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艺术在展览中的运用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白”是经典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展览形式设计的常用元素,具有突显、衔接、强化、装饰等功用,是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留白艺术在“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中的运用,突出了该展览的主题和重点,在提升其美感的同时,辅助其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留白  展览  毛主席遗物
  中图分类号:J0-05
  一、什么是“留白”
   “留白”本是中国传统绘画、书法艺术中一种十分常见而且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有意留下空白的部分,以此烘托画面、营造氛围、传达情感,从而展现出留白不空,有无相衬,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它还有一个优雅的别名叫“余玉”,即“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留白”逐渐被引入到设计的各个领域,并且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设计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构图元素和表现手法。大到诸如城市、乡村风貌的规划设计,小到诸如标识标牌的细节设计,无不流行着留白的美学。即便是在博物馆界的展览设计中,也同样行走着留白的趋势。
   对博物馆的展览来说,留白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它贯穿于整个展览场域,具有辅助展示、起承转合、增强效果等作用,是展览的有机构成部分,一般体现在展览的空间、立面、背景等方面上。
   从展览的角度来说,通过疏密有致、繁简得当的留白,可以将展览各个元素有节奏有秩序地组合陈列,留空而不空,有间隔而不分散,从而展现出展览意到而形不到的美。从受众的角度来说,适当的留白便于观众分清主次,抓住要点,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和美感,或心灵上的放松。尤其是在如今压力大、节奏快的时代,终日奔忙的人们更加向往简约纯粹的生活模式,也更加喜欢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在展览中运用留白艺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纷繁复杂、冗长无用的信息的堆砌,避免展览各个层面的过度填充;同时,也有助于营造相对舒适、清爽的观展氛围,以缓解观众的局促感和紧张感,给他们带来片刻安宁,留下呼吸的空间和净地。下面以“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为具体实例,探讨留白在展览中的运用和作用。
  二、留白在“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中的运用
   “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是一个依托遗物展现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崇高风范的专题展览。从2008年开始,该展在湖南韶山固定展出,十年后历经全面提质改造,于2019年重新对外展出。改造后的展览,在以陈列实物为主的基础上,大胆地采用了大批量、大面积的留白设计,包括空间留白、立面留白和背景留白等。
   (一)空间留白
   通常来说,“构成空间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点是所有空间的原生要素,其他要素都是从‘点’这个基本要素派生出来的”。点的运动构成线,线的运动构成面,面面折合相叠形成体,体便是空间的量度。但在实际的观展过程中,观众无法看见概念性的点、线、面,却能通过造型、规模、色彩、采光、材质等感知到展览的空间。而空间的留白,是指留白而不白,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在“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中,存在多个空间,按照内容的编排分,则有1个序厅、5个单元、1个尾厅。从序厅到尾厅,每个空间相对独立,又与下一个空间自然衔接过渡,并统一于整个展览空间中。空间展示的主角是毛主席遗物,但又不是一味地展示遗物,在空間与空间之间做到了适度“留白”,比如设置了水景、竹林、明窗以及分别以梅、兰、竹、菊铜雕为点缀的休息区等。这些由清水、绿植、铜雕等元素装饰的空间,看似与展览主题无直接密切的关系,却是展览的必要部分,有助于增强空间的透气性,减少观看的压抑感。它们犹如乐谱中的休止符,为观众留下了休憩、思索、回味、调适的空间。
   (二)立面留白
