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信息技术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惠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师范生教育信息技术使用意愿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图,以我国中、东、西部5个省的本科师范生为调查对象,探寻各因素对师范生教育信息技术使用意愿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师范生教育信息技术的社群影响和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努力预期、绩效预期、自我效能感对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使用态度是其中的重要中介变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引导师范生端正对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构建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各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组成的教学共同体,组织师范
其他文献
原生态旅游行业发展迅速,临涣古镇作为保存较为完整并带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分析临涣古镇区位优势和保存现状,深入探讨古镇区域的人文文化,有利于让物质文化和人文文化衔接起来,找到现存保护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促进临涣古镇的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通过对《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探索、研究和实践,探索性地构建了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型,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坚持并践行以“学生学习、成果导向”的理念,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课堂教学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社会化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尝试将传统理论教学加验证实验的模式,过渡为理论教学加实践训练,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和显著优势.
基于一个地域乡村社会的实地考察,运用空间解析的研究方式,分析传统武术在乡村空间系统的历史样态、现实样态、未来的可能样态,进而探讨新时代乡村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
舞蹈编创能力包括编创意识培养、舞蹈语言提炼和编舞技巧提升。舞蹈编创需要把舞蹈理论转化为可视的舞蹈作品,是理论和实践的升华过程,也是作品创作的结晶。提升舞蹈编创水平,需要从编创意识培养和编创能力提升两个维度进行。在舞蹈编创意识培养方面要提高生活观察力,汲取编创原始素材,深入剖析和构建舞蹈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提炼当代舞蹈语言,更要注重舞蹈编创与音乐的深度融合。在提升舞蹈编创技巧方面,要持续磨练编舞基本功训练,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融合,提升编舞技巧。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教育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进程。通过对“两型校园”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关系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实施路径:加强“两型校园”软性环境建设,加强“两型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加快“两型校园”评价指标研究,为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全面、准确、严谨,评标要素设置要科学合理.在讨论了招标文件中数值修约、类似业绩设置、政府采购中对小微企业折扣优惠、投标最高限价、异常低价判定和招标
北宋儒者张载所著《西铭》,自问世伊始,便受到学者重视,对其诠释者众,并逐渐分化出几种不同的诠释意趣。纵观历代,学者围绕《西铭》的诠释模式可分为四种:由程颐发端的“理一分殊”模式,由程颢发端的“天人合一”模式和“仁孝”模式,以及由近代学者阐发的“宗法模式”。学者对《西铭》的释义虽随时代不同而各有侧重,但它们所折射的张载哲学思想却一以贯之,即为儒家学者构建一个以天为道德本体依归、以“仁孝”施于日用的“安身立命之所”。
民间说唱艺术作为一种话语形态,产生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之中,反映同一族群的文化认同,带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作为一种口传文化活动,民间说唱伴随着卖艺乞讨的记忆,映射了农耕时代的社会生活,并嵌入到当时的民俗传统之中。以淮北大鼓为例的文本分析发现,“互文性”是说唱艺术文本的基本特性,它从垂直向度和水平向度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互相关照,参与建构时代的社会文化秩序;说唱艺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能反映农民和市民阶层的愿望,传播统治阶级意志强化阶级统治,也建构了社会现实。
在乒乓球正反手攻球学习阶段中,学生普遍存在步伐不到位、动作不固定、连续性较差等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初学阶段学生攻球技术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通过对比实验法,以水平二学生为对象,分别使用变换练习法、12区域法、固定区域法三种落点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以期探寻相对较好的落点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攻球连续性.结果表明:一是不同落点训练方法对水平二学生正反手连续性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P<0.05),且区域变换练习法对正手攻球的连续性能力提升具有更好的效果.二是训练后正反手连续性同正反手落点稳定性之间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日渐丰硕,但在日常教学中微课应用和推广滞后,建多用少,主要原因是微课针对性过窄、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度不够、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评价和应用能力不足。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对教学模式转变提出了挑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观念、机制、平台、考核导向等方面抓住契机着力推进思政课微课应用,以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