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法:看题目的关键词
读杜甫的《望岳》,一个“望”,突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望”而知作者对岱宗(泰山)的仰望之情,所以该诗不会涉及登临观览的内容。又如李白《送友人》,一个“送”字表明这首诗是写给朋友的,有送别之意。当然不是所有的诗词题目都是动宾关系的短语。
第二法:了解作者的经历
前人读诗词强调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經历,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写作意图。如读《观沧海》,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又如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了解苏轼“受贬”的经历,就能理解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的用意,从而理解作者希望边疆立功、报效祖国的心愿。
第三法:准确判断诗词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指诗词中所写的“景”和“物”,是客观的“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也就是主观的“意”。“象”与“意”的结合,就是“意象”。诗人借助意象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因此它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比如“梅花”在诗人眼里就是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物件。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荒郊野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
第四法:理清诗句前后的关系
诗句前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诗词有很大的跳跃性,要理清诗句之间的关系,阅读就方便多了。比如读《山居秋暝》,总共八句四联:首联交代地点“空山”,点名时间“新雨”“秋”。颔联描写山间景物“明月”“清泉”“松”“石”等,通过组合,写出山间宁静幽美的环境。颈联引入山间人们的生活状态,“浣女”“渔舟”,这三联首作交代,紧接“空山”写景,再从远景到近景,一路依着山间而写。尾联突出自己的意愿,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的喜悦。再如《题都城南庄》,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每句之间的关联性都很密切。首句回忆经历的时间“去年”和地点“此门”,此句承接上句写门内的人和周边的景象“桃花”,第三句一转,写到现在,和第一句相关联,去年此人已经不见了。第四句写出眼前的景“桃花依旧笑春风”,暗含着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读诗词,还有其他的方法和思路,比如吟诵、分析语言等,都值得同学们吟咏中加深理解,从而准确把握诗词之美。
读杜甫的《望岳》,一个“望”,突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望”而知作者对岱宗(泰山)的仰望之情,所以该诗不会涉及登临观览的内容。又如李白《送友人》,一个“送”字表明这首诗是写给朋友的,有送别之意。当然不是所有的诗词题目都是动宾关系的短语。
第二法:了解作者的经历
前人读诗词强调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經历,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写作意图。如读《观沧海》,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可以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又如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了解苏轼“受贬”的经历,就能理解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的用意,从而理解作者希望边疆立功、报效祖国的心愿。
第三法:准确判断诗词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指诗词中所写的“景”和“物”,是客观的“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也就是主观的“意”。“象”与“意”的结合,就是“意象”。诗人借助意象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因此它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比如“梅花”在诗人眼里就是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物件。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意象表现了秋天荒郊野外凄凉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
第四法:理清诗句前后的关系
诗句前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诗词有很大的跳跃性,要理清诗句之间的关系,阅读就方便多了。比如读《山居秋暝》,总共八句四联:首联交代地点“空山”,点名时间“新雨”“秋”。颔联描写山间景物“明月”“清泉”“松”“石”等,通过组合,写出山间宁静幽美的环境。颈联引入山间人们的生活状态,“浣女”“渔舟”,这三联首作交代,紧接“空山”写景,再从远景到近景,一路依着山间而写。尾联突出自己的意愿,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的喜悦。再如《题都城南庄》,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每句之间的关联性都很密切。首句回忆经历的时间“去年”和地点“此门”,此句承接上句写门内的人和周边的景象“桃花”,第三句一转,写到现在,和第一句相关联,去年此人已经不见了。第四句写出眼前的景“桃花依旧笑春风”,暗含着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读诗词,还有其他的方法和思路,比如吟诵、分析语言等,都值得同学们吟咏中加深理解,从而准确把握诗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