形式为补充,而推广和提升其成果价值借鉴的就是综合探究课《我是社会小主人》所学的多种形式。在学习了“QQ对中学生的影响”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一开始选择的探究主题是“节约水资源”或“安全饮料的调查”,在进行了可行性条件分析,课题内容与以前学生成果的比较之后,经检查(Review)论证后决定及时更换探究主题。QQ则以其选题的新颖、教师学生的关注以及对中学生影响的争议性,一下子引发大家的共鸣。当然在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所选探究主题切口不宜过大,如交通问题往往是学生选择的重点,可以包括红绿灯设置的合理性问题,违章停车问题,无障碍通道的使用问题等等,既使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具有实际的社会价值。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题能力,笔者尝试将近年来省市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评比的不同等级获奖作品的选题,学校前几届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不同选题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对选题合理性科学性的检查鉴别能力,近两年来情况已大为改观。
就探究活动的学生执行层面而言,指导教师或组长要通过定时检查责任人的完成状况,了解与沟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过程。沟通的次数与矛盾冲突的次数成反比,一位社会学科教师往往需要任课3—5个班级,有的甚至更多。学科教师在对多个探究活动小组进行检查指导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改进的对策。“你要什么,就检查什么”,因为人们大多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通过检查(Review)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反馈,实现检查、自检甚至过渡到免检,及时发现矛盾或漏洞,纠正方向上的偏移,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有执行布置就要有检查反馈,这将是今后学科教师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落脚点。比如:指导学生进行“QQ对中学生的影响”探究活动时,笔者通过检查后发现,学生制作的调查问卷问题多达28题,考虑到一张A4纸还打印不下,会影响被调查对象的参与程度,经过讨论后修改为18个问题;后来组长周悦同学觉得个别问题有些别扭,建议先进行小范围的测试,用以检查问卷表达的方式、项目、内容是否被调查对象所理解,根据自查所了解的信息删除一些不合理的题目,并进行个别问题表述和选项支的微调,以确保实际调查的顺利进行。后来,“QQ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调查问卷最初的18个问题,缩减到“测测你生活中的QQ指数”全国性网络调查问卷(杭州强普网络科技公司“问卷星”http://wjx.sojump.com/)的15个问题,个别问题因调查对象的变化作了部分内容上的调整。在参加杭州市2007年青少年科技节科技创新项目的答辩过程中,经专家的点拨提示,学生意识到有必要对“中学生”的范围作适当界定(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杭州市还是浙江省),以便后期进一步调查的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想方设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学习的参与率与满意度,将为学校素质教育开拓一方新天地,也为师生各自的可持续发展赢得充足的空间和动力。
4激励(Reward)是探究活动的助燃剂
影响执行力投入程度的最重要因素是重要感与成就感6。可以套用“4R模式”的理论,学科教师如果不懂得激励,那就是对学生的犯罪;不懂得即时激励,那就是教学反应与评价机制的迟钝。让即时激励成为课堂文化和探究活动的助燃剂,人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成功,那参与探究的学生其幸福感必定与活动俱增。笔者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将精神激励层面或物质激励层面、低成本或零成本激励(比如表扬、庆祝、信条、提供新的挑战和机遇)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每次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优质”的探究活动成果从激励中诞生。比如,利用家长会或周一晨会的机会,重点介绍那些优秀探究性学习成果的获奖或发表的学生,事后给学生家长写感谢信;当探究性活动小组的成员为统计数据和制作图表,主动留下来加班加点时,为他(她)们买喜欢的小吃算作奖励;以班级黑板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激励展示的平台;借助笔者作为学校通讯员与记者打交道的优势,请记者为学生优秀探究性学习活动指点迷津,并帮助修改有关成果进行报刊或教育网站发表或电视台报道,为学生进一步提升探究课题的价值提供机遇等等。最富激励效能的就是:短短几年里涌现学生们自己的探究活动成果。如“杭州主要路段无障碍通道有障碍”曾以“中学生助残清障”为题发表在了《杭州日报》头版;“遍访杭州名人故居,探究地方文化”则发表在《教育信息报》等。又如有学生曾开展“中学生小金库的调查”,发现中学生普遍缺乏财商,学校意识这一问题后专门开设“中学理财教育课”,通过去参观浙江金融学院理财工作室了解一些简单的金融知识,听“新生代新理财”专题的专家讲座,课后还开展“小当家生活体验月”或“管管自己过年的压岁钱(要求有预算、决算)”等系列“我理财我快乐”活动,大大深化和拓展教材所蕴涵的活动主题,不仅点燃了探究身边热点问题的热情,更意外地吸引了各路媒体记者的眼球,先后有《都市快报》《杭州日报》、《浙江日报》以及浙江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要求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主题的探究实践,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发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综合探究课里的任何一次学生探究活动,只要用4R模式管理起来,就能确保各个活动环节进入执行状态,调动起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从而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总之,将“4R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入《历史与社会》学科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可大大提高综合探究课教学的自由和效度,也是教与学实现“双赢”的明智之举。
