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是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教学中的必修基础课程。目前,学校大部分教学模式仍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演示、项目研究等方式,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的经济形势下,高职教育开始侧重培育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近年,国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由此可见,国家对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21世纪,科技时代来临,信息科技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彻底渗透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所有专业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可以更加扎实和深入地推动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欧美盛行,它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随后,该理论迅速蔓延,并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接触与认知周围环境,在与环境等其他外在因素的交流促进下,积极地建构自我认知体系,逐渐建立起与外部世界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通过内外部知识的对比参照与整合,最终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具体来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学生作为主导,在与情景模式、会话模式、协作模式等环境因素的认知交流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向着多元化、智能体系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学生成功的构建起应有的知识体系。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建构主义这种学习理论,和传统的客观主义学习理论是大相径庭的。该理论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打破原有知识体系,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重新整合,逐渐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及教学评价体系,进而适用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实用性等特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灵活运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办公自动化的信息处理,从而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数据、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学生大部分底子比较差,高考成绩不理想,普遍认为自己学不会。另外,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自制力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教师、同学和朋友等的影响,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与人交流和沟通。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容乐观。具体问题体现在:第一,核心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第二,问题解決经验欠缺,实践技能不强;第三,缺乏沟通技巧和协作意识;第四,不具备好的学习方法,自我效能感差。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和学生操作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课程的完整性、内容的实用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建立发挥学生潜能的实例或项目体系,激励学生努力创作的评价体系,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从而使教学充满活力。
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
目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迫切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更有兴趣和动机。将建构主义学习观应用于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是对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同时,釆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优化了常态课堂教学,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了新途径,使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提高了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解决了教学的基本问题,为今后专业课教学提供了新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演示、项目研究为驱动,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系统的知识模块,最后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教学活动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出关联性、协作性等,包含六大块,即课外学习、知识讲解、个人项目、小组项目、汇报、评价。首先,在课前教师通过整合项目模块,以情景方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查找资料等相关的课外学习,系统地形成知识体系,然后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标记出问题,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理解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答疑等。其次,进入第二个环节——实训项目,分为个人项目和小组项目,个人项目主要是完成教材上的实训内容及相关作业,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强调其基础性。小组项目是设计学生的主要关注点和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此,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掌握所有知识点的学习,把握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系统性。再次,汇报与评价环节,汇报与评价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上台汇报小组项目的进展、成果等。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为教学反思奠定基础。
五、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校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使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心向学生转移,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学习的能动性及人际交流能力,最终达到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小娟.行动导向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4,(5).
[2]闵辉,夏阳,闵凤辉.浅议民办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江西教育,2008,(11).
[3]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的经济形势下,高职教育开始侧重培育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近年,国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由此可见,国家对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21世纪,科技时代来临,信息科技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彻底渗透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所有专业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可以更加扎实和深入地推动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欧美盛行,它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随后,该理论迅速蔓延,并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接触与认知周围环境,在与环境等其他外在因素的交流促进下,积极地建构自我认知体系,逐渐建立起与外部世界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通过内外部知识的对比参照与整合,最终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具体来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学生作为主导,在与情景模式、会话模式、协作模式等环境因素的认知交流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向着多元化、智能体系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学生成功的构建起应有的知识体系。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建构主义这种学习理论,和传统的客观主义学习理论是大相径庭的。该理论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打破原有知识体系,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重新整合,逐渐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及教学评价体系,进而适用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实用性等特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灵活运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办公自动化的信息处理,从而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数据、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学生大部分底子比较差,高考成绩不理想,普遍认为自己学不会。另外,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自制力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教师、同学和朋友等的影响,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与人交流和沟通。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容乐观。具体问题体现在:第一,核心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第二,问题解決经验欠缺,实践技能不强;第三,缺乏沟通技巧和协作意识;第四,不具备好的学习方法,自我效能感差。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和学生操作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课程的完整性、内容的实用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建立发挥学生潜能的实例或项目体系,激励学生努力创作的评价体系,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从而使教学充满活力。
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
目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迫切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更有兴趣和动机。将建构主义学习观应用于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是对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同时,釆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优化了常态课堂教学,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了新途径,使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提高了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解决了教学的基本问题,为今后专业课教学提供了新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演示、项目研究为驱动,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系统的知识模块,最后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教学活动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出关联性、协作性等,包含六大块,即课外学习、知识讲解、个人项目、小组项目、汇报、评价。首先,在课前教师通过整合项目模块,以情景方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查找资料等相关的课外学习,系统地形成知识体系,然后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标记出问题,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理解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答疑等。其次,进入第二个环节——实训项目,分为个人项目和小组项目,个人项目主要是完成教材上的实训内容及相关作业,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强调其基础性。小组项目是设计学生的主要关注点和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此,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掌握所有知识点的学习,把握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系统性。再次,汇报与评价环节,汇报与评价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上台汇报小组项目的进展、成果等。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为教学反思奠定基础。
五、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校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使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心向学生转移,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学习的能动性及人际交流能力,最终达到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小娟.行动导向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4,(5).
[2]闵辉,夏阳,闵凤辉.浅议民办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江西教育,2008,(11).
[3]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