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25-02
图书馆是人员密集而且流动性较大的文化场所,它以环境优雅、安静卫生、资料全面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然而图书馆并不是无菌区,一直被人们认为环境雅洁、安静的图书馆,其实隐藏着许多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直接威胁着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
1图书馆环境的主要污染
目前图书馆内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纸质文献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和馆室设施装修污染等。这些污染正悄悄侵蚀着图书馆里读者和馆员的身体健康,
1.1纸质文献污染
图书馆的污染与环境湿度、温度、气压密切相关。书籍排列过密,通风不畅,就容易引致细菌和病毒在呼吸道的生长。湿度大时革兰阴性细菌易于繁殖;湿度过低(小于10%),温度又高于30°C时,革兰阳细菌与流感病毒也易于繁殖。这些细菌常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人体。图书馆内许多不流通的陈旧图书容易被螨虫寄居并大量地繁殖,图书中常见的螨虫对人体的皮肤危害很大。此外,图书油墨中含有大量的铅等重金属污染物质,经常接触书刊会受到一定的重金属污染而造成身体的损害。
专家提醒我们,图书中的真菌含有黄曲霉素、黄褐毒素等,能对肝细胞、肾细胞、肺细胞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或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螨虫、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也很严重。图书的印刷材料,富含铅、苯有毒成份,馆内大量堆积的文献资料不停地散发着有毒气体,促使馆员和读者长期被动地吸收,并在体内慢慢蓄积,长此以往就会产生铅、苯中毒。
1.2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电子阅览室的主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电子期刊阅览,这就需要大量的电脑。电脑和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是现在高校图书馆污染家族的新成员,电磁辐射的危害更具有隐蔽性。
据专家介绍,电脑产生的脉动波及不均匀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极大,尤其是对图书馆中人数占大部分的女性电脑操作员的伤害更甚,使其月经不调或意外怀孕几率攀升。众多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馆员长期暴露于电磁污染环境,除了出现头痛、耳鸣、神经衰弱、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外,还可能增加肿瘤的危险度,尤其是白血病、脑和乳腺的肿瘤等。
1.3其他污染
图书馆在室内装修装饰过程中使用的多种装饰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类等挥发性有机物,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从而引起人们头痛、头晕、恶心,甚至中毒。电脑、显示器、电视、空调等办公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释放出氨、臭氧以及电磁、微波辐射等有害物质,这些隐形杀手对机体健康的伤害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图书馆的管理也逐渐实现了电脑化管理,多数图书馆也开展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除了前文提到的电磁辐射外,馆员每天操作的键盘、鼠标、UPS、复印机、交换机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光电反应产物和电流与橡胶绝缘导线的作用,极易造成有害物质挥发,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长期处于这种电磁辐射环境中,会对身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有影响,尤其是电脑键盘如不及时消毒,成为滋生大量病菌的温床。
对专业图书馆来讲,现代化信息环境和网络资源是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其所造成的危害则更大。这些污染源正悄悄地侵蚀着读者和馆员的身心健康,其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者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2馆员健康保护方法
要想完全消除污染的提法不够现实,我们只能尽可能减少污染源及其有害成分,给馆员提供相对健康的环境。针对不同的污染方式,应该使用恰当的方法来防治。下面介绍一下如何防护这些污染。
2.1对细菌病毒的防护
首先是书刊消毒,书刊卫生消毒要求必须选择适合高效的既能有效杀灭微生物和传染病菌,又不损坏书刊资料质量的消毒方法。目前国内多数图书馆主要采用通风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药物消毒法及空气净化措施等。通风消毒法,即经常开窗换气。每天对室内自然通风或利用换气设备每小时进行一二次通风,保持空气对流,减少悬浮颗粒及致病微生物的含量。紫外线消毒法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结核杆菌、芽孢与真菌孢子。在无人的情况下,每天紫外线灯照射,可消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自然菌92%以上。药物消毒法,即使用专用药物对图书进行消毒,如消毒剂、臭氧等均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对体积较大的空间,可用0.2%的过氧乙酸或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用量为20~30mL/m。
然后是馆内电子阅览室中的电脑、报刊阅览室和声像室中的桌椅、书库中的代书板、楼梯扶手、公用电话、办公家具、洗手间中的洗手盆等公共用具,均要定期清洗并用杀菌药物进行消毒处理,以其控制和减少污染。