(本文获2007年杭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年会论文一等奖。)
5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姜平.体验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8
3肖剑.无形之手--左右我们生活的23条潜规则[M].新世界出版社,2006,12
4施福荣,等.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J].人教网,2007:6
5姜汝祥.4R模式[M].中信出版社,2007:8
【关键词】4R模式;探究活动;QQ;综合探究课;历史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7-0201-03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第8条具体规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均设置了一堂综合探究课,成为此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正是依据此目标进行编写的。由于综合探究课摆脱了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使得平时的教学直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真正落实学生的这一探究性学习需求,教师仅仅靠有限的常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惟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让知识传播和实践能力培养得以和谐发展。
为帮助学生领略综合探究课独特的魅力,笔者每学期都要求学生自组探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利用春假或秋假时间,围绕某个单元综合探究课的主题,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探究实践活动。这里所讲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2。经过三年多活动实践,从迷茫到坚持,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模式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4R模式”: 结果(Result)、责任(Responsibility)、检查(Review)和激励(Reward)。
1结果(Result)是探究活动的发射器
“4R模式”中的结果(Result)定义为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思路之门,时刻提醒广大师生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思路决定出路,结果改变局面。学校教学是靠结果生存的,无法靠理由长期立足,接受结果思维,我们才算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也需如此。无论是调查、实验等科技类实践活动,还是参观、采访等社会类实践活动,任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光有过程,没有结果的要求那往往会使很多活动有始无终或事倍功半。
《4R模式》书中提到这样一组比例:①1:6一个非常满意的客户其购买意愿比一个满意的客户高出6倍。②5%:100%把客户的满意度提高5个百分点,其结果是企业的利润增加1倍。③1:8假如你失去1位老客户,那么你获取新客户的成本将是维护老客户的8倍。④1:51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要影响5个人6。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客户,把教过的学生看成是老客户,我们会发现探究性学习活动结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加上我们经常会承担多个班级甚至跨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自然更加深远。例如“QQ对中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笔者历年来所带班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成功力作,其结果(Result)表现为:《都市快报》的几乎整版刊登;《中学生天地》2007年9月版录用;在2007年省市学生研究性学习以及省市科技节比赛中均获大奖;被学校编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集》;并在第五届国际教育创新教育“优秀研究性学习成果介绍暨答辩会”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室领导与教研员代表一百余人作了介绍和展示。其实,由于民办学校家长的价值观以及《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开卷”的特殊性,笔者在指导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初期,曾经遭遇了许多的不理解,有时甚至是很大的抵触。一旦有学生、家长投诉之类,领导或同行自然好意提醒“要学会变通”,笔者也为此也迷惘过,但庆幸自己仍坚持下来了,特别是2007年《QQ对中学生的影响》荣获第22届杭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按杭州市政策中考可以加5分),笔者相信有了这一次次的成功,根据前面的那几组比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满意度、探究性学习的人气指数、实践活动的质量以及家长对学生投入活动的支持率也肯定会大幅度提升,今后《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开展学生探究活动的境遇也许会大有改观。
