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临界安全中的监督现场测量技术——源倍增方法的某些问题

来源 :核动力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出了核临界安全中监督现场的测量技术--源倍增法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源倍增法实际测量的是有源次临界中子有效增殖系数Ks而不是中子有效增殖系数Keff.在铀溶液核临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源倍增法测量了次临界系统在外中子源作用下铀溶液不同液位的有源次临界中子有效增殖系数Ke;用周期法测量了单位铀溶液位的反应性系数,然后用临界液位与次临界液位之差乘以单位铀溶液位的反应性系数,给出系统次临界液位时的反应性,由反应性给出传统观念上的中子有效增殖系数Keff.讨论了它们的差别及对核临界安全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1.0-6.0MPa压力范围内,对大宽高比(1.0×60mm、1.8×60mm、2.5×60mm)矩形狭窄通道内两相沸腾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压力、窄缝间
通过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就可以将大量环境污染源分解成无害物质,这不是科幻小说,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UAB)研究人员近日就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实现了这一想法。他们培育出一种能将
领导力理念深入学校教育的价值效应将随社会发展不断地得到彰显。但基于现有课程目标和教学环境都缺失渗透领导力理念的现实,实施由动力催生、文化保障、知识孕育、激励渗透
对矩形窄缝通道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研究.轴向加热方式为光滑的截尾余弦型,流动工质为去离子水.实验结果证明轴向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低于轴向均匀加热临界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和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所以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越来
针对核电站事故停机将导致较大经济损失且核岛外设备允许实施并行维修的特点,对核岛外设备机会维修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以设备自身最优维修间隔期为基准的机会维修控制策
达尔文认为语言的进化是一种逐渐发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突现进化论者认为,基因突变诱发了语言的产生及进化。刘小涛和何朝安在《哲学动态》发表的
放射性废物货包检测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放射性废物货包的技术要求参数,借鉴国内外先进检测技术和工艺手段,设计了一套控制精度高、连续可调范围大的货包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