   “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展示的主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围绕勤政、清廉、博学、重情、雅趣等方面叙述展开。五个部分的立面都以大面积的灰色统领,去掉了繁琐多余的装饰性语言,选择了大量留白,把视觉焦点和中心位置留给了主要展品。立面上所有的照片,几乎都采用较小的尺寸,并且都整齐划一地安装在适宜观看的高度,其中,最大的一张照片只有115厘米(宽)*80厘米(高),其余的都只有52厘米(高)。观众只要走进展厅,便能很快感受到立面上的空,迅速捕捉到中心展品。
   (三)背景留白
   “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兼具“纪念”与“博物”的特点,核心展品是毛主席遗物。出于文物保护和安全以及方便观众近距离观看的需要,绝大部分遗物都采用入柜展示,因而展厅使用了大量的展柜。所以,背景留白更多的是指展柜中的背景留白。为了不喧宾夺主,展柜里重点文物的展示,只用极少的辅助展品,甚至不用,同时,注意运用暖色系的背景色来突出展品。五个主体部分的展柜背景的色彩运用紧扣部主题,分别采用橙色、蓝色、绿色、红色、黄色,与展墙主体“灰”形成对比,增强了展厅色彩的灵活度。
   留白在“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还有诸如图文编排的留白之类。但是,所有的留白遵循了对比、和谐、统一、规律等设计原则,避免了展览过于拥挤或空洞,取得了“满”与“空”之间的平衡。
  三、留白在“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中的作用
   (一)突出展品,以物引人
   一般来说,一个展览吸不吸引人,关键是要有亮眼的“物”。这个“物”是展览画面的中心,是吸引视线的点。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离不开留白的辅助作用。丹麦心理学家Rubin(鲁宾)曾设计了一款“人面-花瓶图”(Face-vase Illusion),解释了“图形-背景”理论,说明图形比背景更具有突显性,“在认知中占优势,是最为明显的成分,成为注意的焦点”,而背景突显的程度较低,可作为参照,具有某种描绘图形已知特征的作用。在展览中,展品类似于图形,留白则类似于背景;展品位于留白之前,留白具有突出展示展品的作用。“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中充分地运用了留白手法。通过大量的留白,有效地避免了机械地罗列、堆砌展品的倾向,实实在在地将“物”推向观众眼前,突出其中心地位,诠释了什么叫“物以稀为贵”。观众参观时,也不会被过多的展品分散注意力,或无所适从。在随“物”移动时,把握展览的主次、重点,实现人与物的“对话”,同时,也不至于出现视觉疲劳或审美疲劳。    (二)烘托主题,以情感人
   展览主题需要整个展览的内容与形式相互配合来予以支撑和诠释,同时也需要“留白”。“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是一个紧扣时代脉搏,吸收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精选千件左右毛主席遗物进行展出的展览。它通过陈列一件件具有代表性的遗物,意在向人们展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勤、俭、廉、亲、清的生活准则”,以及开国主席毛泽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虽不是该展览的唯一主题,却是该展览最想要传达的主题之一。毛泽东作为从农村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毕生反对奢华萎靡之气,始终坚持节俭朴素的作风,得到了举世的公认和人民的尊重。所以,与之相匹配的展览风格,应该是庄重、简朴的。改造后的“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恰恰运用了极简的陈列语言,大胆留白,使得整个展厅不炫目、不奢华,内容的重点、亮点突出,氛围低调、沉稳、庄重,形式简约、质朴、淡雅,于极简主义中再现了伟人事迹、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展览是一个十分纯粹干净的精神空间和风范场所,好似无声胜有声,能让观众迅速沉浸、清静。观众只要用心体会和感受,便能从展览中见人、见事、见情。
   (三)优化布局,以美动人
   在展览设计中,留白是为辅助观众参观和接收展览信息服务的。留白的运用,可以将各个展品组织起来、承接起来、串联起来,从而优化展览的布局,增强展览的画面感,营造展览的审美意境和氛围。留白对展览来说,不止为传达信息,还为传达精神情感、提升美感,在整个展览场域中起着突显、引导甚至引人入胜的作用。在“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中,从空间的规划设置,到具体的展品组合陈列,都充分引入了留白的元素,各个方面彰显了展览的形式美。例如:主体空间与辅助空间、展品空间与休闲空间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自然过渡,在开阖转折的语言中,营造了曲径通幽的灵动态势,彰显了空间的节奏与韵律美。立面与背景的留白,简洁而不简单,充盈而不夸张,保持了适度的比例和尺度,处理好了以“物”为中心、靠“物”说话的主从关系,实现了展览版面的均衡与稳定。没有变化的布局,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没有规律的布局,同样让人感到混乱无趣。“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努力避免了这两种情况。不同形式的留白有規律地穿插在展览的各个层面、各个细节,与空间、展品完美交融、相生相长,从而使展览于变化中不失统一,更加鲜活、立体、形象,彰显了形式美的气蕴和韵味。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停顿,每一次前行,犹如奏响美的乐章,将展览的美尽收眼底。