2责任(Responsibility)是探究活动的组装机
著名成功激励大师陈安之说过: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3。打造一支完
美的团队,需要将每位成员的优势都发掘出来,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事先要根据团队内部各个成员的特长,明确其各自的分工和相应的责任。彼得定律告诫我们:有时我们往往好心办坏事,喜欢把优秀学生或教师提拔为班级或学校管理人员以示肯定和奖励,殊不知“人放错位置(即不胜任的职位)就如同垃圾”4,在一个场合是优点,在另一个地方也许就是缺点,但没有多少人会愿意承认自己更适合原先的位置,于是不少人由赢变输,从浮转沉,变清为浊,从积极到消极,从而让受提拔的人深受其害,也让班级或单位陷入这种不恰当晋升带来的被动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避免用成绩来代替其活动能力,凭感觉想当然地分组或分配任务,结果大多会事与愿违,组织小组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1责任稀释定律:人数越多,责任越少科学的心理实验得出这样一个与我们平时的常识相反的结论,在旁观者越多的情况下,得到帮助或救助的概率越小。1个旁观者在场时,病人得到帮助的概率为85%,而有5个旁观者时,概率就下降到31%6。其实,不要以为很多工作安排两人去做同一件事,就是双保险,如果责任不明确,责任稀释定律依然会起作用。一个和尚挑水喝,因为责任明确,每次都可以有两桶水;两个和尚抬水喝,每次却只有一桶水了。因此,在开展研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避免各活动小组内学生之间责任的稀释。刚开始接触综合探究课教学的初期,相信许多老师与笔者一样或跳过(反正有的探究内容不会出现在笔试题中)或者怕上,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老师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全体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都动起来。探究活动如何避免责任的稀释呢?就“QQ对中学生的影响”来说,需要落实如下的责任分工:制作调查问卷,各类对象的问卷发放、回收,数据按性别、身份或年龄的分类统计和图表制作,资料查阅和图表分析,活动时的摄影,探究成果的整理、撰写以及修改等等,都要有详尽的分工。只有分工明确具体,责任才会重新得以集中。当然教师还要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适当的协调。
2.2责任跳动定律:应答不慎,责任转移《4R模式》还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回答别人的提问或请示,只要无意中的一问一答,转眼之间原本是他人的责任,就像猴子一样跳到了你身上6。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本性里,始终都在重复一个主题“回避风险”。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时会演变成个别优秀学生的抱怨,忙的忙煞,闲的闲着。人一出问题,永远先问制度,可以改造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性,绝大多数原因在责任不清上。探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来分配任务,采用组内任务的“招标制”(要求不同的任务在组内进行招标,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任务即相应的责任),一旦大家分工落实之后,就不得轻易更改,将有助于制度性角色分工的定位,使探究性学习活动角色的分工做到流程化(正如赛车进站维护流程一样),有助于催生责任意识的回归。
3检查(Review)是探究活动的纠偏仪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时要做到“靠事实与数据来说话,而不是靠感觉来教学指导”6。综合探究课教学是各种动脑或动手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探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QQ对中学生的影响”探究活动可以说是对其他学科综合探究活动有机整合的成功力作,采用的是《来自家乡的报告》所介绍的调查为主的研究方法,引用《大众传媒的影响》正反辩论的形式为补充,而推广和提升其成果价值借鉴的就是综合探究课《我是社会小主人》所学的多种形式。在学习了“QQ对中学生的影响”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一开始选择的探究主题是“节约水资源”或“安全饮料的调查”,在进行了可行性条件分析,课题内容与以前学生成果的比较之后,经检查(Review)论证后决定及时更换探究主题。QQ则以其选题的新颖、教师学生的关注以及对中学生影响的争议性,一下子引发大家的共鸣。当然在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所选探究主题切口不宜过大,如交通问题往往是学生选择的重点,可以包括红绿灯设置的合理性问题,违章停车问题,无障碍通道的使用问题等等,既使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具有实际的社会价值。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题能力,笔者尝试将近年来省市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评比的不同等级获奖作品的选题,学校前几届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不同选题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对选题合理性科学性的检查鉴别能力,近两年来情况已大为改观。
