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市建筑设计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供给土地越来越少,而中国人均拥有汽车的比例呈显著增长的趋势, 为了能在有限的土地上解决更多的停车问题, 地下停车场也就成为每个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对建筑地下停车场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下停车场;建筑设计;平面布置
目前虽然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观念及状况不同,但随着以后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两者的差别将会逐步减少,甚至趋于相同。因此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将汽车停车场结合整个建筑考虑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单建式與附建式地下车库的总平面设计应区别对待。附建式地下停车场由于与地上部分建筑相关联,故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要处理好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与地面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同时需考虑出入口处的交通视线、地面交通流线及城市道路的路网状况。
1 平面布置
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涉及到交通组织、柱网布置、停车位布置等多方面的内容。停车场的交通组织对整个停车场的运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做到车辆行驶路线便捷明确、避免交叉干扰、有利交通安全的同时,还须做到与停车空间联系紧密、方便车辆进入等。另外,停车场内交通的组织同停车场出入口的设计有关,两者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下停车场所处的位置以及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的个数。
在设计停车位时,为提高地下停车场的停车面积利用率,需依照行车道两侧布置停车位的原则进行车位排放,停车方式采用前进停车后退出车垂直式或后退停车前进出车垂直式,停车场车位安排一般不宜采用斜放式停车。
地下停车场的柱网尺寸主要包括停车间柱距尺寸和通车道柱网尺寸等。对于附建式的地下停车场其柱网的布置受上部主体结构影响较大,而对于单建的停车场其柱网布置相对就较为自由,可以根据停放的标准车型、车辆停放的方式、行车线路等多种因素灵活布置。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是停车间柱距尺寸的选择,因为停车间柱距尺寸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每两柱间可停放汽车的数目,在停车间柱距的选择时可选择单车位柱网,双车位柱网和三车位柱网三种尺寸。一般四车位的尺寸较大,实际中应尽量少使用。三车位的停车在应用中较广泛地采用,按小车停放三辆的净跨为7.5m,这时柱中距一般依柱径尺寸大小可以选择7.8m或8.1m。
2 竖向设计
地下停车场垂直方向的设计主要受车库净高要求、上部覆土厚度及坡道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室内净高主要由停车及行车空间尺寸高度及设备管线尺寸高度等因素决定,依据选定的车型,停放小型汽车层高定为3.6m较为适宜,中型汽车的层高则为3.9m。库顶局部覆土的厚度一方面与绿化有关,如种植灌木要求不小于30 cm,若种植大型乔木则要求100cm以上,另一方面还与是否有设备管线穿过有关。在基本确定了停车场的剖面后,还要注意库顶绿化是否同周围环境相协调,是否影响上部高层建筑的使用,停车场的坡道布置能否满足规范关于最大坡度的要求以及同周围的道路能否很好地衔接等问题。附建式地下停车场尤其要注意停车场的基础埋深同周边建筑的基础会不会产生冲突。若不符要求,可通过调节停车场地坪标高、车库净高、更换结构形式等多种方式加以调整。层高对地下停车场的埋深和经济造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通风、采光、防火等诸多因素。因此,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及合理布置设备管线也是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内容,在地下车库设计,尤其是附建式地下停车场设计中应结合设备布置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层高。
3 地下停车场排风系统
地下停车场排风系统的排风量是根据全面通风稀释有害气体(如CO)至允许浓度以下为原则来确定的。而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为,当排烟系统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³/h来计算;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³/h来计算。排烟系统风机的最小排风量不应小于7200m³/h.这样,二者风量很难统一。例如,上例中排风量为16200m³/h,若分为两个防烟分区(400×2)时,其系统排烟量为48000m³/h.二者相差甚远。这是用一个系统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设计中应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技术主要有:
3.1 设计中选用2台或2台以上风机并联运行。平时仅一台风机运行,火灾时根据烟感报警,通过消控中心连锁开启另一台风机投入运行,即2台风机并联运行。其中一台风机及风压适用于排风系统要求;2台风机同时启动并联运行风量和风压满足排烟量及风压要求。这种方式,排风机机房面积销大些,日常维修工作量也多些。
3.2 选用双效风机。平时排风时可低速运行,火灾时可高速运行。目前,国内已有厂家生产双效速消防排烟风机和低噪声变风量排烟风机箱。如某系列双速排烟轴流风机机号NO5~NO12,高转速时,风量由8000m³/h到60000m³/h,风压由568Pa到720Pa;低速运转时,风量由4000m³/h到39700m³/h,风压由142Pa到320Pa.
