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团队精神需要从学生时代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更多地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所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更应具有胜任某种职业行为的积极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本文就如何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展开论述。
【关键词】团队精神 班级管理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79-02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指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能力[1]。关键能力其中之一就是集体工作时与其塔他人员协调合作的协调能力[2],即为我们目前提到的团队精神。随意打开一则人才招聘广告,都会发现,团队精神已被列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甚至是首要要求。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以自己的方式高度重视团队精神。联邦快递亚太区副总裁陈嘉良先生说:“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只有握紧的拳头出手才有力”。惠普总裁卡莉说:“没有团队精神,我们将无法创新和前进。”培养高职学院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成才,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至为重要:只有大量的基层企业职工具有了团队精神,这个企业才具有凝聚力,才有活力,才有发展。团队精神需要从学生时代培养。班级是高职院校的相对集中的团体,本文就如何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展开肤浅的论述。
1 何为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
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像Windows 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同群体不同,团队不是某个在一起工作的集体。举一个例子: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潮,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都是最顶尖的篮球种子选手,但是由于他们平时分属不同球队,因此无法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由此看来,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
2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现状
现阶段的高职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更缺乏团队精神。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独生子女强烈的自我意识影响了学生协作意识的养成。独生子女具有樂观向上的优点,同时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极易膨胀,发展为任性自私、惟我独尊、缺乏自我角色认知,这便使他们缺乏与他人协作的主动性的习惯,不能在协作过程中产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面临着与人共处的尴尬,不能产生和谐的协作关系。
(2)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是“单干”教育,注重单个人才的培养,也是一种精英教育[3]。在高中阶段,为了能够通过考试或取得好名次,有些同学不择手段地舞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怕其他人赶上或超过自己,对复习资料、学习方法等刻意保密,不愿与人共享。在一次学习经验交流汇报时,报告人提到“一个宿舍的同学可以买不同的复习资料,然后轮流看,既可以节约资金,还可以强迫自己抓紧时间学习”,结果引发全堂哄笑,大学生们都觉得这种做法不可思议——每本资料上都记有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是秘密武器,怎能共享?各高职院校为了激励学生,在奖学金的发放对象以及工作岗位的优先推荐上都向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倾向,也使得部分学生不愿与他人协作学习,也在重复着上述自私的行为。
(3)由于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作用。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4]。
要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告诉我们,很多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不适应集体生活。因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至关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3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需要从学生时代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更多地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更应具有胜任某种职业行为的积极的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1 从思想观念上加强高职生对团队精神的认识与认同
首先是思想上对团队精神的认同。把班级作为一个团队,通过班级管理、教学、生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和途径对高职生进行团队精神的理论教育和灌输,使他们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逐渐在头脑中确立起团队精神的概念。
在班级管理中有计划地举办讲座,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每个学期都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与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主题的讲座或专题教育活动,比如请杰出校友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在系列讲座中提供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信息,进而分析现阶段大中专毕业生在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的不足,帮助他们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召开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系列班会。例如“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团队精神与个体发展是否冲突”、“高职学生具备团队精神的必要性”、“我们班级是否需要团队精神”等等。团队精神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话题,班会课应该在学生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摆事实,讲道理。“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团队精神的集体就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即使用力攥在手里也会一点点从指缝中滑落。但是如果在沙子中加入水,沙子就会变湿,聚成一块,捏起来也不会散落。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来说,就如同水对于沙子一样重要,可以起到黏合剂的作用,使集体中的每一员都能紧紧团结在一起。有了团队精神的集体才会有凝聚力,也才更加有竞争力。可以请喜爱足球、篮球运动的同学现身说法谈谈团队意识的重要性等等,以真实的事实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全班学生达成培养团队精神非常必要的共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围绕团队精神展开活动会有更好的成效。