就探究活动的学生执行层面而言,指导教师或组长要通过定时检查责任人的完成状况,了解与沟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过程。沟通的次数与矛盾冲突的次数成反比,一位社会学科教师往往需要任课3—5个班级,有的甚至更多。学科教师在对多个探究活动小组进行检查指导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改进的对策。“你要什么,就检查什么”,因为人们大多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通过检查(Review)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反馈,实现检查、自检甚至过渡到免检,及时发现矛盾或漏洞,纠正方向上的偏移,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有执行布置就要有检查反馈,这将是今后学科教师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落脚点。比如:指导学生进行“QQ对中学生的影响”探究活动时,笔者通过检查后发现,学生制作的调查问卷问题多达28题,考虑到一张A4纸还打印不下,会影响被调查对象的参与程度,经过讨论后修改为18个问题;后来组长周悦同学觉得个别问题有些别扭,建议先进行小范围的测试,用以检查问卷表达的方式、项目、内容是否被调查对象所理解,根据自查所了解的信息删除一些不合理的题目,并进行个别问题表述和选项支的微调,以确保实际调查的顺利进行。后来,“QQ对中学生的影响”从调查问卷最初的18个问题,缩减到“测测你生活中的QQ指数”全国性网络调查问卷(杭州强普网络科技公司“问卷星”http://wjx.sojump.com/)的15个问题,个别问题因调查对象的变化作了部分内容上的调整。在参加杭州市2007年青少年科技节科技创新项目的答辩过程中,经专家的点拨提示,学生意识到有必要对“中学生”的范围作适当界定(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杭州市还是浙江省),以便后期进一步调查的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想方设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学习的参与率与满意度,将为学校素质教育开拓一方新天地,也为师生各自的可持续发展赢得充足的空间和动力。
4激励(Reward)是探究活动的助燃剂
影响执行力投入程度的最重要因素是重要感与成就感6。可以套用“4R模式”的理论,学科教师如果不懂得激励,那就是对学生的犯罪;不懂得即时激励,那就是教学反应与评价机制的迟钝。让即时激励成为课堂文化和探究活动的助燃剂,人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成功,那参与探究的学生其幸福感必定与活动俱增。笔者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将精神激励层面或物质激励层面、低成本或零成本激励(比如表扬、庆祝、信条、提供新的挑战和机遇)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每次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优质”的探究活动成果从激励中诞生。比如,利用家长会或周一晨会的机会,重点介绍那些优秀探究性学习成果的获奖或发表的学生,事后给学生家长写感谢信;当探究性活动小组的成员为统计数据和制作图表,主动留下来加班加点时,为他(她)们买喜欢的小吃算作奖励;以班级黑板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激励展示的平台;借助笔者作为学校通讯员与记者打交道的优势,请记者为学生优秀探究性学习活动指点迷津,并帮助修改有关成果进行报刊或教育网站发表或电视台报道,为学生进一步提升探究课题的价值提供机遇等等。最富激励效能的就是:短短几年里涌现学生们自己的探究活动成果。如“杭州主要路段无障碍通道有障碍”曾以“中学生助残清障”为题发表在了《杭州日报》头版;“遍访杭州名人故居,探究地方文化”则发表在《教育信息报》等。又如有学生曾开展“中学生小金库的调查”,发现中学生普遍缺乏财商,学校意识这一问题后专门开设“中学理财教育课”,通过去参观浙江金融学院理财工作室了解一些简单的金融知识,听“新生代新理财”专题的专家讲座,课后还开展“小当家生活体验月”或“管管自己过年的压岁钱(要求有预算、决算)”等系列“我理财我快乐”活动,大大深化和拓展教材所蕴涵的活动主题,不仅点燃了探究身边热点问题的热情,更意外地吸引了各路媒体记者的眼球,先后有《都市快报》《杭州日报》、《浙江日报》以及浙江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要求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主题的探究实践,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发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综合探究课里的任何一次学生探究活动,只要用4R模式管理起来,就能确保各个活动环节进入执行状态,调动起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从而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总之,将“4R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入《历史与社会》学科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可大大提高综合探究课教学的自由和效度,也是教与学实现“双赢”的明智之举。
(本文获2007年杭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年会论文一等奖。)
5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姜平.体验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8
3肖剑.无形之手--左右我们生活的23条潜规则[M].新世界出版社,2006,12
4施福荣,等.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J].人教网,2007:6
5姜汝祥.4R模式[M].中信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