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51-0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素质增强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注意处理好讲与练、动手与动脑、被动与主动、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下面就这四个方面谈一下本人的浅显认识。
一、讲与练
讲与练是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几千年知识传授、延续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必须认真研究的两个重要环节。
讲与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牵扯相互制约。讲的多练的就必然少。讲的多、讲的糊涂,练的就少,练的就盲目,就达不到好的效果;讲的少、讲的精、讲的具有启发性、讲的恰到好处,就会练的多、练的妙、练的有目的。思维方法、想象力就会不断提高,创造力就会增强。
"讲"不能只局限于把知识讲明白,把结论交待清楚,让学生记住定理、原则、公理。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识水平,把问题的发现、提出、发展及研究过程,通过教师精练的、形象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讲清楚。让学生在这样的具有探索性的旅行中,体味结论产生过程的乐趣,接受科学在研究自然过程中所展示的严谨结构、合理的框架和严格的秩序的美的熏陶,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可遏制的探索、创新精神。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提示性、时论性、引导性。不能满足于把过程、结论清楚、简单的告诉学生,以显示教师知识的渊博。要注意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来概括结论。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积极的思维,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结论、做法,要敢于提出质疑。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才能促进他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其创造能力。
"练"不能只照搬教师的作法和教材中例题的思路。练要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创造性运用。"练"是学生的工作,但是也要在练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贯串始終。教师要指导学生的练。这种指导一方面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关键之处给以点拨,使之形成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控制学生使之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没有目标的瞎闯。另外,教师必须认真选择练习题目。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实践。讲与练必须成为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和谐的整体。
二、动脑与动手
中国教育崇尚书本知识,学习方式上盛行"坐着学",强调的是动脑。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形成能力和素质。因而在学习方式上必须在"坐着学"的同时也要"做中学",在动脑的同时必须动手。
知识学习可以坐在教室里,用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方式去掌握教师传递或灌输的知识,通过动脑来完成知识的联系、结构和系统。但是,素质却不能用语言传授的方式将自己的素质直接给予另一个人。口头给予别人的,至多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也不能仅用动脑的形式直接获得素质。必须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形成和完善。例如写字,教师的字写的再好,也不可能只通过语言传授把写字的素质直接传给学生。教师讲了写好字必须注意的方法、技巧,学生只动脑想一想也不会写出一手漂亮的文字,还必须经过自己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技能,才能写出人人称赞的一手好字。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动脑,更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手。
动脑是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动手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动手实践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形成素质的必要途径,是继续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知识的目的。
三、被动与主动
传统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教师出题学生答卷,教师设计实验题目和规则学生具体操作。时间长了,教师习惯了灌输,学生习惯了接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了,主体意识淡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不到形成和发展,个别学生所具有的一点创造力也逐渐萎缩了。
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因为我们现在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被动学习的动脑——记忆,动手——记笔记,把学生当做装知识的仓库、打高分的机器;而主动学习的动脑——既要记忆更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多问个为什么。动手——既要记笔记更要亲身实践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验证其结论。创造性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素质: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能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处在被动学习位置上的学生是无法具备这三个素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牢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个宗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四、课内与课外
课外作业和实践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也要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上盛开的创新意识之花,结出了创造能力的丰硕成果,学生陶醉在一件件作品之中,情感受到了震撼、心灵受到了陶冶,创新欲望受到激发,反过来会推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作业、课外小组、实践)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指导。
课后作业不要只做书后的练习题,要增加需要综合运用学过知识,经过分析才能解决的题目。如让学生自己做章节小结,不给框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既要把知识体系和联系表示清楚,更要有新颖的形式,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以上四个关系,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课堂环境、评价方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主动发展,自我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素质增强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注意处理好讲与练、动手与动脑、被动与主动、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下面就这四个方面谈一下本人的浅显认识。
一、讲与练
讲与练是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几千年知识传授、延续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必须认真研究的两个重要环节。
讲与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牵扯相互制约。讲的多练的就必然少。讲的多、讲的糊涂,练的就少,练的就盲目,就达不到好的效果;讲的少、讲的精、讲的具有启发性、讲的恰到好处,就会练的多、练的妙、练的有目的。思维方法、想象力就会不断提高,创造力就会增强。
"讲"不能只局限于把知识讲明白,把结论交待清楚,让学生记住定理、原则、公理。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识水平,把问题的发现、提出、发展及研究过程,通过教师精练的、形象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讲清楚。让学生在这样的具有探索性的旅行中,体味结论产生过程的乐趣,接受科学在研究自然过程中所展示的严谨结构、合理的框架和严格的秩序的美的熏陶,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可遏制的探索、创新精神。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提示性、时论性、引导性。不能满足于把过程、结论清楚、简单的告诉学生,以显示教师知识的渊博。要注意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来概括结论。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积极的思维,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结论、做法,要敢于提出质疑。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才能促进他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其创造能力。
"练"不能只照搬教师的作法和教材中例题的思路。练要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创造性运用。"练"是学生的工作,但是也要在练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贯串始終。教师要指导学生的练。这种指导一方面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关键之处给以点拨,使之形成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控制学生使之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没有目标的瞎闯。另外,教师必须认真选择练习题目。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实践。讲与练必须成为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和谐的整体。
二、动脑与动手
中国教育崇尚书本知识,学习方式上盛行"坐着学",强调的是动脑。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形成能力和素质。因而在学习方式上必须在"坐着学"的同时也要"做中学",在动脑的同时必须动手。
知识学习可以坐在教室里,用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方式去掌握教师传递或灌输的知识,通过动脑来完成知识的联系、结构和系统。但是,素质却不能用语言传授的方式将自己的素质直接给予另一个人。口头给予别人的,至多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也不能仅用动脑的形式直接获得素质。必须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形成和完善。例如写字,教师的字写的再好,也不可能只通过语言传授把写字的素质直接传给学生。教师讲了写好字必须注意的方法、技巧,学生只动脑想一想也不会写出一手漂亮的文字,还必须经过自己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技能,才能写出人人称赞的一手好字。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动脑,更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手。
动脑是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动手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动手实践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形成素质的必要途径,是继续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知识的目的。
三、被动与主动
传统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教师出题学生答卷,教师设计实验题目和规则学生具体操作。时间长了,教师习惯了灌输,学生习惯了接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了,主体意识淡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不到形成和发展,个别学生所具有的一点创造力也逐渐萎缩了。
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因为我们现在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被动学习的动脑——记忆,动手——记笔记,把学生当做装知识的仓库、打高分的机器;而主动学习的动脑——既要记忆更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多问个为什么。动手——既要记笔记更要亲身实践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验证其结论。创造性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素质: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能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处在被动学习位置上的学生是无法具备这三个素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牢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个宗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四、课内与课外
课外作业和实践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也要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上盛开的创新意识之花,结出了创造能力的丰硕成果,学生陶醉在一件件作品之中,情感受到了震撼、心灵受到了陶冶,创新欲望受到激发,反过来会推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作业、课外小组、实践)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指导。
课后作业不要只做书后的练习题,要增加需要综合运用学过知识,经过分析才能解决的题目。如让学生自己做章节小结,不给框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既要把知识体系和联系表示清楚,更要有新颖的形式,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以上四个关系,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课堂环境、评价方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主动发展,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