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保护与发展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裕固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也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遗留有很多的民族民俗文物。肃南县民族博物馆承担着对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传承工作,在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研究、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等加以浅述。
  [关键词]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63-02
  甘肃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集聚区,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全县面积2.4万平方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环境,形成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上,以裕固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在这里相互交流、融合、发展,创造了独具特色、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
  裕固族源于古代的回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直到1954年自治县成立之时才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裕固族,意为富裕、巩固。由于历史原因,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裕固族,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是现在唯一的一个以裕固族民族民俗展览为中心的博物馆。作为裕固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基地,承担起了保护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的重任。
  一、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基本情况
  文物纷繁复杂,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内容集合,内容之间又有相互补充,相互重叠交叉。关于民族文物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给出了如下描述:“它是反映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迹和遗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按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解释,民族文物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存留的具有民族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遗迹、遗物,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肃南博物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肃南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协助下,通过征集、移交、捐赠、考古发掘、田野采集等多种途径,积极抢救了一大批民族文物、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现在馆藏文物已达3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3件,二级文物118件,三级文物84件。少数民族文物1672件,整个馆藏文物品位较高。其中民族宗教文物、传统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手工艺品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馆藏的康熙皇帝赐给“裕固族大头目”的龙袍,是由裕固族末代头人安官布什嘉于1958年交县政府后入藏的;馆藏元重修文殊寺碑,又名元太子碑,是元朝太子喃达失看到文殊寺破败不堪发愿重修文殊寺的记事碑刻。碑正面阴刻的古回鹘文字尤为弥足珍贵。我们知道回鹘文字失传已久,关于回鹘文字的遗留更是少之又少,迄今为止发现的也只有6块回鹘文碑刻,所以这块碑至少说明在元代之前裕固族是有文字的,更说明回鹘文是宋元时期河西地区的通用文字。
  在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肃南县文博部门实地勘察各级各类文物点329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9处,县级文保单位90处,未定级的200多处。境内石窟寺、古建筑、古墓葬、岩画、石刻、近代革命遗址、现代建筑遗址等星罗棋布,文物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时代久远,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等级较高。由于历史原因,裕固族民族类的不可移动文物遗迹点遗留较少。现存的有裕固族较早的佛教石窟寺院景耀寺,虽然在“破四旧”时期破坏较为严重,但是寺内的壁画保存非常完整,对研究本地区佛教发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还有清代裕固族地区香火最为旺盛的寺院康隆寺,虽然在解放战争中遭到焚毁,但从遗址中能看出当时寺院规模的宏大及壮观。
  二、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肃南县在民族文物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及其对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挖掘力度的不断加大,这几年裕固族文物收藏数量急剧上升,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步伐也逐步加快,对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的挖掘、保护工作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在保存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民族文物数量急剧减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裕固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尤其是社会大文化的强大冲击和与外界社会的广泛交流吸纳,使裕固族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传统民间文化面临损毁、替代、消亡的现实问题。肃南虽为畜牧业县,但社会城市化步奏较快,很多的民族民俗用品都被新型产品取代,原生态的物品做得少、用得少,传承下来的更少。加之裕固族人口少、本民族文字失传已久,传统文化和生产、生活以及服装服饰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境内民族文物大量流失,部分到了濒临消亡的境地。
  (二)经费短缺,致使民族文物保护无法科学合理的正常进行
  肃南县是传统的畜牧业县,财政困难,可列入民族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出现民族文物征集困难、文物管理方式单一、文物保护设备简陋等诸多难题。首先,近年来,随着“文物热”不断升温,使民族文物征集费用节节高升。其次,肃南县有野外文物点300多处,地处深山荒郊,四周无人居住,管理十分困难。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致使文物管理保护、安全检查、文物普查等工作无法深入进行,多数文保单位远离文保员居住地,随时都有被盗的危险。第三,保管条件较差,防盗、防火、防潮等基础设备单一。馆藏民族民俗文物大多都属织绣类文物,保护要求较高,目前只能用樟脑丸等最简单的除虫剂来防范,一些年代久远的民族文物根本无法抵抗受潮、虫蚀等问题的侵害。长此以往,众多民族文物将面临毁坏的危险。
