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心理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和谐是否包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范围?是必须首先厘清的问题。李慧教授在其主编《民族文化與和谐心理——内蒙古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考察》一书中从哲学、心理学的高度,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心理和谐必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核之道理。认为,心理和谐对社会和谐必然产生主导性、阻抗性、可逆性、支配性等作用,如若心理不和谐可能对社会产生失落心理、剥夺心理、对抗心理、萎靡心理、仇富心理、排他心理和投机心理等,后者将对社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多次强调:“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但是这些弊端,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在这里阐述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尤其是其分配原则,但其间也包含着文化、精神和心理问题。我们国家正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同时我们国家也处于这一阶段的初级阶段,更甚者我们的社会主义不是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之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极度贫乏的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国家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不仅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同时还有封建社会的痕迹。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各种不和谐、不健康的心理是很有可能的;同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是产生和谐心理、健康心态的重要保障。从这些方面来说,和谐心理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关于心理或和谐心理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学人志士都有过阐述。如,苏格拉底想用“自制”来构建人们的和谐关系;亚里士多德欲用“中道思想”试图建立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等。但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西方文明自古与东方世界不同,或说总有些“霸道”倾向,古代西方人所说的“人为自然立法”便是很好的说明。到了近代,这种倾向更趋极端,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命题以及前后名士对这一命题的呵护、夸耀、赏识,人与自然、物与我完全进入了两分状态,即对立状态,人整个成为了自然的主人、主控者或征服者。然东方文明不同,就中国古代文明来说,她不仅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天与人合”之思想便是一例。所以,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有深远的理论、实践渊源的。但如何使这种渊源,尤其是把它的精华部分纳入到内蒙古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领域,并使其发挥作用,这是一个急需研究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在这方面本书做了极具意义的探索。的确,随着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压力的增加;城镇化及其紧跟其后的中青年农牧民劳力之不间断的向城市的涌入,农民工工资、子弟上学、住宅等问题的呈现,加之广大农牧区空巢家庭、老弱留守的生成;高校教职工工资待遇刚刚得到重视、社会地位还有待更好地提高;随着扩招,即高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但学习环境等学校内涵式软硬件条件很难跟上学生人数剧增之外延式发展的状况等等,部分地区、部分人群中产生惶恐不安等心理活动是可能的。如何极早发现此类心理的产生,并医治这种心理之作祟?这更是一个实践上的可行性操作问题。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经济新闻是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一直以来存在数字罗列、感觉乏味,以及经济新闻见事不见人等弊病。如何使经济新闻贴近读者,让大家“悦读”?作为一名经济新闻的记者,笔者用自已的实践做了一些尝试,以故事化的味道、用特色的语言赢得了作品的影响力。  一.与人物一起经历,写出自己的“味儿”  写经济人物一定要“高、大、全”吗?非也!笔者的一篇经济人物专访——《田建华,为雪鹿兄弟的幸福而来》获得了2010年
期刊
是否具有精品意识,能否生产思想精深、制作精湛的精品节目,是衡量一家电视台实力的重要指标。精品创作是电视台节目经营的任务之一,但对于地市电视台来说,创作精品节目面临一定的难度,比如地域制约、资金缺乏、人才结构不稳定是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然而,地市电视台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只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锐意创新,也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节目。  一.精品意识,是抓好精品节目的前提  只有在思想上认识精品节目,
期刊
随着网络新闻专题在网络新闻竞争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网络专题策划已经被网站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笔者从事网络新闻工作多年,在专题策划和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与大家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一.选题策划  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的成功上线,需要精心策划、组织、设计、维护等流程,以达到最优化的传播效果。其中,网络新闻专题的前期策划是重中之重,它是整个网络新闻专题的奠基石。策划中最为重要的是
期刊
在被人们誉为“皇粮充足、装备先进”的鄂尔多斯公安机关,运转着的特殊激励机制,像一盏璀璨的明灯,照亮了每位人民警察的心魂,引领他们为了社会的平安、人民的利益,不计得失地倾洒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并为之感到无上光荣。这支不甘平庸的团队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多少年来,他们一直在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拼搏进取,默默无闻地装扮着心中神圣的警徽。郝万忠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名杰出代表。郝万忠是笔者采写过的因公殉职的警察,也是鄂
期刊
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广播新闻不同,它既有新闻报道的共同性、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报纸新闻以深度报道占优势,广播新闻则迅速及时,电视新闻显示出的声图并茂,更具现场感。近年来,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使观众如临其境,在新闻报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在于它的现场感、同步感、立体感和参与感。只有充分发挥现场报道的独特优势,才能积极主动地把握现实生活的鲜活事件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旧的体系遭到质疑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许多违反媒介伦理的事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媒介伦理失范的原因,探寻规避媒介失范的措施。  【关键字】:转型期 媒介伦理失范 规避措施  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媒体从业者的角色定位最终要以新闻作品的形式表现,耳目喉舌的意识形态角色、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社会公共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具体到新闻内容上,就要求既要满足及
期刊
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则是要求图书馆运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去面向整个社会并服务于广大读者,因此需要图书馆积极突破现有的各种范围的限制,最大限度的扩展服务对象。只有这样其服务对象才能真正扩大到整个社会,才能够凸显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图书馆社会责任内涵浅析  现在几乎所有的词典上都没有收录“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这个词,但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图书馆学的专业词汇是
期刊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调查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但是,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未能紧跟市场步伐,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严重滞后,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技术不精,社会适应能力差。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脱节,大量毕业生滞留社会导致供大于求。面对这一现象,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积极开拓,探索出一条“校企共建专业,开设
期刊
目前,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感触颇深: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群众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创作的着力点。  近期我们在深入田间、地头、车间,蹲点调研采访中,和农牧民们面对面的交谈,和工人师傅们促膝交流,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一次次难忘的场面,让我们感动和震撼
期刊
从一粒种子到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纵横118》节目已经走过了14个春秋。  作为全台唯一一档以舆论监督类节目为主体的新闻评论性节目,《纵横118》节目紧追社会热点、焦点、难点,报道新闻事实,透视新闻背景,评说新闻观点,在针砭时弊之间弘扬社会道义,展示人间美丑。我们的足迹踏遍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林海戈壁,我们的声音跃过滚滚松涛,穿越千里草原。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声音    乌海鑫源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