3.2 组建具有团队精神的班级核心——班级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中的一支核心力量,对班级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个班级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班干部的作用和能力,取决于能否把全班同学凝聚在这个核心的周围。所以班干部一定要选好,要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良、有能力、善于团结人并能与人合作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他们往往能把中间的、落后的学生层带动起来,提高班级工作效率,强化班集体的团队精神。
对一些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灌输团队精神,提出较高的要求,使这些学生在实践团队精神、弘扬集体主义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3 确立班级目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进行团体训练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激励功能。一个班集体要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首先就要设置集体的共同努力目标,以此来激发班集体每个成员的良好动机,指导他们的行为。目标可以是多领域的,学习领域、体育活动领域、集体活动领域等等,都可以作为班级成员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当然,在争取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指导学生要注重目标实现的过程,即全班同学为目标实现而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的过程,不要过分注重结果,更不能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不择手段。当然目标的设定也应全盘考虑,如要考虑到目标的可行性,不能超出本班成员的年龄特点、专业特点和思想状况,要符合班集体的具体情况;要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这样即能增强学生信心和勇气,又能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要让学生自己直接参与设置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目标,并自觉自愿去努力。
3.4 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组成各种学习团队或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团队意识,这就是合作化学习。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特长组建“互学组”,引导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互学组”的合作化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思想沟通、智慧交流、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学习竞争的双赢或多赢。
集体活动是最能体现班级团队精神的。比如,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和协作的技能技巧;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和重要节庆纪念活动,可以成为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合作能力的重要机会。在竞赛过程中,不仅记录个人成绩,还要有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上进心,惟恐个人拖了集体的后腿。所以在比赛前的准备过程中,好多同学的成绩有了大的进步。
在生产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高职院校教学安排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学时较为充实,应抓住实习机会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到校外参观实习,教育学生注意自己的举止,不能因为个人的行为而影响整个班级团队的形象甚至影响整个学院的形象;校内的实习,可以分成幾个大组(注意动手能力不同的同学搭配在同一组队)进行竞赛的形式,将各类实习的结果进行总结比较。这样学生在生产实习时,能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争取团队的胜利。使大家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在共同利益驱动下,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会在实习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终形成稳定持久的团队信念和合作习惯。
3.5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增进学生的团队情感
培养起学生的团队情感和同学间真挚的友谊,会更好的促进班级团队精神的教育。首先,创造团队的生活氛围,如由学生自己设计班旗、班徽、班服等代表班级的各种标志,美化自己的班级,布置自己的宿舍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团队标志化、统一化,促使团队成员行动的一致化;其次成立“互助组”,为生活困难或自理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必要的扶助。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作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惟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再次,在学生中弘扬一种乐于助人、同舟共济的团队风气,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将极大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团队的战斗力;最后,让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培养每一位同学对班级的责任感,并且有利于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民主气氛,加强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一种友好、团结、互助协作的同学关系。
3.6 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既然是团队工作,不可避免的会与同事、领导交流工作进展与思路,表达自己的下一步的工作意图。我们常说“行胜于言”,主要是强调做人应该多做少说。但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好想法要尽快让别人了解与分享,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某一话题展开论述。为使每次研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提前安排论题,学生自找素材,提前准备;要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论述;要竞赛性质地进行演讲,并且由轮流选出的评委给与打分、点评。经过最初的几次演讲讨论,多数学生能够自如表达,而一向害羞,不善言谈的同学也能开口表达。建议在研讨之前能够观看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再有自行组织的研讨选题要确当;还有能够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引导学生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表达能力,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
团队精神是一种特殊情感,它是以团队与其成员共同发展、互惠互利为存在基础的。在一个班级中,班级成员的利益就是自身的发展,包括学习、身体和人格的健全,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依赖班级这个团体为他提供条件和锻炼的机会;班级的利益则是全体学生利益的总和,即成为一个培养出在学生的学习、身体和人格的发展上都很优秀的团体,它的精神将不会因为班级的解散而消亡,这种精神将永远留在班级成员的思想里。这便完成了团队精神内化的过程。这种团队精神的内化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王秀彦.论职业教育中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2005年3月.
[3] 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第24-26页.
[4] 方正泉.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江苏高教.2006年第5期,第107~109页.
[5] 柴鲁静.中专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8月.