   (四)节约资源,以简育人
   作为社会公认的第二课堂,博物馆、纪念馆对国民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参观行为和思考。自古以来,勤俭节约是良言良训,无论是一人还是一家一国,唯有勤俭节约方能行稳致远。博物馆、纪念馆身为社会教育平台之一,在各项工作中更应带头展现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精神和作风,尤其是在展览建设上,不应过度追求华美富丽。“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的提质改造,本着简约办展的理念,避免了过度烧钱的模式,声光电等的使用合理得当,实现了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确确实实将钱花在了刀刃上。在展览的形式设计中,大量的留白,减少了装饰上的花费,同时又只将最要紧、最核心的展品展现出来。这样的展览,展品不多,却十分精炼、宝贵,件件都是展现伟人风范的珍品,具有极强的叙事能力;展厅略空,却精神丰盈,与展览主题相得益彰。这样的展览,节约能耗,低声吟唱,不以炫夺目,却以内涵示人、文化养人。它想要向观众传达的是“简约而不失风雅”的价值观。
  四、展览留白应注意的问题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简约办展已成为众多博物馆、纪念馆的潮流风尚。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留白艺术,不是因为吝啬惜金,而是为了提升展览的审美价值和共情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为了节俭朴素精神的延续,为了给人们提供宁静、平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精神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展览留白有诸多优势、好处,但是有个问题仍然需要展览工作者予以重视,这就是:留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随处可用的。事实上,在展览设计中,留白不是展览的核心要素,不占展览的主体地位,只是用来辅助陈列展示、强化展览效果的重要表现方式。这就要求,展览工作者在展陈工作中要对留白有正确的认识,更要有正确的留白理念。
   首先,展览的留白不同于书画艺术的留白。书画艺术中的留白是平面的,而展览中的留白是多样的,既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如果将展览所有的展品比喻成“红花”,那么,留白就是衬托展品的“绿叶”。这片“绿叶”可以是一块有色或无色的板子,也可以是一个或大或小的空间等。展览的留白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空白”,不局限于“没有”,也不局限于“白色”,一切无指向性信息的、无装饰的背景、空间都可以用作留白。
   其次,展览的留白应结合展览本身的性质、定位、目的、布局、受众等因素来设计,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留白的艺术效果而盲目求白。但是,对于历史展,尤其是事件展,留白则必须谨慎运用。因为,历史类展览对历史的主线、脉络以及展览前后内容的逻辑性、承接性要求更高。这类展览在形式表现上,既要有留白,又要让展览内容前后、上下呼应,绝不能随意断“章”,因而留白的处理必须把握好度,做到恰如其分。倘若留白过少,就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难以认清主题,分清主次;而留白过多,也容易让人产生内容缺失、不知所云、空洞无物的感觉。所以,留白过少、过多,都不是最佳的选择,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是最恰当的。
   最后,留白应遵循一定规则。留白是渲染和营造作品意境的艺术,也被认为是形式设计美感法则之一。但作为形式设计美感法则的它,应用到展览中,同样有着自己的原则。展览的留白不能是毫无意义、毫无规则的空白,它应与展览的天、地、墙,图、文、物等相匹配,保持合适的比例;在以“缺”或“虚”的方式突显展品、营造效果的同时,更不能打破展览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性以及整体风格的一致性。所以,在进行留白设计时,展览工作者应首先考虑留白能否遵循平衡、协调、对比、统一等原则,能否确保展览整体与部分的和谐性,能否确保整个展览场域的完整性、连贯性和通畅性。
  参考文献:
  [1]康益.留白,留的是什么?[N].光明日报,2020-12-29(10).
  [2]晋洁芳,王启照.展览场馆空间设计[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18.
  [4]龙剑宇,邹燕舞,刘伟,等.探索革命纪念馆陈展新路 “风范长存——毛主席遗物展”改陈大观[N].中国文物报,2020-03-31(6-7).