4 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
地下停车场集水井应为隔油集水井
4.1 集水井的设置集水井对于车库排水非常重要,多层车层尤其如此,设置时一般应根据车库的形状,合理布局。因此每设一处集水井,将增加潜污泵的数量,增加供配电系统以及自控系统的数量,同时由于集水井的设置,最下一层的结构底板将作挖深处理,在增加造价的同时,亦增加今后的物业管理的工作量及维修费用。在设置集水井时,应尽量利用地下停车场底板的混凝土厚度,安排排水埋地管。如地下停车场的底板厚度通常为500~600mm,除去上下钢筋和保护层距离250mm,尚有205~350mm的空间,可使排水埋地管从中穿越。设计时应利用这一高度,将排水埋地管的坡度尽可能采用最小,排水埋地管采用最小设计坡度,是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以延长排水埋地管的长度,扩大集水井的汇水面积。在集水井的设置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4.1.1 每个集水井的受水区内应无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内排水管不得穿越以上诸缝。
4.1.2 每个防火分区必须独立设置集水井,以免排水直埋管穿越防火分区。一旦发生火灾,虽然防火卷帘将两防火分区阻隔,但隐患埋藏于车库底板下。
4.1.3 在有人防的地下车库,每个人防防护单元内应独立设置集水井,排水直埋管也不应穿越防护单元,且排水直埋管亦不能穿越人防区与非人防区。
4.2 集水井的设计集水井主要起收集、贮水及调节作用集水井的平面尺寸,对地下车库而言,一般无太多的限制。只要能满足潜水排污泵的安装和土建施工时拆、装模板的操作需要。集水井的深度可分为三部份:
4.2.1 淹没部分:即最低水位线以下。对于小功率潜水泵,其电机无水套冷却装置,而靠淹没在周围的污水冷却。这部分高度即为潜泵保护高度。这一数值一般在潜水排污泵说明书中针对每一型号均有规定。对于2.2kW左右的潜水泵,其高度约在300~400mm.
4.2.2 调节部分:即有效高度。地下车库排水流量不稳定,为保证潜水排污泵不因频繁启停而损坏电机,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这部分贮水容积不宜小于井内最大一台泵在自控状态下5min的出水量。同时这一高度将对集水井的设计深度起到决定的作用。设计中,在满足控制设备的灵敏要求下,通常尽量压缩这一高度,取500~600mm以减少集水井的总深度,以利于结构设计并适当降低造价。
4.2.3 超高部分:一般取30~400mm,该部分要满足控制系统装置的要求及盖板的厚度。
5 结语
在建筑物内设计地下停车场,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规范地下停车场布局,优化停车场设计。既要着力于提高停车率,又要便于使用,使地下停车场同总体环境融为一体,减少车辆进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到停车场的经济合理性、实用性和安全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供给土地越来越少,而中国人均拥有汽车的比例呈显著增长的趋势, 为了能在有限的土地上解决更多的停车问题, 地下停车场也就成为每个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对建筑地下停车场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下停车场;建筑设计;平面布置
目前虽然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观念及状况不同,但随着以后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两者的差别将会逐步减少,甚至趋于相同。因此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将汽车停车场结合整个建筑考虑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单建式與附建式地下车库的总平面设计应区别对待。附建式地下停车场由于与地上部分建筑相关联,故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要处理好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与地面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同时需考虑出入口处的交通视线、地面交通流线及城市道路的路网状况。
1 平面布置
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涉及到交通组织、柱网布置、停车位布置等多方面的内容。停车场的交通组织对整个停车场的运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做到车辆行驶路线便捷明确、避免交叉干扰、有利交通安全的同时,还须做到与停车空间联系紧密、方便车辆进入等。另外,停车场内交通的组织同停车场出入口的设计有关,两者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下停车场所处的位置以及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的个数。
在设计停车位时,为提高地下停车场的停车面积利用率,需依照行车道两侧布置停车位的原则进行车位排放,停车方式采用前进停车后退出车垂直式或后退停车前进出车垂直式,停车场车位安排一般不宜采用斜放式停车。
地下停车场的柱网尺寸主要包括停车间柱距尺寸和通车道柱网尺寸等。对于附建式的地下停车场其柱网的布置受上部主体结构影响较大,而对于单建的停车场其柱网布置相对就较为自由,可以根据停放的标准车型、车辆停放的方式、行车线路等多种因素灵活布置。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是停车间柱距尺寸的选择,因为停车间柱距尺寸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每两柱间可停放汽车的数目,在停车间柱距的选择时可选择单车位柱网,双车位柱网和三车位柱网三种尺寸。一般四车位的尺寸较大,实际中应尽量少使用。三车位的停车在应用中较广泛地采用,按小车停放三辆的净跨为7.5m,这时柱中距一般依柱径尺寸大小可以选择7.8m或8.1m。