2.2对电磁辐射的防护
由于图书馆电子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彻底消除电磁波的污染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由于工作需要不能远离电磁波发射源,必须采取屏蔽防护措施。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与发射功率大小及发射源的距离有关,它的危害程度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馆员应适当地远离电磁场源活动。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出几点建议:一要注意室内办公设备和电器的不要过于集中;二要注意办公设备和电器的使用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和同时使用;三是注意人体与电器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的侵害就越少。
2.3对其他污染的防护
要使室内空气好,除了尽量通风换气;就是增强绿化。有几类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是去除室内污染的首选。第一种是吊兰:24h内,一盆吊兰在8m2~10m2的房间内可杀死80%的有害物质,吸收86%的甲醛。第二种是芦荟:在24h照明的条件下,可以消灭1m3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第三是种常春藤:一盆常春藤能消灭8m2~10m2房间内90%的苯。第四种是虎尾兰。第五种是龙舌兰:在10m2左右的房间内,龙舌兰可消灭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第六种是月季:能较多地吸收氯化氢、硫化氢、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所以可在图书馆内多摆放几种植物,既美观又环保。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室内环境污染和控制将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最为活跃、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维护馆员的健康权,是加强馆员劳动保护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淑娟.略谈图书馆的环境保护[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1).
[2]冯攸联.对读者和馆员的身体健康负责[J].黑龙江图书馆,1991(,6).
[3]何海地.图书馆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與职业健康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4(,4).
[4]李荣慧.图书馆员易患疾病的成因与防治[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图书馆是人员密集而且流动性较大的文化场所,它以环境优雅、安静卫生、资料全面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然而图书馆并不是无菌区,一直被人们认为环境雅洁、安静的图书馆,其实隐藏着许多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直接威胁着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
1图书馆环境的主要污染
目前图书馆内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纸质文献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和馆室设施装修污染等。这些污染正悄悄侵蚀着图书馆里读者和馆员的身体健康,
1.1纸质文献污染
图书馆的污染与环境湿度、温度、气压密切相关。书籍排列过密,通风不畅,就容易引致细菌和病毒在呼吸道的生长。湿度大时革兰阴性细菌易于繁殖;湿度过低(小于10%),温度又高于30°C时,革兰阳细菌与流感病毒也易于繁殖。这些细菌常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人体。图书馆内许多不流通的陈旧图书容易被螨虫寄居并大量地繁殖,图书中常见的螨虫对人体的皮肤危害很大。此外,图书油墨中含有大量的铅等重金属污染物质,经常接触书刊会受到一定的重金属污染而造成身体的损害。
专家提醒我们,图书中的真菌含有黄曲霉素、黄褐毒素等,能对肝细胞、肾细胞、肺细胞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或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螨虫、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也很严重。图书的印刷材料,富含铅、苯有毒成份,馆内大量堆积的文献资料不停地散发着有毒气体,促使馆员和读者长期被动地吸收,并在体内慢慢蓄积,长此以往就会产生铅、苯中毒。
1.2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电子阅览室的主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电子期刊阅览,这就需要大量的电脑。电脑和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是现在高校图书馆污染家族的新成员,电磁辐射的危害更具有隐蔽性。
据专家介绍,电脑产生的脉动波及不均匀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极大,尤其是对图书馆中人数占大部分的女性电脑操作员的伤害更甚,使其月经不调或意外怀孕几率攀升。众多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馆员长期暴露于电磁污染环境,除了出现头痛、耳鸣、神经衰弱、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外,还可能增加肿瘤的危险度,尤其是白血病、脑和乳腺的肿瘤等。
1.3其他污染
