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充分运用阅读教材,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 尊重感悟,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案例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师:“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请同学们反复读课文,联系课外阅读,生活体验来思考。”(生读书后交流)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从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向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整理房间这些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
生:我也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我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知道他一生中发现了许多科学理论,还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难道这不能说明他是“最伟大的人”吗?
师:搜集资料我们积累知识的途径之一。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使人更加信服。你真了不起!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平常出门散步,竟然也不给自己梳梳头,“衣衫不整”的样子,倒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流浪汉,这与他那个大科学家身份也太不相称了。还有,他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了,竟然要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穿戴、整理房间,都要让人笑掉大牙了。我看,他还不如我呢!(许多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师(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通过课外阅读,我知道爱因斯坦并不是不注重自己的打扮,而是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
生:我赞成××的意见。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科学家,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能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改正自己的缺点,更能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平凡之中见伟大。
师:好一个“平凡之中见伟大”!你说得真是太棒了!
解读:这一教学片段是开放的,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充实的。对于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真实的体会,教师都始终保持坦诚、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并保护和鼓励其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他们敢说“流浪汉”“笑掉大牙”这样的话,敢于跟爱因斯坦比,从而让学生独特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现。
启示:“自由宽松”的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摇篮,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催化剂。只有当学生心理安全时,他们才会毫无拘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在阅读中敢说、敢做,不迷信别人,才会全身心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相反,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不安全,不自由时,他们只会用沉默来保护自己。可见,在课堂上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多么重要,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友好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的、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时可站起来质疑,同时,还要重视展示,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这是让学生处于自由的、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必要条件。
二、 善于发现,鼓励大胆质疑与批判
案例二:《台湾蝴蝶甲天下》教学片段
(师生从蝴蝶的繁殖和生长的角度,深入研读并讨论了台湾蝴蝶“甲天下”的理由后)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和《太阳》一样,也是一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点我们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生读书)
生:我认为“仅高雄县的黄蝶幽谷一处,一年就能生长出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这句话在表达上不够严密。因为学习了课文《太阳》之后,我们知道了对于一些无法具体测算的数字在列举时必须得用上“大约”或“左右”等词语,这样能使表达更准确,内容更科学。而在这个句子中,黄蝶幽谷一年到底能生长出多少只蝴蝶是没有人能精确地数出来的,所以应该在200万前加个“大约”或在后面加个“左右”。
解读:这个片段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所学的说明文,大胆地对课文中句子的表达进行了质疑与修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批判性阅读,是阅读理解的进一步深化。通过这样的阅读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其辩证思维能力将达到一定的层次。
启示:批判与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是迈向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它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与其把学生当做填鸭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之宝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时思索的内容有深度,重点突出,同时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会学习,主动学习,把握文章的细节和易于忽视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养成善于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不仅无碍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一、 尊重感悟,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案例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师:“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请同学们反复读课文,联系课外阅读,生活体验来思考。”(生读书后交流)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从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向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整理房间这些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
生:我也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我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知道他一生中发现了许多科学理论,还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难道这不能说明他是“最伟大的人”吗?
师:搜集资料我们积累知识的途径之一。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使人更加信服。你真了不起!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平常出门散步,竟然也不给自己梳梳头,“衣衫不整”的样子,倒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流浪汉,这与他那个大科学家身份也太不相称了。还有,他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了,竟然要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穿戴、整理房间,都要让人笑掉大牙了。我看,他还不如我呢!(许多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师(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通过课外阅读,我知道爱因斯坦并不是不注重自己的打扮,而是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
生:我赞成××的意见。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科学家,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能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改正自己的缺点,更能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平凡之中见伟大。
师:好一个“平凡之中见伟大”!你说得真是太棒了!
解读:这一教学片段是开放的,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充实的。对于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真实的体会,教师都始终保持坦诚、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并保护和鼓励其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他们敢说“流浪汉”“笑掉大牙”这样的话,敢于跟爱因斯坦比,从而让学生独特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现。
启示:“自由宽松”的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摇篮,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催化剂。只有当学生心理安全时,他们才会毫无拘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在阅读中敢说、敢做,不迷信别人,才会全身心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相反,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不安全,不自由时,他们只会用沉默来保护自己。可见,在课堂上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多么重要,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友好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的、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时可站起来质疑,同时,还要重视展示,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这是让学生处于自由的、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必要条件。
二、 善于发现,鼓励大胆质疑与批判
案例二:《台湾蝴蝶甲天下》教学片段
(师生从蝴蝶的繁殖和生长的角度,深入研读并讨论了台湾蝴蝶“甲天下”的理由后)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和《太阳》一样,也是一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点我们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生读书)
生:我认为“仅高雄县的黄蝶幽谷一处,一年就能生长出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这句话在表达上不够严密。因为学习了课文《太阳》之后,我们知道了对于一些无法具体测算的数字在列举时必须得用上“大约”或“左右”等词语,这样能使表达更准确,内容更科学。而在这个句子中,黄蝶幽谷一年到底能生长出多少只蝴蝶是没有人能精确地数出来的,所以应该在200万前加个“大约”或在后面加个“左右”。
解读:这个片段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所学的说明文,大胆地对课文中句子的表达进行了质疑与修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批判性阅读,是阅读理解的进一步深化。通过这样的阅读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长期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其辩证思维能力将达到一定的层次。
启示:批判与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是迈向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它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与其把学生当做填鸭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之宝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时思索的内容有深度,重点突出,同时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会学习,主动学习,把握文章的细节和易于忽视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养成善于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不仅无碍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