【关键词】团队精神 班级管理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79-02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指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能力[1]。关键能力其中之一就是集体工作时与其塔他人员协调合作的协调能力[2],即为我们目前提到的团队精神。随意打开一则人才招聘广告,都会发现,团队精神已被列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甚至是首要要求。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以自己的方式高度重视团队精神。联邦快递亚太区副总裁陈嘉良先生说:“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只有握紧的拳头出手才有力”。惠普总裁卡莉说:“没有团队精神,我们将无法创新和前进。”培养高职学院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成才,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至为重要:只有大量的基层企业职工具有了团队精神,这个企业才具有凝聚力,才有活力,才有发展。团队精神需要从学生时代培养。班级是高职院校的相对集中的团体,本文就如何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展开肤浅的论述。
1 何为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或价值观,而且需要信赖,需要适度的引导和协调,需要正确而统一的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强调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成员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
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像Windows 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同群体不同,团队不是某个在一起工作的集体。举一个例子: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潮,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都是最顶尖的篮球种子选手,但是由于他们平时分属不同球队,因此无法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由此看来,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
2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现状
现阶段的高职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更缺乏团队精神。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独生子女强烈的自我意识影响了学生协作意识的养成。独生子女具有樂观向上的优点,同时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极易膨胀,发展为任性自私、惟我独尊、缺乏自我角色认知,这便使他们缺乏与他人协作的主动性的习惯,不能在协作过程中产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面临着与人共处的尴尬,不能产生和谐的协作关系。
(2)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是“单干”教育,注重单个人才的培养,也是一种精英教育[3]。在高中阶段,为了能够通过考试或取得好名次,有些同学不择手段地舞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怕其他人赶上或超过自己,对复习资料、学习方法等刻意保密,不愿与人共享。在一次学习经验交流汇报时,报告人提到“一个宿舍的同学可以买不同的复习资料,然后轮流看,既可以节约资金,还可以强迫自己抓紧时间学习”,结果引发全堂哄笑,大学生们都觉得这种做法不可思议——每本资料上都记有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是秘密武器,怎能共享?各高职院校为了激励学生,在奖学金的发放对象以及工作岗位的优先推荐上都向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倾向,也使得部分学生不愿与他人协作学习,也在重复着上述自私的行为。
(3)由于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作用。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4]。
要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告诉我们,很多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不适应集体生活。因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至关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3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需要从学生时代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更多地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更应具有胜任某种职业行为的积极的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1 从思想观念上加强高职生对团队精神的认识与认同
首先是思想上对团队精神的认同。把班级作为一个团队,通过班级管理、教学、生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和途径对高职生进行团队精神的理论教育和灌输,使他们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逐渐在头脑中确立起团队精神的概念。
在班级管理中有计划地举办讲座,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每个学期都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与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主题的讲座或专题教育活动,比如请杰出校友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在系列讲座中提供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信息,进而分析现阶段大中专毕业生在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的不足,帮助他们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召开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系列班会。例如“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团队精神与个体发展是否冲突”、“高职学生具备团队精神的必要性”、“我们班级是否需要团队精神”等等。团队精神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话题,班会课应该在学生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摆事实,讲道理。“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团队精神的集体就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即使用力攥在手里也会一点点从指缝中滑落。但是如果在沙子中加入水,沙子就会变湿,聚成一块,捏起来也不会散落。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来说,就如同水对于沙子一样重要,可以起到黏合剂的作用,使集体中的每一员都能紧紧团结在一起。有了团队精神的集体才会有凝聚力,也才更加有竞争力。可以请喜爱足球、篮球运动的同学现身说法谈谈团队意识的重要性等等,以真实的事实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全班学生达成培养团队精神非常必要的共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围绕团队精神展开活动会有更好的成效。
3.2 组建具有团队精神的班级核心——班级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中的一支核心力量,对班级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个班级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班干部的作用和能力,取决于能否把全班同学凝聚在这个核心的周围。所以班干部一定要选好,要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良、有能力、善于团结人并能与人合作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他们往往能把中间的、落后的学生层带动起来,提高班级工作效率,强化班集体的团队精神。