其他文献
摘要:书合大道,辞章必假于书,生生为艺,近书系家国盛业。作为古老的艺术,书法有煌煌巨制彪炳千秋,但身为新兴专业,在世界高教领域尚缺乏成熟经验可资借鉴。现代意义上的高等书法教育确立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随着书法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各大院校大规模的扩招,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规模空前壮大。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高等书法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传统文化栖迟濩落、世俗倾向甚嚣尘上,多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崔健和汪峰的摇滚音乐的差异性和共性,本文也旨在介绍和探究几首优秀的摇滚乐歌词和摇滚音乐人的特色、意义及影响,希望通过对几首歌词的分析,为摇滚这一旗帜鲜明的音乐形式摇旗呐喊,使其能够继续推陈出新,发挥其特有的社会作用。  关键词:《一无所有》 《春天里》 摇滚乐 时代感 思想性 传承性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020-06
期刊
摘要:20世纪40年代由戴愛莲先生发起把民间舞蹈搬上舞台,原本流传于各地的民间舞蹈自此之后作为一种元素融入艺术舞蹈走上舞台,在这一过程中,舞台上的民族民间舞蹈越来越和生活中的民间舞没有了可比性,加之近年来“原生态”一词的愈发流行,“原生态民间舞”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重提“原生态舞蹈”这一话题,以藏族舞蹈为例,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维度分析了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藏族舞蹈,论述了何为原生态舞蹈
期刊
摘要: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在西方艺术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乔托的《犹大之吻》和委拉斯贵支的《宫娥》作为研究对象,从沃尔夫林的风格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绘画语言,阐述背后蕴藏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以此揭示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风格演变。  关键词:沃尔夫林 文艺复兴 巴洛克  中图分类号:J205  目前,虽然有很多学者对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绘画进行研究,但很少有对两者之间的绘画语言进行对比
期刊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和新印刷技术的出现对于德国宗教改革推动深远,由之而来的16世纪的德国书籍印刷中广泛使用的铜版画和木刻版画使得个人能够通过印刷品在全欧范围传播自己的艺术理念。这一时期艺术家的持续性探索实验,不仅拉开了德国现代艺术的序幕,也使得德国与欧洲其他地区站在了同一历史舞台的前沿,而以丢勒为代表的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力的天才艺术家,更将艺术家的文化和社会地位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期刊
摘要:音乐批评学科是一门开放的课程,本文以明言教授《二十世纪音乐批评导论》为基石,从不同角度重看20世紀音乐批评学科发展线索,截取三个印象较深的部分进行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明言 音乐批评 20世纪 五四运动 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176-03   音乐是一门人文学科,最重要的是人文精神、人文内涵和人文的价值判断。音乐批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作为古典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达到了鼎盛发展的状态,作曲家们在钢琴伴奏与诗、歌中建立了一种平衡的有机关系,使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诗人之恋》声乐套曲被誉为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在本文中,借助文学词汇——“人格”——诠释艺术歌曲中的钢琴部分,并且通过分析这部声乐套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价值,从而展示钢琴音乐在艺术歌曲中的独立人格。 
期刊
摘要:湘潭籍曲作家谭真和资深音乐人成栋携手全国知名词作家张金东,联合打造了一首具有浓郁地域文化与人文情怀的湘潭颂歌《顺着湘江走》。从歌词创作而言,张金东的歌词质朴无华,地域色彩浓郁;从旋律创作上来说,谭真的旋律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入心;成栋在编曲创作上,编曲碰撞融合,氛围恢宏大气。  关键词:作词 作曲 编曲 张金东 谭真 成栋  中图分类号:J605   为唱响新时代大美湘潭,进一步提高湘潭的知
期刊
摘要:作为经历过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见证过香港电影新浪潮发展与落幕的电影人,杜琪峰绝对是位逆流者。香港回归前夕,由他领衔成立“银河映像”,以电影作者冷静而深刻的自省,坚持原创品格和作者态度、商业与表达双拳出击的运营方式,几乎每年都推出了香港电影的话题之作。经过25年的淬炼,杜琪峰及银河映像已成为香港地区乃至华语电影世界里兼具市场吸引力和口碑效应的招牌旗帜,作为香港电影的瑰丽奇葩,“银河映像”及其作品
期刊
摘要:饶曙光等电影理论家以中国文化基因中“天下观”的传统哲学思维为内在动力,西方哲学、社会学的“共同体”理论为思维架构,结合中国审美经验的现实基础提出了涉及电影本体和电影创作的“共同体美学”观,在这种观点关照之下,通过对体育题材影片《攀登者》的文本研究,从人物形象角度挖掘该影片在当今世界关系格局背景下对国家民族形象塑造的独特意义,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其所带来的振奋国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爱国情怀,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