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w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 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置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明显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缓解(肿瘤缩小,25%~50%);Ⅲ级:轻度缓解(肿瘤缩小1%~25%);Ⅳ级:无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临床症状亦无缓解).结果1个月: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包括1例失访者),1个月有效率为90.32%;2个月: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2个月有效率为90.32%;6个月: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6个月有效率为90.32%.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是1种治疗肺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的变化.方法对4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和同期39例正常对照者行肺部螺旋CT扫描.测量以下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气管横截面积(Ta);(2)气管指数(Ti),即气管的最大横径(Tc)和最大矢径(Ts)的比率;(3)左、右主支气管直径(分别记为Bl和Br);(4)左、右主支气管的分叉角度(Ba);(5)胸廓指数(Thi);(6)气体潴留指数(Ati).结
骨肿瘤种类繁多,病理、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从早年的X线及其后CT、MRI等新技术的应用,影像学一直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来,国内外有关骨肿瘤新的病种、新的征象和新的观念不断涌现,对影像学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此时刻,段承祥教授等6位主编和副主编组织国内多位专家,以他们多年的临床实践为基础,并综合国外新近文献,编著了《骨肿瘤影像学》,已于2004年夏正式出版。
患者女,59岁,20 d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肢体乏力,症状进行性加重.无发热,余(-).体检:左侧肢体肌力下降,上肢Ⅴ-级,下肢Ⅳ级,右侧肌力正常,双侧Babinski 征(+).血糖5.29 mmol/L.血常规:WBC 7.9×109/L,中性0.658.淋巴0.263.X线胸片无异常发现。
期刊
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学诊断关注的问题,也是难点之一.恶性肿瘤局部微观浸润与周围水肿、肿瘤实质与肿瘤内部坏死的区分也存在一定困难.普通的影像诊断方法难于准确地做出鉴别。
期刊
患者女,56岁.胸部X线正位片发现右上肺肿块.即往体健.体检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心脏杂音.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右上肺背段多个异常增粗、不规则血管断面,增强扫描(碘海醇300 mg I/ml,流率3.0 ml/s,剂量100 ml,延迟23 s)发现该异常增粗血管与肺动脉、左心房强化一致,下方与右肺静脉吻合(图1);三维重建(Marconi Mx8000)旋转图像(图2)显示右肺动脉
期刊
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于2004年12月16-19日在南京举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医学影像技术学》师资培训班,来自全省的医学影像科主任、技师长及同仁70余名代表听取了省内医学影像技术学10名著名专家对医学影像技术学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的授课。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学术部、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北京同仁医院主办,河南省放射学会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第3届全国头颈部影像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11次放射学大会于2004年9月15∽19日在郑州市召开。
患者男,48岁.右肩关节隐痛不适、活动受限4个月.无明显夜间疼痛,体检:局部无红肿,无特殊阳性体征。
期刊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捻针针刺方法对大脑的作用.方法用盲法随机分别针刺13例正常人左侧太冲、丘墟和假穴,手法采用捻针和不捻针,利用1.5 T MR仪行全脑功能成像,用SPM99b分析图像.结果发现只在真穴捻针针刺时有更强的激活效应,有显著性意义的Brodmann激活区域为:针刺太冲穴激活了左右顶叶BA40区,右额叶BA47和10区,右丘脑,左小脑; 针刺丘墟穴激活了左右顶叶BA40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