对一些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灌输团队精神,提出较高的要求,使这些学生在实践团队精神、弘扬集体主义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3 确立班级目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进行团体训练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激励功能。一个班集体要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首先就要设置集体的共同努力目标,以此来激发班集体每个成员的良好动机,指导他们的行为。目标可以是多领域的,学习领域、体育活动领域、集体活动领域等等,都可以作为班级成员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当然,在争取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指导学生要注重目标实现的过程,即全班同学为目标实现而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的过程,不要过分注重结果,更不能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不择手段。当然目标的设定也应全盘考虑,如要考虑到目标的可行性,不能超出本班成员的年龄特点、专业特点和思想状况,要符合班集体的具体情况;要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这样即能增强学生信心和勇气,又能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要让学生自己直接参与设置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目标,并自觉自愿去努力。
3.4 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组成各种学习团队或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团队意识,这就是合作化学习。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特长组建“互学组”,引导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互学组”的合作化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思想沟通、智慧交流、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学习竞争的双赢或多赢。
集体活动是最能体现班级团队精神的。比如,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和协作的技能技巧;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和重要节庆纪念活动,可以成为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合作能力的重要机会。在竞赛过程中,不仅记录个人成绩,还要有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上进心,惟恐个人拖了集体的后腿。所以在比赛前的准备过程中,好多同学的成绩有了大的进步。
在生产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高职院校教学安排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学时较为充实,应抓住实习机会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到校外参观实习,教育学生注意自己的举止,不能因为个人的行为而影响整个班级团队的形象甚至影响整个学院的形象;校内的实习,可以分成幾个大组(注意动手能力不同的同学搭配在同一组队)进行竞赛的形式,将各类实习的结果进行总结比较。这样学生在生产实习时,能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争取团队的胜利。使大家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在共同利益驱动下,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会在实习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最终形成稳定持久的团队信念和合作习惯。
3.5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增进学生的团队情感
培养起学生的团队情感和同学间真挚的友谊,会更好的促进班级团队精神的教育。首先,创造团队的生活氛围,如由学生自己设计班旗、班徽、班服等代表班级的各种标志,美化自己的班级,布置自己的宿舍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团队标志化、统一化,促使团队成员行动的一致化;其次成立“互助组”,为生活困难或自理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必要的扶助。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作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惟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再次,在学生中弘扬一种乐于助人、同舟共济的团队风气,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将极大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团队的战斗力;最后,让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培养每一位同学对班级的责任感,并且有利于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民主气氛,加强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一种友好、团结、互助协作的同学关系。
3.6 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既然是团队工作,不可避免的会与同事、领导交流工作进展与思路,表达自己的下一步的工作意图。我们常说“行胜于言”,主要是强调做人应该多做少说。但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好想法要尽快让别人了解与分享,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某一话题展开论述。为使每次研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提前安排论题,学生自找素材,提前准备;要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论述;要竞赛性质地进行演讲,并且由轮流选出的评委给与打分、点评。经过最初的几次演讲讨论,多数学生能够自如表达,而一向害羞,不善言谈的同学也能开口表达。建议在研讨之前能够观看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再有自行组织的研讨选题要确当;还有能够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引导学生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表达能力,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
团队精神是一种特殊情感,它是以团队与其成员共同发展、互惠互利为存在基础的。在一个班级中,班级成员的利益就是自身的发展,包括学习、身体和人格的健全,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依赖班级这个团体为他提供条件和锻炼的机会;班级的利益则是全体学生利益的总和,即成为一个培养出在学生的学习、身体和人格的发展上都很优秀的团体,它的精神将不会因为班级的解散而消亡,这种精神将永远留在班级成员的思想里。这便完成了团队精神内化的过程。这种团队精神的内化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王秀彦.论职业教育中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2005年3月.
[3] 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第24-26页.
[4] 方正泉.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江苏高教.2006年第5期,第107~109页.
[5] 柴鲁静.中专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8月.