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为公司回馈当地社会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时,25个提案国中有11个是非洲国家。在大会表决中投赞成票的76国中,非洲国家就占了23个。提案通过后,非洲国家代表在联合国大厅高兴得手舞足蹈。毛泽东当时风趣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中国人因此对非洲心存感激。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洲和中非交流与合作,今年8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之际。中国外文局一批记者远赴非洲,采访了工作、生活在当地的中国人。
2010年在喀麦隆注册的中资公司有18家,中喀贸易总额达到100189万美元。这些中资公司在喀麦隆经营状况和对当地的贡献如何?是否融入了当地社会?为此,我们的喀麦隆之行第一站就定在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喀麦隆分公司,这家公司是喀麦隆电信市场的主要设备供应商。
服务意识赢得市场
在雅温得政治学院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喀麦隆分公司的总经理施伟亮正在面试来应聘的当地大学生,这个出生于1982年的年轻人和他年轻的团队在喀麦隆创造了很多的奇迹。
2006年,施伟亮加入了华为,从此开始了与非洲的不解之缘。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他们将华为打造成了喀麦隆第一通信设备供应商。
对此,施伟亮说:“我们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中国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支持,让我们有了发展的空间。以前说起中国,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卖鞋和服装,但是现在,中国政府加大对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给了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的空间。”
在华为喀麦隆公司,施伟亮和他的中国同事每天下班后还要到办公室开会,进行一天的工作总结。施伟亮说:“你要是不努力,就会永远落在别人后面。我们做的工作大多都很艰难,我们经常顶着炎炎烈日,用牛拖着设备到沙漠里去安装。我的一位女同事,在科特迪瓦冒着战火乘着装甲车去为客户修理设备。我们的服务精神获得了客户的信任。”
本土化战略
华为喀麦隆公司60%以上的员工都是喀麦隆人,员工的离职率少于5%。在华为喀麦隆公司工作大楼,每个办公室都能看到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工作。华为不断扩大在喀麦隆的招聘力度,每年都要到喀麦隆的主要大学进行招聘。
“我们行业的性质是,提供给客户通信设备后必须对设备进行长期的服务。但是中方员工都是从中国外派过来的,总有一天要回去,而本地员工却不同。所以我们现在维护的关键组织和成员都是由喀麦隆当地人来承担,这样对客户的网络保障是很有利的。”华为喀麦隆公司副总经理于充说。
除了重视招聘当地人外,华为还非常重视回馈当地社会。华为2005年进入喀麦隆,2006年华为在喀麦隆的业绩尚且为零,但还是给喀麦隆第一夫人创建的艾滋病儿童基金会捐赠了1000本书;2007年又给喀麦隆一所小学捐赠了50台电脑;2009年又捐赠了1万美金与MTN共同建设了一所小学;2011年华为向喀麦隆比亚基金会捐赠了价值5万美金的婴幼儿急救设备。“我们对喀麦隆和整个非洲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但是我们在这里不仅要做生意,也要尽我们的社会责任。”施伟亮说,另外华为的进人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切身的实惠,5年前,喀麦隆的固定电话费是每分钟300郎,现在是每分钟100郎。
但是,华为在喀麦隆的发展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它与其他公司一样面临很多的问题。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世界银行发市的《2011年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喀麦隆在183个国家中名列第168位,投资手续过于繁杂、行政效率低、融资贷款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直存在。“我们在这里的发展遇到了太多的困难,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而且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有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施伟亮看起来非常自信。
非洲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非洲的人口也非常多,这给电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施伟亮和他的团队信心满满,“我相信我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同时我们也会更加注意我们的本地化战略,培养更多的喀麦隆技术人才,实现双方共赢!”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时,25个提案国中有11个是非洲国家。在大会表决中投赞成票的76国中,非洲国家就占了23个。提案通过后,非洲国家代表在联合国大厅高兴得手舞足蹈。毛泽东当时风趣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中国人因此对非洲心存感激。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洲和中非交流与合作,今年8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之际。中国外文局一批记者远赴非洲,采访了工作、生活在当地的中国人。
2010年在喀麦隆注册的中资公司有18家,中喀贸易总额达到100189万美元。这些中资公司在喀麦隆经营状况和对当地的贡献如何?是否融入了当地社会?为此,我们的喀麦隆之行第一站就定在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喀麦隆分公司,这家公司是喀麦隆电信市场的主要设备供应商。
服务意识赢得市场
在雅温得政治学院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喀麦隆分公司的总经理施伟亮正在面试来应聘的当地大学生,这个出生于1982年的年轻人和他年轻的团队在喀麦隆创造了很多的奇迹。
2006年,施伟亮加入了华为,从此开始了与非洲的不解之缘。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他们将华为打造成了喀麦隆第一通信设备供应商。
对此,施伟亮说:“我们的成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中国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支持,让我们有了发展的空间。以前说起中国,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卖鞋和服装,但是现在,中国政府加大对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给了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的空间。”
在华为喀麦隆公司,施伟亮和他的中国同事每天下班后还要到办公室开会,进行一天的工作总结。施伟亮说:“你要是不努力,就会永远落在别人后面。我们做的工作大多都很艰难,我们经常顶着炎炎烈日,用牛拖着设备到沙漠里去安装。我的一位女同事,在科特迪瓦冒着战火乘着装甲车去为客户修理设备。我们的服务精神获得了客户的信任。”
本土化战略
华为喀麦隆公司60%以上的员工都是喀麦隆人,员工的离职率少于5%。在华为喀麦隆公司工作大楼,每个办公室都能看到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工作。华为不断扩大在喀麦隆的招聘力度,每年都要到喀麦隆的主要大学进行招聘。
“我们行业的性质是,提供给客户通信设备后必须对设备进行长期的服务。但是中方员工都是从中国外派过来的,总有一天要回去,而本地员工却不同。所以我们现在维护的关键组织和成员都是由喀麦隆当地人来承担,这样对客户的网络保障是很有利的。”华为喀麦隆公司副总经理于充说。
除了重视招聘当地人外,华为还非常重视回馈当地社会。华为2005年进入喀麦隆,2006年华为在喀麦隆的业绩尚且为零,但还是给喀麦隆第一夫人创建的艾滋病儿童基金会捐赠了1000本书;2007年又给喀麦隆一所小学捐赠了50台电脑;2009年又捐赠了1万美金与MTN共同建设了一所小学;2011年华为向喀麦隆比亚基金会捐赠了价值5万美金的婴幼儿急救设备。“我们对喀麦隆和整个非洲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但是我们在这里不仅要做生意,也要尽我们的社会责任。”施伟亮说,另外华为的进人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切身的实惠,5年前,喀麦隆的固定电话费是每分钟300郎,现在是每分钟100郎。
但是,华为在喀麦隆的发展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它与其他公司一样面临很多的问题。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世界银行发市的《2011年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喀麦隆在183个国家中名列第168位,投资手续过于繁杂、行政效率低、融资贷款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直存在。“我们在这里的发展遇到了太多的困难,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而且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有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施伟亮看起来非常自信。
非洲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非洲的人口也非常多,这给电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施伟亮和他的团队信心满满,“我相信我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同时我们也会更加注意我们的本地化战略,培养更多的喀麦隆技术人才,实现双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