图书馆在室内装修装饰过程中使用的多种装饰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类等挥发性有机物,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从而引起人们头痛、头晕、恶心,甚至中毒。电脑、显示器、电视、空调等办公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释放出氨、臭氧以及电磁、微波辐射等有害物质,这些隐形杀手对机体健康的伤害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图书馆的管理也逐渐实现了电脑化管理,多数图书馆也开展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除了前文提到的电磁辐射外,馆员每天操作的键盘、鼠标、UPS、复印机、交换机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光电反应产物和电流与橡胶绝缘导线的作用,极易造成有害物质挥发,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长期处于这种电磁辐射环境中,会对身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有影响,尤其是电脑键盘如不及时消毒,成为滋生大量病菌的温床。
对专业图书馆来讲,现代化信息环境和网络资源是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其所造成的危害则更大。这些污染源正悄悄地侵蚀着读者和馆员的身心健康,其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者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2馆员健康保护方法
要想完全消除污染的提法不够现实,我们只能尽可能减少污染源及其有害成分,给馆员提供相对健康的环境。针对不同的污染方式,应该使用恰当的方法来防治。下面介绍一下如何防护这些污染。
2.1对细菌病毒的防护
首先是书刊消毒,书刊卫生消毒要求必须选择适合高效的既能有效杀灭微生物和传染病菌,又不损坏书刊资料质量的消毒方法。目前国内多数图书馆主要采用通风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药物消毒法及空气净化措施等。通风消毒法,即经常开窗换气。每天对室内自然通风或利用换气设备每小时进行一二次通风,保持空气对流,减少悬浮颗粒及致病微生物的含量。紫外线消毒法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结核杆菌、芽孢与真菌孢子。在无人的情况下,每天紫外线灯照射,可消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自然菌92%以上。药物消毒法,即使用专用药物对图书进行消毒,如消毒剂、臭氧等均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对体积较大的空间,可用0.2%的过氧乙酸或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用量为20~30mL/m。
然后是馆内电子阅览室中的电脑、报刊阅览室和声像室中的桌椅、书库中的代书板、楼梯扶手、公用电话、办公家具、洗手间中的洗手盆等公共用具,均要定期清洗并用杀菌药物进行消毒处理,以其控制和减少污染。
2.2对电磁辐射的防护
由于图书馆电子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彻底消除电磁波的污染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由于工作需要不能远离电磁波发射源,必须采取屏蔽防护措施。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与发射功率大小及发射源的距离有关,它的危害程度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馆员应适当地远离电磁场源活动。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出几点建议:一要注意室内办公设备和电器的不要过于集中;二要注意办公设备和电器的使用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和同时使用;三是注意人体与电器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的侵害就越少。
2.3对其他污染的防护
要使室内空气好,除了尽量通风换气;就是增强绿化。有几类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是去除室内污染的首选。第一种是吊兰:24h内,一盆吊兰在8m2~10m2的房间内可杀死80%的有害物质,吸收86%的甲醛。第二种是芦荟:在24h照明的条件下,可以消灭1m3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第三是种常春藤:一盆常春藤能消灭8m2~10m2房间内90%的苯。第四种是虎尾兰。第五种是龙舌兰:在10m2左右的房间内,龙舌兰可消灭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第六种是月季:能较多地吸收氯化氢、硫化氢、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所以可在图书馆内多摆放几种植物,既美观又环保。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室内环境污染和控制将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最为活跃、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维护馆员的健康权,是加强馆员劳动保护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淑娟.略谈图书馆的环境保护[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1).
[2]冯攸联.对读者和馆员的身体健康负责[J].黑龙江图书馆,1991(,6).
[3]何海地.图书馆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與职业健康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4(,4).
[4]李荣慧.图书馆员易患疾病的成因与防治[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