  (三)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致使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工作滞后,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肃南县博物馆共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而且专业技术人员中无一人属文博、文物专业出身。人员结构不合理,文物保护工作队伍业务素质低,懂业务、懂地方史的少,都是“现学现卖”,没有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使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工作滞后不前,发展缓慢。
  三、保护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的对策
  针对肃南县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保护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作为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肃南县博物馆将全面、完整、坚定不移地执行《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完善文物保护制度,创新文物保护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全面提升文物工作水平,推动肃南县文物事业全面发展。
  (一)积极争取文物保护资金
  肃南县是裕固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的唯一地区,但是地方财政困难,投入到这方面的资金很少,所以应大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资金上的扶持。使濒临消亡的一些民族文物得到更快的征集保护;文物保护措施多元化,文物得到更全面的保护;防盗、防虫、防腐等病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使裕固族传统文化、文物走上更科学、更合理的保护发展道路。
  (二)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当前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不仅要将本馆内的工作人员“送出去”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要“引进来”具有文物保护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对一线的文物工作人员进行蹲点培训。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专业技术队伍将会不断壮大,文物保护工作也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加大对民族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民族文物保护意识
  由于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当地裕固族农牧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逐渐淡薄,尤其是本民族年轻人对裕固族文化已经到了置之不理的境地。所以加大对民族文化、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使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工作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使本民族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总之,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来支撑。工作在一线的文物工作者更是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努力作为,唯有如此,才能使裕固族民族民俗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使裕固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其他文献
本文对高职高专院校里在非外语专业开设及如何开展外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两方面的初步探讨.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高校里的外语教学普遍以小班教学的模式,接着就如何在高
[摘要]在进行建设及规划过程中,部分地方对历史文化遗物的保护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墓葬、遗址、古建筑等受到了严重破坏。应深入了解保护历史文物过程中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性,根据文物分类的不同,有效运用地下空间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  [关键词]文物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61-02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文
本文采用次态卡诺图法对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进行分析,力图改进传统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在保证分析结果正确无误的前提下,简化了常规分析方法中繁琐的步骤,更具有实用性.
[摘要]哈萨克族有着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哈萨克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哈萨克族族源、经济、宗教、教育、社会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对近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有关哈萨克族的研究作了梳理。  [关键词]哈萨克族;族源;宗教;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K2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25-02  一、族源  哈萨克族是中华民
本文强调工作定位的重要性,对高等学校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的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高等学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既是第一线的教师,又是第一线的管理干部,是集"高校教师"
秋天无疑是甘州(今甘肃张掖之古称)最美的季节。  天空澄澈,白云舒卷,微风轻拂,黑河滩上的树林色彩斑斓,大片大片金黄的渲染,映衬得蓝天如华丽的丝缎般润洁亮丽。我又一次陪着朋友来到张掖城区北郊湿地——这两年,这里已经是甘州最亮、最新的生态名片了,似乎每一个来甘州的人,都要从这里开始走进甘州,感受甘州,领略甘州。  朋友是第一次到甘州来。之前,用他自己的话说,对塞上江南的甘州已是“久闻大名”,这次过来
[摘要]维摩诘形象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隋唐及其以后历代都有所体现,其从魏晋时期带有少数民族特征的胡人居士形象到南朝逐渐转变为汉化的汉族名士形象,而且魏晋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维摩诘形象都存在差异。本文从维摩诘服饰角度入手,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和政治状况,详细论述了魏晋与南朝维摩诘形象在服饰上的变化,同时把维摩信仰与维摩诘服饰结合起来,说明维摩诘在中原受到士族名流推崇的原因;把维摩诘服饰与同时期的士
通过对嘉峪关境内夯土长城现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长城及独立墩台存在基础掏蚀、风化酥碱、局部坍塌、雨水冲蚀、冻融循环等病害,其本身的构筑方式加上降雨等的共同作用是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