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有一次下晚自习,天很黑,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僻静处,心里正有些害怕,突然踢到了一个空铁盒,哐啷一声响,吓了我一跳,觉得那声音惊天动地,响彻世界。其实,一个空铁盒发出的声音是不会“惊天动地,响彻世界”的,只是由于那声音出现在特殊的情境中,来得突然,心理上就产生了那样的“感觉”。
人们观物赏景,置身事件之中甚至旁观事件时,都不可能是无动于衷的,常会产生某种触动,产生某种微妙的感觉。那些感觉有时转瞬即逝,容易被人忽略掉,但却是个人对事物最真实、最个性化的体验,是很宝贵的。就算每个人的经历相似,所见所闻相似,但内心反应获得的体验却会是不同的。写作文时,在客观地记述、描写的同时,有意识地延伸一下自己某方面的感觉,有时哪怕只延伸一点点,也会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宗璞的美文《紫藤萝瀑布》被收入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客观记述所见所闻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延伸自己的所感所思,文章因此显得更灵动,更深刻,更慰藉人心。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纪实,是写眼所见;第二句话主要写景物在自己内心引起的触动,是写心所感。那藤萝,当然不会流动,不会欢笑,不会“不停地生长”,这些都是景物给作者留下的感觉。那紫藤萝瀑布很长,又是从高处垂下,像流泻而下,因而给人以“流动”感;那紫藤花开得绚烂生动,挤挤挨挨,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觉和印象,化静为动,鲜明地突出了紫藤萝瀑布万花闪耀、万花攒动的华丽场面,突出了紫藤萝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说第一句是写景物的形态的话,第二句就是写景物的神态了。很显然,如果没有第二句,没有那感觉的延伸,描写的效果就会大为逊色。
下面这个例子,更能说明延伸感觉对提升文章品质的重要性。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写门外紫藤萝开花的样子,最后“好像在试探什么”几个字则是写作者的感觉了。这句话大部分内容是写实,最后那么一点点内容“顺手”延伸了一下自己的感觉,这一延伸使句子光彩顿生。紫藤萝花开得零星,在作者看来是开得小心,似乎那紫藤有所顾忌不敢自由地开花一样,感觉“好像在试探什么”,一下子把那株紫藤写活了,似乎有了灵性。你看,作者只延伸了那么一点点感觉,却是点石成金,句子的内蕴丰富了,令人回味。另外,句子中“伶仃”这个词,实际上也是写自己内心的某种感觉,很好地呈现出了那株紫藤萝花穗稀疏的冷清之态。
以上两例都是作者写景时延伸自己的感觉。其实在叙事的过程中,也可适当地延伸自己的感觉。下面是中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
法语老师是个刚刚从上外毕业,现在在里昂读研究生的女孩。她的打扮也近乎学生,Lee的牛仔裤加ELLE的上衣,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她的一段开场白让我,还有那些同学惊讶,一大串优雅的法语从她嘴里蹦出来,高贵得让人窒息。
这段话的最后,“高贵得让人窒息”几个字,写了作者听老师讲法语时的“感觉”,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听法语老师讲优雅的法语时,内心产生的震撼和敬佩,写出了自己某种独特的体验,使表达显得更加个性化。
人的感觉是很丰富的,比如有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心理上的错觉,等等。写作中延伸自己某方面的感觉,实际上是呈现自己对事物的体验,会使描写或记叙更生动,更真实,更深刻,更新颖。延伸自己的感觉,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会捕捉内心微妙的感受。延伸自己的感觉,关键是要“顺理成章”,妥帖真实,点到为止;要避免没感觉硬延伸,或不着边际,流于空洞。
在写作中延伸感觉,是一个小技巧,却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梅花针之类的暗器,不一定处处使用,一旦亮出来,却会出人意料,出奇制胜,也算得上是神奇的“顶级功夫”哦。你再写作文时,不妨也练练这种“功夫”。
人们观物赏景,置身事件之中甚至旁观事件时,都不可能是无动于衷的,常会产生某种触动,产生某种微妙的感觉。那些感觉有时转瞬即逝,容易被人忽略掉,但却是个人对事物最真实、最个性化的体验,是很宝贵的。就算每个人的经历相似,所见所闻相似,但内心反应获得的体验却会是不同的。写作文时,在客观地记述、描写的同时,有意识地延伸一下自己某方面的感觉,有时哪怕只延伸一点点,也会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宗璞的美文《紫藤萝瀑布》被收入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客观记述所见所闻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延伸自己的所感所思,文章因此显得更灵动,更深刻,更慰藉人心。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纪实,是写眼所见;第二句话主要写景物在自己内心引起的触动,是写心所感。那藤萝,当然不会流动,不会欢笑,不会“不停地生长”,这些都是景物给作者留下的感觉。那紫藤萝瀑布很长,又是从高处垂下,像流泻而下,因而给人以“流动”感;那紫藤花开得绚烂生动,挤挤挨挨,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觉和印象,化静为动,鲜明地突出了紫藤萝瀑布万花闪耀、万花攒动的华丽场面,突出了紫藤萝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说第一句是写景物的形态的话,第二句就是写景物的神态了。很显然,如果没有第二句,没有那感觉的延伸,描写的效果就会大为逊色。
下面这个例子,更能说明延伸感觉对提升文章品质的重要性。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写门外紫藤萝开花的样子,最后“好像在试探什么”几个字则是写作者的感觉了。这句话大部分内容是写实,最后那么一点点内容“顺手”延伸了一下自己的感觉,这一延伸使句子光彩顿生。紫藤萝花开得零星,在作者看来是开得小心,似乎那紫藤有所顾忌不敢自由地开花一样,感觉“好像在试探什么”,一下子把那株紫藤写活了,似乎有了灵性。你看,作者只延伸了那么一点点感觉,却是点石成金,句子的内蕴丰富了,令人回味。另外,句子中“伶仃”这个词,实际上也是写自己内心的某种感觉,很好地呈现出了那株紫藤萝花穗稀疏的冷清之态。
以上两例都是作者写景时延伸自己的感觉。其实在叙事的过程中,也可适当地延伸自己的感觉。下面是中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
法语老师是个刚刚从上外毕业,现在在里昂读研究生的女孩。她的打扮也近乎学生,Lee的牛仔裤加ELLE的上衣,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她的一段开场白让我,还有那些同学惊讶,一大串优雅的法语从她嘴里蹦出来,高贵得让人窒息。
这段话的最后,“高贵得让人窒息”几个字,写了作者听老师讲法语时的“感觉”,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听法语老师讲优雅的法语时,内心产生的震撼和敬佩,写出了自己某种独特的体验,使表达显得更加个性化。
人的感觉是很丰富的,比如有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心理上的错觉,等等。写作中延伸自己某方面的感觉,实际上是呈现自己对事物的体验,会使描写或记叙更生动,更真实,更深刻,更新颖。延伸自己的感觉,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会捕捉内心微妙的感受。延伸自己的感觉,关键是要“顺理成章”,妥帖真实,点到为止;要避免没感觉硬延伸,或不着边际,流于空洞。
在写作中延伸感觉,是一个小技巧,却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梅花针之类的暗器,不一定处处使用,一旦亮出来,却会出人意料,出奇制胜,也算得上是神奇的“顶级功夫”哦。你再写作文时,不妨也练练这种“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