2 竖向设计
地下停车场垂直方向的设计主要受车库净高要求、上部覆土厚度及坡道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室内净高主要由停车及行车空间尺寸高度及设备管线尺寸高度等因素决定,依据选定的车型,停放小型汽车层高定为3.6m较为适宜,中型汽车的层高则为3.9m。库顶局部覆土的厚度一方面与绿化有关,如种植灌木要求不小于30 cm,若种植大型乔木则要求100cm以上,另一方面还与是否有设备管线穿过有关。在基本确定了停车场的剖面后,还要注意库顶绿化是否同周围环境相协调,是否影响上部高层建筑的使用,停车场的坡道布置能否满足规范关于最大坡度的要求以及同周围的道路能否很好地衔接等问题。附建式地下停车场尤其要注意停车场的基础埋深同周边建筑的基础会不会产生冲突。若不符要求,可通过调节停车场地坪标高、车库净高、更换结构形式等多种方式加以调整。层高对地下停车场的埋深和经济造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通风、采光、防火等诸多因素。因此,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及合理布置设备管线也是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内容,在地下车库设计,尤其是附建式地下停车场设计中应结合设备布置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层高。
3 地下停车场排风系统
地下停车场排风系统的排风量是根据全面通风稀释有害气体(如CO)至允许浓度以下为原则来确定的。而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为,当排烟系统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³/h来计算;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³/h来计算。排烟系统风机的最小排风量不应小于7200m³/h.这样,二者风量很难统一。例如,上例中排风量为16200m³/h,若分为两个防烟分区(400×2)时,其系统排烟量为48000m³/h.二者相差甚远。这是用一个系统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的主要矛盾之一。在设计中应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技术主要有:
3.1 设计中选用2台或2台以上风机并联运行。平时仅一台风机运行,火灾时根据烟感报警,通过消控中心连锁开启另一台风机投入运行,即2台风机并联运行。其中一台风机及风压适用于排风系统要求;2台风机同时启动并联运行风量和风压满足排烟量及风压要求。这种方式,排风机机房面积销大些,日常维修工作量也多些。
3.2 选用双效风机。平时排风时可低速运行,火灾时可高速运行。目前,国内已有厂家生产双效速消防排烟风机和低噪声变风量排烟风机箱。如某系列双速排烟轴流风机机号NO5~NO12,高转速时,风量由8000m³/h到60000m³/h,风压由568Pa到720Pa;低速运转时,风量由4000m³/h到39700m³/h,风压由142Pa到320Pa.
4 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
地下停车场集水井应为隔油集水井
4.1 集水井的设置集水井对于车库排水非常重要,多层车层尤其如此,设置时一般应根据车库的形状,合理布局。因此每设一处集水井,将增加潜污泵的数量,增加供配电系统以及自控系统的数量,同时由于集水井的设置,最下一层的结构底板将作挖深处理,在增加造价的同时,亦增加今后的物业管理的工作量及维修费用。在设置集水井时,应尽量利用地下停车场底板的混凝土厚度,安排排水埋地管。如地下停车场的底板厚度通常为500~600mm,除去上下钢筋和保护层距离250mm,尚有205~350mm的空间,可使排水埋地管从中穿越。设计时应利用这一高度,将排水埋地管的坡度尽可能采用最小,排水埋地管采用最小设计坡度,是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以延长排水埋地管的长度,扩大集水井的汇水面积。在集水井的设置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4.1.1 每个集水井的受水区内应无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内排水管不得穿越以上诸缝。
4.1.2 每个防火分区必须独立设置集水井,以免排水直埋管穿越防火分区。一旦发生火灾,虽然防火卷帘将两防火分区阻隔,但隐患埋藏于车库底板下。
4.1.3 在有人防的地下车库,每个人防防护单元内应独立设置集水井,排水直埋管也不应穿越防护单元,且排水直埋管亦不能穿越人防区与非人防区。
4.2 集水井的设计集水井主要起收集、贮水及调节作用集水井的平面尺寸,对地下车库而言,一般无太多的限制。只要能满足潜水排污泵的安装和土建施工时拆、装模板的操作需要。集水井的深度可分为三部份:
4.2.1 淹没部分:即最低水位线以下。对于小功率潜水泵,其电机无水套冷却装置,而靠淹没在周围的污水冷却。这部分高度即为潜泵保护高度。这一数值一般在潜水排污泵说明书中针对每一型号均有规定。对于2.2kW左右的潜水泵,其高度约在300~400mm.
4.2.2 调节部分:即有效高度。地下车库排水流量不稳定,为保证潜水排污泵不因频繁启停而损坏电机,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这部分贮水容积不宜小于井内最大一台泵在自控状态下5min的出水量。同时这一高度将对集水井的设计深度起到决定的作用。设计中,在满足控制设备的灵敏要求下,通常尽量压缩这一高度,取500~600mm以减少集水井的总深度,以利于结构设计并适当降低造价。
4.2.3 超高部分:一般取30~400mm,该部分要满足控制系统装置的要求及盖板的厚度。
5 结语
在建筑物内设计地下停车场,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规范地下停车场布局,优化停车场设计。既要着力于提高停车率,又要便于使用,使地下停车场同总体环境融为一体,减少车辆进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到停车场的经济合理性、实用性和安全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