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曾经说过,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种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种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种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前途和为人的收获。怎样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40多年从教的经验,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一位教育界权威人士说得好,素质教育三分天下,家庭教育是头件大事。谁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家庭教育 ,从而达到培育优秀儿女的目的,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给予人初始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它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特别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弥补。如果说现代人必须在教育中生存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便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作用。
第二,父母影响孩子身心的发展。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模仿性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言语、思想行为、生活习惯、工作作风对子女影响很大。俗语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长有良好的品德和言行,子女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反之,家长的言行不正,孩子就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意识地在工作学习中,给孩子做出表率。因为身教优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然而,有许多父母虽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缺少对子女生理和心理特性的了解,以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不知道如何扮演教育子女的角色,阻碍了家教作用的发挥。我们除了应继续发挥已有的独特、有效经验的作用外,还应该正确对待这些新时期关于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从而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质。
第三,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家长过分权威,对孩子缺少尊重。
身为家长,肩负教育子女的重任,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很有必要的。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的保障和前提,家长越有权威,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结果越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过分的显示权威,唯我独尊,要求孩子唯命是从,若有违背,轻者责骂,重者体罚。这些做法不仅导致教育失效,还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进取的积极性。
2.“松”“严”失度,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工作同样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多数家长都是从严治教,但往往“严”过了头,限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其结果得不偿失。也有家长因对孩子的溺爱或自身懒散的原因,对孩子管教不严,松松垮垮,任由孩子自我膨胀甚至犯错,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有的家长平日里对孩子的言行熟视无睹,一旦心血来潮又严加管教,随意性极强,弄得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察言观色,练就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本领”。
3.“言传”多于“身教”,缺乏教育的示范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通过“言传”来完成,还通过“身教”在受教育者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教育的示范功能。目前,多数家长手中的“尺子”只对人不对己,是用来约束和衡量子女的,在自己身上没有作用。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明确的规定不许如何如何,子女们开始时自然是照样执行,但不久就发现父母却在犯着类似的错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极易模仿的对象,是孩子评判是非的活标本。父母言行不一致的做法不仅有损自身形象,往往还会事与愿违的推动孩子向错误的边缘迈进。
4.溺愛与盲目乐观,导致发展动力的缩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设计奋斗目标,不但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育目的,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得以实现,是因为它调动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发展动力。这种源于孩子内心的动力,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遗憾的是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开发与利用,对孩子的溺爱,以及对孩子现状的盲目乐观,导致了发展动力的严重“缩水”。一些家长对子女宠爱过渡,对孩子无限度的娇惯,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霸道暴躁的性格。这些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父母怕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凡事都替孩子动手完成。久而久之,养成不好的性格和习惯。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则无所适从,在集体中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显现出其性格的弱点。
第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
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将会不同。在家庭当中,父母亲应着重从正面对子女进行教育,如:激励教育。可选用古往今来的众多英雄人物作为孩子学习的楷模,从小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榜样,从具体的人物入手,用讲故事或选用身边发生的事,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见义勇为等,让孩子基本懂得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懂得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应当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否则,将会遭到周围及社会的厌恶和谴责。做父母的还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如语言习惯、劳动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说话要有礼貌、讲究个人卫生、主动做家务等,以正面教育为主。
总之,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未来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第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一位教育界权威人士说得好,素质教育三分天下,家庭教育是头件大事。谁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家庭教育 ,从而达到培育优秀儿女的目的,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给予人初始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它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特别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弥补。如果说现代人必须在教育中生存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便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作用。
第二,父母影响孩子身心的发展。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模仿性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言语、思想行为、生活习惯、工作作风对子女影响很大。俗语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长有良好的品德和言行,子女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反之,家长的言行不正,孩子就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意识地在工作学习中,给孩子做出表率。因为身教优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然而,有许多父母虽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缺少对子女生理和心理特性的了解,以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不知道如何扮演教育子女的角色,阻碍了家教作用的发挥。我们除了应继续发挥已有的独特、有效经验的作用外,还应该正确对待这些新时期关于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从而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质。
第三,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家长过分权威,对孩子缺少尊重。
身为家长,肩负教育子女的重任,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很有必要的。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的保障和前提,家长越有权威,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结果越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过分的显示权威,唯我独尊,要求孩子唯命是从,若有违背,轻者责骂,重者体罚。这些做法不仅导致教育失效,还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进取的积极性。
2.“松”“严”失度,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工作同样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多数家长都是从严治教,但往往“严”过了头,限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其结果得不偿失。也有家长因对孩子的溺爱或自身懒散的原因,对孩子管教不严,松松垮垮,任由孩子自我膨胀甚至犯错,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有的家长平日里对孩子的言行熟视无睹,一旦心血来潮又严加管教,随意性极强,弄得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察言观色,练就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本领”。
3.“言传”多于“身教”,缺乏教育的示范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通过“言传”来完成,还通过“身教”在受教育者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教育的示范功能。目前,多数家长手中的“尺子”只对人不对己,是用来约束和衡量子女的,在自己身上没有作用。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明确的规定不许如何如何,子女们开始时自然是照样执行,但不久就发现父母却在犯着类似的错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极易模仿的对象,是孩子评判是非的活标本。父母言行不一致的做法不仅有损自身形象,往往还会事与愿违的推动孩子向错误的边缘迈进。
4.溺愛与盲目乐观,导致发展动力的缩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设计奋斗目标,不但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育目的,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得以实现,是因为它调动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发展动力。这种源于孩子内心的动力,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遗憾的是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开发与利用,对孩子的溺爱,以及对孩子现状的盲目乐观,导致了发展动力的严重“缩水”。一些家长对子女宠爱过渡,对孩子无限度的娇惯,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霸道暴躁的性格。这些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父母怕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凡事都替孩子动手完成。久而久之,养成不好的性格和习惯。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则无所适从,在集体中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显现出其性格的弱点。
第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
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将会不同。在家庭当中,父母亲应着重从正面对子女进行教育,如:激励教育。可选用古往今来的众多英雄人物作为孩子学习的楷模,从小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榜样,从具体的人物入手,用讲故事或选用身边发生的事,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见义勇为等,让孩子基本懂得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懂得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应当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否则,将会遭到周围及社会的厌恶和谴责。做父母的还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如语言习惯、劳动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说话要有礼貌、讲究个人卫生、主动做家务等,以正面教育为主。
总之,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未来成长成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