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社会竞争加剧及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时期各种能力习惯的学习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了迎合家长盼子成才的迫切需求,许多幼儿园开始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小学时期的日常教学活动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时间,这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教育的适宜度,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纠正。
1 “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1.1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1.2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1.3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1.4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2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
其次,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端,违心去搞小学化。幼儿园本应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孩子、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正常之道。可有相当部分的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他们把盈利作为首要目的,一味迎合家长,只要家长掏腰包,你就是我的上帝。许多被学生家长叫好的幼儿园的办园“秘诀”就是多凸显孩子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识字、英语、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因为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见效快,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因而幼儿园就“避重就轻”,以博得家长的满意。
再次,有些教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的师资要求上,教育部门一直比较宽泛。有些幼儿园聘用的教师是小学退下来的老教师;在小学办的幼儿园里,幼儿园的师资通常是执教小学课程有困难的教师。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倾向于管理、教学小学化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研究部门监管、培训不够,也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3 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3.1 加强对幼儿教育的行政监管。
幼儿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广泛的关注、理解与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监督管理,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的职能,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为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持;另一方面要给改制幼儿园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这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
3.2 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幼教理念。
正确的幼儿教育是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要把幼儿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切实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当前国际流行的入学准备教育包括五大领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语言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幼儿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3.3 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的。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尝试。要使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主体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与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教育行为上避免“小学化”现象。
3.4 加强家长教育,摆正家长幼教观念。
3.4.1 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3.4.2 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3.4.3 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家长认识。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发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搜集成功的教育案例,提供操作上的经验帮助。
《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明确地回答了幼儿园教育“为什么教育”“为谁教育”困扰多年的问题。它不仅是“为进入小学准备”、 “成为父母的骄傲”而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而教育。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园教育之后紧接着是小学教育这一事实,就忽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任务,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而应当携家长、社会,集合各方面的有益力量,一切从幼儿的快乐出发,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让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1 “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1.1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1.2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1.3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1.4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2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
其次,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端,违心去搞小学化。幼儿园本应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孩子、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正常之道。可有相当部分的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他们把盈利作为首要目的,一味迎合家长,只要家长掏腰包,你就是我的上帝。许多被学生家长叫好的幼儿园的办园“秘诀”就是多凸显孩子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识字、英语、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因为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见效快,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因而幼儿园就“避重就轻”,以博得家长的满意。
再次,有些教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的师资要求上,教育部门一直比较宽泛。有些幼儿园聘用的教师是小学退下来的老教师;在小学办的幼儿园里,幼儿园的师资通常是执教小学课程有困难的教师。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倾向于管理、教学小学化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研究部门监管、培训不够,也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3 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3.1 加强对幼儿教育的行政监管。
幼儿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广泛的关注、理解与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监督管理,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的职能,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为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持;另一方面要给改制幼儿园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这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
3.2 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幼教理念。
正确的幼儿教育是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要把幼儿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切实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当前国际流行的入学准备教育包括五大领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语言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幼儿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3.3 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的。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尝试。要使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主体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与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教育行为上避免“小学化”现象。
3.4 加强家长教育,摆正家长幼教观念。
3.4.1 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3.4.2 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3.4.3 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家长认识。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发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搜集成功的教育案例,提供操作上的经验帮助。
《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明确地回答了幼儿园教育“为什么教育”“为谁教育”困扰多年的问题。它不仅是“为进入小学准备”、 “成为父母的骄傲”而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而教育。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园教育之后紧接着是小学教育这一事实,就忽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任务,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而应当携家长、社会,集合各方面的有益力量,一切从幼儿的快乐出发,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让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